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科幻小說與科幻雜誌

科幻小說與科幻雜誌

作者:米恰爾·阿西利 大衛·卡爾
上世紀末,雜誌的身價還相當高,它印刷考究,內容嚴肅,以受過良好教育的上流社會人士為對象。一般大眾和中產階級只讀報紙和廉價小說,報紙副刊上的短文和小故事成了他們主要的精神食糧。1896年美國出版商蒙賽發行了廉價雜誌《商船隊》(Argosy),其特點是紙質較差、裝訂馬虎,但色彩鮮艷、價格低廉,專門登載迎合大眾口味的冒險故事,因而大獲成功,發行量直線上升。隨後蒙賽又發行了《萬有故事》(All-Story),受此激勵,各種廉價雜誌相繼創刊問世。短短十余年間,便奠定了廉價雜誌在西方文化界不可動搖的地位。
廉價雜誌的出現,直接催生了許多科幻作家。柏羅夫斯是當時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於1912年在《萬有故事》上發表的《火星眾月之下》,塑造了約翰·卡特這一火星探險家的嶄新形象。同年秋天,他又在《萬有故事》上推出了另一個家喻戶曉至今仍受到崇拜的超級英雄「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由此,有關泰山的故事,如《泰山與螞蟻人》、《泰山與失去的王國》、《泰山與黃金城》、《泰山在地心》等等,接踵read.99csw.com而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泰山熱」。
雖然科幻雜誌像科幻小說一樣起源於歐洲,但科幻卻是在美國逐漸發展並形成被各階層讀者廣泛接受的盛況,也正是在美國這片科幻沃土上,才產生出了許多左右世界潮流的科幻作家。
根斯巴克的「實驗者出版公司」出版了許多有關科幻的雜誌、書籍,還主辦了無線電廣播和世界上第一家電視台,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可就在這時,一個與根斯巴克同住一條街,經常以赤足步行、表演倒立而招搖過市的狂人麥克菲頓也辦了一本《體育文化》雜誌,宣揚食療、性、天體主義等等「養生之道」,根斯巴克與其意見不合,撰寫文章力斥其非。后受麥氏設計的圈套陷害,招致破產。根斯巴克雖力圖東山再起,但終於無回天之力,在1936年《驚奇故事》發行最末一期之後,被迫幾乎完全離開了出版界。但此後根斯巴克仍初衷不改,依然熱愛科幻,堅持「小說預言乃科學事實之母」的口號,每年聖誕節時,他都要編印一本《科學預言》作為聖誕賀禮。1967年,這位促成科幻小說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和發展,被稱作「科幻之父」的出版界巨星,終九九藏書於在孤寂中隕落。
由於雨果·根斯巴克的大力鼓吹,「科幻小說」(Scientifiction)之名才得以確立,當今世界最高科幻作品獎「雨果獎」也是以他命名的。根斯巴克1884年生於盧森堡,少年時代在家鄉求學,后負笈德國主修電機與通訊工程,一面求學一面在外包攬工程。19歲大學畢業后便隻身移民美國去打天下。他自己設計家用無線電收音機,收發兩用,使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藉此相互傳播。為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銷售成本,他印發大量精美的商品目錄,辦理郵購業務,而由此又引發起他對出版業的興趣。1909年他組成出版公司並創辦《現代電器》刊物,除刊登電器廣告外,還親自撰文逐期介紹電器常識及科技構想。接著他以雜誌訂戶和郵購公司的顧客為基礎組織了「全美無線電協會」。後來,他又將德國人發明的電視引入美國。他自九歲那次「怪病」之後,對科學技術的痴迷可說是日甚一日。而且,他愈來愈清楚地認識到,科技的發展必然會對人類的生活與思想發生重大影響,因而他決心嘗試借用文學這一工具,廣泛傳播科學理論和知識。
無獨有偶。在歐洲的盧森堡,read.99csw.com有個九歲的小男孩讀了羅厄爾教授兩本書的通俗介紹,也一下子入了迷,整整三天三夜躺在床上瞪眼出神,茶飯不思,自言自語講述著他想象的火星上的景況。他的父母嚇壞了。就連醫生也不知他得了什麼怪病。這個小孩就是後來成為科幻出版界的傳奇人物雨果·根斯巴克。
自從雨果·根斯巴克1926年4月創刊第一本全科幻英語雜誌《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以來,全世界在幾十年間先後出版過200多種不同的科幻雜誌。
這一時期通俗雜誌雖已在西方文化中牢固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包羅萬象的通俗雜誌漸趨沒落,這向出版家們提出了必須走專門化道路的嚴峻課題。根斯巴克為此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13年他把《現代電器》更名為《電器實驗者》,1920年再度更名為《科學與發明》,1923年8月還出了一期「科幻小說專號」——「科幻小說」(Scientifiction)這一專有名詞便由此產生。他再接再厲,決心新創辦一種純粹的科幻小說雜誌。1926年4月,美國各地書報攤上終於出現了第一本純科幻小說雜誌《驚奇世界》(Amazing read.99csw•comStories)。有人說根斯巴克的《驚奇故事》雜誌可以和1945年的廣島投下的第一顆原子彈相比擬:同樣是出自少數一二人的新奇構想,早期的發展也同樣不為公眾所重視;最後都分別在各自的領域里產生深遠的影響——原子彈打破傳統的戰爭形態與戰術思想,《驚奇故事》則改變了科幻小說的傳播工具與創作方向。
柏羅夫斯最初以火星為題材絕非偶然。早在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斯加巴賴里就觀察到火星淡紅色表面上隱隱約約有許多蜿蜒曲折的帶狀分佈,他命名為「火星運河」。這一發現得到許多天文學家的證實,美國羅厄爾教授專門從事火星運河研究,並推想火星上有高智能的生物存在,並在其《火星》、《火星及其運河》兩種著作中作了闡述,影響更為深遠,以致一個時期火星成了科幻小說的熱門題材。於是,公眾津津樂道火星,認為火星是一片肥沃而荒涼的紅土,上面縱橫交錯著河道,那兒曾有過比地球更古老更進步的文明,但如今衰落了。經過再三的轉述與渲染,火星這個充滿神秘與誘惑的世界,令許多探險家也不禁為之神往。其實,直到最近美國太空總署的「水手號」飛過火星近旁,也未能九-九-藏-書完全撩開她那神秘的面紗。
確實,《驚奇故事》問世不久很快便受到讀者的歡迎,而這又緣于根斯巴克矢志推出大器之作。凡爾納的《向彗星出發》、《地心歷險記》,以及愛倫·坡與威爾斯等名家的佳作,使《驚奇故事》雜誌一問世便不同凡響,蜚聲國內外。沒多久,許多當時的科幻一流高手及後起之秀便紛紛投入根斯巴克的科幻大旗之下。其它出版社也蜂起效尤,紛紛出版科幻雜誌。
也是碰巧,1911年4月號《現代電器》稿件不足,根斯巴克只好親自動筆湊滿篇幅。他興之所至,信馬由韁地寫成一篇近乎文字遊戲的稿子:《羅夫124C41十》(副題是2660年的浪漫故事),不料此稿竟成了二十年代早期科幻故事的經典作品。雖然它存在過於重視科技內涵而忽略情節等一些明顯的缺憾,但根斯巴克終究是從此開始,踏上了漫漫的探索文學與科學相結合的無悔之路的。
這些刊物給新興的科幻作家以嶄露頭角的機會,同時將一些老作家也吸引到科幻創作的行列中來,因而不僅使科幻創作蒸蒸日上,蔚為壯觀,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科幻事業的傳播和發展。
羅定國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