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部世界」驚悚重現

「西部世界」驚悚重現

作者:王新禧
帶有遠未來色彩的《神秘之球》,是克萊頓科幻驚悚小說中科幻色彩最強烈的作品,同時驚悚指數也最高。因為該作是從心理角度入手,比純粹的外部驚嚇更令人魂悸魄動。榮格說,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陰暗面,如果不承認自己的陰暗面,陰暗面就會主宰你。地球的物質世界本由物理法則規範,心理因素幾可忽略不計。但黑暗神秘的海底和外星一樣,完全是異域,科考小組在這裏所遭受的巨魷、海蛇、漩渦等詭秘事物毀滅性的攻擊,實則是物理法則失效后,由人心中微不足道的遐思所演化。神秘的球體能把人心中的黑暗意識變成實體,一點兒雜念都可能成為「深海巨魷」。這個核心立意與著名的《索拉利斯星》略微相似,但著眼點截然不同。《索拉利斯星》傾向於自我審視,而《神秘之球》側重於對人類心理的剖析、認知和救贖。世界上最陌生的人恰是自己,隱藏在人性深處的巨大能量讓人恐懼且捉摸不透。面對誘惑,理智地選擇需要大胆識和大智慧才能做到的放棄,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便如佛經所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進入神秘之球的三名科學家,有著不同的性格和潛意識,毀滅或拯救,皆在他們一念之間。
寫作這回事,能寫出頭的人,個個腰纏萬貫,但大部分作者只能苦苦捱窮。小年輕克萊頓這時也嘗到了窮愁的滋味,他開始動搖了,認為寫作負擔不了生活開銷,還是老老實實做個醫生好。君不見,多少大作家都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作為備胎。「嗯,我也做個收入穩定、受人尊敬的醫生就好了……」彼時這樣的念頭常常佔據克萊頓的腦海。
他,就是號稱「驚悚科幻小說之父」、美國科幻史上深受世界各國讀者喜愛的大才子——邁克爾·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
作為在20世紀90年代聲望甚至超越斯蒂芬·金的文創工作者,集多種身份——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遊戲製作人——於一身的邁克爾·克萊頓,以他文青+理工男的學識背景,造就了學富五車的底蘊,仗此利器,走出了一條有別於傳統科幻作家的道路。
您瞧,這部電影的主題,與前一陣子炒得轟轟烈烈的「人工智慧是否會危及人類」的話題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擁有強人工智慧的類人機器人,在獲得自主意識后能否與人類善意共存?對於A.I.技術這柄雙刃劍,如何防範其反噬人類?在中國還只有樣板戲的年代,克萊頓就已用大開的腦洞、前衛詭絕的奇思妙想,揭示著人工智慧的邊界與未來世界的罪孽。
今天我們之所以再次提起克萊頓,是因為2016年最新美劇《西部世界》所點燃的熾焰,它讓觀眾們驚覺科幻電視劇所能達到的高度,竟也能如此干雲蔽日。IMDb9.2分、豆瓣9.3分的評價,給它戴上了「無上神劇」的桂冠,收視率更是節節攀升。而這一切榮耀的取得,都得益於克萊頓當年奠定的堅實基礎,儘管他已辭世整整八年了。
同以往的作品相比,「侏羅紀」系列的主題更深刻、場面更恢宏。與《西部世界》一個模子的「樂園、失控」題材,被演繹得加倍驚險、萬分刺|激,看得人血脈賁張。克萊頓以一個血淋淋的、充滿恐怖氣息的猛獸噬人疑案為開篇,揭開了空前的未知謎團,從引子開始,便牢牢地吸引住了讀者。他活用類似電影語言的敘述法,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通過敘述場景的快速變換,把同一時間里發生的幾條線索緊密穿插、連接,營造出緊張逼人的氣氛,加強了矛盾衝突的尖銳性。電影僅僅截取了書中十分之一的內容,就轟動全球,小說的含金量更遠遠超過電影。深入閱讀的過程中,讀者不難發現,小說中別有洞天,藏著太多的精彩和龐大的信息量,超越了紙張和油墨能夠承載的極限。眾多有關侏羅紀和各種恐龍、植物、古生物、生態學的知識夾雜其中,毫無違和感地灌輸進你頭腦中。
九_九_藏_書了20世紀90年代,知天命之年的克萊頓進一步迸發出了驚人的創作力,《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0)、《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95)讓他的事業步入巔峰。這是克萊頓最暢銷的小說,斯皮爾伯格一閱此書,便被深深震撼,旋即買下電影版權,將之搬上了大銀幕。隨著電影的大轟動,恐龍熱傳播向世界各地,克萊頓的大名由此得到了一次國際性宣傳的好機會!他的小說很快被翻譯成各種文字,飛進各國科幻讀者的書櫃床頭。
《神秘之球》出版於1987年,根據該作改編的電影《深海圓疑》,雖然匯聚了不少一線明星,但質量比起小說有著雲泥之別。這不僅是一部精彩的科幻懸疑小說,還反映了克萊頓對人的意念等神秘力量的非凡興趣。科學家們在南太平洋深達千英尺的水面下,發現了一艘巨大的自外太空墜落的太空船,船上有一顆直徑30英尺的大圓球,圓球中包含的驚人秘密,讓人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可以說,克萊頓以《天外來菌》一鳴驚人,是名副其實、理所當然的。為創作這部小說,他像一名剛出道的年輕科學家那樣拘謹而認真地參閱、引用大量科學資料,不厭其煩地用精心的備註來解釋小說中每個專業名詞。在書後的附錄里,他羅列了大量相關的文獻論文,出處都是著名的科學雜誌。甚至連實驗的數據、圖表都一應俱全。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下足了功夫的克萊頓,自然獲得了命運女神的垂青。
也許您對這位才子的名字不那麼熟悉,甚至有些茫然,那麼請先看看這些科幻電影的名字吧:《未來世界》《電子陷阱》《侏羅紀公園》《深海圓疑》《龍捲風》《重返中世紀》……如何,是不是全都如雷貫耳?這些知名科幻電影,都與克萊頓有著密切關聯。此外,《火車大劫案》《陷阱邊緣》《旭日追兇》《叛逆性騷擾》等著名犯罪片也是克萊頓的傑作。這位科幻巨子,橫跨小說、電影、遊戲、電腦特技諸領域,融合偵探、恐怖、社會心理、政治陰謀等元素,締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驚悚科幻」王國。
這二十年間,克萊頓還竭力投身於影視創作,執導了《追蹤》《西部世界》《昏迷》《火車大劫案》《神秘美人局》《電子陷阱》《陷阱邊緣》等七部電影。其中的《西部世界》是首部以二維電腦生成圖像技術(2DCGI)為賣點的科幻電影。令觀眾驚艷讚歎的牛仔機器人的像素點視角,後來也成為業內典範,「終結者」和「鐵血戰士」們,都愛用這樣的機器人主觀界面來「審視」世界。而首部運用三維電腦生成圖像技術(3DCGI)的電影,恰巧又是這部科幻片的續集《未來世界》

1、從《西部世界》颳起的「克萊頓颶風」

1942年10月23日,克萊頓出生在芝加哥一個普通市民家庭,由於從小就喜歡文學,他一直把寫作列為人生的首選道路。17歲那年,他把稚嫩的處|女作投給了大名鼎鼎的《紐約時報》,竟然順利地被採用了。這堅定了他對文學事業的嚮往,於是在1964年考入哈佛大學文學系。然而不久后,他對這所頂級大學刻板的教學方式漸感厭煩,交上去的報告又總是拿低分,克萊頓對哈佛大學文學系漸感失望。年少多輕狂,小帥哥不免有些弔兒郎當,甚至戲弄老師……好在他很快浪子回頭,轉投考古人類學系,並選修醫學預科課程,刻苦學習,隔年進入哈佛醫學院深造。這樣的求學經歷,為他打下了很好的學養基礎。
《天外來菌》作為克萊頓的科幻試刀之作,一出手就確定了驚悚懸疑的風格,成為日後克萊頓所有科幻作品的總套路。故事講述美國人造衛星「斯古普七號」返回地球時,意外偏離軌道,掉落在一個偏僻小鎮上。八小時后,鎮上居民幾乎全部離奇暴斃。由全國最頂尖科學家組成九九藏書的為預防生物災難而設置的「野火計劃小組」,奉命進入災區調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尋回了人造衛星,並意外發現了一老一小兩名生還者。此後小組進入設備先進的地下室展開研究,逐漸發現元兇竟是來自外空間的細菌……
究竟機器人為何會暴起反叛,電影並沒有給出答案,但觀看人類的歷史軌跡,我們總能得出結論。地球經過漫長的進化,才形成了有知覺、情感和智慧的生命體,而機器生命直接擺脫進化所需漫長時間的束縛,一躍而成為生命的主宰,這是科學帶來的最大驚悚。科技的發展給予了人類太多實惠,但隨之而來的災難又一次次提醒著人們代價的沉痛。1973年那時候,不少人還認為A.I.屠戮人類的場面遙不可及,但僅僅四十多年後,強人工智慧已經逼近人類的安全閘。機器人已在覺醒,而人類仍活在自欺欺人的夢中。克萊頓的擔憂與預測能力,顯然走在了科技發展的前頭,儘管這種憂慮如今已被反覆渲染,但對於失控的畏懼卻始終根植於人類心底。恐懼與慾望的糾結,將伴隨我們很久。地球這麼小,也許它也不過是外星人的遊樂園或實驗場吧,天知道……

小花絮:

「侏羅紀」系列在精彩故事的背後,還隱藏著作者一以貫之的對於生物界以及人類智慧的尖銳觀點,帶出對科學如何發展的沉重思考。進化與滅絕,是生物界最深奧的秘密,人類不該妄圖去控制自然界的法則,私自破解生命的奧義,否則必被其吞噬。大自然會用她特有的力量警醒人類。地球本身不會死亡,史上四次大規模生物滅絕,正是地球的休息過程。進化在侏羅紀公園停止,時間於斯終結,凝聚了作者對人類踐踏生態環境的密集批判和辛辣諷刺。他呼籲人們警惕大自然的報復,否則終有一日,地球也會選擇讓人類如曾經的霸主恐龍那樣沉睡,再靜待千萬年,讓骸骨變成石塊,讓下一任的地球主宰者,站在「人類紀公園」里追思曾經的盛世繁華。
在四十多年的文藝生涯里,邁克爾·克萊頓共創作了27部小說,其中15部成為超級暢銷書,總銷量超過1.8億本;他還執導了8部電影、擔任了25部影視的編劇。刨去其中的犯罪、醫學類作品,讓我們單從科幻的角度,來分析下克萊頓作品獨有的驚悚魅力吧。
近期,由於美劇《西部世界》的全球熱播,讓這位科幻作家再度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進入21世紀后,生命接近終點的克萊頓為熱愛他的人們獻上了最後三部小說:《獵物》(Prey,2002)、《恐懼狀態》(State of Fear,2004)、《喀邁拉的世界》(Next,2006)。分別從納米集群、氣穴技術、生命基因三個方面切入故事。花甲之年依然對前沿科技保持著敏銳的觸覺,實在令人佩服。
《天外來菌》的成功,也讓該小說的電影版權很快就得以賣出,克萊頓由此接觸到了電影圈。從此,一部又一部暢銷小說和科幻電影,從他的筆下和鏡頭裡誕生;一個橫跨多重文藝領域,又精通計算機和醫學的斜杠青年也橫空出世了。
《未來世界》這部電影,在1978年引進中國時,有一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譯名——《翡翠窩大陰謀》。這「翡翠窩」是啥東東呢?原來啊,電影原名Futureworld,其中的「Future」發音接近「翡翠」,「world」發音接近「窩」,於是就被翻譯者合起來變成了「翡翠窩」。十一年後,當《西部世界》被引進國內時,譯者一看有「翡翠窩」這麼個名字「珠玉在前」,於是也弄了個「鑽石宮」的名字,以求工整對仗。故而這兩部科幻電影,便有了兩個華麗麗卻讓人啼笑皆非的譯名,也算一段小趣史。
克萊頓的科幻總伴隨著恐怖,這恐怖並非鮮血四濺或氣氛陰森,而是時時刻刻在提醒人們——人類渺小到連自我承認的勇氣都不足。本作將這樣的恐怖感提九九藏書升到了極致。無論是從體積還是力量來看,作為遠古霸主的恐龍都有著壓倒人類的力量。即使是做好了看似「完全」的防護,在混沌理論主導的自然界面前,這些防護都不堪一擊。在意外發生時,除了所謂的「主角光環」,沒有人能從既定的命運中逃脫。人類個體乃至群體的無力感凸顯無遺。物競天擇,侏羅紀公園其實就是對人類社會歷程的一個隱喻,人類所能夠建立的任何一種事業,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關鍵點:由成功帶來毀滅,再在毀滅的廢墟上重生。

2、才子!真是個大才子!

3、驚悚科幻之父

1980年的《剛果驚魂》,以克萊頓擅長的另一學科——考古人類學為知識背景,交織著探險與獵奇的別樣恐怖,堪稱科幻版的《奪寶奇兵》。一支美國考察隊前往剛果傳說中的所羅門王的鑽石礦——失落的津吉城探險。雖然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激光三維防禦系統,但險惡的地理環境、食人族的捕獵、兇悍大猩猩的攻擊,以及即將爆發的維龍加火山,依然將他們拖入九死一生的境地。克萊頓將豐富的考古知識和前沿領域高精尖武器知識充分注入本作,塑造了數學天才、電腦專家羅斯博士和動物學專家艾利奧特博士,生動描繪了科學家們如何運用科學的力量,取代傳統探險活動中武力與勇氣的位置。小說中各種先進的科技裝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懸念的設置也與科技緊密相連。利用電腦圖像分析第一支考察隊覆滅的原因、破譯猩猩的語言、勘探珍稀的藍色金剛石,在當時都是十分新奇的構思。再加上由剛果河流域的原始叢林、會說話的大猩猩、食人生番構成的恐怖環境,虛實交融使人身臨其境。人的動物性和動物的人性在小說里進行了深層次的彼此映照,科技發展的反目的性,在此也得到了哲理層面的觀察。
被稱為全球恐龍文化鼻祖的《侏羅紀公園》及其續作《失落的世界》,讓克萊頓在世界範圍內聲名鵲起。其創作靈感來源於克萊頓在某本科普雜誌上看到的關於從琥珀內的昆蟲身體上提取恐龍DNA的報道。由於不像電影那樣受時長和技術的限制,小說比電影所展現的內容要深廣得多。性格古怪的富翁哈蒙德網羅頂尖科學家,利用最新生物工程技術,在雲霧島上培育出數百隻恐龍,建起了一座「侏羅紀公園」。古生物學教授葛林和數學家馬爾科姆等人前來考察,不料雲霧島生物系統發生意外事故,恐龍全面失控,島上所有人都陷入被食肉恐龍吞噬的危機中。在付出慘重代價后,人們才合力摧毀了侏羅紀公園。六年後,一座荒島上又有恐龍出沒。一批古生物學家到島上科考,可是又發生了意外,全島陷入一片混亂。生物學家們既要設法逃生,又要阻止心懷叵測者偷盜恐龍蛋。於是失落的世界里,人與恐龍、人與人、正義與邪惡之間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
總的說來,克萊頓是西方少數幾個能將通俗小說的驚險火爆,與高雅文學的思想意蘊完美結合的科幻作家。他認真講故事,不自我拔高,專心為人民的精神享受努力服務。美國科幻小說在發展初期,本就位列下里巴人喜聞樂見的通俗小說之中,後來梯級不斷抬升,「逼格」越來越高,導致某些科幻作家雖然號稱「大師」,但其作品並未真正贏得廣大民眾的喜愛。克萊頓實為真正的知識精英(哈佛大學博士),但他卻用一顆服務於人民的心,讓科幻小說真正回歸到大眾讀物的行列里。他的科幻小說既繼承了西方科幻的經典傳統,又不斷融入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獨闢蹊徑,形成了自我風格。他將繁難的科學化為精彩的故事,讓知識轉變成敘事助力,以一種我們都能理解的方式闡述了地球上的許多謎團。簡潔流暢的文字、冷峻透徹的思維、快節奏的講述,把一個個精緻的科學細節,嵌入開闊宏大的故事中。離奇的想象力、高超的敘事技巧、從容的節奏把https://read•99csw•com握、密集的懸念鋪陳、生動的人物刻畫,給閱讀者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愉悅。他雖然走的是流行通俗路線,卻又能跳出通俗,在高科技意象中揭示出嚴峻的社會問題,對人類社會和科學發展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在具備了嚴肅的現實批判主義精神的同時,也具有了穿透心靈的偉大力量。
這一成功來得相當及時,在克萊頓面臨職業分水嶺的關鍵時刻,令他對作家夢又恢復了信心。1969年,他用本名推出了自己的首部科幻驚悚小說《天外來菌》(The Andromeda Strain)。此作之問世,不亞於石破天驚。讀者幾乎是第一次接觸到此種類型的小說,懸念層層疊疊、情節緊張刺|激。看科幻也能看得驚心動魄、目不轉睛,大家都看high了。克萊頓一舉成名,聲望迅速上升,鈔票滾滾而來。同時期,他順利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並在加州的索爾克生物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后研究員。但是,身為文壇新星,克萊頓已經找到了畢生的道路,他不久就辭去生物研究中心的工作,成了一名職業作家。
《西部世界》不僅展現了科技高速發展下對未來世界的擔憂,更展現了人性在無所顧忌的環境下的徹底暴露。血漿與裸體、縱慾與毀滅,物質的繁盛帶來了巨大的精神空虛,只有更強烈的暴虐才能滿足人類的欲求。尤·伯連納扮演的殭屍般冰冷殘酷的牛仔機器人,一次又一次被遊客殺死。那些在現實理性世界里的弱小者,在無法無天的機器人世界中被承諾永遠不會受到傷害,於是盡情釋放著壓抑已久的隱秘慾望,包括暴力的宣洩、性|欲的滿足、英雄夢的實現以及各種獵奇心理的探索。然而當機器人們「不再苟且」,有了「詩和遠方」,這些殘暴的歡愉,也終將以殘暴結局。看似木訥但無比強悍的牛仔機器人,奮起反擊時帶來的震撼,直抵人類靈魂的深淵。在中國哈爾濱長大成人的尤·伯連納那面無表情、霸氣外露的形象,至今觀之,仍像甩不掉的夢魘一樣讓人不寒而慄。後世諸如T-800、T-1000、機械戰警等眾多機器人角色,都在它身上得到了不少啟發。
提起美國科幻小說,人們大抵總要搬出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萊因、迪克、赫伯特等等一長串名字。沒錯,這些一躺進棺材就被抬上神壇的大師,固然有他們值得名垂青史的成就,但不是每位科幻創作者都要用「不朽巨著」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在百花齊放的美利堅科幻花園裡,有一位特立獨行的作家,一直堅持從通俗小說的角度來創作科幻,依然取得了炫目的巨大成就。
儘管電影版《西部世界》的製作場景和畫面,以現今的眼光來看顯得粗糙落後,但其大胆的創意和富有思辨性的劇情,給予了後來人無限的發揮空間。三年後,另一位導演又在《西部世界》的基礎上,擴大化劇情,拍攝了可說是加強版的電影《未來世界》(又譯《翡翠窩大陰謀》)。雖然兩部電影都使用了同一個點子,但在劇情上僅有一絲微弱的聯繫。《未來世界》的開頭,瞳孔中疊入瞳孔中人的瞳孔,就預示著這是一場「計中計」的大陰謀。科學狂人妄圖控制世界,邀請各國要人遊覽機器人樂園「未來世界」,通過製造鉅賈政要的「機器替身」,以達到操縱各國要害部門的目的。不料兩名記者深入虎穴,出生入死,揭穿了狂人的邪惡計劃。
早在20世紀50年代,生物學家就推測如果地球人接觸到外星生物,即使只是單細胞形式,也極可能給首個接觸者造成生命危險。《天外來菌》的故事即根據該推測演繹而成。美國軍方利用衛星在太空收集不明細菌,企圖研發生物武器。哪知以人類的現有科技水平,根本無力駕馭未知細菌,外空間的致病源通過空氣傳播,從呼吸道進入人體,最終導致大批人因病死亡。小說的另外兩個譯名《死城》和《人間大浩劫》,便一目了然地揭示出這個故事的驚怖與慘痛。克萊頓運用自身在生物醫學方read.99csw•com面的知識,第一次展現了渲染恐懼氣氛、引發閱讀快|感的本領。他不僅在小說前期對菌株的出現做了巧妙鋪墊,構建起跌宕驚心的主劇情,還設置了身患重病的老酒鬼和健康的初生嬰兒作為倖存者,來搭建故事的懸疑鏈。這截然不同的兩人,怎麼會在大災難中存活下來?不僅文中的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這疑問同樣也抓住了讀者的心。而後以此為線索,步步推進,直至真相揭開。讀者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一直被緊張的情節和懸念拉著走,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盡享腦力激蕩的樂趣。書中的「野火計劃」「奇人假說」和超級抗生素等,也都予人忍不住信以為真的衝動。
從1970年開始,克萊頓的文藝生涯進入了一帆風順的快車道。《終端人》(The Terminal Man,1972)、《終極奇兵》(Eaters of the Dead,1976)、《剛果驚魂》(Congo,1980)、《深海圓疑》(Sphere,1987)等小說,延續了《天外來菌》的創作風格和高科技驚險模式,故事高潮迭起,令人觀之不忍釋卷。克萊頓在非文學領域的求學研究,為他積累了人類學、醫學、生物學、神經學和計算機學等多方面的淵博知識,以之融匯科幻、貫通古今,收到了他人難及的奇效。
現在,讓我們調整頻率,來瞧瞧創作者邁克爾·克萊頓的生平吧。
儘管穿著白大褂往來于學堂和實驗室,但克萊頓的文學夢依然在。他用約翰·蘭格(John Lange)的筆名(該筆名暗示作者身材高大,因為「Lange」在德語和北歐語系裡,都意為「個頭高」,而克萊頓身高有206公分),創作起驚險間諜小說。《優勢》和《刮擦》這兩部作品,分別在1966和1967年出版。不過就像柳絮飄入大湖一樣,他早期的小說很快就無聲無息了。
本片在內容上沒有上集新奇熱鬧,不過在劇情上增加了懸念性,高潮部分拍得相當緊張刺|激。其中的科幻技巧和深刻寓意,也讓觀眾嘆為觀止。雖然由於導演、編劇的更換,讓這部電影漏洞不少,但由於它是第一部引進中國的美國科幻電影,所以給中國老一輩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73年,31歲的克萊頓執導了電影《西部世界》(Westworld,又譯《鑽石宮》),劇本也由他自己一手編寫。這個奇妙的科幻故事,講述在遙遠的未來,一家超級娛樂財團建起了一座巨型高科技模擬樂園,內部分為西部世界、羅馬世界、中世紀世界三大主題板塊,遊客選擇某個主題后即可體驗到該時代最真實的生活方式。在樂園中提供服務以及配合體驗式劇情發展的,全是高級類人機器人。它們被遊客殺戮、戲弄,以滿足人類肉體感官上的需求。正當一批批遊客在樂園裡肆意放縱、踐踏機器人時,樂園的後台監控卻逐漸失去了對機器人的控制。這些類人機器人開始覺醒,隨後「揭竿而起」,殺死了大部分遊客,只有主角在逃離過程中與「牛仔終結者」鬥智斗勇,最後僥倖獲勝。
可是,克萊頓內心最深處,終究不願以醫生鳴世。1968年,技癢之下,他又用筆名傑弗里·赫德森(Jeffery Hudson),創作了醫學題材驚險小說《死亡手術室》(A Case of Need)。這是他第一次將專業知識融入小說背景。撲朔迷離的案情結合令人耳目一新的病理學家探案,贏得了讀者的廣泛讚譽,並使他獲得了1969年愛倫·坡最佳小說獎。
那麼他的科幻作品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人一觀之下便神魂顛倒、如痴如醉呢?
此外,克萊頓在同時期擔任了著名美劇《急診室的故事》的製作人和編劇,該劇把克萊頓在醫學領域的知識儲備發揮得淋漓盡致,帶給人們的種種啟示、思考、感動,迄今仍讓人津津樂道。這部電視劇榮獲多項影視大獎並屢創收視佳績,後世不少醫學題材的電視劇,都「借鑒」了這部優秀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