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覓得桃源好寄情

覓得桃源好寄情

作者:劉心武
出得村子,朋友長嘆:「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新潮!」稍許,又重複一遍,把「新潮」改說成「商潮」,以更凸現他的觀點。
近日,一位幾次去過爨底下村的朋友對我說,他已經產生了在那村中租房長住的打算。他說,那山村真乃世外桃源,他是「覓得桃源好寄情」。我問他,寄怎樣的情?他說,這樣道來我就明白了:「覓得桃源好避錢。」這位朋友也是認為國人面臨「現代化的陷阱」的,在市場經濟風起雲湧之時,力主知識分子持批判的態勢;我雖並不與他的站位和理念認同,但也覺得市場經濟于社會俗眾除了正面效益,也確有負面影響,對那些負面的東西,比如金錢至上、錢權交易、因錢喪德、瞻錢賣藝……當然應予批判、唾棄;他能到爨底下村那樣的古色古香的環境中潛心做他的學問,我實在應該支持。
像一池泛起漣漪的春|水,爨底下村的名聲引動了範圍越來越廣的關愛。畫家們豈能放過這一寫生的寶貴對象?一位大畫家說,面對這青瓦石牆、卵石曲巷的古建築群,他有一種直面歷史的渾厚之感涌于胸臆,那種特殊的審美愉悅,是多年不曾有過的了!他不顧年老體弱,在山上一畫就是好幾個小時。秋日,專業的、業餘的畫家成群結隊地來到這個小小山村,看樣子是覺得這裡有取之不盡的靈感之源。
最早發現爨底下村的非凡價值的,大約是建築界的人士,更具體地說,是搞建築史和建築評論的一些人士。當他們頭一回來到這個https://read.99csw.com山村時,簡直驚呆了。據說,南方歷經千難萬劫而大體保持明清舊貌的村落,還很有幾處,但整個北方地區,像爨底下村這樣的活古董式的村落,實在是罕見難尋——大家可能知道喬家大院,那是一所大宅院而已,並非整座村落,而且歷史也不過百年。爨底下村依山而建,就地取材,上下兩部分,以弧形大牆界斷,牆以山石錯落砌成,高達二十余米,有隱蔽的陡梯相聯,遠望頗似拉薩布達拉宮;村後有山包「龍頭」,從「龍頭」俯瞰,整個上下村的院落輻射為扇面狀,又略呈元寶形,細觀,則又有周易八卦圖的意味,還有人說能看出太極陰陽魚的布陣痕迹。村落中的農居,大體都是四合院或三合院,有的僅一進,有的順山勢多達三進,因為山村地狹,所以四合院、三合院的格局與北京城內的大異其趣,廂房多往當中「擠」,而且進身窄,正房房基高、階梯陡;尤為有趣的是,各個院落表面上各自獨立,其實房后都有暗道勾連,院院相通,上下自如,瞬息可以轉移呼應,這既有利於防盜匪,也有利於在突發山洪時往安全處跑。爨底下村現存院落七十余套,約五百多間,但常住村中的居民僅三十餘人,所以大多數院落房屋都陳舊不堪,院門大開,屋門上象徵性地掛著早已生鏽的鎖,或根本不掛鎖;有的院牆房屋已然破朽乃至倒塌,頹垣斷壁中雜樹叢生、野菊怒放;從山下沿著蜿蜒的石梯迤邐而上,一時會read.99csw•com不知身在何時何處,是自己走進了歷史,還是歷史裹脅了自己?近側雞鳴,遠處狗吠,如夢如幻,心蕩神馳……
我陪朋友去爨底下村覓一處居所。行前據他說,半年前曾問過村裡一位老大娘,租她一所廂房,一年需交多少房租?老大娘說:「您來住,俺高興還來不及,要啥錢,您隨便住唄!」真乃漂母返世,令他感動不已。我們的汽車到了村前,卻見有一不鏽鋼的自動伸縮柵橫在新鋪成的柏油路面,原來新近此村已闢為了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每位遊人收取門票十元;交妥費,那電柵方緊縮,讓我們通過。乃至到了村口,方抬腳要登那山道,忽然發現,原來用鵝卵石鋪成的古徑,已被煥然一新地改鋪為頤和園後山坡道那樣的面貌;登了幾十米,轉了個彎兒,忽然有兩口直徑逾一米的大鍋闖進了眼帘——不是明清的大鐵鍋,而是乳白色的承接電視信息的那種鍋型衛星接收器!當時我的驚呼聲比朋友更響,不是我不贊成因開發旅遊資源后迅即富裕的村民享受現代化的資訊,但那製作精良的合金鍋,實在是給古建築群構成的拙樸景觀破了相!再往上去,曲巷通幽,陳門舊屋,殘窗頹壁,倒還保持著桃源詩意……卻又忽有一塊「女媧商店」的招牌落入瞳孔,進得那小小商店,商店倒也平常,無非可口可樂、箭牌口香糖之類,但出乎意料的是,店主是位從眼影到睫毛、從馬甲到長襪都按都市趣味裝點得相當個性化的女士,一問,原來是個「覓read.99csw.com得桃源好寄情」的先行者,她從城裡到該村租屋而居已三月有餘,開店只是為了掙些小錢以為補貼;她自稱要將西方文化中的夏娃和中華文化中的女媧相融合,在此山村寫出探索女性「原心理」的宏篇巨制……我本擬與那女士詳談,朋友卻氣咻咻地把我拽離了那爿小店,到了一處廢院,他嘆口氣說:「沒想到半年未來,桃源已不成其為桃源了!」後來,在上村遇到區里一位文物局的幹部,問起那位開店女士,更得知她與村裡一位四十來歲的鰥夫同居,兩人成長背景,特別是文化背景差異那麼巨大,可是卻相處如飴,據說那被她喚作山哥的村民也並非剽悍雄奇之輩,相貌甚至有點猥瑣,性格也有點木訥……
北京有個門頭溝區,傳統上以挖煤為其支柱產業;現在煤快挖光了,所以格外重視「無煙工業」,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其中不少名勝古迹,這些年來也確實聲播海內外,如百花山、靈山、妙峰山、潭柘寺、戒台寺……等等。這兩年來,門頭溝卻有一處前所未聞的地方,吸引著絡繹不絕的觀光者,那是個深掩在叢山裡的小小村落,名字叫爨底下。爨字很難寫,細看卻很有味道,有如一幅圖畫,它的字意,是燒火煮飯,你看它上頭是個大屋頂,下面有樹林子,然後是個大篷子,最下邊是火,很有人間煙火氣,散發出一股祖籍故居特有的馨香。不作動詞用時,爨字就當灶講。有人嫌爨字太難認也太難寫,把爨底下改成了川底下,我以為不合適,爨讀CUAN九九藏書,去聲;川讀CHUAN,平聲;音既不同,意更軒輊。本來,這村子是韓姓聚族而居之地,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後來穿越清代,乃至經過本世紀以來的漫長歲月,居然大體不被外界各種力量「搞亂」,從村落外觀到村民間的人際關係,淳樸如昔,眾人在一個大灶下生息歌哭的生態,以爨底下來命名實在是恰如其分;說成川底下就沒道理了,這村子上下都沒有河川,有時山洪爆發,為避山洪村子不斷上移,非用川字命名,也只能稱之為川上頭。
區文物局的幹部對我們說,他們已意識到改鋪鵝卵石山徑是敗筆,這村子闢為旅遊點后,將盡量保留所有的舊建築,不會在村裡建客棧飯店,想住下來的遊客可以在村民的民居中留宿,村民也可以由此創收;想吃飯的遊客則可在離村十分鐘車程的國道邊飯館里進餐;只有那電視接收鍋的問題,一時不好解決……他瞻望起前景來十分樂觀。
能否將爨底下村隱蔽于現代化進程之外,使其只成為朋友一流的少數智者「避潮」的桃源福地,並從那類地方,輻射出他們閃光的思想,以將俗眾從「陷阱」中拯救出來?看來,這種可能性是越來越小。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所面臨的發展大勢,具有某種不可逆轉的性質;我尊重朋友的站位和觀點,但我自己卻決定在順應大勢的前提下,對世道人心作力所能及的匡正,而避免墮入「眾人皆濁我獨清」的烏托邦情結(實為另一陷阱)中。
建築界的人士發現了這樣一處明清建築史的活化石,read.99csw.com尤其是北方農居建築群的傑出標本,其歡欣鼓舞是理所當然的。緊接著,社會學家、民俗學家、人類學家、環境生態學家……接踵而至,或考察這個村落留居村民的生活狀態以及外流人員的走向軌跡,或研究其民居風格中的刻意追求與集體無意識,或追究其村民從一姓衍生,卻並無近親繁殖的弊病後遺出現,是怎麼回事?或將建築群與周遭山野的內在關係作詳細調查,對這塊「寶地」的「風水」作出科學詮釋……據說已有好幾群「泛文化人」,即從事的學科不那麼專一,包括作家、記者、編輯等,到這山村邊看邊議,所討論的問題里,有一個是:這個村子是怎麼經歷過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大躍進……,特別是,怎麼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現在只能在村牆上看到些殘存的「文革」標語,還有某些四合院門洞的壁畫被政治口號覆蓋的情況,但奇怪的是,這些政治社會的浪潮,竟都不能改變這個村子的整體格局,尤其是,竟幾乎沒有在任何一個階段,蓋起哪怕一棟攪亂整個建築輪廓線的新房屋,這是村民們的一種自覺的默契,還僅僅是從歷史網路中漏下的一個偶然特例?
劉心武(1942~),四川省成都市人。當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說《班主任》,長篇小說《鐘鼓樓》,中篇小說《如意》,散文集《凡爾賽噴泉》等。
感謝爨底下村,它給予了我領略歷史滄桑的審美快|感,更引發了我如許的思緒。我將再去,於我而言,也是「覓得桃源好寄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