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們需要那麼多博士嗎

我們需要那麼多博士嗎

作者:張建偉
博士之所以泛濫,原因在於我們忘記了博士生培養應當屬於精英教育而不是大眾教育,培養博士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術人才而不是各路豪傑。曾聽一位留學日本的朋友談起,他的導師田口守一教授擔任教授已經三十年,只招收過四個博士生。換了中國,豈不讓人笑掉大牙?我們往往忽略的一個常識是,博士文憑既不必要也不應該進行普及。我們這個社會實際需要的博士根本就不是每年要千取萬,如今博士成群,每天在校園裡到處施施而行,有時蜂擁而過,到了找工作的時候就難免要愁得眼眉直往下掉毛。不照顧社會需求的胡招亂招,小則連一些自視甚高的學生也驚覺理想的工作已經沒那麼好找,大則使我們這個偉大祖國成為九*九*藏*書低劣文憑泛濫的大國。我們早晚有一天將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博士嗎?
中國大陸博士生數量龐大,這種只顧數量不顧質量地一味擴招,造成每年博士多則多矣,學術水平和品質卻不見提升,甚至有所下降。以法學為例,本來博士論文需確立一個命題,但幾乎所有論文都只有主題沒有命題,在某一主題(如「反對強迫自證其罪」)之下,將主題所能涵蓋的內容方方面面都寫到,其中當然少不了外國資料和歷史沿革的鋪陳,篇章結構往往都是教科書體例,通讀全文,字數不少,黑壓壓密麻麻,就是看不到有任何創見。這也就罷了,有時還會有論文集似的博士論文去蒙取學https://read•99csw.com位,題目十分空泛,內容淺陋可哂。即使這樣的所謂博士論文,也都能順利通過,答辯委員會都是由友好委員構成的,即使交來的是一坨屎,也都能被評定為合格。
在凱歌高奏文憑大躍進當中,博士隊伍迅速擴大,可謂浩浩蕩蕩,集團成軍,產出速度和規模堪比海嘯。根據教育部2010年底最新統計數據,2000年畢業博士1.1萬人,到2009年已有4.9萬人,一跟頭翻升近5倍;從招生人數看,2000年招收博士生2.5萬人,2009年竟達到6.2萬人,增長2.5倍。僅2009年,博士學位授予數就高達4.7萬人、在學博士生24.6萬人。幾年以前,我國博士人數躍九-九-藏-書居世界第三位,次於美國和德國。如今超德越美,成為世界第一,儼然「中華人民博士國」矣。2010年研究生招生數目繼續擴大,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5%、博士生擴招2.5%。這些數字,連海峽對岸都看得傻眼,台灣《旺報》2011年10月26日轉述美國德州理工大學來自中國大陸的教授藍雲之言,稱與美國大學相比,大陸招收的博士生「人數多得不可想象」:這在美國大學是不可想象的。像德州理工大學3萬多人,一年畢業的研究生也才200名。
我曾經戲言,再過五年,把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個問,都是博士。
摘自《檢察日報》2011年11月4日https://read•99csw•com
一些學校見學生不容易達到畢業標準,就降低標準,放低門檻,於是乎智愚賢不肖,皆大歡喜,畢業時都可以跳著腳向空中扔方帽了。世上無難事,才滾鍋冒泡似的湧現滿坑滿谷的博士。
如今博士學位的取得也確實容易,在校生三年准能抱得博士證書出門,在職生一般也能在四年以內勝利畢業。本來一些學校確定了要取得博士學位應在一定規格的學術刊物上發表特定數量的論文,於是有門道的學生就去拉關係、肯出錢的就去買版面。
我曾經詢問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想了解其博士生招生規模,得到的答案讓我稍感驚訝。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每年擬招收博士生十人,但招考難度大,不但需要通過筆試,還要進行學術水準評read.99csw.com估,以及口試,許多人知難而退,不敢問津,因此常常不能招滿十人,一般招收五六人而已。在台灣大學讀博士,頗不容易,需要滿足嚴格條件才能畢業,比如至少要到外國留學九十天以上,還要發表特定數量的論文,畢業論文的水準要求很高,絕不可能矇混過關,因此從入學到畢業一般要經過六到八年的時間。在台灣,一般有志於學術的才會報考博士,官場人士的博士比例不大,其中有些是學而優則仕,在學界成為知名教授、學者之後,被延請、任命為部會首長,如林山田教授、翁岳生教授、蘇永欽教授等,或者自己投身政治,參加選戰,馬英九就屬於這一類。為了仕途前程而到大學混一個博士學位的,即使有,恐怕也寥若晨星,與中國大陸的情形絕不相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