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奧威爾和《1984年》

奧威爾和《1984年》

作者:吳定柏
與當時的許多文人一樣,他關心勞苦大眾,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改變他們悲慘的命運。為了了解他們的生活境況,他深入到巴黎和倫敦的社會底層,住進貧民窟,與流浪者為伍,干過各種雜役。為了寫一本反映工人的書,即後來出版的《通向威根堤的路》(1937),他去了英格蘭北部的工業城鎮,親眼看到工人因失業而饑寒交迫的遭遇。奧威爾雖然還出版過《巴黎倫敦落難記》(1933)和《緬甸歲月》(1934),卻窮困潦倒。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的《198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產生最大轟動效應的暢銷書之一。它與俄國葉甫蓋尼·柴米亞金的《我的》(1920年完稿,1924年英文版譯為《我們》)和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構成西方文學中反烏托邦題材的三大經典。
然而,離經叛道的人總是有的。溫斯頓·史密斯記憶力強,使用「新話」流暢,所以在真理部任職,還是外層黨的成員。他每天從舊報紙和舊書中刪去任何同當前的政策相抵觸的內容,歪曲事實,編造修改「老大」和他手下親信過去的言論,造成他們一貫正確的形象。
這個帝國統治集團的口號是:「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屈服」和「無知就是力量」。人們的生活受到「思想警察」無孔不入的控制。在街上,在屋內,甚至在卧室,到處都安裝了竊聽器和監視器。思想警察可以隨時使獨立思考的思想犯「失蹤」。這裏使用的官方語言叫「九九藏書新話」,由於減少了詞彙量和改變了詞義,故而也成了限制和操縱人們思想的工具。在這裏,人們的理性和感性都受帝國思想支配,絲毫沒有個人色彩。通過獎勵勝利公寓、勝利酒、勝利煙、勝利咖啡等辦法,「老大」得以籠絡人心,一手遮天。
從表面上看,他與帝國「老大」同心同德。他喝苦澀的勝利酒,抽走味的勝利煙。早晨,他在監視屏前認真做操。指導員在雙向電視里對他說話時,他幾乎謙卑得五體投地。他的住所陰暗搖晃,可他39歲,還未曾見過比這更好的住房。每天上班時,電視熒屏上總有兩分鐘要露出帝國敵人戈德斯坦的頭像,同時還播出一位政府官員譴責他組織策劃反叛「老大」的罪行,言詞極其激昂慷慨,富於煽動性。史密斯便和別人一樣,狠狠地跺腳,表示義憤填膺。
《1984年》寫於1948年,是作者根據1948年工黨領導的英國社會現實,以政治諷刺的筆觸設想1984年未來社會在極權統治下陰森恐怖的景象。作者在談論創作意圖時曾說:我這部近作的意圖不是攻擊英國工黨(我是工黨的支持者)或其他政黨、國家,而是揭示一種高度集中的經濟制度所可能導致的墮落。它曾在1955年和1984年兩次被搬上銀幕。在1984年,英美各地為該書出版35周年舉行了各種隆重的紀念活動。
一天中午,他放棄在部里用餐的特權,爭取到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他走到監視器看不到的一個死角,偷偷地取出了日記本。這本子的紙質量上https://read.99csw.com好,市面上已經難以找到,這是違禁去了查林頓先生的古董鋪才發現的。雖然在大洋洲帝國的法律里,寫寫日記不算罪過,但要是被人發現肯定會引起懷疑。他匆匆記錄了他看到的一張照片,上面是兇狠的大洋洲帝國軍隊在地中海向遭受海難的難民掃射。他一邊寫,一邊想,突然驚恐地發現自己已經把反對「老大」的口號反覆寫了好幾遍。即使這是因為多喝了些酒的緣故,也是滔天大罪。實際上,這種口號只要在腦海里出現,就是犯罪。他四下張望,到處都是「老大」的巨幅畫像,它們每天成百次地提醒人們,「老大」正在注視著你。
在此以前,奧威爾雖然經常為《觀察者》等報紙雜誌撰稿,但是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卻是有限的。他那時的小說、散文和報道儘管密切結合時事,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如抨擊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揭露資本主義的潛在危機,卻沒能產生什麼顯著效應。及至《動物莊園:一個童話》在1945年出版,才使他一舉成名。該書一問世即很快被譯成20多種文字,僅英文版就達六百萬冊。該書以動物故事形式諷刺專制獨裁。《1984年》在1949年問世,立刻成為二戰後最為暢銷的書,產生了轟動性效應,奧威爾也因此而聲名大噪,但不久卻因患肺結核於1950年1月23日辭世。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奧威爾生平及其創作有專條介紹。
史密斯坦白了,屈服了,但是奧布賴恩認為這還不夠,他要九*九*藏*書進一步感化他的心靈,在處決他之前使他真正地站到帝國「老大」一邊,便讓史密斯出獄。這時,史密斯已掉光了全部頭髮和牙齒。他接受過洗腦,被安排到一個輔助小組工作,大部分時間孤寂地坐在酒店喝勝利酒。一次,他見到了朱莉婭,她瘦骨嶙峋,滿臉疤痕,兩人相對無言。一天,酒店歡慶大洋洲帝國在非洲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步履蹣跚的史密斯受到感染,覺得自己經脫胎換骨,他相信自己終於開始熱愛「老大」,熱愛帝國了。他懷著一顆如白雪般純潔的心走在碼頭上,然而,在他背後卻射來了一粒子彈。
在辦公室和食堂里,史密斯常常意識到一位戴著紅色貞潔腰帶的黑髮女郎有意向他靠近。他擔心她是思想警察,每次在真理部外邊看到她,他總懷疑她在跟蹤他。有時,他竟產生殺死她的念頭。一天上班時,她給他遞來了一張紙條,向他表示愛意。史密斯感到為難,他已經結婚,但是妻子屬於反性生活社團的。在她看來,生兒育女是忠於帝國的表現;既然他們婚後沒有子女,她也就應離他而去。但儘管史密斯十分謹慎,他還是禁不住與這位名叫朱莉婭的姑娘在遠離監視器的鄉間幽會。她得意地告訴史密斯,她同時與好幾位官員有著私情。她雖然為反性生活社團服務,卻根本不相信那一套,她還敢在黑市上買緊缺的糖吃。他們兩人還去了查林頓先生的店裡看古董,老闆把二樓一間保持著帝國建立前原樣的卧室租給了他們。於是,他倆幽會時有了一張舒服的床,有了一間看不到監視器的房間九*九*藏*書
他們欣喜若狂,趕回租用的卧室,大聲朗讀《嚮往的書》。突然,屋裡響起子一個可怕的聲音,命令他們站到屋子中央。揮舞警棍的警察蜂擁而入,後面跟著查林頓,原來他是奧布賴恩手下的一名便衣警察。史密斯和朱莉婭中了奧布賴恩的奸計,鋃鐺入獄,連日受刑。史密斯在酷刑之下承認自己陰謀推翻大洋洲帝國,他還交待了所有關於朱莉婭的情況。從奧布賴恩口中,史密斯得知,所謂的戈德斯坦名著實際上是由內層黨所炮製的,奧布賴恩自己也執筆撰寫了書中的部分章節。史密斯飽嘗酷刑,心中仍然愛著朱莉婭。奧布賴恩為了斷絕他的情絲,利用史密斯生性怕鼠的弱點,把他關進滿是老鼠的囚籠,還在他頭上綁了幾隻活鼠。史密斯驚恐萬狀,精神錯亂地請求他們把老鼠趕到朱莉婭的牢中。
1984年,世界上只剩下大洋洲、歐亞洲和東方洲三大帝國。它們為了鞏固國內統治和轉移國內矛盾進行著無休止的戰爭。征戰不息並非為了獲得勝利,而是為了迫使國內百姓維持最低的生活水平,為了把百姓的怨恨引向國外的敵人。
在上班時,史密斯常常遇見一位和顏悅色的官員,名叫奧布賴恩。史密斯偶爾與他交談,頗感親切。奧布賴恩邀請史密斯和朱莉婭到他住所閑聊,當他告訴他們,戈德斯坦確實是反叛帝國「老大」的領袖,將組織起義推翻「老大」的統治時,史密斯和朱莉婭對他產生信任,也告訴了他們自己的真實想法。奧布賴恩表示願意介紹他們加入反「老大」組織,還把戈德斯坦的名著《嚮往的書》https://read.99csw•com借給他們。

《1984年》故事梗概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奧威爾以記者身份自願加入國際縱隊,支持共和政府反對法西斯,並在戰鬥中負了傷。他本人主張的民主社會主義籠統強調正義、公平、自由和沒有貧困。二戰期間,他應徵參加保衛國土的部隊,還曾參与英國廣播公司對印度的廣播。1943年,他擔任支持工黨的《倫敦論壇報》文藝版編輯,1945年以戰地記者身份去歐洲報道二戰結束的情況。
以倫敦為中心的大洋洲帝國是由從不公開露面,卻又無所不在的「老大」統治。此人一貫正確,無所不能,是帝國的象徵。大洋洲政府由以「老大」為首的內層黨組成,下面是外層黨,而在社會最底層的則是占人口85%的勞動大眾。為了實行絕對的統治,大洋洲設有四個職能機構:真理部(隨時改寫歷史,歪曲和捏造事實),和幹部(使國家常年處於交戰狀態),愛情部(包辦婚姻、限制性生活)和福利部(保持國民經濟在一定水平之下)。
奧威爾原名埃里克·布萊爾,生於當時隸屬印度的孟加拉邦,父親是英國殖民地政府在當地的一名小官員。奧威爾1917年至1921年憑獎學金在貴族學校伊頓公學就讀,畢業后出任英國皇家警察,1922年至1927年在緬甸服役。他目睹英國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既反對殖民主義卻又不得不為它服務,所以內心非常矛盾和痛苦,漸漸走上無政府主義的道路。1927年回國后,他辭去警察的職務,移居巴黎,開始他的寫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