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梁羽生

梁羽生
收藏

中國(1924-2009)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陳文統,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生於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教育。

1945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太平天國史學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裡住過,梁羽生向他們學習歷史和文學,很受教益。

抗日戰爭勝利后,梁羽生進入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后,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經校長介紹,便在《大公報》任副刊助理編輯。

1949年,他定居香港,經校長介紹,于《大公報》任副刊助理編輯,迅即提正,並成為社評委員會之成員。1950年底,附屬香港《大公報》的《新晚報》創刊,梁羽生被調至《新晚報》工作。是年,他的父親在家鄉受誣告被拘押,不久便被錯殺,享年五十六(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廣西要員反覆邀請梁羽生回鄉省親,梁羽生要求對父親一案重新甄別,隱然有不平反則不回鄉之意。經查,陳信玉屬錯殺,蒙山縣政府下文平反)。

1954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龍虎鬥京華》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形。2005年在浸大演講時,他首度公開解釋筆名由來,指由於南北朝分「梁」先於「陳」,也是文人輩出時代,故取姓「梁」,結合台灣友人贈句「羽客傳奇,萬紙入勝;生公說法,千古通靈」成名。

從1954年開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間,梁羽生共創作武俠小說35部,160冊, 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寧、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話》、《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梁羽生先生於1987年移居澳大利亞,數年後歸信基督教。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也曾受聘為深圳市楹聯學會的名譽會長。2006年12月回香港參加天地圖書出版公司30周年活動時就曾突然中風,手腳活動不便。及后一直在陳秉達療養院中療養。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梁羽生是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其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的功績,在於開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新派」不僅是他們自命的,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舊武俠小說雖也熱火朝天,但自始至終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為大雅的報紙和自命為大報的報紙,都不屑於刊登,武俠的讀者,還缺少知識分子,而主要是下層的「識字分子」。當時武俠小說的地位,猶如流浪江湖的賣解藝人,看的人雖多,卻始終算不得名門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頓時改觀,各大報也都以重金作稿酬,爭相刊登,讀者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港、台、新、馬,一時風起雲湧,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隨後,關於武俠小說的專門研究也漸成熱潮,與純文學相比美。

梁羽生在評武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藝》上發表過一篇署名佟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其實就是梁羽生所寫,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至今仍響。

1977年,他在新加坡寫作人協會講《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提出了 「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點。1979年,他在英國伯明翰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遇,華老剛剛看完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便當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俠小說無非是「成人童話」的觀點。梁羽生還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出席過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會上慷慨陳辭。為武俠小說的一席之地大聲疾呼。有人為梁羽生作過一首詩:金田有奇士,俠影說羽生。南國棋中意,東坡竹外情。橫刀百岳峙,還劍一身輕。別有千秋業,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國起義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鄉蒙山附近。「俠影」是《萍蹤俠影錄》。「棋中意」說他善於寫棋話。「竹外情」取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說梁羽生愛吃肉,而且愛吃肥肉,一反東坡詩意,正是「竹外」之情。「還劍」取自他的《還劍奇情錄》,也說他金盆洗手,封刀掛劍,不寫武俠了。「別有千秋業」 說他準備寫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小說。 另外,梁羽生在散文、雜文的創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詣,曾與金庸、陳凡(百劍堂主)合著《三劍樓隨筆》。

梁羽生作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是以一腔正氣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

作品總覽,總共42筆
  • 萍蹤俠影錄

    萍蹤俠影錄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武俠小說的扛鼎之作,亦是梁羽生本人最滿意的作品。1959年~1960年在《大公報·小說林》連載。

    小說以張雲兩家的恩怨糾紛和一代大俠張丹楓的成長經歷為線索,又土木堡事變和北京保衛戰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軸心,展現了一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深刻地描寫了明朝中期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刻畫了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物,視野開闊,場面紛繁,具有鮮明的歷史小說特徵。在藝術形式上,它除保持了一般武俠小說注重曲折多變的情節安排與懸念設置、注重對富有浪漫色彩的異域風光的描寫等特點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亦俠亦狂」「能歌能哭」的主人公張丹楓更是一個集傳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詩意...

  • 還劍奇情錄

    還劍奇情錄

    《還劍奇情錄》是梁羽生所著武俠小說作品,亦是梁羽生筆下「天山系列」的第一部作品。1959年~1960年在《香港商報·談風》連載。小說借鑒著名話劇《雷雨》,講述了元末明初時期雲舞陽、陳雪梅、牟寶珠等人的愛恨情仇以及以及陳玄機和雲素素的愛情悲劇。

    少年俠士陳玄機負師友重託要去賀蘭山刺殺一位隱姓埋名的武林高手,此行生死未卜。不料卻遇上痴戀於他的少女蕭韻蘭。陳玄機無意于蕭韻蘭相戀,只好縱馬狂奔,蕭緊緊追隨。不料卻為另一位少年俠士武當門人上官天野所阻攔。上官天野痴情于蕭韻蘭,誤會陳玄機是一個負心之人,因此攔住了陳玄機責令與蕭和好,並失手將他打傷。陳玄機靠寶馬拚命飛逃,昏迷后從馬上跌落山澗之中。

    少女雲素...

  • 雲海玉弓緣

    雲海玉弓緣

    《雲海玉弓緣》1961年~1963年在《新晚報·天方夜譚》連載,故事發生在清朝中期。江湖浪子金世遺的傳奇經歷和與厲勝男、谷之華之間的愛恨情仇。後來被拍成多個版本的電影、電視劇搬上銀幕。

    陳天宇一家回到故鄉蘇州,不料仇人追蹤而至,妻子幽萍中毒受傷。陳天宇義弟江南前往天山尋求解毒聖葯碧靈丹,途中遇到仇人向已故大俠楊仲英之女楊柳青尋釁報仇。江南得金世遺暗助,打敗了一干強敵,博得了楊柳青之女鄒絳霞的芳心,並從金世遺處得到了碧靈丹。金世遺被武林高手藏靈上人追蹤,二人惡鬥一場,藏靈上人傷重而亡,所攜帶的喬北溟藏寶圖被江南得到后贈給了金世遺。

    金世遺結識了呂四娘的唯一弟子谷之華,二人相互傾心,相約再會於邙山...

  • 風雲雷電

    風雲雷電

    《風雲雷電》是梁羽生所著武俠小說作品,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連載於《大公報·小說林》。故事講述了南宋後期以風、雲、雷、電為首的少年英雄反抗外族的故事。

    宋(南宋)、金時期,武林之中英雄輩出,一班青年俠士名聲鵲起。其中尤以「風、雲、雷、電」四人最為著名。「風」是黑旋風風天揚;「雲」是雲中燕;「雷」是指水滸英雄凌振的後人「轟天雷」凌鐵威;「電」是指來自江南大俠耿照之子「耿電」。本作講述的正是以四位少年俠士行俠仗義,抗金抗蒙血腥侵略的英雄事迹。

    梁山泊蘆花盪,黑旋風將許多江湖成名人物和金國鷹犬打得抱頭鼠竄,讓敵人為之喪膽的同時,巧遇了雲中燕。兩人相約尋找梁山英雄智多星吳用遺下...

  • 風雷震九州

    風雷震九州

    《風雷震九州》於1965年~1967年在《新晚報·天方夜譚》連載,小說講述了以泰山之巔一場俠士反抗清朝的惡戰為序幕,掀起了又一幕轟轟烈烈的抗清風雲。

    大俠金世遺自氓山一戰,震動清廷之後,偕谷之華歸隱海外。他的唯一弟子江海天已成為中原武林第一高手,其聲名之盛,如日中天,直追其師。一覺又過了數年。

    一日泰山之巔,青城門人蕭志遠和好友葉凌風游賞山色。不料卻碰到四名清廷高手圍剿天理教香主李文成及其子李光夏。原來,李文成父子為掩護副教主林清。引清廷高手上泰山。蕭、葉二人仗義出手,一場激戰,重創清廷高手。但李文成也傷重不治,臨死囑蕭、葉二人將其子李光夏護送至江海天門下。

    不料蕭、葉二人護送李光夏途中,李光...

  • 飛鳳潛龍

    飛鳳潛龍

    《飛鳳潛龍》,是著名武俠作家梁羽生所寫的一部武俠小說,亦是梁羽生小說中篇章最短,1966年11月在《正午報》開始連載,不知終於何時,講述南宋初年以魯世雄、獨孤飛鳳、孟中還之間的傳奇故事。

    研經院士的考場上,一位由檀元帥推薦的少年魯世雄,通過了醫術、武術的測試,卻被送進牢獄。隨後又經歷了一場意料不到的考試,終於贏得了金國皇叔完顏長之的重重考驗,成為驗經院士。這研經院是金國的秘密研究機關,網羅天下高手研究從大宋搶劫來的武林珍寶「穴道銅人圖解」和陳博所撰的「指元篇」內功心法。

    研經院的規矩嚴格,防範森嚴,高手眾多,魯世雄小心從事,而且研究每有所得,深得完顏長之賞識。為收買人心,完顏長之將義女獨孤飛鳳...

  • 鳴鏑風雲錄

    鳴鏑風雲錄

    《鳴鏑風雲錄》是梁羽生所著的武俠作品,亦是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狂俠·天驕·魔女》)。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在《香港商報·說月》連載,早期在台灣出版時改名為《艷情·寶劍·天涯》。該部小說是羽生先生宋代系列之第一部,故事講述南宋時韓佩瑛、奚玉瑾等少年英雄抗擊外族和各自的感情故事。

    動蕩不安的南宋時期。積弱的南宋,滅亡的遼、夏,強弩之末的金國,方興的蒙古,交織在這一動蕩時期的歷史舞台上。述寫了那個歷史時期中所發生一幕一幕悲歡離合的歷史劇、武俠劇,在武俠小說創作中展現歷史,也展示著作者對歷史、對民族的理解、解讀。

    《鳴鏑風雲錄》有120回和136回兩個...

  • 鳴鏑風雲錄(136回本)

    鳴鏑風雲錄(136回本)

    《鳴鏑風雲錄》是梁羽生所著的武俠作品,亦是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篇幅最長的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狂俠·天驕·魔女》)。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在《香港商報·說月》連載,早期在台灣出版時改名為《艷情·寶劍·天涯》。故事講述南宋時韓佩瑛、奚玉瑾等少年英雄抗擊外族和各自的感情故事。

    本作在人物、情節承接了狂俠未完的故事,原書中的狂俠、天驕、魔女已成為武林欽仰的一代大俠,但他們依然繼續著抗金反蒙的大業,而反面人物完顏長之、尊勝法王也繼續興風作浪,而書中的矛盾已從抗擊金國轉變至抗擊蒙古,保持了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全書的內容情節較為情節、同時設定了一些懸念,部分情節結合旁述、回憶、倒述,使得本...

  • 龍虎鬥京華

    龍虎鬥京華

    《龍虎鬥京華》為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俠作品,於1954年在《新晚報·天方夜譚》連載,講述了義和團進北京的事迹,系新派武俠開山之作。亦是「新派」武俠小說之源頭伊始。

    晚清時代,由於列強入侵,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江湖義士「反清滅洋」鬥爭風起雲湧。繼太平天國、捻軍之後,匕首會、義和團等各種秘密組織層出不窮。到二十世紀初,義和團改「反清滅洋」為「扶清滅洋」,得到慈禧太后的承認和利用,聲威大振,在京津、保定及整個中國形成燎原之勢,許多草莽英雄及農民好漢投身其間。

    河北保定太極門丁派掌門人丁劍鳴,因見識不明,誤中府奸計,結交偽善的退休官員索善余,數十年間不聽其師兄柳劍吟等正派人士的勸誡,...

  • 龍鳳寶釵緣

    龍鳳寶釵緣

    《龍鳳寶釵緣》是著名武俠作家梁羽生所寫的一部武俠小說,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連載於《大公報·小說林》,該小說和《大唐遊俠傳》的時間相連,講述了段克邪和史若梅之間的感情和江湖故事。

    本書上接《大唐遊俠傳》下續為《慧劍心魔》,歸屬於梁羽生先生的「大唐系列」。

    大唐遊俠段珪璋與大唐進士史逸如相交莫逆,雙方指腹為婚,並以龍鳳寶釵為憑。不料,史逸如死於安祿山之手,段珪璋亦在安史之亂的睢陽危城中以身殉國,段珪璋夫人竇線娘也在不久后病死。段子段克邪為大俠南霽雲的遺孀夏凌霜所收養,史女史若梅則被安祿山之部將薛嵩收養,改名薛紅線。后薛嵩投降唐王朝,官居潞州節度使,薛紅線亦成官家小姐,對自...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