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走進長江源

走進長江源

作者:吳燕子
高原上沼澤地隨處可見。一開始我們沒有經驗,看似乾的、結結實實的地方,使你毫無防範地一腳踩下去,整個身體就將面臨陷入無底泥潭的危險。等你使勁將腳拔出,齊腳腕的稀泥巴已將鞋襪打了個透濕,使你一天都不舒服,影響心情。一開始,我們走得小心謹慎,戰戰兢兢,時間長了我們發現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哪怕是貼著地面稀稀的幾棵小草。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植物長不高但根部卻很發達,能盤根錯節抓緊泥土。走著走著,我突然想,我們人走在這樣的沼澤地要如此小心翼翼,那麼粗笨的氂牛會不會也時時陷進泥潭呢?令我吃驚的是二十多匹氂牛,沒有一隻會陷進泥潭,它們全會踩在有草的地方,絕對不會誤入泥潭。後來我還觀察到,藏民放牧的羊群也能安全地走過沼澤地,這使我深深地感嘆生命的頑強,以及「適者生存」的道理。
雁石坪是坐落在青藏公路邊上的一個小鎮,這個被稱為鎮的地方,卻只有數間客房,幾家小飯鋪,三間小百貨店,一個道班,一個供銷社,一個不能蓋郵戳的郵電所,但它卻是區政府所在地。從這裏,我們離開青藏公路「棄車」向西徒步而行,進入長江源無人區。
8月21日,也就是洪水剛剛被控制時,我們乘一輛標有考察隊全稱字樣的嶄新「依維柯」從成都出發,經松潘穿過若爾蓋草原出川,順109國道經西寧、格爾木,翻過昆崙山口,經過八天星夜趕路,於8月29日到達了唐古拉山腳下的有名小鎮——雁石坪。
也由於高原沒有樹,使我們看到了奇特的景象——鼠鳥同穴。在高原有一種掘土穴居啃食淺草的動物——高原鼠兔,它會讓沒有窩的小鳥住在它的家——小地洞中。這種動物名為鼠而非鼠,在解剖學上算兔類,屬嚙齒類動物。我們在高原上發現,許多草場鼠洞密布,破壞了大片的生草層,使美麗的綠草地變成了瘌痢頭。鼠兔數量過多,引起草原沙化,同時因為它與牛羊爭奪有限的草原資源,也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嚮導歐亞告訴我,造成如此嚴重「鼠災」的原因之一,就是高原上的黃鼠狼、狐狸、鷹等獸禽的急劇減少。為了保護草場,他們自己絕不打獵,也阻止外來者的行獵。
江源區分佈有大小湖泊幾十個。目前這些湖泊的湖水面積普遍在縮小,一些較小的湖泊甚至消失了,一些湖泊沉積露出地表,並高出湖面5-8m,形成湖濱階地。我們還看到一些沙丘,小丘狀新沙地不斷產生,正日益發展。
9月26日,探險隊里已沒有任何食品,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隊員們已餓了一天,沿路的風光依舊美麗,但我們沒有心情觀賞,眼睛只是直直地往前看,read.99csw.com盼望著能看到沱沱河大橋。下午我們先看到很遠的山坡上有甲殼蟲般大的汽車,很快我們又看到岸邊的電線杆,隨後我們終於看到望眼欲穿的沱沱河大橋,大家一陣歡呼雀躍。

長江源頭之爭

由於江源無人區地處青藏高原,地勢複雜,氣候惡劣,是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從科學家們的多次對源區考察后,知道在長江源區有三條大的支流,即楚瑪爾河,沱沱河,當曲河,從廣義的角度來講,長江源區應是包括這三條支流在內的一個較大範圍的區域概念。從狹義的角度來講,那便是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沿岸。
兩年前的夏天,我國長江中下游流域,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沖毀許多良田民居,一時間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奮鬥拼搏,抗洪救災,險渡難關,同時人們發出疑問:「長江怎麼啦?」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帶著這樣的問題,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組織了「中國女子長江源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這也是中國第一支女子漂流探險隊,它由來自全國各地的11名女隊員組成,最大的隊員是71歲的劉沙,最小的隊員是23歲的鮮紅,我也有幸成為11名隊員中的一名。
行走在江源地區中,我發現有許多草場已沙漠化,我問在江源無人區長大的歐亞,這些草場以前是這樣嗎?歐亞告訴我們,以前草場很好,轉場不用走很遠,牛羊就有好草場,現在不行了。從一些資料上和唐邦興教授處了解到:江源區植被在區繫上屬青藏高原植被亞區,主要是高山草甸和高原沼澤。草甸植被以莎草科蒿原屬佔優勢。沼澤植被主要有藏北蒿草、花葶驢蹄草等。土壤主要有三種基本類型,以高山草原土為主,還有高山草甸土、大面積沼澤土類等。高原沼澤地面積大,類型獨特,呈現出一片鞍形沼澤草丘。但我們看到大片沼澤地已失水而枯竭,草甸退化露出下部沙石,呈現的是一片荒漠景象。這種現象沿河岸3—10km最為明顯,並逐漸擴大到丘陵低地,形成較為廣闊的荒漠地帶。漂灰土在消失,黑氈土和草氈土也處於退化之中,這種土壤退化的側面反映出氣候向乾旱方向發展。
長江源氣候嚴寒而乾燥,年均氣溫低於0℃,日極端氣溫最低可達-40℃,因而降水量平均只為300mm。隨著地球氣溫普遍升高,長江源也深受影響,最明顯的是冰川退縮。據長江河流探險隊隊長王岩介紹,1986年中國長江漂流探險隊來到姜古迪如冰川時獲得的冰川資料與1969年國家拍攝的航片相比,冰川厚度減薄,退縮明顯,17年中後退150餘米。而我們這次看到的冰川同1986年相比,1九-九-藏-書2年中又退後了二百余米,從而得出冰川的退縮速度在逐年加快的結論。同時,我們還發現各拉丹冬雪山的雪線也在不斷上升,已升高到海拔5900米以上。這現象足以說明,長江源的氣候正在變干,氣溫在變暖,江源之水也逐年在增長。
青藏高原在地質時代第三紀時是一片原始海洋。它是在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作用下,每年以0.025-0.03厘米的速度,整體隆起抬升而形成的平均海拔4500m-5000m的高原,是地球上最高的地區,被人們稱為繼南級、北極之後的「第三極」地帶。它北起著名的崑崙山脈,南抵唐古拉山脈,西自烏蘭烏拉山,東臨巴顏喀拉山。它孕育了現代冰川,高原湖泊星羅棋布,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純樸原始,吸引了中外無數的探險者。據說,最早對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進行探險考察的是瑞典人斯文·赫定,他在1906年由南向北,橫穿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區,並寫了著名的《亞洲腹地旅行記》一書。可可西里地區,有唐古拉山脈,有藏羚羊,有野耗牛等野生動物。藏羚羊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一種羊,它們身上的羊絨很柔軟,也很輕,是最優質的羊絨,一件藏羚絨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可以賣到5000美元到17000美元,所以現在藏羚羊越來越少,致使一些環保勇士投入到保護藏羚羊的鬥爭中,如犧牲的索南達傑,還有綠色江源的組織者楊欣。
走陸路的一隊人馬早兩天先到達沱沱河大橋,總指揮唐邦興在橋上向我們揮手致意,迎接我們的勝利而歸。

江源漂流

9月13日,西方人的不吉利日子,也許是真的。這是我們漂流的第一天。吃過早飯,我們開始忙著給橡皮船打氣。江源的水流量不光隨著季節變化,也會隨著日落日出變化,下午的水會比上午大許多。中午12:30分我們正式下水。水很淺,船浮不起來,更不能載人,我們只得拉、拖、抬甚至背著船走,直到下午5點多鍾,我們才坐到橡皮船中正式漂流。由於河水流量不大,支流較多,也由於我們第一天漂流,沒有划船的經驗,橡皮船經常擱淺,我們也常要跳進刺骨的冰水中拉船,羽絨褲全部浸透,鞋裡灌滿江水。我們顧不得冷、餓,奮力划船,必須在天黑前趕到宿營地——瑪曲河谷。天漸漸黑了,而瑪曲河谷卻遙遙不見蹤影,大家有些慌亂,因為有漂流經驗的王岩知道夜漂是非常危險的。在完全看不清河道時,我們當機立斷,棄船上岸,我們互相挽著手,淌過無數的冰河,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不知道瑪曲河谷在哪,也不知道要走多久。所慶幸的是這天夜晚沒有下暴read.99csw.com風雪,否則我們隊員中很有可能就會凍死一兩個。正當我們感到快要堅持不住時,前面幾點亮光在移動,原來是大本營的人出來尋找我們。大家都很激動,像久別的親人一樣擁抱在一起,當我們回到宿營地時,已是子夜時分。

沼澤地中的小草

離開雁石坪不久,我們開始感到在這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上行走是很艱難的。首先是高原反應,使人頭痛難忍,空氣稀薄,我們一步一個氣喘。我們的行李都放在租用的氂牛背上,否則我們是無法走到姜古迪如冰川——長江源頭的。
這冰的世界是否純凈無瑕?細看那冰體有無數縱橫的裂紋、皺褶,再細看這些裂紋、皺褶,卻夾雜著一層層泥沙。原來,冰川是一種巨大的冰體,它總是在運動,運動中它會磨蝕山體,夾帶著大量的岩石和泥土,隨著冰川的融化,這些為數不少的岩石和土壤也隨之帶到水中,因此,江源之水與我們常說的那句詩——「問君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相去甚遠。渾濁的源頭水與我腦海中留存的從雪山走來的清澈之水的印象形成強烈反差,使我一時無法接受而黯然神傷了一陣。
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長江源頭。一路上聽唐邦興教授、王岩、「老鬼」王列詩多次講起「何為長江源頭」之爭在學術界影響很大。
此次長江源之行前,我和許多人一樣,是從地理書上獲知長江的源頭是沱沱河,發源於各拉丹東雪山。而我父親卻說他以前從書上看到:長江的源頭是在巴顏喀拉山。

有關青藏高原

爭議歸爭議,在權威部門沒有作出新的全面調查之前,由國家正式公布的沱沱河為長江源頭的地位是無可爭辯的。
擔任我們這支女子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的總指揮是四川省科學探險協會副主席唐邦興,他是一名地理環境專家,曾十上高原,登過珠穆朗瑪峰、唐古拉山等山峰,也是14年前的中國長江漂流探險隊的副總指揮。一路上,他經常拿出很專業的地理地形地圖,告訴我們許多有關青藏高原的故事。
第二天清晨一醒來,就想立刻看到冰塔林。快速地穿上羽絨衣褲,爬出帳篷一看,啊,昨夜又是一場大雪,雪白的世界靜悄悄的。

姜古迪如的冰塔林

國家正式宣布的是沱沱河為長江源頭,其理由是在長江源區的三條支流中,數沱沱河最長,因為古人也說:「河惟遠為長。」但有些地理學家認為,源頭該是當曲河,理由是:當曲河的水流量是沱沱河的3倍,流域面積是沱沱河的1.7倍。更有人提出,沱沱河的長度是把它的發源地姜古迪如冰川的長度計算在內的,如果去掉冰川長度,當曲河比沱沱河還要長3https://read.99csw.com.7公里。因此也有人提出了「雙源學說」。
在姜古迪如冰川,我們有一個重要的考察項目,就是測量冰川退縮情況。
9月11日黃昏,在風雪交加之中,隊員們互相攙扶著高一腳低一腳終於來到了目的地——姜古迪如冰川。在雪霧之中,它給我第一印象是神秘而不可探測的。從近些天的了解中,我知道各拉丹東雪山是由21座雪山組成的雪山群,它的海拔高達6621米,是唐古拉山的主峰,藏北群山之首,安多·多瑪部落的神山。各拉丹東,意為哈達質的矛形佛身,也為「尖尖的山」。在各拉丹東的周圍發育有40多條現代冰川,位於其西南側的姜古迪如冰川,是眾多冰川中最大的一條,長有12.5公里,是由同一個冰雪源地下溢,呈馬蹄形分南北兩支下伸到海拔5400m和5450m高度。姜古迪如意為狼群出沒的冰川地帶。
我向冰川走去,在冰塔林間穿行,好像置身於一座晶瑩剔透的水晶宮中,想像的翅膀隨著眼前的冰塔、冰柱、冰洞、冰壁上掛冰的流蘇而飛舞:這片大地,不知是在哪個年代,從海洋升高成為高原的。這些冰塔林一開始可能是一整座碩大無比的冰體矗立在這裏,烈烈的陽光和呼呼的風成了雕刻藝術家,千萬年來緩慢而從不懈怠地雕鑿著、切割著,冰體便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成為眼前這番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千奇百態。我盼著太陽出來,想好好地拍幾張照片。中午過後,太陽終於露出了笑臉,令我激動的是,眼前這片冰世界晶瑩閃爍起來,比起先前更是光彩奪目,更加生動壯美。我在冰塔林中留連忘返,一壁冰山橫在面前,以為走到盡頭,正想返回,發現右側有一狹小的冰洞,便把相機背在背上爬過去,啊哈,又是一番天地,原來冰塔林就是由無數的「冰莊園」、「冰院落」組成。走著走著,我聽到「滴嗒」、「滴嗒」之聲,彎腰細找,原來高原上溫暖的陽光已使冰體的表面開始融化,順著下部成滴水流下,點點滴滴匯成涓涓細流,無數的涓涓細流隨著地勢穿行在冰塔林中,最後匯成一體順著山谷向前涌去。我感慨這「滴水成河」,我看到了萬里長江就是從這裏起步。
據說河流的水源有多種形式,除冰雪融化雨水補給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地下水補給,當曲河的源頭是一大片沼澤地,大片沼澤地正是由豐富的地下水所形成,看來同為長江水,卻還有出處、方式的不同。
在漂流中,我們遇上了許多險情,但也有獨特的樂趣,過足了漂流探險的癮。我們經歷了大雪封河;也曾有五隻狼圍住我們的帳篷;我們的橡皮船走進了網狀的水系中,在天黑時與隊伍無法會合,孤零零地度過一夜;我九九藏書們發現了野蔥,臘肉炒野蔥的美味永久留在記憶中;我們還在長江第一彎處釣到了十多條江源魚和雙唇魚,吃得幾個隊員上吐下瀉,有人說是「高膽白中毒」(從沒聽說過);我們還到江源人家去做客,在藏民的帳篷中過夜;我們看到了藏羚羊、雪豬,還有高原上的鷹;更叫絕的是,我們看到了一片烈焰般的紅草地。據說紅草地並非草而是柳樹,相傳樹神派了許多樹來到青藏高原,都因氣候惡劣,無法生存而死去。最後樹神把希望寄托在生命力很強的紅柳身上,紅柳勇敢地接受使命,但也提出了要求,讓它在地底下伸長。樹神答應了,紅柳不負重望,在高原上紮下根來。它的根系很發達,最長的可達2米,我曾在河灘上發現了一根死去的紅柳根,根部四散分開,在沙地上形成了美麗的圖案,我用相機拍了圖片,並小心地取走它,希望把它帶回家中,向我的朋友、家人展示它的美麗,講述它的故事。也許它已用儘力氣,經不起旅途的碰撞,變得支離破碎。也許它不願離開這片土地,我便把它放進江源河水之中,順水漂去。
我們在沱沱河兵站的後門處上岸,受到一群軍人的歡迎。安排好行李后,我們立即衝到路邊的一家「重慶飯館」倒上啤酒,為我們安全返回乾杯。

組隊出發

我們和先前的源頭探險者一樣,隆重地立下一塊紀念碑,這是一塊在成都定製的合金材料碑,一面鐫刻了我們每個隊員的名字,另一面右上角並排刻有「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中國只有一條長江」的字句,中間是「長江源」三個大字,左下角是考察隊的落款。立完碑后我們開始尋找第一個漂流長江的勇士堯茂書立的碑,沒有;作為當年中國長江漂流探險隊的隊長王岩(是我們這支女子考察隊的保護人員)根據記憶尋找中國長江漂流探險隊立的碑,也沒有……最後我們發現過去立的種種紀念碑都蕩然無存,這使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還是地理環境專家唐邦興找到了答案:他說冰川地區地下是凍土層,凍土層是會隨氣溫的變化而消融、而凍結的,因此在凍土層上立碑,就如同在流沙上蓋房。如何能在長江源上立下永久的碑石,已成為各位漂流探險者們的一個心愿。去年著名的漂流探險家楊欣委託雕塑家朱成用大理石塑成的一尊「長江源」石碑,據說沒有立在凍土層中。
高原上的氣候十分惡劣,特殊的地理環境使這裏沒有一棵樹。在來長江源之前,我會無法想像沒有樹的世界會是怎樣的,對於花和樹來說,我更喜愛樹,樹的氣質是慢慢形成的,因而樹的美不會像花那樣短暫隨季節之風散得無影無蹤。由於高原沒有樹,使得高原的風光少了秀麗、優雅之美,顯得分外的蒼茫、空曠、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