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埃里希·弗洛姆

埃里希·弗洛姆
收藏

美國(1900 - 1980)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美國新弗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人精神處境,弗洛姆在此被尊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國時弗洛姆還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成員,移居美國后始終保持和該學派的關聯。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圖調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跟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其思想可以說是新佛洛依德主義與新馬克思主義的交匯。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市一個猶太人家庭,為家中獨子。1918年 弗洛姆進入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學習兩學期法學。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進入海德堡大學學習,改學社會學,老師有Alfred 韋伯 (馬克斯·韋伯的兄弟)、Karl J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1922年從海德堡獲哲學博士學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學專攻精神分析學,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學會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完畢。1930年,他開始臨床實踐,加入法蘭克福社會觀察學會。納粹在德國執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內瓦,1934年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43年離開哥倫比亞后,他幫助組建華盛頓精神病學學校 紐約分校,1945年 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學,精神分析和心理學協會。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這裏的醫學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擔任密歇根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從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後擔任紐約大學 文理學院心理學客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歲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堅持臨床實踐,出版著作。

主要著作:《逃避自由》(1941年)、《自為的人》 (1947年)、 《心理分析和宗教信仰》(1951年)、《健全的社會》(1955年)、《愛的藝術》(1956年)、《人心》(1964年)、《精神分析的危機》(1970年)、《人的破壞性之剖析》(1973年)、《佔有還是存在?》(1976年)、《人心——人的善惡天性》(1964)等。

作品總覽,總共2筆
  • 愛的藝術

    愛的藝術

    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 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 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

    精神分析是一種治療神經病的方法,也是一種研究心理功能的技術,以後形成一種心理學的理論,成為現代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學派,對心理學、醫學、人類學乃至史學、文學藝術和哲學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書是精神分析學派的最重要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的基本概念的方法都在這部著作當中得到精深的表述。

    《精神分析經典譯叢》共18種,它精心選取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等的經典之作,分別從性慾、社會、生活環境、文化傳統等方面對人的病態心理進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本書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深入的解剖了自由的問題,作者認為自由一方面給現代社會人帶來了獨立和理性,另一方面又使現代人陷入孤獨。為了解孤獨這一不堪忍受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