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知識就這樣悄悄過時

知識就這樣悄悄過時

作者:袁岳
我把知識比喻成呼吸,得有吸入的才有呼出的。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實際上是一個消費知識的過程,我們與人說話、講笑話、做培訓、解決難題、討論對策,都是使用知識的過程。現在的社會變動快,問題多,人們交往頻繁,資訊也更加豐富,因此用老知識面對新問題而有解法的機會不會總那麼有效的。所以我們要有渠道與途徑來獲得新的知識:或者是積極主動的獲得法——讀書、上網、結識陌生的新朋友、旅行,或者是消極的學習法——聽課、聽會、接受培訓。在自覺的知識的吸收中,我們總有足夠的新九-九-藏-書知能量去消費。
再見你時,衣著裝扮可以不再時髦,但不希望你沒有新知識的澆灌。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我們有兩位頭腦風暴節目的學者嘉賓,三四年前是我們最棒的評論員,他們經常看新書、翻譯新書、出版新書,見解新銳,反應敏捷,敢說敢當,我對他們的見識非常尊敬,對於他們個人也非常喜愛。但三四年過去,現在再上台來的時候,雖則都是擔任著比過去崇高的行政職https://read•99csw.com務,但半死不活、言之無物、陳詞濫調,在我看來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人啊。有一位知名的企業高管,經常到處演講,但我發現他在不同地方和在不同時間講的幾乎是同一個故事,第一次還好,連聽幾次就感覺很膩。
我也有一些朋友本來還多少有點知識,但說話感覺傲慢無禮,自以為是,推一孔之見而概括一切,在真正分享的時候充滿了主觀判斷與情緒化見解。我得出結論,以前他們的牛是真牛,而現在的慫也是真慫,而問題的本質在於他們因為沒有新知識的澆灌而變成了被新的知識周期read•99csw•com拉下的人。他們是因為要上媒體平台可以被檢驗出來,其實我們很多老師、管理者、領導人,在那個位置上坐著,一時半會按照規定又不能簡單把他拉下來,而知識又過時了,那可真會耽誤很多大事情,還會犯不少錯誤。
我自己的經驗,我們普通學習的點狀的新知識,一年之內就會過時;而學習到的很系統的新知識,在四到五年的周期中大半就過時了,因此我們在正常的工作崗位中就需要經常有知識的更新與補充之道。在我認識的朋友中,大部分的朋友有個兩三年不見就會覺得他滯后得厲害,因為實在來說,對於知識周https://read.99csw.com期敏感,而且有意識地加以管理,並有實際措施加以補救的人不是很多,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自然消耗中很快顯現出疲相。最近一段時間,我看到好多位我們素有合作的企業家在頻頻地進出美國、拉美、俄羅斯、印度、德國、法國、印尼等地方,而且他們在這樣的旅行后回來的分享每每有不少新的心得。
我還注意到那些在博客中非常勤快的朋友,則大半是比較注意信息與知識變動的,因此他們能保持更加靈動與鮮活的思想。因此我新近正在開始學習葡萄牙語,計劃不久實施我的每隔五六年學習一次的計劃的下一站,去巴西做訪問研九*九*藏*書究。對我來說,巴西所代表的拉丁美洲有很多迷人的新景象,也有很多作為一個亞洲人和中國人所不瞭然的文化與觀察角度,而對了解這些角度,並獲得對我原來的知識構架的革新所可能得到的新營養,我充滿興趣。中國人已經到了一個新時代,我們已經可能在開放的基礎上,接納四方文化融會貫通而成為新的更有競爭力的文化。可惜的是我發現馬太效應也會在知識管理上表現出來,那些敏感知識周期的人更愛學習,而本來就不敏感的更不愛學習,這不只在我的周圍朋友中發現,也可以從我的公司同事與節目同事中發現,還可以從本來還是學生的同學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