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當我們在談論吃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吃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作者:七堇年
那天和朋友一起專門開車去樂山吃蹺腳牛肉。高速公路上,遇到大霧,前方發生了十五車連撞的特大車禍,堵了三個小時。到下午兩點半,我們四頭吃貨還被死死困在高速上,滴水未進,眼睛都餓綠了,淌著口水七嘴八舌地聊吃的。
回國后一般會很快把朝思暮想的燒烤、火鍋、川菜吃完一輪,這樣我也就很快適應了我曾經很適應的種種:適應了電梯里的人明明看到你跑過來,卻按關門鍵;適應了在馬路上開車,人們會任意變道加塞;適應了稍微堵一下車就狂按喇叭,好像這樣就能飛起來似的;適應了大人們在馬路邊肆無忌憚掰著小孩的屁股讓她/他撒尿甚至屙屎;適應了處處人山人海,高聲喧嘩。
但我用166cm 50kg體脂率19%的事實,當場對她的嫌棄給予了回擊,恨不得露出「哈哈,你來咬我啊」的表情。但在她進一步嫌棄我是不是甲亢的時候,我誠懇地告訴她,其實這隻是因為你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減肥。
你會安慰自己,與其寡淡無味養生一百歲,不如好酒好肉瀟洒五十年。所以你會視死如歸地愛著正宗地溝油刷出來的燒烤,只因為味道夠銷魂;視死如歸地愛著添加劑過多的午餐肉、福爾馬林泡出來的黃喉、農藥過多的空心菜,飼料可疑的小龍蝦,只因為你的胃不可背叛。
我們是神一樣的隊友,總是能夠快准狠地解決三餐。下課鈴一響就各司其職,在別人還在排長隊買飯的時候,我倆已經吃完回寢室了,從衝出教室、排隊、買飯、吃完,回到寢室,總共也就15分鐘吧。由於我倆配合太密切,以至於高中畢業之後到了大學,我們都找不到任何飯搭子——因為我們吃太快了。在別人細嚼慢咽的時候,我早就吃完了,只能獃獃坐在對方面前,看著對方吃,誰受得了呢。
由於抗拒參考任何旅行攻略,導致我打開這座城市的方九-九-藏-書式必然不對,否則為什麼我在維也納走那麼遠,卻幾乎看不到像樣的餐廳;當然,像樣的我也吃不起,咖啡館又不能頂飽。我一個窮學生,實在太能吃了,偏偏維也納的食物又貴又難吃。當年的地鐵站小攤上,一小塊冰冷的隔夜的比薩售價兩歐。放眼望去,唯一可選擇的館子只有麥當勞。這怎麼行呢?我的胃是純正而高貴的四川血統,巍巍天府之國,任何一個蒼蠅館子廁所串串都甩這兒十八條街,豈能容得下這種侮辱,所以我忍飢挨餓,在及踝的大雪裡走路走了一天,凍得整個人都廢掉了,恨不得能坐下來喝一碗熱騰騰的老媽蹄花湯,再吃一碗香辣重慶小面,有鮮肉雲吞就太棒了……
我曾經是一個在吃東西這件事上讓人頭痛的孩子。
胃口太好的尷尬還不止這個。我不挑食,尤其餓起來,就連盒飯也覺得非常好吃。常常在別人很小心地嘗了一口,抱怨「啊這個好難吃啊……」的時候,我卻剛好興高采烈地脫口而出「哇這個好好吃……」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重合到一起,也是醉了。
也是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有一周國際課程在布拉格進行。但我在布拉格呆了兩天就坐不住了,逃課跑去了維也納。那兒什麼都好,什麼都美;但茨威格也好弗羅伊德也好施特勞斯也好,都不能安撫我哭嚎的胃;物質食糧的貧瘠讓我意識到,所有的精神食糧都是飽暖思淫慾,只有吃飽了撐的,才顧得上。
當我們在談論吃的時候,我們是在談論小時候校門口那家麻辣燙如何香,談論第一次能花自己的錢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時候如何爽,是在談論那個陪你吃燒烤的身邊人如何體貼,是在談論只需為下一頓吃什麼而煩惱的學生歲月如何單純,是在談論那一雙忙於擀麵包餃子的手如何操勞,是在談論那一鍋因為吵架而被統統倒掉了的燒雞如何可惜,那是九_九_藏_書在談論那個喝得神志不清的夜裡吃完夜宵如何傷感,是在談論加班回來微波爐里的那碗湯如何孤獨。
小時候就這樣胃口不好,體弱多病。母親工作越來越忙,沒有時間做飯。於是吃東西這件事,成了成績這件事情之外,另一個常常挨打挨罵的緣由。
後來我開始意識到,「胃口好不是你的錯,出來嚇人就不對了」,於是我不再去食堂吃飯(話說那飯菜也貴,快把我吃窮了),轉而去街市買菜,自己做來吃。這導致至今我的粵語仍然停留在對小巴司機叫喊「唔該要落!」和向菜販詢問「點賣?幾蚊一斤?」的水準。
我還買了一個電飯鍋,在宿舍里自己煮東西吃。條件有限,我是將就著電飯鍋的內膽吃飯的,這意味著我的飯量是論鍋算的。遇到外出聚餐的情況,和我一起吃自助餐的人,都會目瞪口呆地看著我幹掉自己面前的大量食物,然後我還會反過來盯著對方的盤子,說,「你是吃不下了么,我幫你吃了吧……」我像個自助餐廳老闆一樣根本不接受看到桌子上面有剩菜。
但後來我理解了,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就像盤子里的食物。世上本沒有最好吃的食物,吃習慣了,也就成了最好吃的食物。那是你從小到大就習慣的味道,你的記憶,你身體的故鄉。
召喚我鄉愁的不是別的,就是我的胃。在北美天天都是有機的,無毒的,新鮮綠色的健康沙拉,全麥麵包,放心牛肉,可我想念地溝油燒烤想瘋了。像哈金《自由生活》里寫的那樣,乳酪對我來說簡直就跟肥皂似的。每次回國的第一天晚上,我就直奔那個「朱師烤全茄」的攤子,呼啦呼啦點兩條烤茄子,拿一盤掌中寶、雞脆骨之類,痛痛快快吃一頓正宗地溝油刷出來的地道燒烤,第二天肚子一拉,然後整個人就神清氣爽了。
2014年,我不時會去北美住個兩三個月。那裡好九_九_藏_書山好水好寂寞,令我思念國內的好臟好亂好快活。北美風景好,空氣好,人有禮貌,整齊有序,但「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那一天,到了黃昏時分,當整個維也納陷入迷人的深藍暮色的時候,我終於堅持不下去了,後悔沒有走進那家麥當勞,可又不想走回頭路。最後我只找到一家10平米大小的Subway。我高傲的胃,像一個法國大革命中被人拖出來遊街示眾的貴族,終於妥協了,買了一個5歐的冰冷三明治。不挑食如我,眼睛都餓綠了,味道都沒嘗出來就吞乾淨了。
步入青春期,大約是因為身體開始發育,我的胃口漸漸變好了,飯量增大不少。中學階段,是我吃貨道路的改革開放階段。高中的食堂雖然難吃,但身陷囚籠沒有選擇,只能接受壟斷。在沖飯(沖向食堂買飯的簡稱)這件事上,我和我的飯搭子配合密切,今天我扛書包,你沖飯;明天你扛書包,我來沖飯。

4

改革開放之後,我的吃貨之路取得重大成就。記得在香港讀書的那一年,學校食堂的飯量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少了。一般我會吃一個三明治,一碗米線,然後再吃一碗叉燒飯,才能飽。
但吃了兩天中國菜之後,他們就開始紛紛問我,哪裡有肯德基麥當勞,薯條和漢堡就可以了,不奢求其他。那天我簡直太失望了,我想不通,跟那些垃圾食品相比,這麼好吃的精緻菜肴你們都吃不慣?我簡直有一種「山豬吃不了細糠」的憤慨。
4歲的時候,幼兒園的食物慘不忍睹。一個灰色的大鋁桶,裝一桶清水白面,黏糊成一坨,一個鐵勺舀出來,啪一聲屎一樣填進碗里,餵給我們。我想不通為什麼別的小朋友可以吃得那麼香。我永遠難以下咽,https://read•99csw.com吃到最後一個,飯堂空空,老師急得要死,忍不住親手灌我,眼看快喂完的時候,我實在受不了了,哇的一口全嘔吐了出來,把她嚇壞了。我媽媽還為她受到驚嚇而道歉,說,「這孩子就這樣,一個鵪鶉蛋她都一口吞不下去,要分成幾口,還一邊吃一邊翻白眼。」
聊了一個小時各種各樣難以忘懷的美食,我們更餓了。大家紛紛表示不能再繼續此話題,否則太折磨,遂低頭玩手機,陷入沉默。一個朋友感慨著,用《舌尖上的中國》的解說詞總結了這次談話:「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你的胃會告訴你哪裡有你最愛吃的,而你最愛吃的,告訴你哪裡是你的故鄉。
1歲的時候,我家的陽台正對長江。據我母親說,為了給我喂飯,她必須用左手抱著我,同時拿著碗,右手舉著勺子,站在能看見江景的地方,哄我:「快看呀,輪船來了!」趁我一高興就對著輪船發出「哇……」的叫聲之前,趕緊舀一勺食物塞進我嘴裏——不用這種把戲,我根本不肯張開嘴。

5

適應了沒有烘乾機,洗完衣服去晾曬。那天,我把洗好的床單拿到樓頂上去晾,順便俯瞰著一片灰濛濛的城市。那霧霾重重,看不見落日,也看不見朝霞的天,白了又黑了,如此熟悉。那一刻我的心情像是凝視一位久別重逢的舊愛。這是我所熟悉的糟糠之妻。我想起不久之前遠在地球另一邊的日子,那一度是我的新歡。是的,新歡很美麗,很年輕,乾淨,優雅,可是……可是,生活在這裏,與在那裡,有什麼區別呢。一樣需要洗衣機,冰箱。需要去超市買牛奶,雞蛋,衛生紙。需要洗澡,需要空調。需要那幫老朋友,需要那幾個常去的老館子,菜端上來,該要醋https://read.99csw.com的要醋,該加辣椒的加辣椒。雖然那個你吃慣了的食物,有時候你也會厭倦。但讓你一月不吃,你又會想念。這種感覺,類似根深蒂固的婚姻,小吵小鬧,離不了。
她那個無比複雜的表情我一輩子忘不了。
在維也納的最後一天,我很不甘心,上網搜了攻略才出門。美食是不指望的,大雪天,只要是熱餐,別太貴,就好了。中午的時候,成功混進了維也納大學的食堂,總算吃了一頓還算過得去的飽飯。後來只要別人問起維也納,我就會說,中央墓園一定要去,然後吃飯就去維也納大學食堂吧。

1

越吃不下,剩菜剩飯越多,越難吃;越難吃,越吃得少,越只能吃剩菜剩飯,如此惡性循環。碰到母親心情不好的時候,若我十分鐘之內還沒有吃完午飯,她就會無視我的存在,直接收拾飯菜,把碗筷拿去洗了。更糟糕的情況下,她會非常暴躁地說,吃不吃?不吃是吧!?然後當著我的面把飯菜啪的全倒了,餓我一天。
2012年,有一些義大利學者來到我工作的實驗室進行訪問,他們要呆3個星期。在用餐的時候,我每次都親自給他們點清淡的,不辣的,鮮美的中式菜肴,我知道他們不能吃辣。

3

有一天,一個很斯文的女同學目瞪口呆地看著我吃掉了一個三明治,又捧起了一碗米線準備下口。她驚叫起來,說,「你吃這麼多啊!?」我被嚇了一跳,抬起頭來,無辜地望著她,說,「我還沒墊著底呢……一會兒還有一碗叉燒飯……」
七堇年,作家。「一個」常駐作者。微信公眾號:qijinnianweixinha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