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漫談小說創作

漫談小說創作

作者:路遙
關於作品的時代感,實質上是對時代生活的本質反映,主要反映我們面臨及經歷的東西。我們時代的特點,最突出的是社會面臨著巨大的轉折。經歷了前後近廿年的動蕩,整個社會的心理狀態是什麼。人民的願望是促進改革,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時期,要想準確地反映改革,必須要動一番腦子。但正由於這種變化、動蕩、改革,又給文學開闢一個相當開闊的前景,這也應視為當代作家的優勢,作家應該歡迎這種狀態,面對生活不能平靜。大凡社會大改革與變化之時期,正是作家大有作為的時候。所以,要珍惜這一段生活,要積累素材,要積累情緒。當然,這一切反映在作品里不能只是對生活的簡單表現,要不同一般。過去五十、六十年代的作家就沒有得到這樣的優勢,而現在,他們又大都年邁。如今世界窗口已打開,作家應放開手腳去創作。全民對文化的需求,藝術的鑒賞與要求也越來越廣泛,這是好事,但我以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災難。在座的作者同志們,許多人社會經歷豐富,也非常坎坷,從「文化大革命」的旋渦中爬過來的,造成豐富性。生活、感情、思想,對創作卻是很重要的。面臨目前紛繁的世界和改革新時期,這些同志也許會產生一種困頓,一種無所適從。我認為這是因為:第一,社會的矛盾與複雜使我們難以認識生活的本質。第二,要認真清理四人幫的錯誤藝術觀念,清理十七年的錯誤、混亂的藝術觀念,即要自覺地清理自己的血液!其次,我們要抓緊學習,提高文化、藝術的素養。
另外,有些同志問https://read.99csw.com我:如何認識高加林這個人物?我覺得,高加林這個人物,大家都在逐步認識,最終要用生活來判斷。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寫高加林,不寫得通體透明,他也有他自己的痛苦與悲哀,作家要正視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放在咱們國家,勇敢正視現實,揭示嗎?要擔「風險」。各方面都要成熟,要做到某種平衡。有些人很有才氣,僅僅以才氣作戰會毀滅自己,很可惜的,這是現實,要注意。還有些作家沒有靈魂,步步高升,這樣的作家寫不出來品格高尚的作品,要正確地反映現實,千萬不要有意地去搞什麼。
我還是採取回答問題的方法,對青年朋友們在座談會上提出的一些問題作以答覆。
只有寫這樣的東西,作家才不是冷靜的講故事的局外人。在座談會上,有許多同志談到小說創作的歷史題材方面的問題。我覺得我們這一階段,即現代生活的三十年之內都屬於現代生活,而我們從事的文學創作,也都應屬於現代文學。我們可以預計「改革者」題材的小說會出現一大批,趕形勢,趕時髦,永遠也趕不完。這種態度不行,文學事業應延長一些,寫作過程要沉住氣。
但如果沒有這種體驗和感情積累,就寫不出來。在感情與精神沉澱方面,不能滿足筆記本上的,要有真情實感的積累,就能找到真正表現的方法。
最後,我想給少年朋友們談談我個人感受生活的一些體會。首先,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不能麻木、盲目地活著,一定要用作家的熱情去生活,去思索。當代生活交叉與複雜,九*九*藏*書要求作家深入生活,例如像柳青同志那樣。但今天咱們要寫好農村生活,待在山溝里十年八年,恐怕也寫不好。原因很簡單,過去生活單調而重複,而目前複雜,多種經營以及各種生存狀況都有,山區的競爭今年與去年就不一樣,所以註定要求作家的生活面必須廣闊,而且要善於解剖生活,也就是剖析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
所以,我始終覺得作品不光放在現實生活的範圍,而且要放在歷史的角度去考慮。把歷史的角度加進去,從人類的整個發展去考慮,就有了永恆,作品的生命力就更強了。而有些作品連善良的品格、為人民犧牲的精神都不要了,那麼,這樣的作品還有什麼價值呢?作品中離開這種高尚的品質,就沒有生命力,我們應該了解我們這個歷史的整個發展過程,了解得越多越好。當然,這是很艱難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搞創作的要認識的煎熬是很多的。
在《延河》編輯部青年作者座談會上的發言
所以,我們不應該在作品的字裡行間只會嘲弄,嚴肅的作家應該有這種感情——深沉的歷史觀,實際上是正確對待勞動人民的態度。我想象到這地方的歷史鏡頭,這已經是一種習慣了。比如,我在西安東大街步行時,就想象唐代,經絲綢之路的駝隊遠遠而來,清脆的駝鈴聲還在耳畔響起。甚或我穿過東大街時,忽然莫名其妙地聯想到荒原上赤身裸體的先民,對作家而言,有些東西非常重要,在作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人生》中,德九_九_藏_書順大爹在月光下唱「走西口」時,談起往昔的風流艷史……寫到這兒時,我眼前就浮現出走西口的腳俠,舊社會的人兒,醉意朦朧地唱著古老的歌兒。這些從情節上講,沒有了也可以。但從整個作品看,沒有了就大為遜色。如果我沒有過這種豐富的想象,作品也就不會出現這段文字。又例如我爺爺從延安經過川口至綏德,這一川口,被多少人的腳磨成凹道,證明有多少人在石頭上走過,我從川道公路走過時,卻看到下邊古老川道的悠久歷史,這也就是《人生》中高加林路經此地時的情緒。
關於作品的選材與主題,同志們都談了不少。我認為實際上這是對生活的思考的嚴肅課題,最忌表面化,在選材上要注重變革對人精神上的衝擊!這才是值得表現的。另外,必須選材於我們熟悉的生活,但又是別人意想不到的。面對那些離奇、古怪的東西,在選材過程中必須摒棄。我個人對主題,作品的主題,是這麼認識的:首先,我認為每一句開頭就是一個哲理,一個思索;第二,在作品中,要不斷地顯示出作家的思索;第三,主題應該是多方面性的,不是一枝一根,而是一棵樹;第四,即使是短篇也要放在一個總體之內,也可以拉出去,「文化革命」寫全國,甚至全世界對「文化革命」的想法,當然這是艱難的,作品的完成,就使得主題具有更完整的獨立性,把目光放得更遠,把目光放在文學史上去考慮,這裏包括這麼幾層意思:別人已寫過的,了解別人創作的狀況,考慮自己如何超越;第五,把眼光放得高明。每一代作家都要創新,戰勝他九_九_藏_書們,在某一點上,將他們所沒有完成的完成!應該有所追求,在自己作品中有所創新,不能用初學狀態來要求,不能用發表來滿足,三至五年內顯露頭角,達到高度。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六日于陝西省文化廳招待所
我始終認為作者應注重自己對生活的提煉和積累。那種採訪一記錄一寫作的生活方式,完全可能是有害的。要重視精神、心理、情緒、感情的積累。我從來不記什麼故事,自動淘汰,生動的留下來,認為自己生活最深切的方面,寫作時最能激|情勃發,詞如泉涌。如果成為局外人,冷靜之極,就成了拼湊,缺乏生活的激|情,缺乏作家血的奔流。前者創作過程,文字也許粗糙,但讀者或有體會,馬上會感覺到字裡行間跳動美的藝術的生命。生活中材料、故事是搜集不完的,故事是在積累與提煉上自然編織出來,故事不是藝術生命,故事不是奔流的血。而提煉,是指感情的感受與心理衝擊這兩方面的。例如《在困難的日子里》就有我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我從小學時是第一名,當時家境非常苦,貧困的孩子沒有衛生習慣,只認識縣城。六年困難期間,沒有糧,每月每人十幾斤糧食,只好在地里刨土豆拔蘿蔔,吃棗子填肚子。有時為一顆棗消耗十顆棗的力氣。穿得破破爛爛,女同學都不在一塊坐。十一二歲了,還破腚。老師叫上講台做題只好屁股朝牆站著。更不講衛生,頭上生虱子,臉也不洗,沒有洗臉帕,唯一安慰的是學習好,考初中,家裡不讓考,糧食困難,上中學就更艱難……這https://read•99csw•com樣一種生活,具體的故事、情況,我一點也記不清,但這一種體驗,感情上的委屈,全部沉澱在自己記憶之中。我不記日記,掌握藝術工具要表現出來,寫出來,故事自然而然地產生。那陣子,我腦海翻騰,一天內可以設計出20個方案。
重要的問題是要學會注意今天的變化,並深刻明了這些變化是從歷史各個階段發展過來的,不能就現代生活為生活,透過切面看到時間的年輪,看到歷史的年輪,通過各種紋路,看到生長了多少年,看到歷史的縱深,看到更深厚的歷史的呻|吟。歷史是客觀的,現實的,不應嘲弄,不應淺薄,要深沉,要報以嚴肅的態度。不要對「文化革命」用一兩句話去辱罵了事,應該更深沉一些。無論對近代史,也無論對黨史或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壯舉,不要學某些人那樣從世俗的觀點去看待,不屑一顧。這不對,應該對這個壯舉懷有深厚的歷史感,光榮感。那些成千上萬的革命志士,艱苦奮鬥,光榮犧牲,為革命事業獻身,他們是那樣年輕,甚至不懂得戀愛、性|愛就死去了。這讓我聯想起一些影片的悲壯畫面,給人一種說不清的東西,絕不只是淺薄的喊幾句口號。我看過一些澳大利亞文學作品,印象十分深刻,好像看到了兩幅畫:第一幅畫,歐洲人來到不毛之地,這裡是一片原始森林、沼澤,男女衣著破爛,他們用原始的工具,開拓荒地,地畔裸體站立著一個女孩。第二幅畫,現代化的都市,旁邊有一墳冢,青年人在墓碑前默哀,遠處一片高樓大廈。這一切全是通過閱讀作品而透徹了解到澳洲的民族文化,感受到澳洲人民的歷史感與光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