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洛陽小記

洛陽小記

作者:張恨水

三、白馬寺及其他名勝

四、游白馬寺須知

五、關帝冢

出關帝廟,再南行,遠遠看到一帶山影,那就是龍門。為了這裡有北魏石刻,洞里又有許多前代人的碑記,所以有許多人不遠千里而來,要看一看。其實,真要為游龍門而來,那會大大掃興的。聽我慢慢說來。到龍門約一里多路。有個龍門堡,開了有茶飯館子,可以在那裡先吃東西。面飯倒是都有,只是一不幹凈,二又太貴,一個人吃點喝點,總要花一塊錢。出堡,不必坐車,可以步行。前面就是伊水,在伊水兩岸,東邊是伊闕,西邊是龍門。伊闕山不大陡,所以那邊石刻不多。這邊呢,在面河的石壁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都就了山石,刻著佛像。順了山崖走,共有石樓,齋祓堂,賓陽洞,金剛崖,萬佛洞,千佛洞,古陽洞等處。只是一層,大小佛頭,一齊讓人偷了去。小佛呢,連身子,都由石壁上挖了去。到了佛崖上,彷彿遊歷無頭之國,你說掃興不掃興呢?石洞以齋祓堂賓陽洞最好,把山石鑿空了,裏面成為一個佛殿。賓陽洞外,有個石閣子,可以憑欄賞玩伊闕。龍門二十品在古陽洞頂上刻著,拓帖的人,要搭架倒拓,很費工夫。唯其是拓帖不容易,所以石刻還保存著,要不然,和佛像一樣,早壞了。千佛洞萬佛洞工程浩大,是在石洞壁上四周刻了無數的小佛像,然而現在也都沒有頭了。石像完整的,只有金剛崖,要爬崖上去,才可以看到。這也就因為石像太大,不容易偷割的原故。所以還完整些。在龍門買字帖,也要帶眼睛。洞里賣的字帖,多是用原帖刻在木板上,翻版印出來的,這是遊人一個小小學識,順此奉告。
漢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八日,帝寢南宮,夜夢金人,上因君臣之對,遂使人至西域求佛道,乃得摩騰竺法蘭,帝大悅,至十四年辛未,敕于西雍門九_九_藏_書外,建白馬寺以居之。唐時,規模漸廢,宋太宗命儒臣重修,以後歷有興廢,明正德年間更大為修理。嘉靖年記。
孫權殺了關羽,將首級送給曹操。曹操就把首級配個木身子,葬在洛陽城外。這冢,現時還在。游關帝冢,和游龍門是一條路,坐人力車,依然是一元錢來回。出南門,渡過洛水,(過渡錢,人車一角)順著大路前進,約莫十里路,看到一帶紅牆,圍住了柏林,那就是關帝冢了。進門有道乾石橋,先到正殿。殿上除了關像而外,根據三國演義,有四個站將的像。牆邊放一把青龍偃月刀,長約一丈。刀形,是龍口裡吐出半邊月亮來,故名。後殿分三間,一是塑的行像,可以坐轎子出遊的。一是看書像,一是卧像。這後面,有個亭子,靠了土墩,那就是首級冢了。廟裡並沒有僧道,現時歸官家管理。
洛陽這個地名,說到口裡,就覺得響亮,最近把這裏一度改了行都,那就更貴重了。火車在黑暗裡賓士,我不時的由玻璃窗里向外張望,並沒有什麼,只是烏壓壓的一片低影子。我想著,一切留到明天再看罷,就坐著打瞌睡去,及至耳朵里聽到人聲嘈雜時,聽到茶房說,到了洛陽了。匆匆的,收拾了行李,就走下車來。哈!這是新聞,那月台上很大的一片地方,只豎了兩根長木頭竿子,在上面掛了一盞小小的汽油燈,只是些混混的光,照著紛亂的人影子亂擠。在空廠子南方,有了新鮮的玩藝兒了,長的,方的,圓的,扁的,大大小小,羅列著一堆燈籠。我走近去,聽到有人喊,中州旅館吧?名利棧吧?大金台吧?這讓我明白了,這些燈籠是旅館里接客的。在鄭州我就打聽清楚了,洛陽以大金台旅館為最好,這大金台三個字送到了耳朵里,我就決定了到他家去。將棧伙叫了過來,取了行李,受了檢查,讓棧伙引著路,我們就跟了他走。打燈籠的店伙,引著一車行李先走,九_九_藏_書另一個店伙,拿著手電筒,左右晃蕩著引了我後跟。我所走的,是一條窄窄的土街,兩邊人家,都緊緊地閉著大門,每隔四五家門首,在那矮矮的屋檐下掛著一個白紙的方形吊燈,有的寫著安寓客商,有的寫著油鹽雜貨,彷彿我由二十世紀一躍而回到十八世紀了。我心裡頭簡直說不出是一種什麼感想。糊裡糊塗的,隨著那晃蕩的燈籠,轉了一個彎,這街上倒有幾盞汽油燈,乃是理髮店和洋貨店,其餘依然在混混燈光中。後來在一個圓紙燈籠下,我們進了一所大門。燈籠上有字,便是大金台了。這旅館既像南方一條龍的房子,一層層向里,又有點像北方的房子,每進都是三合院。我挑了一間最好的房子住,裏面是一副床,鋪板,一張方桌,兩把木椅,隔壁有間小黑屋子,一鋪一桌,就讓工友小李住了。那地皮還沒收拾好,雖是土質,倒有些像鵝卵石鋪面的,腳踏在上面,和上海新亞大酒店的地毯,有點兒兩樣,夥計送進一盞煤油燈來,昏黃的光,和這屋裡倒很相襯,只聽到小李在隔壁和店伙說:這是最好的旅館,若不是最好的旅館呢?我在這邊聽著,也笑了。

六、龍門石刻

到洛陽,就是內地了,一切物質文明,去鄭州很遠,旅館還是江南小客棧那種組織,第一是沒有電燈,電話也很少,(其實用不著)而且房間里也不預備鋪蓋。平常房間價錢由五角至一元二角,茶水還另外算錢。吃飯,到外麵館子里去叫,每晨有五六角,可以吃得很好。看官若也西行,當你到車站的時候,就可以叫棧伙來照應。不過你的行李掛了行李票的話,要立刻就到行李房去取。等到檢查行李的軍警走了,那就要等他明晨再來了。(這是指乘晚車來的而言。)再說,洛陽有兩個車站,東站是進城去的。西站是西宮。西宮是駐軍重地,遊歷的人,大可以不必上那裡去。就是由東站下車,也有進城不九*九*藏*書進城之別。車站到城裡,還有兩三里路,晚上是進不了城的。好在客棧都在車站邊,若是作短期遊歷的人,就可以住在車站。
張恨水(1895~1967),安徽潛山人,作家。著有長篇小說集《春明外史》《啼笑因緣》《八十一夢》、《五子登科》、《魍魎世界》等。
由這點看起來,因為這是佛教源流所在,歷代都設法保存它的了。廟的左邊,不到半里路,有一座漢塔,現在還是好好的。這塔六角實心,彷彿一條大鋼鞭,豎在地上,倒和平常不同。塔在土檯子上,有好些個碑石,樹在旁邊。最令人感到興趣的,就是大金國的碑。南宋時候,金人曾取得了洛陽。碑上刻了許多金國漢官名姓,這也可以說是漢奸碑了。塔邊,有狄人傑的墓。
由洛陽到白馬寺,並不是大路,中間只有個十里鋪地方,可以歇歇。那裡茶館子,用瓦缸盛著冷水,放在屋檐下,送給過路人喝。我們若怕喝涼水,那就另花二三十枚銅子,叫茶店燒水喝好了。可是那水很混濁,茶葉也有氣味,最好是用水瓶子,在洛陽背了水去喝。水既不好,吃的自然也沒有,所以又當帶一些點心在路上吃。人力車夫到了白馬寺的時候,若遇到賣涼粉油餅的,他得和你借錢買吃的。那完全是揩油,你斟酌著辦。回到了洛陽去,時候還早,你可以叫車夫,拉你看看別處景緻。據我所知道的城裡有中山公園(可以看點古物),周公廟,邵康節祠,二程祠,範文正公祠。這一些,我只到了周公廟。廟在西關外,改了圖書館了。廟裡唐碑最多,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塊,多半是墓志銘。現在分藏在許多屋子裡,嵌在牆上和磚台上。後殿有周公像,現在是圖書館辦公的地方,不能去看了。游周公廟,還要在圖書館簽名,不然門警不讓進去的。遊了這些地,和車夫說明,加他二三角酒錢,他很願意的。反正是一趟read.99csw.com生意,樂得多掙幾文。遊客呢,也免得二次進城。
洛陽是周漢唐許多朝代,建過都的所在,自然是古迹很多。不過到了現在,多半不可尋訪了,只有漢朝的白馬寺,北魏的龍門雕刻,這還是值得遊人留戀的。現時來游洛陽的人,也都是注意這兩個地方。到了次日早上,我叫店伙來問了一陣知道到白馬寺是二十多里路,到龍門是三十多里路,坐人力車子,當天都可以來回,每輛車子是一塊錢。至於土匪,以前是出城門就保不住,現在絕對沒事。我聽了這話,半信半疑。不過最近有朋友到白馬寺去過,我是知道的,且不問去龍門如何,我就決定了今天先到白馬寺去。草草的吃了一些點心,由店伙雇好了兩輛車,我和小李就於九點多鍾出發。車子離開車站大街,穿過了一片麥田,先進了北門。這街雖是土鋪的,兩邊的店鋪,倒也應有盡有。東街上有幾家古董店,我曾下車看了一看,十之八九,都是假貨,連價錢我也不敢問。遊客要在洛陽買古董,這應該找路子到古董商家裡去看貨,好東西是決不陳列出來的。出東關,經過一座魁星樓,到東大寺,這寺,也是唐代建的一座大叢林,現在卻剩了一片瓦礫。寺旁有破的過街樓一間,旁邊樹立一幢碑,大書夾馬營三字。士大夫之流,對於這個地名,或者有些生疏,可是愛說趙匡胤故事的老百姓,他就知道,這是趙匡胤出世的地方。當年宋太祖作小孩子的時候,常是和那些野孩子在這裏胡鬧,後來他作了皇帝,在開封登了基,想起年小淘氣的事,還回來看看呢。在這街口上,有個宋太祖廟,是後人立的,據說裏面有一間屋子,就是趙家母子安身之所。如今只有大門是完整的,裏面住了些和趙匡胤倒霉時候相同的人,也就無須尋訪了。由這裏坐了車子,順了大路走,約莫走了十里路,車夫忽然停著車,指著很深的麥田裡說:先生,可以看看,這裡有古迹。我心裏想著,這麥https://read•99csw.com田裡那有東西?上前一看,麥里橫著一塊石碑,上書管鮑分金處。管是指著管仲,鮑是指著鮑叔。鮑叔說管仲窮,分錢給他用,歷史告訴我們,這是真的。不過鮑叔分錢給管仲,是不是在大路上乾的事,這可是個疑問。洛邑那是周地。管仲齊人也,是到周地來和鮑叔分金嗎?所以這一處名勝,我打一句官話,應當考量。再過去五六里路,就是白馬寺了。說起這處寺,真箇也是提起了此馬來頭大。在這裏,也就當先研究研究這個寺字。寺,在漢時,也是一種官署,並不是專為出家人供佛修行的所在。現時,我們在戲裡頭還可以聽到,如大理寺正卿這種話。漢朝明帝的時候,印度和尚摩騰竺法蘭帶了佛經到東土來傳道。因為他們那些佛經,是用白馬馱來的,因之萬歲爺在洛陽西雍門外蓋了一幢官舍,供應這兩個僧人,就叫做白馬寺。這寺雖是屢廢屢建,但是佛經同和尚初次到中國來的紀念,考古的人,是應當來看看的了。那廟門三座,坐北朝南,也不見怎樣偉大。進門有一片大院子,左右兩個大土饅頭,這便是最初到中國來的兩個和尚的墳,一個葬著摩騰,一個葬著竺法蘭。正面大殿,有三尊大佛,兩邊十八尊羅漢。這羅漢是明塑,有兩尊神氣很好。殿外兩廂配殿,正在修理著呢。廟後有個高閣,還有點舊時的形式,裏面供了一尊二尺多高的玉佛,也是新運來的。高閣邊,有個敞軒,遊人可以小歇。在那裡和僧人談笑,知道這廟,在兩年前,本來破爛不堪。自國府一度把洛陽作了行都,許多政府要員都到這裏來過,覺得這裡是中國佛教發源地,不應該消滅了,大家提倡復修起來,捐款很多,而且還在上海找了一個老和尚德浩,到這裏來當方丈呢。關於白馬寺的沿革,院子里碑上記得有,在此前一屆的修理,在明朝嘉靖年間。大意說:

一、燈籠晃蕩中到了洛陽

二、到洛陽應留意的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