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藍姆和《索拉利斯星球》

藍姆和《索拉利斯星球》

作者:吳定柏
後來,吉布倫試圖重新探索這顆星球的奧秘,他發現了曾被視為偽科學而埋沒了的重要文獻。根據該文獻記載,索拉利斯海洋不僅能夠構成接近它的物體的形狀,而且能夠把人們潛意識裡的東西物質化。人們甚至認為,海洋猶如一個巨大的幼兒,性情乖戾,沒有規律。不管人們怎樣對待它,海洋總是順其自然,顯示出豐富多彩、迥然不同的形體結構。為了解開海洋之謎,吉布倫等人利用X光射線探照海洋,以為這樣就可以和海洋接觸和交往。對於這樣的接觸,海洋似乎自有對付的方法。它以特殊的電磁波尋找人的潛意識,把隱藏在人們記憶中的形象物質化。對於人來說,誰都有心靈深處的秘密,難以忘卻而又必須忘卻的隱私,那些令人感到羞愧,感到厭煩,感到壓抑以至不願回想的往事和經歷。空間站里的人把海洋構成的實體稱之為「客人」。當神秘的海洋從吉布倫的靈魂深處發現了曾與他有過私情的黑人女子時,它立刻將這位又高又大的黑人女子形象實體化,讓她死死糾纏吉布倫。吉布倫不堪忍受「客人」對他精神上的折磨而自殺。薩托利斯則得了自閉症,而斯諾烏特滿眼都是引起性|欲的物體。
索拉利斯星球圍繞一紅一藍的太陽雙星運轉。由於雙星引力作用,該星球應該具有複雜的運行軌道,但是它的軌跡卻異乎尋常地穩定不變。人類發現索拉利斯星球已有一個世紀,卻始終未能解開這個軌道之謎。由於星球表面除了光禿禿的島嶼之外,全被膠質狀的原始海洋覆蓋,所以不少研究人員推測,海洋read.99csw.com可能是該星球軌道穩定的原因,於是研究的重點轉入解開這個海洋之謎。軌道問題雖然尚未解決,但它充其量只是一個力學問題:海洋問題卻更加費解,更加神秘。科學家推測,這個海洋不僅是物理現象,而且是生物現象,甚至是有智能的高級生命體,並且超越了地球上所說的進化階段。對於這樣的課題,科學家一籌莫展。久而久之,地球上的人也漸漸地把索拉利斯星球視為與己無關的事而忘卻。
心理學家克利斯·凱爾文奉命來到索拉利斯星球上空的空間軌道站工作。他一走進那裡,不禁大吃一驚。空間站年久失修,死氣沉沉,工作人員個個萎靡不振。研究員吉布倫已經自殺;控制論專家斯諾烏特時而狂飲,時而半痴半呆;物理學家薩托利斯博士則深居簡出,喜歡躲在自己的卧室里;一個裸體黑人女子像幽靈在空間站里忽隱忽現。斯諾烏特初見凱爾文時,懷疑他是鬼怪顯形。顯然,空間站對索拉利斯星球的考察工作已經處於癱瘓狀態,然而,凱爾文並不氣餒,他決心搞清事態的真相。

《索拉利斯星球》故事梗概

《索拉利斯星球》是藍姆的代表作,1971年被前蘇聯搬上銀幕。小說以一個被神秘海洋覆蓋的星球為背景,演繹了人類尋求知識和生死相愛的科學神話。在藍姆筆下的神秘海洋似乎是有機的,有智能的,能夠物質化人們頭腦中的隱私和邪念。科學家圍繞這個不解之謎作出種種推測,卻難以自圓其說,任何一種解釋只不過是用九-九-藏-書「一個也許更加費解的謎取代另一個謎」而已。但是藍姆認為,這就是正常的科學進程,因為這畢竟使人們對於無知的了解向前推進了一步。這部小說把知識和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故而深受評論界和廣大讀者的推崇。
1956年「波蘭十月」事件之後,藍姆的創作進入高峰期,主要作品有《伊甸園》(1959)、《索拉利斯星球》(1961)和《沙漠的行星》(1964)。這些故事都以與外星人第一次接觸為基本情節。《伊甸園》描寫地球發出的飛船不得不在伊甸園星球上降落。在外星的奇異世界里,智能生物已經進化為由思考和勞動兩部分組成的身體結構。《沙漠的行星》描寫無敵號飛船發現了數百萬年前放置在某一行星上的機器人,它們能夠繁衍一代又一代的機器人。不同的機器人之間為生存而爭奪能源,其結果是消滅了所有的生物。藍姆的其它長篇還有《他主子的聲音》(1968)和《慘敗》(1986)等;短篇選集有《宇宙創世紀機器人》(1965)、《宇航員波爾克斯的故事》(1968)、《一個完美的真空》和《未來學大會》(1971)等。
凱爾文竭力擺脫哈麗的糾纏,他甚至設法把她騙入火箭,射入茫茫太空。可是哈麗很快就又重現,仍然熱戀凱爾文。隨著與凱爾文長時間的接觸,哈麗漸漸人格化了。她無法擺脫那個使她再生的靈魂,即凱爾文埋藏心底的那份對亡妻的思念。所以,她對凱爾文愛得火熱,片刻的分離都覺得難以忍受。當她被強制隔離九_九_藏_書時,竟能以超人的力量穿越鋼製的房門。當她受傷,撕爛了皮肉,也能夠在短時間內愈合。她那熾熱的愛情熔化了凱爾文的恐懼,使他像愛亡妻哈麗一樣愛她。不論她來自何方,他必須承認她是活生生的,溫柔而可愛。如果說海洋構成她這個實體是別有用心,她自己則是清白無辜的。正因為這樣,空間站里的人對她恨也不是,愛也不是。
為了不讓「客人」再度出現,空間站的科學家決定對海洋進行最後的實驗。他們認為,如果海洋的知覺只能探測到人處於睡眠中的思維,也就是理性力量難以控制的潛意識和無意識,那麼海洋僅僅了解了人類精神活動的一部分。為了使海洋對人類的精神活動具有全面的認識,他們決定將人在清醒時的腦電波通過X射線傳遞給海洋。也許海洋對人類有了正確認識之後,就不會再造就哈麗和其他「客人」來對付人類。可惜,海洋對這項實驗無動於衷,毫無反應。
藍姆生於波蘭小鎮洛輔的一個醫生家庭,從小酷愛讀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曾學過醫。德國納粹佔領波蘭之後,他失學當了汽車修理工和電焊工。戰後,他移居舊都卡拉戈夫,考入亞基葉大大學醫學系,研究生物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在校就讀期間,他就廣泛閱讀最新科學文獻,對控制論、數學、哲學等各種領域都感興趣,同時也開始創作抒情詩和關於科學神話的散文。
1946年,他發表了科幻小說《火星使者》,從此與科幻結緣。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些長篇,如《太空人》(1951)和《麥哲倫星雲》(https://read.99csw.com1955),是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原則創作的。通過這些烏托邦作品,他鼓勵人們積極主動地去開拓未來。而另一些作品,如短篇系列《航星日記》(1957)則是諷刺幽默的寓言性故事,描寫一位吹牛大王在宇航中的冒險經歷。這些早期作品已經涉及藍姆創作的重要主題如全球性毀滅的危險、與智能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觸、軍國主義及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等。
藍姆對科幻小說持有獨特的見解,他的科幻評論主要收在《未來幻想小說》(1970)中。他認為,科學的知識是從探索未知而獲取的,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人的知識必將不斷提高。他認為,在控制論和政治絕對主義的爭鬥年代,固定的制度是不切實際的,尋求靜止的「最後出路」是沒有出路的。主人公不可能從科技硬體、抽象的權力或認知力上找出路,因為真正能夠拯救人類的是倫理道德和美學原則。藍姆的地理政治視角使他擺脫了厭世的實用主義和抽象的烏托邦主義。他常利用中歐知識分子的切身經驗,融合歐洲的一些主要文化傳統和道德觀念,把人類光明前途的希望和苦澀的歷史教訓融為一體,繼承了英國斯威夫特諷刺小說的傳統。他的作品基調樂觀,立意新穎,氣勢恢宏,頗受讀者青睞。
斯坦尼斯拉夫·藍姆(Stanislaw Lem,1921-)是波蘭著名作家、評論家和博學家,現居義大利。他至今已出書近30部,銷售量達數百萬冊,而且不少作品被譯成30多種文字,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他的作品還多次獲read.99csw•com獎,其中包括1973年波蘭國家文學獎。
正當凱爾文準備重整旗鼓,根據手頭上不多的線索解開索拉利斯星球之謎時,他那早已自殺了的年輕妻子哈麗卻在空間站出現。哈麗是他朝思暮想的人,他們曾經相親相愛,心心相印。後來兩人發生爭執,哈麗一時想不開,自殺身亡。現在,索拉利斯海洋借屍還魂,讓她重新活生生地出現在凱爾文面前。哈麗並非單純的幻像,而是具有物理屬性的實體,猶如一個被海洋操縱的洋娃娃。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哈麗的分子細胞跟其他婦女沒什麼區別。但是從原子形態分析,則大不一樣,因為哈麗沒有原子結構,而是由中微子構成。哈麗並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面目,也不了解與凱爾文以前的夫妻關係。她對凱爾文可謂一見鍾情,且情深似海。但是凱爾文明白這是海洋搞的鬼,不免驚恐萬分。
凱爾文對哈麗的愛情,增添了她的人性,使她懂得體貼凱爾文,理解他的苦衷。當凱爾文熟睡時,她通過巫術得知自己並不屬於人類,得知自己與凱爾文的愛情好景不長。她請求斯諾烏特把她徹底銷毀,因為薩托利斯博士已經發現了一個能夠摧毀中微子空間的反空間,並利用物理原理研製了驅除「客人」的裝置。她遭到科學家的拒絕之後,毅然決然地利用薩托利斯的裝置悄悄「自殺」。哈麗的消失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是凱爾文在感情上無法接受。他要等待另一個奇迹的出現,讓哈麗回到自己的懷裡。空間站的研究人員決定留在那裡,繼續研究這神秘的海洋,而海洋依然我行我素,悠然自得地重複著自己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