0%
心急馬行遲

心急馬行遲

作者:水夷山陵
科幻作品中的美夢,其實體現出了人類社會的願望與需求,實乃不可忽視的商業契機,一旦想辦法取得突破,不僅物質回報極為可觀,也是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有夢想絕不是過錯,真正可怕的是沒有夢的生活——連願望與期待都沒有,又如何能有變革與進步呢?
鑒於以上難以克服的巨大缺點,飛車的研製沒有得到產業資本和政府的青睞,其前景非常不樂觀,在可預見的未來,此物依然只是虛舟飄瓦。

結語

激光其實早就走進了戰場,只是其大顯身手的領域完全不是科幻作品中描繪的直接殺傷,而是激光測距、激光通訊、激光雷達、激光報警等,最有價值也最接近直接打擊的,是激光制導,充當精確打擊武器的「眼睛」。儘管幾十年來,激光在沙場上戰績不俗,但科幻迷期待的直接燒蝕硬殺傷,卻依然好夢難圓。地面戰鬥實非激光武器之所長。激光武器是直射武器,受地球曲率和大氣吸收折射的影響,在大氣底層遠距作戰並不現實。進行「硬殺傷」的強激光耗能極大且專耗電能,不僅花費大(傳統武器利用火藥化學能,非常便宜),還導致武器系統體積龐大,對載具平台要求苛刻。激光武器在大氣層中不能全天候作戰,易受大霧、大雪、大雨干擾,前不久央視新聞就曾報道霧霾能極大地削弱激光武器的作用距離。因此,「激光炮」的軍事價值目前實難超越遠程火炮和各類戰術導彈。而「激光槍」也是中看不中用——不僅體積大重量大,而且激光靠燒蝕殺傷,擊中人體后殺傷效果不如高速子彈(子彈擊中人體受阻失衡會造成很大的創傷,甚至能產生類似爆炸的殺傷作用),而且還能很「人道」地燒灼縫合傷口,實在不是理想的步兵武器。幾十年下來,激光槍炮就是遲遲走不出實驗室。
風聞最近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非正式專家會議開幕,首次討論「殺人機器人武器」的管制問題。這類武器,是指在無需人的控制下能夠全自動選擇和瞄準目標的武器。這就是軍方大力開發人工智慧的主要驅動力。

懸浮飛車技術

這大概是人類期盼最久的東西之一了,各民族古代神話中,飛車隨處可見——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赫利俄斯駕駛四匹火馬所拉的日輦馳騁碧空,美狄亞帶著兒子的屍體乘毒|龍飛車大笑著拋棄伊阿宋,中國《山海經》中所載商湯時期的「奇肱飛車」,《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伯「飛毯」……進入工業社會後,懸浮飛車依然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美麗夢想,從《小靈通漫遊未來》到《第五元素》,沒有了飛車,簡直就體現不出未來的派頭。飛車,除了能在視覺上營造某種奇觀效應,更體現了人類對於傳統的二維交通模式的反思與不滿足。正是因為自古read.99csw•com就有這種強烈的願望,人類才最終步入了航空時代。
提到科幻文藝作品的標誌性符號,激光武器和宇宙飛船大概是最具代表性的經典科幻文化符號之一。宇宙戰艦在太空中捉對廝殺,亮不出激光大炮那真是大煞風景;披盔戴甲打扮得如同牛魔王一般的未來戰士們大打出手,沒有激光槍橫掃千軍便頓失威風。在中國,自從童恩正老先生的小說《珊瑚島上的死光》被拍成電影之後,激光武器簡直就成了未來直射武器的化身。
飛車夢之所以在人類已經步入航空時代后依然輝光不減,自然有其美妙之處——如若人類使用懸浮飛車作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則公路和鐵路便會消失,所佔用的大量土地資源將退還給人們,而人們的出行也將更加自由,不受道路的局限,很多艱險之地也能涉足。由於飛車乃是三維交通工具,目前令人類頭痛無比的道路擁堵問題將煙消雲散。

激光武器

以上這些研究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沒有成功的美夢,直到今天也說不清還需要多久才能變為現實。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美妙的夢想只是些全無價值的白日夢囈。
時勢造英雄,如果將來進入太空戰爭時代,激光武器將成為太空戰艦的主要武器系統。茫茫太空,廣袤無垠,飛船高速航行,再加上太空中沒有空氣,別說傳統常規武器,連核武器的殺傷力都大為降低——衝擊波殺傷是完全指望不上了,光熱輻射與輻射塵埃也恐怕無法對付太空戰艦的速度與裝甲……在太空戰場上,以激光、粒子束等為主的高能定向能武器和以電磁炮為主的超高速動能武器,才是真正的殺手鐧。真空環境中,激光不受大氣干擾,射程和殺傷力得到極大提升,又沒有地形的阻礙限制,實在是理想的遠程直射武器。而高能激光最大的優勢在於,攻擊以光速進行,無法躲避,攜帶核彈頭的大型導彈則因速度有限,容易成為定向能武器的活靶子(激光是最好的飛船反導防禦武器)。激光武器體積大、能耗高的毛病在太空時代也不成問題了,太空戰艦是激光武器的理想載具,動力強勁,內部空間大,能實現攻擊力與機動性的統一,可以輸出能量極高的激光束。軍方對激光武器興趣不小,所以它的前景挺不錯,別看現在激光武器還難成氣候,但只要人類真正步入「大太空時代」,激光武器一定會傲睨得志、大逞其威——但這似乎並非人類之幸。
與其他的機器人不同,類人機器人誕生的目的,就是要各方面都像人,以最大限度地模仿人類的行為和思想為最高境界。人發明機器,是為了讓它代替自己幹活,以幹活的效率儘可能高為最高境界,而類人機器人的研發目的卻不是提高生產力。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大幅度提九*九*藏*書高了勞動生產率的機器都完全不像人。細想想,人類研發這種機器人,可能主要是出於一種好奇、好勝的遊戲心理,目的是想嘗試一下僭奪上帝造人的特權。嘿,偶爾玩一玩也沒什麼不好,人類所有的心思都圍繞著高效率幹活也太乏味單調了一點。只是……只是這樣的研發目的,對產業資本和政府的吸引力就比較有限,換言之,人類社會對這種東西的研發就不會全力以赴。事實也正是如此,這麼多年玩下來,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突飛猛進,類人機器人的進展卻微乎其微。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讓機器人具有人類的外表是有可能的,但憑其動作和神態,一眼便知其不是人類。這裏涉及類人機器人的關鍵技術之一:運動控制。這大概是類人機器人進展最大的領域了,日本本田公司研發的最先進的類人機器人ASIMO,已經可以完成上下台階、彎腰、與人握手和猜拳等動作,不僅行走自如,還能以每小時6公里的速度奔跑,甚至可以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但這些成就其實是搭了工業機器人的順風車,因為運動控制技術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與靈魂,產業資本的研發投資意願格外強烈,取得較大進展並不意外,但還遠遠達不到逼真模仿人類所有的行為特徵讓人難辨真偽的地步。
順便說一句,由於沒有大氣的散射,我們是不能如科幻電影中展現的那樣看到五顏六色的激光束在太空中激烈對射的,能看到的只有被強激光擊中的飛船突然在冰冷的太空中沉默地爆炸、燃燒……
前面說過,由於研製類人機器人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生產率,所以人類社會的經濟組織的投資意願不是很大,但是,軍方很有意願。
目前研製類人機器人的最大難題,恰恰是其最核心的技術:人工智慧。只有擁有高度的人工智慧,才能擁有類似於人類的心理特徵和思維能力。而這不是簡單地提高計算能力就能實現的。僅僅提高機器人的智慧並不一定對路,即使擁有了超越人腦的計算能力和知識儲備,也並不一定能比人類聰明,而且智慧不等於意識,讓機器人擁有與人類相似的「靈魂」,目前還看不到任何端倪,甚至連研究方向都沒能明確。眼下人工智慧技術的理論基礎都還沒有打好,根本談不上製造出真正的類人機器人。

類人機器人技術

夢雖美妙,實際問題卻更多,以至於飛車的研製直到今天依然沒有得到官方的廣泛認可和投資,只是民間人士或私營機構在進行玩票性質的研發製造,小打小鬧,難成氣候,聊博一笑而已。飛車遇到的首個巨大阻礙是能耗問題。將成噸的車輛(為安全起見,車體強度不能馬虎,所以車重不可能太輕)長時間抬升至空中,消耗的能量太過驚人,恐非尋常百姓家庭所能承受。而用飛read.99csw.com車來載貨那更是燒錢,拿最接近飛車的直升機來說吧,最能載貨的米-26直升機,每小時飛行總費用竟達人民幣13萬元!另一個巨大問題是安全問題。無數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大疙瘩在城市的空中一刻不停地快速飛行,一旦出現連環交通事故,那城市就會變成戰場!一輛高速公交飛車若撞上大樓,其「威力」可能不亞於一枚戰斧導彈。沒有道路的隔離,僅交通事故便已極度危險,難以控制,如果恐怖分子劫車撞樓……飛車那動能巨大但又行駛極度自由的特性,實在太受恐怖分子青睞了。不要相信依靠車載智能駕駛系統不受外人控制就能防止恐怖分子劫車行兇,改裝一下車輛能費多大個手腳?此外,雜訊污染、氣流擾民等等都是很大的問題,極大地制約了飛車在城市中的使用。還有,飛車帶來的也許恰恰不是行動的自由,道路的消失,實際剝奪了人民的選擇權,沒有了道路,人類將更加依賴飛車,窮人將因為買不起私人飛車而被禁錮在城市之中,出行只能依賴政府提供的公共交通,其遷移自由可能受到侵犯。
上世紀80年代的那一次科幻熱潮中,好多中國科幻小說都在憧憬進入21世紀后高新科技充斥我們生活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美妙場景。可惜三十年前激動人心的夢想,到現在依然有很多沒有變成現實。時光飛逝如電,進入21世紀已經許多年了,當年那些科幻小說中所展示的高新科技還是沒有進入人類的生活。
雖然受制於當前技術瓶頸,農業工廠化的高端形態暫時還不能成為現實,但民以食為天,農業工廠化的大趨勢得到了廣泛認同,與對待懸浮飛車興趣缺乏截然不同,官方與民間在工廠化農業上投入的研發資金越來越多,有志在必得之勢,這項技術可能是最為接近現實的科幻夢想。
究其緣由,其實不外乎兩大原因:當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與沒有市場從而令產業資本和政府當局的投資意願不強。在此盤點一下科幻作品中的著名美夢,看一看它們的前景是否樂觀,也是趣事一樁。限於篇幅,只能撿最常見的幾項聊一聊。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科幻小說就幻想過智能化機械戰士縱橫戰場的場面,在《β這個謎》中,智能機械戰士執行的完全是解救人質一類的特種作戰任務,是地地道道的軍用機器人。到了21世紀,中國科幻作家筆下的機器軍人突獲自我意識后紛紛反叛與人類為敵的故事依然不斷,比如《上校的軍刀》等小說。史上最負盛名的智能機械戰士,無疑是終結者T800,這個威猛剽悍的藝術形象,成就了前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的一世英名。
那麼激光武器難道僅是科幻迷的黃粱美夢?當然不是的,只不過大氣層內並非它的理想舞台而已。
類人機器人一直是科幻作品最重要的題材九九藏書之一,它與外星人、克隆人並稱人類的三大敵。有意思的是,「機器人」這概念甫一誕生,指的就是類人機器人,在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出現的也基本都是類人機器人,而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正與此截然相反。目前,人類社會中的數百萬台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里,幾乎沒有類人機器人。在這裏,科幻作家的浪漫想象與人類社會的實際需求頗有些偏差。

農業工廠化技術

但是,這些只是農業工廠化的低端形式。高端的形式,正如科幻小說所描繪的那樣,農作物全部無土栽培,生長在托盤裡,托盤多層立體放置,最大限度地利用栽培空間,以節能植物生長燈為人工光源,以智能化管理技術實時對種植工廠的溫度、濕度、光照、氣流、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要素進行自動監控。通過對工廠內環境的高精度控制,植物的生長在這裏幾乎不受自然條件的制約,產量和品質都能大幅度提高。而肉類生產更將實現「試管化」——肉食品由從動物肌肉中提取的幹細胞,在能提供適宜生長的物理和化學條件的人造培養基中培育而成。農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將實現「農場進城」(這樣可以節約物流成本),城市的摩天大樓和地下空間將成為農場,農業生產將徹底擺脫自然環境與耕地面積的束縛,極大地拓展人類生存發展空間,顛覆性地改變人類的社會生活,甚至能使人類移居太空成為可能——只有農業實現高度工廠化,才能夠在太空城和星艦內部進行農業生產。
但是很遺憾,直到目前,真正的智能機械戰士依然還只是一團面目模糊的幻影。什麼?美國的武裝無人機這些年來已經炸死了好幾千人?嗯,武裝無人機確實是目前看起來最接近智能機械戰士的東西,但是看看美國人自己是怎麼說的吧——空軍上將諾頓·施瓦茲說,無人機怎麼說也談不上是「無人的」,只是無人在飛機上駕駛而已。事實上,這些無人機必須依靠地面人員對其進行操控,操控一支擁有4架無人機的巡邏隊,需要80個人,甚至更多。其實,這種遙控武器,與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極為原始的hs-293遙控滑翔炸彈和前蘇聯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目視瞄準、手動操控的AT-3「賽格」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從本質上來說沒有什麼區別。更糟糕的是,這種「高科技風箏」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能爭奪制空權的主力戰鬥機,充其量只能算對付游擊隊的「治安軍」,如果在高強度大規模戰爭中遇到「真功夫」,極可能一敗塗地(蘭德公司指出:「擊落『捕食者』之類的遠程武裝無人機用上世紀50年代的防空系統就可以。」)。如前所述,人工智慧的研發難如登天,像科幻電影《絕密飛行》中的那種完全自主駕駛不怕干擾的聰明強悍的人read.99csw.com工智慧戰鬥機,現在根本看不到實戰應用的可能。其實這才是人工智慧殺手的最大軟肋——在全面戰爭中,人工智慧戰士可能根本就不是足智多謀、判斷力超強、能隨機應變的人類戰士的對手。有鑒於此,如「終結者」那樣提槍衝鋒陷陣的類人機器人戰士,目前從銀幕上走入現實的可能性為零。事實上,美軍目前在研發的智能軍人,其功能只是給步兵們背負糧食彈藥走走山路而已(例如波士頓動力學公司研發的「大狗」四足機器人)……除非人工智慧技術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否則機械戰士根本打不過人類,其軍事價值就不大了。

人工智慧殺人武器

這些夢想一直不能實現,不少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時不利兮騅不逝」,而不是說人類並不需要它們。事實上,許多科幻作品中的夢想如能變為現實,將對人類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其巨大的商業價值,難以估量。比如說蘋果手機,其實就是將科幻小說中的「掌上電腦」變為了現實,不僅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令蘋果公司獲取了天文數字的巨大利潤,還在文化產業、人際交往、商業模式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說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社會都不為過。再比如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靈魂——高能電池,也是科幻美夢中的「名角」,但百年來一直進展不大,導致電動汽車長年無所作為,直到近幾年特斯拉汽車橫空出世。雖然特斯拉汽車還有諸多問題,雖然傳統汽車公司譏笑特斯拉汽車「沒有真正的創新突破,不過是將六千塊筆記本電池堆在了一起」,但都沒有阻止特斯拉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的現象級話題,也否定不了它在汽車行業內颳起的旋風。真正智慧的汽車從業者,力主學習特斯拉汽車的「顛覆性的創新」,學習它敢於突破常規的精神,並反思為什麼實現電動汽車技術性能指標重大突破的不是傳統汽車公司,而是IT業(IT業可以說是科幻迷最密集的行業)……
農業工廠化技術可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幻的重頭戲,而農業實踐甚至還走在了科幻小說前頭——在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期間,中國進行過許多工廠化農業的嘗試,比如在城市中建池培養小球藻。吃飽肚子,幾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頭等大事之一,不能不努力啊。但人類在農業時代努力了幾千年,到頭來還是不能吃喝如願,直到進入工業時代之後,才真正可以吃好喝足了。工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的支撐是舉足輕重的。在古代,因生產率低下,草原牧民根本不敢經常吃肉,奶製品才是其主要食物。而現代畜牧業生產,採用大型的封閉式工廠化設施來圈養大批量的動物,使得肉類和奶製品產量大增,價格也低廉了許多。在種植業領域,溫室大棚、滴水灌溉、自動化收割等技術也日益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