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閃光的書籤

閃光的書籤

作者:瀨名秀明
書體設計者鄭重地用英語詢問栞,他希望切實地了解對方的心意。
倫理觀時刻都在變化。在這時代的洪流中,埃文斯正和其他的合作者共同進行一項工作:將幹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通過重疊交織組成寬大的紙片狀結構。埃文斯也親自見證了製造這種特殊紙頁的過程。紙頁的兩面形成真皮,真皮下面布滿了相當於血管的營養物質輸送通道。雖然紙頁一直在呼吸空氣中的空氣分子,進行新陳代謝,但它此刻似乎正處於時間停止流逝的冬眠狀態,因此頁面不會被排泄物污染。
在書本的歌唱聲中,埃文斯打開詩集,指著其中夾著書籤的位置給女人看。
「不過夫人,我們還需要其他人的協助。」
「媽媽,書弄壞了。」
不過,書還活著。
她拿著鉛筆,似乎在思考著什麼。筆直齊肩的東方式黑髮在靜靜地等待著她的動作。她在紙片上寫下The Stars這兩個單詞后,筆尖再次懸停在紙上。她和男店主一樣,都在等待自己的呼吸調整妥當。終於,女人姿態優雅地在紙頁中央舞動著筆尖,寫下幾行英文:
「女兒出生了!」
比爾·埃文斯雙手將搖搖欲墜的書殼與本體分離,然後用特殊的刀具一點點割開折帖的鎖線。埃文斯——不,在他看來,工作中的他只是無名的個體——拿起刀具放平,開始刮掉書脊上凝固的糨糊。他對面是一張寬大的木桌,那是他的雜貨商父親完成所有工作的地方。桌子邊緣安裝著一部沉重的印刷機,已有三十年的歷史。桌面宛如大海一般寬闊,能容下所有物件。但即使桌上百物雜陳,他也從未丟失過書本紙頁的破片和從書脊上分離下來的鎖線。這裡是他的王國,他對每一寸領地的特質都了如指掌。他既能充分掌握需要移動多大空隙才可使手持式切削工具活動自如,也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安全地在桌子和印刷機的空隙中靈活自如地伸展手腳。不過,固定書本的台座和切割皮革用的石板的位置幾十年來一直固定不變。在工作時,他的全身都必須與整張桌子以及桌子上的各種工具和機械融為一體。
歌手歌唱,鋼琴家彈奏。擁有生命的那些書本奏出音符。既然如此,我應該完成我的職責,拋除一切雜念,成為最純粹的生命體,繼續賦予書籍以生命。
小兒子拿在手裡的是H·A·雷伊的科學畫冊《群星》。這位因為刻畫了「模仿人類的小猴子」這一文學形象而聲名鵲起的作家,也是個狂熱的天文學愛好者。他大胆運用獨特的藍黃兩色,將群星組成的星座的魅力在這本畫冊中展示出來。書的封面上描繪著星光熠熠的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克斯,它們是雙子座的兩顆亮星。只不過,光彩奪目的雙子座現在幾乎就要從畫冊上剝離。這也難怪,這本畫冊是栞從父親那裡接收的遺物之一,她自己小時候也經常翻看,甚至還不時抱著畫冊爬上屋頂仰望星空。
男人裁開切口,剪斷線頭,再將其塞到機器里打孔。然後他面向固定書本的台座,將三束裝訂線垂直於書脊放入鎖線機,裝訂線便開始舞蹈般將書頁固定到一起。給書脊刷上骨膠后,男人調整呼吸,開始用小錘輕輕叩擊,使其呈現自然弧形。這樣一來,裝訂線就會牢牢地將書頁綁在一起。
三十五年的歲月一晃而過。栞已經結婚,並育有兩個兒子。丈夫是她在高中畢業舞會上認識的一本正經的芬蘭男孩,也是當地一家銀行的下一任掌舵者。
接下來將在這些活生生的紙頁上印上文字。宛如日本產的印表機將無數墨水微粒高速列印到紙上一樣,Lesignet女士的實驗室中安裝的大型機器通過細微的噴嘴精確地控制一個個細胞的位置,使黑色素細胞附著在紙頁上,排列成文字。噴墨式印表機噴出的一粒墨汁,基本和一個活細胞的大小相當。這台裝置原本用來加工形狀大小合適的細胞薄頁,治療心臟病和神經疾病患者,而現在則要通過它來複活H·A·雷伊描繪的星空。埃文斯想到接下來自己將要完成的所有工程,不由得將手按在胸口上。這些紙頁也許將會被自己夾到裁紙機中,裁剪成合適的大小。被裁減下來的紙頁碎屑在空中翩舞翻飛后,終將結束它們的使命,落向地面;也許當自己用滾花刀在書脊和書面上刻飾花紋時,無數的細胞正迎著工具的尖端結束它們的生命。
「這份手稿是您的自傳。啊,我聽說,研究者們總是在試驗台旁邊放一本筆記簿,詳盡地記錄實驗進程和結果。這些隨手記錄並非一時興起,而會被當做正式記載一直保存下去,因此他們在記錄時常常使用鋼筆而非鉛筆。之後,研究者們再以這些記錄為基礎寫成論文。不過,這份手稿里記載的卻是那些無法被寫入論文的、您自身的話語。」
梅托恩大道的書籍修復師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那個曾經改變世界的名字,也並未被銘記在人們心中。多年前的那間小店業已解體,取而代之的是平常無奇的酒鋪。窗邊書架上陳列的那些革裝本也不知去向,但至少還能確定一點,書籍的呼吸代替埃文斯這個名字傳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現在走過梅托恩大道,偶爾還能憶起往昔。19世紀初葉,用屍塊縫合成的怪物被賦予名字。到現在,殘存在人們記憶中且時常被提起的,只剩下作為創造者的瑞士科學家的名字。
於是,小栞想了起來。
空氣中的細小塵埃安靜地捲起小小的旋渦。
無法發聲的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呢?雖然擁有正常的聽覺,但由於不能發聲,她在聽力理解能力的發展上已經滯后。因此,上小學時,她沒有參加歌唱興趣小組,而學跳了亞洲和南太平洋的土著舞蹈;她沒有參加激烈的籃球運動,而學會了中國太極拳。通過文字,她和世界聯繫在一起。思考和寫作給她帶來了無可比擬的身心愉悅。
我現在和未婚妻住在梅托恩大道穿過的小鎮上。暖爐上擺放的各種書籍正和著未婚妻彈奏的鋼琴聲呼吸。外面下著雨,栓皮櫟的枝葉上帶著斑駁的陰影。
店門上的鈴響了起來,男人揚起臉。很幸運,他的工作還沒開始。要是這時他正在用毛刷塗抹糨糊,那就無法再分神去關心來客。只見一位女士站在清晨的陽光中環視店內,一邊屏住呼吸,一邊用東方的禮節向自己鞠躬致意。
裝置啟動,助手也開始進行詳細說明。埃文斯聽著說明,心裏思忖:生命真的能以一冊書的形式存在嗎?
聽到他的話,女人的書也發出了應和的聲音。兩人幾乎同時注意到這一點。
這時,她想起了書籤,記起了那個秋天的午後,她從放學的校車上下來后曾去過那間書店。當時,她把額頭貼近櫥窗往裡一瞅,看到為數眾多的革裝本整齊地排列在木質書架上。然而店門似乎被鎖住了,她推了又推,依然紋絲不動,最後只得放棄。現在,她再次握住門把手用力一推,店門應聲打開。
那天,飛九九藏書過頭頂的飛機成了她造訪書店的直接誘因。每天都有飛行員新手從雷德蘭茲郊外的一個小型機場里起飛,即使在家裡也能聽到飛機的引擎聲。按理說應該早就習以為常,但唯獨那個早上,飛機發出的引擎聲使她的心裏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當機翼的影子掠過頭頂時,那家書店的招牌也同時映入她的眼帘。
那時,學生們並未交頭接耳,教室里鴉雀無聲。也許大家被瑪爾塞拉老師那天不同尋常的語氣和熱情所感染。漸漸地,連筆尖劃過筆記本紙面的聲音也悄然消失,大家都目不轉睛地望著老師。整個教室如同夏末的泳池底部一般悄無聲息,能感受到的動態,只有瑪爾塞拉老師不停跳動的美麗唇線,以及她為了照顧到小栞而不時在黑板上舞動的粉筆,還有那一頁頁被翻過的書頁。
終於能聽見你的聲音了!終於能聽見你的聲音了!
「這份手稿您寫了很久吧?」
心髒的鼓動聲在培養皿中迴響。埃文斯深深地吸了口氣。
沐浴著晨光,女人手中的書本正在伸展書頁。就像能感覺到懷抱朝露的綠葉吐出氧氣一樣,就像能聽到水裡的疊層石滲出氣泡的聲音一樣,他們聽見書本的外皮上無數的小口正在呼吸。書本的呼吸使空氣振動,空中的塵埃也隨之翻舞。女人打開書頁,彷彿有什麼東西一下子噴涌而出,兩人頓時驚訝地看著對方。
在那個時刻,我的心裏夾上了一枚書籤。
埃文斯開始與致力於電子書新書體開發的男人進行接觸,而在此期間,栞也在大學里一步步慎重地實踐她的計劃。這段時間的焦點集中在她的計劃是否符合人類倫理關係的討論上。人類想象未來的圖景,因為想象所以心生畏懼。然而人類又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生物,如果我們從未體驗過某事,那麼我們的想象也許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人類對還未親身體驗過的未來過分想象,妄加揣測,因此才會陷入對未來的過分恐懼之中。重組基因?給細胞注入嶄新的一生?那樣做和創造怪物有區別嗎?但是,製造所謂的「怪物」並對其進行透徹的研究,不也是對生命的本質進行探索的一種方式嗎?倫理觀總是和人類社會的「現在」緊密相連。我們想象未來社會的圖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恐怖情景心生膽怯,因此預先制定好倫理約束。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參照的所謂倫理準則,歸根結底僅屬於「現在」。未來社會將會誕生與之相應的未來的倫理觀,明白這一點,就不會對未來感到恐懼。
母親去世后,她將位於梅托恩大道的舊宅裝修一新,迎接丈夫入住。從家開車到大學的研究室單程要花上一個半小時。車子開出梅托恩大道后,再沿10號州際高速公路往西直行。她每天都要在這條漫長的公路上跑個來回,而每個來回中,她都會兩次路過那間面朝梅托恩大道的書店。早上,在道路左側;深夜,在道路右側:總之,每次路過那裡,書店都會出現在她視野的一隅。無論多麼聰明的人物,也會受縛于日常瑣事。什麼時候抽空乾乾這個吧,要是有時間的話去去那裡吧——雖然腦子裡這樣想,但車子終究沒能在書店門口停下過。每當在後視鏡中看到漸漸遠去的書店時,她都下定決心明天要在那個拐角停下來進去看看,然而第二天來到這裏時,她又在電子錶的催促下與之擦肩而過。她日復一日地來往于成為科學家的道路上,也日復一日地與那間書店擦身而過。然而,這種每天重複的日常經歷,必定會在她的記憶里刻上印記。
「是嗎?可惜她十年前已經去世。就在她將這本破損的詩集交給我、拜託我將其修復的那個早上,她離開了。」
他意識到,自己是修復者,就是自己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本會呼吸的書。
視野中,一幅夜空繁星圖鋪展開來。由一個亮點伸出八根閃爍的光線,那是零等星,而一等星只有六根。還有單純用點和線描繪的春季星空大麴線:沿著北斗七星的勺柄畫出的巨大弧線,便能找到銜著牧笛的牧夫座大角星,繼續沿曲線走,還能見到位於室女座腰部的角宿一。這是H·A·雷伊描繪的過去的夜空,這是用細胞作為書頁印刷的20世紀的北天球。
「中世紀時,書本被視為非常珍貴的物品。」
「您想修復什麼樣的書本呢?」
半個多世紀后,愛迪生髮明了留聲機。人們試圖將怪物的聲音記錄到錫箔的溝紋中,但終究未能如願。怪物向創造者提出要求,作為創造者的科學家向探險家沃爾頓船長傳達了怪物的話,以及他自己對怪物內心的揣測。沃爾頓給家鄉的姐姐寫了封長信,講述了創造者告訴他的奇談怪論。就這樣,怪物的聲音被記錄在紙面上,通過鉛字的排列超越時代流傳至今。彷彿被無意間的一線陽光打動,談起這個故事時,人們偶爾能想到某些極為抽象的概念。
作業內容和以前並無太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現在的操作都在寬大的無菌箱中進行。
我想請您為我製作一本特別的書。
很多時候,人生的契機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她扳動方向盤,在那間書店門口停下車來。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射到女人手上,空中的細小塵埃在兩人之間飄蕩。
中學畢業的時候,我注意到曾經坐在栓皮櫟上的那個面色蒼白的女人已不見蹤影。問過哥哥才知道,他從十二三歲起就再也沒看到過她。這樣看來,隨著我們的身體不斷成長,體內的時間不斷積累,我們已經走出了那個令我們徘徊彷徨的世界。
我想請您為我製作一本代替我傾聽這個世界,會發聲說話、也能呼吸的書。
她是我的歷史老師。
自那以來,男人看到過很多關於那位女士的新聞報道,作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的第一人,她受到廣泛關注。將本人的細胞置於培養皿中培養,使潛藏在細胞內的基因恢復到最初狀態,然後再將其培育成嶄新的細胞。將血液細胞培養成用於皮膚移植的細胞,將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通過培養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病。比爾·埃文斯仰望著消失於雲層中的飛機,心想,那位女士大概會用她自己的皮膚來製作擁有生命的書頁吧。
在演奏交響樂前,樂隊需要調音,使所有樂器的聲音和諧搭配,宛如生命在呼吸。眼下的情狀,大約也十分相似。嬰兒通過自己的身體特九*九*藏*書性與這個世界接觸,調整著生命的音律。兩人靜靜地聆聽著它的呼吸。
今年,哥哥家裡誕生了一個男孩兒。也許他在時間的積累中與那位愛爾蘭姑娘得以重逢。
譯/風間
埃文斯屏住呼吸。他和他的顧客共同做出決定,首次在無菌室外打開書盒。要問為何如此鄭重,其實在他們心裏,這個過程就像嬰兒從母親的子宮裡來到這個世界上一樣神聖。從無菌的環境中降生到這個世界,開始呼吸這裏的空氣,恰似嬰兒呼吸第一口空氣,發出第一聲啼哭那樣,這本已在無菌的空氣中生活過的書,第一次將浮遊在空中的其他生命吸入體內,親耳傾聽世界的聲音,直接與這個世界肌膚相親。
在數次實際翻折、確定彎曲處的厚度之後,男人繼續切割皮革,細碎的皮革碎屑散落到地面。整理妥當背面的書皮后,他將繪有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克斯的封面貼到皮革封皮的正面。封皮下的環襯頁採用的是他自己染的大理石花紋紙。最後,他在封面內側夾上一塊薄紙版,壓上二十四小時。完成這道工序后,男人直起腰,看了看時間。此時,他又重新獲得了比爾·埃文斯這個名字。那位女士大概會在兩天後的傍晚過來。為了讓她和孩子們能夠在第一時間與煥然一新的老朋友見面,他將修好的書陳列在櫥窗邊的書架上。
男人接著用刀子割開摩洛哥皮。雖然這是一項需要熟練技術的工作,但男人此刻卻彷彿顯得很隨意。書本修復經常需要耗費大量腦力,事先要在腦子裡規劃好工程圖景,決定作品要做成什麼樣,又絕不能做成什麼樣。正因為在腦中早有預想,所以在切割用鉛筆描畫好切痕的皮革時不用左思右想,只要按照標記動刀即可。
在21世紀的今天,即使自詡為手繪本的書籍,在其製作過程中也有多道工序是由精密的自動控制設備來完成。印刷機印刷紙面,再由特殊的裝置將一摞摞書頁搖勻,放置整齊。另外的機械再將這一摞書頁緊緊地夾住,將作為書脊的一邊裁剪整齊,粘上封面。工人們緊接著雙手拿起剛剛粘上封面的一摞書頁,小心地將其塞進另一台機器,切紙的刀具在僅離手指幾厘米的地方再次落下。薄紙板和冷布也事先被塗好了黏著劑,就這樣,一本熱乎乎的新書便已成形。
接下來開始準備封面的硬紙板。男人從手邊的無菌袋中取出特製的細胞紙板,往上面塗抹用細胞液製成的糨糊。這種細胞紙板由幾頁細胞紙疊加壓制而成,既有分量,又牢固可靠。而塗抹的糨糊則是將蒸餾水和細胞液倒入鍋中煮沸,再關火待其自然冷卻后形成的糊狀物。在平時作業中,這種糨糊放置二十四小時便會失去黏著力,因為這種糨糊是活著的生命體,即使在無菌環境下也無法長時間存活。骨制刮刀在使用時也展現出與平時完全不同的順滑,男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奧妙。用於書本製作的那些小工具的材質,原本就多來自於動植物。經歷了數千年時光流逝,那些小工具現在也許終於得以和它們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相會。
「非常抱歉,女士,這裏不是舊書店。」
在埃文斯的催促下,女人湊到顯微鏡的目鏡前,打開盒子拿出那本書。在場的兩人身上都積累了相同的時間量:埃文斯的手指關節更加突起,一條腿的膝蓋幾乎已完全喪失機能,依靠輔助器具才能行走;女人的眼角和嘴角也刻滿細密的皺紋。在埃文斯看來,唯一沒變的,就是這間店裡的布置和擺設。
人類是奇特的物種,就像焦渴的愛慕無法被抑制、終將墮入情網一樣,他們亦無法自由地操控心靈的書籤。因此書籤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它們作為記憶的標誌被夾在書頁中。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能打開書本,重溫那些閃光的記憶。
大兒子忽然抬頭仰視著聳立在庭院中的那棵粗壯的栓皮櫟。
鎖好店門離開店鋪時,繁星已綴滿天際。他聽到夜間飛行的單引擎飛機從他頭上飛過的轟鳴。
「書本的製作請交給我來完成。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你們擁有的書籍肯定也在歌唱。
男人開始用最美的纖維細胞揉搓成的絲線來編製書脊頂帶。在他眼裡,書脊頂帶如同夜空中閃爍的一等星。如果把一冊書本比作綴滿繁星的夜空,那麼書脊頂帶大概就是神話開始的地方,也是防止折帖開綻,自始至終保護書本免遭解體之痛的生命守護神。男人意識到,他現在手上編織的書脊頂帶必須比以前的更加華美,更加勻稱,更加強韌。所以他此刻用心地編織著那些精挑細選的細胞組織。
店內的書架上並排擺放著革裝本。這些革裝本不一定就是售賣的貨品,也許只是因為店主喜歡那種被自己親手製作的革裝本所環繞的感覺,才在某個時候給店裡配備了用來陳列它們的書架。
——我的名字叫「栞」。因為無法說話,請允許我通過這個機器和您交談。
「栞」這個字的原意是「書籤」,與之讀法相同的名字還有很多,比如詩織、志保里、紫織,但父親就那樣原封不動地用「栞」這個字作為女兒的名字。父親在女兒出生數年後不幸死於事故,女兒終究也沒弄清,當初打電話時,父親手裡拿著的到底是怎樣一本書。不過她後來想象過當時的情景,她推測那一定是本薄薄的小書,而且正沐浴在希臘的晨光中安靜地呼吸。
19世紀的怪物到底如何歌唱呢?我在傾聽世界的歌聲。歌聲越來越大,蓋過雨聲,包卷天空。烏雲終於散去,陽光傾注到小鎮上,並逐漸擴展到整個世界。
埃文斯發出驚嘆。雖然他很快便壓低聲音,盡量輕緩地呼吸,但女人手中的書依然做出反應,改變了音律。到這時,他再也無法掩飾心中的激動,興奮地歡呼雀躍。看到女人同樣綻放笑顏,舉起雙手準備向他道謝,男人立刻止住歡聲,緊緊握住她的雙手。
這時,女人突然深吸一口氣,將視線移到書架上。
她記起在連接學校和家的那條梅托恩大道上有一間書店。
她盡量避免鞋子發出響聲,輕輕地走到窗邊。埃文斯一邊側耳傾聽,一邊悄悄地注視著這位名叫「栞」的女人的側臉。女人此刻也開始凝神傾聽,但看上去她似乎能比埃文斯聽到更多的東西。只見她雙唇緊閉,安靜地將視線聚焦到書架最上面的那冊書籍。
埃文斯花費了四年時間來尋找理想的書體設計者。栞希望能採用她父母的母語,也就是日語,因此設計者自然也考慮在日本人中選擇。埃文斯從她那裡借來許多書本,每日潛心觀察這種書體的特點。雖然他不懂日語,但他依然努力地感受蘊藏在各種筆畫中的呼吸吐納。搜尋書體設計者的旅行,最終將晚年的埃文斯引向了一個新的世界。他遍歷各國的書展,翻閱異國的書本,側耳傾聽文字的呼吸。他還通過網路收集遠方的信息。就這樣,他終於在雜誌的專欄中找到一個男人。
裝置停了下來,年輕的助手靜靜地打開側蓋取出培養皿,置於光學顯微鏡下。助手湊到目鏡前,埃文斯也跟了上去。這次,他驚得啞口無言read.99csw.com
埃文斯翻動著那摞紙頁,不禁心中一震。他察覺到已經熟悉了那種特殊觸感的指尖正在發出呼喚:讓我聽聽你的呼吸,讓我聽聽你的聲音。
埃文斯直起身子。待心情平復后,他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這個綽號「Lesignet」的女人:
現在我已不再去仰望那棵栓皮櫟,而是去捕捉從宇宙傳來的電波,成了一名天文學者。哥哥離開了小鎮,漂洋過海回到母親的出生地京都,干起建築修復的營生。
來自西班牙的瑪爾塞拉老師擁有能贏得所有男生愛慕的美貌,但她本人對自己的著裝卻毫不在意,也從不化妝,碧綠而深邃的瞳孔前方總是架著一副深黃色的玳瑁框眼鏡。也許擁有惠特曼或布萊克那種氣質的男士才有資格做瑪爾塞拉老師的戀人吧。
比爾·埃文斯望著他的顧客站在防塵工作台前操作的背影,似乎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手藝人的技藝與機械製作的結合使書本誕生到這個世界上,原來在生命科學的領域里也是如此。女人兩手伸進由透明玻璃板隔著的長方體操作箱,熟練地操縱著吸量管,將橙色的溶液滴到不同的培養皿中,為裏面的細胞提供養分。她似乎在愉悅地享受著操作過程,彷彿正在演奏一種樂器。雖然這是他第一次踏入這樣的細胞培養實驗室,但卻絲毫沒有感到拘束和局促。這是因為在以成為書本修復師為目標的最初那段日子里,他一直在大學的圖書館和工作室里揮灑青春。女人優雅地轉過身來,將培養皿置於顯微鏡的台座上,然後一邊湊到目鏡前觀察,一邊用指尖慢慢調焦。埃文斯在她的催促下也湊到跟前,只見整個視野里都是安靜地搏動著的心肌細胞。
曾有很多客人都以為櫥窗里陳列的革裝本是高檔的聖誕禮物,因此推門進店。然而進到店裡,他們卻只能尷尬地四下張望。原來他們驚奇地發現,比起在櫥窗外看到的景象,店裡根本沒多少書架,而且在店鋪最裡面還雜亂地擺放著沉重的機械和各種工具。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男人都會這樣介紹自己的職業:「我是一名書本修復師。」他古板守舊的父親在這條街上開了間雜貨店,除《聖經》之類的宗教書籍外再沒碰過其他書本。然而對於兒子從事書本修復一行的選擇,他卻意外地予以理解。大概在他看來,修復書本和修鞋縫衣是一碼事吧。這樣一位父親一生都在閱讀的那本《聖經》,現在就擺在女人身後的書架上。
小栞誕生到這個世界時,並未被賦予發聲的本能。醫生診斷後很快得出結論,她的咽喉患有先天性畸形,即便通過外科手術也無法修復。雖能進行維持日常生活必需的呼吸,但她無法像正常的嬰兒一樣啼哭,連「爸爸」、「媽媽」這樣的呼喚也無法從她的雙唇中發出。
他拿起放在電腦旁的教科書,翻開書頁說道:「您看,話語用文字來記錄,文字用鉛字來印刷。若想將您真實的聲音展示出來,必須找到與其相應的書寫方式和字體。」
埃文斯從無菌箱中取出一個書盒放到女人面前。他大概還沒意識到,他現在小心翼翼拿出書盒的樣子,與他十多年前在大學實驗室里目睹這個女人慎重地取出培養皿的樣子簡直不差分毫。書盒用來保護書本免受強光照射和灰塵污染,宛如包在外面的另一本大書。因為這種書盒兩邊的厚薄不一,能很好地咬合,因此也被稱作夫妻盒。
年逾七旬的他,獨自將酒精消過毒的雙手伸入自製的無菌操作箱中。
「不管是你們現在拿在手中的教科書,還是你們窩在家中沙發上悠遊自在地閱讀的輕小說,都源於15世紀中葉由谷登堡等人掀起的印刷術革命。拜活版印刷術所賜,書本能夠廣泛地流傳到更多人手中,並改變了私人讀物和公眾讀物的概念。不僅如此,這場革命還使我們人類的身體機能發生了劇變。」
在這個世界中,未婚妻正用女性優雅的指尖彈奏那令人懷念的爵士樂,就像曾經的比爾·埃文斯那樣。
「RELIEUR-DOREUR」(書本製作-金箔),男人在朝向店外的那塊小招牌上只寫了這兩個單詞,連自己的名字也沒寫。他本以為比爾·埃文斯這個名字實在稀鬆平常,誰承想卻意外地與著名的爵士樂演奏家同名同姓。他始終認為,干好製作書本這個營生不應靠他的名字,而該靠他的雙手。
他將用肌腱組織搓成的裝訂線綳到工作台上。Lesignet女士向他擔保,儘管那張已經陪伴他度過大半人生的木製工作台常年暴露在空氣中,但只要仔細地用酒精棉擦拭表面,然後心平氣和地等上幾天,依然能殺滅雜菌,成為用來「制書」的無菌操作台。男人聽從了她的建議。
她大概已經明白。只見她慎重地取下詩集交給埃文斯,又從口袋裡掏出紙片,攤在掌中用鋼筆寫下一行英文:
終於,男人掌中的折帖如同揉好的麵糰一樣開始發酵,摺痕逐漸膨脹,變得圓滑起來。這時,恰似書本脊椎的書背開始慢慢展現其雛形。
當初瑪爾塞拉將這本書拿到店裡修復時,那枚書籤就這樣夾在書中。也不知為何她會把書籤夾在那裡,而不是取出來后再交給店主。不過,當十年後的今天再次翻開那一頁時,瑪爾塞拉終於能和曾經的學生直接對話。
「由於谷登堡帶來的印刷革命的影響,大量書本不斷問世,書本也愈發普及,逐漸成為人們的私有物品。同時,人類的閱讀方式和目的也產生了變化。捧著只為自己準備的一本書,在私人的時間和空間里享受閱讀的樂趣。那時,書本已不再局限於《聖經》、祈禱書以及記錄稅金的賬簿,而成為了記錄思想的載體,而思想的擁有者是實際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某位思想家。這樣一來,讀者和作者的思想便能一對一地碰撞和交流,人類的閱讀習慣也從朗讀慢慢轉變為默讀。由於書本的普及,我們人類的身體機能逐漸發生了改變。」
那是一本用摩洛哥皮裝幀的詩集,正好放在他父親留下的那本《聖經》旁邊。
女人把書微微展開,將其立在桌面上。只見折帖宛如手風琴的皮腔一般自然舒展,書本開始用整個身體去接觸空氣。
有位漂亮的西班牙女人來過這裏嗎?
聽到這些話,女人臉上第一次出現了強烈的情感波動。淚珠從眼眸中奪眶而出,啪嗒啪嗒砸在地板上。
「啊,當然有。」
這是在上個世紀,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理論十多年後發生的事。男人此刻還沒有注意到,那份被他扔到床頭還未翻看的晨報上,大篇幅地報道了非洲爪蛙被成功克隆的新聞。這是人類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製造出脊椎動物。就在刊登著這則爆炸性新聞的報紙被隨意扔在床頭的那個普通的早上,降生到這個世界的女孩被取名為「栞」。九*九*藏*書
在將書體設計者介紹給他的顧客后,埃文斯問道:「那麼現在請您告訴我們,您打算製作一本怎樣的書?」
對丈夫來說,「栞」這個名字發音困難,因此他直接用「書籤」這個綽號來稱呼妻子。如果用法語來說,則為「Lesignet」。栞對這個法語綽號很滿意,因為是個陽性名詞。在斯坦弗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她又轉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從事生命科學研究。
男人的視線再次落到右手上。在他欣喜地向岳父詢問妻子情況的同時,手裡還一直攥著那本尚未讀完的書。一枚薄薄的紙片恰好從書的中央探出頭來,見此情景,男人默默地抬起頭。
女人身著得體的西服套裝,兩手的手腕上戴著特色鮮明的手鐲,手中空無一物。男人等待著她的反應。在這個店裡,並不存在任何因顧客的需要而特事特辦、趕工製作的情況。時間決定了所有化學反應和物理法則。不管客人如何心急,殘損書本至少得在店裡待上一夜才能完成修復和精裝。
男人一開始並未打眼,而是反覆做著準備試驗,根據折帖的厚度和紙質選擇粗細合適的裝訂線。由肌腱纖維組成的裝訂線與麻線的觸感完全不同,不但緊緊地吸附在指尖上,而且彈力勁道。
夏日結束、新學期開始不久后的一個下午成為她記憶中難忘的一幕。教世界史的瑪爾塞拉老師抱著一本又大又厚的革裝本舊書走進教室。
聽兒子這麼一說,她也抬頭仰望粗壯的枝幹。在他們之前,這棟房子里住的好像是一家愛爾蘭移民。那家人相繼去世,最後剩下的獨女也已不在人世。說不定那個女孩現在正站在櫟樹枝上,目不轉睛地觀察著樹下的這一家子。據孩子們說,那個女孩兒臉色慘白,眼睛瞪得很大。實際上,這種傳說在美國各地都能聽到。栞雖然沒看到女孩的樣子,但那一天明明沒有風,櫟樹濃綠的樹冠卻在搖擺。開車把孩子們送到學校后,她又沿著梅托恩大道一路往西。
切割皮革,貼上書背,再切出精美的斷面。裝飾紙和環襯頁上的絨面革都由男人親手製作。這些工序能使他自身積累的歲月得以重生。自大學學習書本修復精裝以來,已經過去大約五十個年頭,男人五十年來第一次按照他最初在大學里學習這門技藝時的做法,在環襯頁的兩面裝飾上金箔。他用脫脂棉擦掉金箔邊緣殘留的糨糊,吸干表面的水分,再調好蛋清,用細筆塗到金箔上。接下來,他用蘸有杏仁油的棉球輕輕擦拭環襯頁,然後將薄薄的金箔壓于其上。這些工序完成後,他拿起滾花刀開始刻花。他在雕刻時聽到了微弱的聲音,背部隨之猛地傳來一陣電擊似的痙攣,不過他依然沒有減輕兩手的力道。
「書籍改變了我們的身體狀態。你們現在如何閱讀呢?對過去的人們而言,朗讀是最普通的閱讀方式。正如樂譜是音樂的紙質記錄那樣,書本上印刷的文字,也是那些能夠使空氣產生振動的話語的記錄。例如中世紀的修道士就是親自翻開配有鎖具的厚書放聲朗讀。而那些不想打擾別人的人,則鑽進類似電話亭的放有書桌的小房間,在那裡打開書本朗讀。從中世紀的記載可以得知,大概由於夜深人靜時的朗讀會給別人帶來不快,在讀書人中也有採用默讀法的修道士,只不過數量極少。據說年輕的修道士們都以驚詫的目光打量著那些既不發聲也不動嘴唇的默讀者,篤信他們掌握著特殊的技能。」
她無法進食硬質食物,即使已經過了依靠斷乳食物的年齡段,也只能進食液態的營養劑和軟和的食物。她的父親在洛杉磯郊外的雷德蘭茲做經營學教授,她們一家則在附近一處名為梅托恩的寧靜閑適的住宅區安了家。父親所在的大學是一所面向高收入人群的名校,因此,她也從當地的大醫院和社區團體那裡得到了各種照顧和幫助。生活在宗教的氛圍中時,人們便會自然而然地將這樣的命運看做上帝的贈禮。醫院的醫護人員和住宅區的虔誠信徒們經常談論她從上帝那裡領受的這份禮物。唯獨在她的父母眼裡,只要能看到女兒燦爛的笑容,便會感到無比幸福。因為即使無法發聲,他們依然能從女兒的臉上讀出她的喜怒哀樂。
上中學時,她加入了化學興趣小組,在筆記本上記滿各種化學式和等式。與此同時,她還抽空閱讀了許多小說。每天放學后,她總是習慣性地在校車停在家門口的那一刻將書籤夾到書中,這已經成為她在日常生活中相當珍視的一個瞬間。當她回到家中做完作業,吃完晚飯,再次打開書本時,夾在書中的書籤似乎記起了在校車上的最後一次呼吸,而她則心領神會般迅速抽出書籤,整個心思都沉浸到書里。從夜幕降臨到就寢的這段時間里,書籤一直默默地躺在她身邊,並在最後一次深呼吸后,躺在書頁之間閉上了雙眼。在她眼裡,這枚書籤正在文字的環抱中繼續呼吸,是無可替代的另一個自己。
在這個宇宙中,此刻聚精會神的男人業已成為普遍意義上的純粹生命體。時間在男人的體內悄然流逝。完成一連串的作業后,他停下來歇息片刻。一瞬間,他感覺到自己身體里積存下的時間的厚重。在呼吸吐納間,書本被創造出來。某個呼吸的間隙里,想想似乎可以重做上道工序;而另一個呼吸的間隙里,又必須完成無法重來的工序。時間的積累並非千篇一律,未來正是由不同的時間片段編織出來。
埃文斯感受到了細胞的呼吸,在他剛要發出驚嘆時,女人迅速將手指豎到嘴邊,似乎在示意他「好戲還在後頭」,將他的視線引向實驗室的一角。他定睛一看,角落裡安裝著一台大型裝置,裝置的後方伸出許多細管與試驗台下方的其他設備相連接。
「你給起個名兒吧。」
栞靜靜地點了點頭,旋即將自己的手稿遞給兩人。埃文斯仔細地逐頁點檢這份超過四百頁的手稿。旁邊的書體設計者則在審視那一列列豎寫的文字。栞雙手交叉正欲「說話」,設計者當即用他們共通的母語示意她:「您不用說話,我明白您的意思。」
助手將培養皿安放到裝置內部,然後在旁邊的電腦上輸入指令。年輕的助手染著紫色的頭髮,靈活的指尖洋溢著青春的自然美。看到他的雙手在無菌箱內熟練地操作,埃文斯不禁心生好感。
倫理觀正在慢慢轉變,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細胞來製造書籍。這些活生生的書籍唱出的婉轉歌聲越過大陸,跨過山脈,喚醒這個時代留存的所有書籍,開始合唱。人類傾聽著從大英博物館的地下室里,從西藏的僧院里傳來的歌聲,伴隨著他們的呼吸生存下去。
不僅一本書,幾重呼吸交相重疊,越來越深沉,越來越大氣,不知何時,店裡已充滿各種呼吸聲,恰似合唱的歌曲。埃文斯環視著與自己朝夕相處、親密無間的領土。他把視線聚焦到那些書架上,注視著那些書本。
那些他親手修復的革裝本,那些曾經作為生命漫步于這個世界的羊皮紙,那些通過他的分割裁剪,以書皮的形式存世的生命片斷,此刻都在歌唱。他意識到自己想錯了,不管什麼時代,店裡的陳設都未改變。但是這個世界卻在改變,而這個小店也是世界的一部分。你能聽見嗎?你能聽見嗎?他高興地看著顧客的臉,不停地指著自己的耳朵,九*九*藏*書詢問對方能否聽見。對方也不停地微笑點頭,指著自己的耳朵予以回應。
女人的舉動出乎意料。只見她兩手交叉,手腕上的手鐲開始閃爍綠光。
他裁下一截薄紙板,將裝訂線的線頭像日本摺扇一樣平鋪開粘到封皮的背面,接著又在塗抹了骨膠的裝訂線上貼上一層寒冷紗。然後,男人右手拿起一把用了三十多年的骨制刮刀,來回刮擦書脊,使骨膠均勻平整。骨制刮刀的一端在磨刀石上稍作研磨,呈細長狀,形似牙醫檢查口腔用的舌壓板。男人用一個手指輕輕摁住刮刀細長的一頭優雅地來回滑動,整理好摺痕,調整好書脊的彎曲度。用骨制的工具將各部分合理地進行組合,將促進書本的體內宇宙發生的各種物理變化。特氟龍制的工具如同死物,無法感知指尖的力道。這把骨制刮刀還是男人最初學習古籍修復技術時從老師那裡拜領的工具。
在科研這條路上走下去,總有一天,她會觸及自然界真理的某一部分。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幹細胞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后,她每日忙於前往世界各地演講。在生物科學的研究領域內享有盛譽的各種獎項都對她青睞有加,不僅當地的報紙,全世界的媒體都在介紹她的研究成果。即使如此,她依然無法發聲說話,她也從未踏進過這間她曾無數次路過的書店。
聽到男人的話,她微微俯下身子,露出猶豫的表情。然後,她又動了動手腕,通過裝置告訴男人給她紙筆。
埃文斯終於領悟到,他將要用裝訂線穿起來的原來是Lesignet女士的時間。歌手歌唱,鋼琴家彈奏。過去的書本都是用來朗讀的。書本的身體,是由書本自身和讀者的身體兩部分構成。那麼就來編織她的細胞吧:將她的一個細胞還原到初生狀態,再使其轉生為書。不過,被還原的細胞不會失去生命的本質。即使她度過的時間被重置,她和時間之間的關係,亦即她一生中感受到的時間積累的厚重,都將作為她的固有物被編織到那些書頁中。
她點了點頭。
她記起了那棟臨街櫥窗里擺放著革裝本舊書的矮小建築。
這就是栞在遊說大學倫理委員會時反覆強調的觀點,即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不應制定約束未來的規則。有人質疑她在用公共的學術研究成果滿足私慾,而她對這些指責充耳不聞,堅持以她對未來的觀點繼續遊說。也有人懷疑她的精神狀態,更有甚者譴責她的理論是恐怖主義。即便如此,她仍然鍥而不捨,繼續遊說。她被全球各種學會聘任,她和她的助手們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在一流的學術雜誌上大放異彩。然而,即便已蜚聲海外,她依然每天沿著10號州際公路趕回位於梅托恩大道的家中,翌日清晨再沿原路返回研究室。加油站斜對面的那間小店以不變的姿態日日守望著她的車子遠去。時光流逝,兩個孩子迎來了新學期,而「現在」和未來的重疊也在不斷繼續。
那個男人戴著眼鏡,看上去像一名棋手。他微笑著向記者坦白:「這話其實是我師傅說的。」
在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解讀基因的排列、將測定結果用數字記錄的同時,提煉自然現象,使之形成話語。普通人在日常閑談中擴散到空氣里的話語,如同無法解讀的音符一般在埃文斯的眼前跳躍。
為期一周的出差結束后,她回到家裡見到了孩子們。淅淅瀝瀝的小雨下了整晚,到天亮才停。她早上起來收拾妥當準備出門時,院子里的草坪上已滿是露水,一踩上去,露水便會滲進鞋底。丈夫已先她一步前往銀行,她匆匆地叩開房門催促孩子們上學。
接到電話的那個早上,男人還在希臘出差。那一刻,他正靠在旅館陽台的躺椅上打盹兒。夏日的陽光灑滿陽台,只見他將一頂戴慣的巴拿馬草帽遮住臉,雙腿搭在桌上,胸口蓋著一本小書。聽到電話鈴聲,他直起身子,把帽子擱在桌上,然後站了起來。鈴聲出奇地響,與其小巧而討人喜愛的外觀設計毫不相稱。男人站在電話旁,瞥了眼手中的小書,然後夾上書籤,拿起聽筒。電話那頭傳來岳父的聲音,岳父正陪在初次產子的男人的妻子身旁。
男人核對著折帖,清楚地記下哪些地方留下過書籍持有者的記憶。他心裏很清楚,書頁上那些不同時期先後寫上去的文字記錄和描畫,都是他們母子留下的寶貴回憶。這時,他在封皮環襯頁的角落裡發現了用鋼筆寫下的字跡。如果他能讀懂日語,他就會明白那句話的意思:抽個時間給我的女兒讀讀這本書。男人在保證這個細小的角落不被破壞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繼續著修復作業。
男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殘障輔助裝置,不由得瞠目結舌。
早間訓練的教練機轟鳴著從兩人頭上飛過,奔向遠方。
據說日本人看到盛開的成排櫻花樹,便會憶起久遠的某個入學儀式。小栞在美國出生、成長,她的腦中自然無法自動生成這種特定的感性聯繫,但她對櫻花的象徵意義卻了如指掌。同樣,那天的記憶,瑪爾塞拉老師的話,都深深地刻進她心底,正如書籤被深深地夾進書中那樣。
手中的書宛如獲得重生一般,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反覆仔細確認觸摸書頁的手感,自豪地仰頭看著母親的臉。傍晚的硃紅色陽光照在她的臉上,細小的塵埃在陽光中飄蕩,我反倒覺得此番景象更加契合小店的氛圍。如果我的書是在這間小屋裡得以重生,那麼必然是得益於融解在空氣中的塵埃和皮革的氣味,正如同礦物質溶解在山川水流中滋養萬物一樣。我不禁伸手去抓浮在母親鼻尖的塵埃,可轉瞬間,它便消失了蹤跡。母親驚訝地抬起臉,夕陽中,她的臉頰被染上一抹緋紅。
我還清楚地記得去取書的那個傍晚。剛下車走向小店,我便看到了擺放在櫥窗里的那本重獲新生的《群星》。我感覺到被棕色皮革包裹的它正在做著深呼吸,整個身體脹大了一圈。在熠熠生輝的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克斯的注視下,我兩手撐著櫥窗,額頭貼到玻璃上興奮地歡呼。我意識到跨進店門便能親手觸摸它,於是拉著母親的手衝進店門。此刻,穿著圍裙的男性正站在擺滿紙頁和工具的桌子對面等待我們的到來。看到我們,他慢慢站起身,拖著有些蹣跚的左腳走到窗邊的陳列台,取下書遞到我手上。
「剛才樹上有東西。」他指著西邊說道。
女人伸出手指,用指尖觸碰那本詩集。當她的指尖觸到詩集的書脊頂帶時,埃文斯清楚地聽見她說話的聲音。
修復作業告一段落的間隙里,男人偶爾會盯著那雙已陪伴自己走過六十年人生歲月的手出神。儘管上了年紀,但當他用指尖在另一隻手的手背上來回撫摸時,仍然能感受到彷彿鞣製過的皮革一般的光滑,以及那些細密的皺紋中殘留下的意味深長的感覺。這雙手正是自己耗費一生精心培育的寶物,兩手並排攤開,恰似一本打開的古籍。
對日本人而言,文字既是水,也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