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心的高牆

人心的高牆

作者:斷橋
韓寒認為,公共輿論中,知識分子、意見領袖、活躍網民大談特談的這些觀念(革命、民主、自由等等等等),大眾並未真正接受。
如果你不是鐵杆韓粉,卻有興趣看完這些摘錄。你會詫異:咦?這個韓寒,和我印象中的不一樣啊。是的,他的精英主義傾向相當嚴重,與網上盛傳的那些語錄區別很大。為什麼呢?這是簡單的傳播現象所致。舉例:
1.素質論:
何兵(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昨晚林猛博士說:托克維爾認為,法國大革命的一個誘因是,沒有政治經驗的文學家,佔領了法國人的思想。他們激|情、充滿誘惑的文詞,廣泛傳播,蠱惑了法國人民(大意)。我想起@慕容雪村@韓寒@韓志國……有請大家討論這個話題:我們應否警惕書生們充滿激|情的政治話語?——2012年12月15日
第三輪傳播:網民看到第二輪傳播的文章,評:說得太對了!(傳播100次)
左小龍感到人生迷茫,於是爬到樓頂靜靜地欣賞亭林鎮的風景。結果人們看見樓頂有人,以為他要跳樓,便圍過來看熱鬧。很多年輕人看了一個多小時,脖子都酸了,紛紛催促:還不跳?不跳就是孬種。口號聲於是慢慢響了起來:「跳下來,跳下來」。有人勸止喊口號的人:會出人命的。喊口號的人回應道:「關我們什麼事情?我想喊什麼就喊什麼。這是我的自由。這是我的人權。」警方過來制止后,口號聲一下字小了不少。但大家很快發現,警察就那麼十幾個。咱喊口號的有幾千人呢。青年們振臂疾呼:「喊起來!為了自由和人權!」於是最後左小龍在眾人的慫恿中無奈地跳了下來。在這裏,「自由與人權」完全脫離了原有的範疇,變成了烏合之眾的口頭禪與護身符。——韓寒荒誕小說《他的國》結尾部分介紹
大部分國人眼中的自由,與出版、新聞、文藝、言論、選舉、政治都沒有關係,而是公共道德上的自由,比如說沒有什麼社會關係的人,能自由的喧嘩,自由的過馬路,自由的吐痰,稍微有點社會關係的人,可以自由的違章,自由的鑽各種法律法規的漏洞,自由的胡作非為。——《https://read.99csw.com韓三篇》
韓寒評群眾:「人民是最愚蠢的……在我們國家,最傻的就是憂國憂民的人。他們是最痛苦的,因為國家根本不搭理你。人民就更別提了,他們根本不在意你。」
韓寒評上海釣魚執法:「說實話,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你生病了或者家裡有急事需要搭車,有人願意讓你上車是很罕見的,這樣的人是珍稀的物種,是單純的好人。閔行區交管部門做的事情說簡單點,就是將這些單純的好人從茫茫車海中分辨出來,拘押下車然後罰款一萬。」
再想到林猛說,每個人的利益表達,在這個國家,如同面對著一堵牆說話一般,無法進入公共領域。此時我聯想到了2010年香港書展,韓寒讀者見面會。
他們普遍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不如文化界想象的那麼迫切,他們對強權和腐敗的痛恨更多源於為什麼不是我自己或者我的親戚得到了這一切,而不是如何去限制和監督,只有倒霉到自己頭上需要上訪的時候才會從詞典里撿起這些詞彙來保護自己。——《韓三篇》
第二輪傳播:網民看到第一輪傳播的文章,評:我操!(傳播10次)
因圈子不同,提筆前,我對韓寒所知甚少,《三重門》十多年前看過,《長安亂》《他的國》、《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看過部分,我個人認為後兩本是佳作,對他的評價是處於上升期的作家。賽車我則完全不懂,去年聽說他包攬國內賽車雙冠,所知僅此而已。他的博客,因為我混教育網為主,以前看得不多,直到2011年才知如此熱門。相信其它知識分子大多如此。雖然主編楊早說寫作無需專業,平易好讀即可,但我自認為理論知識貧乏是個人短板,且無力彌補,於是便考慮從別處補足,多熟悉韓寒。所以先花費了幾周時間,閱讀其作品、博客,觀看其視頻訪談,了解其政治觀點。
韓寒:以前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把人民忽悠好了,你就得天下了……人民真的是最愚蠢的,很多人罵那種當權者,其實當權者不笨……我寫博客,假裝是個清醒的人,其實我也是很迷糊的,很多事連我自己都沒有想明白。在我們國read.99csw•com家,最傻的就是憂國憂民的人,他們是最痛苦的,因為國家根本不搭理你。人民就更別提了,他們根本不在意你。——鳳凰衛視《非常道》韓寒專訪
觀眾:韓寒,如果你被關進監獄(眾人笑),只讓帶一本書,你會帶什麼書?
2.反民粹:
如果你硬要問我在中國,什麼時候是個革命的好時機,我只能說,當街上的人開車交會時都能關掉遠光燈了,就能放心革命了。但這樣的國家,也不需要任何的革命了,國民素質和教育水平到了那個份上,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韓三篇》
第二輪傳播:網民看到第一輪傳播的文章,評:說得太爽了!(傳播100次)
但是(谷歌)所謂的開放所有審查結果,現實的中國人有多少人在乎呢?這些在正常的國家可以感動國人的理由,在中國看似不太管用……中國有兩億網民,谷歌如果問大家是不是想看到不被審核以後的搜索內容,我想應該有兩億減去網路評論員人數都會答應,當然,這就像買菜,你多給人家一點人家總是樂意的。但是如果百度給每個網民十塊錢人民幣,說只要下載了百度新開發的屏蔽谷歌搜索的瀏覽器,並且使用我的不光完全遵守而且超額遵守中國「法律法規」的搜索引擎作為唯一指定搜索引擎,你們就可以得到這個錢,估計得有一大半人變節。中國人追求那些危險的普世價值么?中國人追求的,但中國人是順便追求,追求那些東西在很多人心中的價值未必有追求新開盤的一個樓盤或者追求一點網路遊戲中的裝備那麼高,因為大家的生活壓力都這麼大,理想都沒有,混口飯吃就行了,你跪著吃和站著吃有什麼區別呢。谷歌可能高估了自由,真相,公正,叉叉等東西在中國很大一部分網民心目中的價值,這些都沒有路上撿到一百塊錢實在。——韓寒博客:《2010》 2009年12月30日(回顧谷歌事件)
何兵老師聽完林猛對托克維爾的敘述后,有感而發,將意見領袖看作「文學家」、「書生」、「用激|情誘惑人民」的人,這個看法在知識分子圈(以及自認精英的人群)中非常典型。但我要說九九藏書兩句話,韓志國我不是很熟,不了解。不過,有兩件事,何兵是不知道的:1.「文學家」慕容雪村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的畢業生——對,就是貴校、貴系的。2.林猛的話並不是表達「警惕書生們的激|情政治」這個意思,而且他相當地欣賞韓寒。
3.精英主義:
我有位朋友,很喜歡看韓寒博客,在讀完韓三篇以後,完全不敢相信,韓寒居然變五毛了!衝動地打電話給我,難過地抱怨了一個多小時。尤其包括很多知識分子,認為韓寒這幾篇文章是嘩眾取寵或商業路線云云。這實乃疏離感所致。因為你對韓寒的印象是從網路傳播中來的,而傳播中的這個形象本身就是被傳播者篩選和歪曲過的。
林猛:如果你把社會看成一個黑箱,包括政府、各類組織、媒體、公司在內的各種利益集團均在箱內,按照規則進行博弈,你會感受到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區別——群眾是個體的,散落的,原子化的。這是因為,在中國結社是受限制的,人們無法形成組織來表達訴求。只能自說自話,公共訴求彷彿可以自由表達,但就如同面對一堵牆說話一般,說完以後,很快散落在空氣中,無跡可尋。表達失效了。個人表達無法彙集起來,不能和宏觀的體制銜接,你不知道多少人和你持一樣的看法,所以你需要一個公共的渠道或者公共的代言人。否則人家總可以講,你是一小撮人,我才是代表人民的,反正我們沒有中立的民意測驗。意見領袖的主要意義並不是啟蒙,而是起到一個匯聚表達的作用,所有話題只有通過意見領袖(或者重要媒體)匯聚后,才可能對社會造成影響。所以,在中國這種社會狀況下,顯得特別重要。利益表達必須在聚集以後,才能形成政治壓力與經濟壓力。
4.對拜金現象的描述:
世界上邏輯分兩種,一種是邏輯,一種是中國邏輯。一幫毫無成就的人居然還指責一個世界冠軍的教育模式有問題,就是中國邏輯……你以為混個大學文憑就叫有文化,大學生坐個地鐵沒讓座一樣是沒文化,博士開車晚上會車開遠光燈就是沒文化,大學教授搞個女生不戴避九九藏書孕套不問安全期直接射裏面就是沒文化中的沒文化。但如果一個文盲能下水救人,就是有文化。文化和文憑完全不搭界。」——韓寒博客《不問安全期,就是沒文化》2007年01月22日(注:此文是丁俊暉被罵后,韓寒力挺)
上月有個典型的帖子,體現出知識分子和意見領袖之間的疏離感:
為此,我改變了寫作思路。四月時,我先打電話給林猛,林猛是我本科時在北大的好友。我比較意外地發現他對韓寒相當關注,許多事居然比我還熟。談起韓三篇及那些「質疑」,林猛說:我認為韓三篇很真實,不取悅讀者和支持者,雖然有些左轉,但確實代表了社會上的一種情緒。很多人對韓寒有更多的期許,會感到失望。但他始終地寫自己感覺到的東西,表達自己,不去刻意取悅別人,這很不容易。
第一輪傳播:網民看到韓寒原文,拍案叫絕:說得太好了!(傳播100次)
韓寒:我會帶一本《聖經》,因為裏面可以藏把鎚子。(眾人大笑)
對這個判斷,我想起網上的常見景觀,受人歡迎的段子後面,總要署個名人的名字。韓寒名言:納稅用支付寶,政府兌現就全額支付,否則退款。這話挺好,但不是他說的,真正的作者搞不好是支付寶的營銷團隊。中槍最多的自然是白岩松,網民塞他名下的段子,編本暢銷書綽綽有餘。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刻意造神?不是。因為網民自覺人微言輕,訴求需要匯聚,如果找不到匯聚點,就會捏造一個,意見領袖的需求量很大,而真正有影響力,又願意給他們說話的名人,供應是嚴重不足。
何東:《長安亂》中,你為什麼把群眾寫成哪兒有事就往哪兒跑的盲從者?(斷橋注:《長安亂》中韓寒將群眾寫得很愚蠢,經典場景是武林群雄為了爭論兔子貴還是瓜貴,最後相互抽刀砍了起來)
先轉回正題,了解韓寒的主要觀點以後,我認為韓三篇真實的核心想法是:
斷橋:現在傳播如此發達,我認為能啟蒙到的人均已覆蓋到,很多人甚至開始反感,認為意見領袖不過是嘩眾取寵。你覺得意見領袖還有存在的意義么?
三輪后,可憐兮兮地傳播了10*10*10=1000次,被你看見了?當然九-九-藏-書不會,這些言論消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於是你心中的韓寒形象與真實的韓寒產生了偏差。
大部分中國人一副別人死絕不吭聲,只有吃虧到自己頭上才會嗷嗷叫的習性,一輩子都團結不起來。——《韓三篇》
我篩選下來,認為幾個深度訪談,可全面體現其政治觀點:1.美國CNN對韓寒的專訪(半小時左右,記者問得非常直接)。2.日本NHK對韓寒的專訪。3.鳳凰《非常道》何東對韓寒的專訪(1小時多,非常完整,但缺點是談時政和博客的部分零散)。我個人建議對韓寒有興趣的知識分子,可去找視頻來看。僅提醒一點:莫看剪輯與轉述。
考慮到已經年余,先和大家一起回顧韓三篇,同時,我還摘了一些韓寒的博客、小說、訪談內容來作對比:
三輪后,大家瘋狂傳播了100*100*100=100萬次,被你看見了,這形成了你對韓寒的第一印象。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救贖在哪裡?——《肖申克的救贖》
因為林猛所說的這堵牆,和韓寒這把鎚子的啟發,我決定用一個比較合適的詞彙來表達公共輿論和大眾之間的隔膜——「公眾之牆」。指公共輿論中討論的問題難以到達大眾,大眾的利益訴求也難以進入公共輿論。同樣,存在「知識分子之牆」,知識分子的言論雖然能進入公共輿論,但在大眾中得不到傳播。這造成了兩個互相隔離的話語圈子。劉瑜書賣得不錯,但她居然在微博上感嘆,文字難以穿透人心的高牆。而韓寒的文章在覆蓋面上要比劉瑜更為廣闊,他居然也抱怨很難影響牆后大眾。很多書賣得很好的作者,都有相似的態度,很有意思。相反倒是很多書賣不出去,寫的文章也沒人讀的人,特別喜歡用「全民XX」、「廣大群眾XX」,彷彿真有這麼多人對他的文章感興趣似的,並自我陶醉。
第三輪傳播:網民看到第二輪傳播的文章,評:我靠!(傳播10次)
第一輪傳播:網民看到韓寒原文,氣得渾身發抖:我呸!(傳播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