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邁克爾·克萊頓

邁克爾·克萊頓
收藏

美國(1942-2008)

約翰·邁克爾·克萊頓(John Michael Crichton,1942年10月23日-2008年11月4日),美國暢銷書作家、醫生、影視製片人、導演兼編劇。作品多為動作類型,科技成分濃厚,被冠以「科幻驚悚小說之父」的稱號。作品中大量的引用醫學科技新知,充份反應出他的醫學訓練與科學背景。他的書已被譯成36種語言,暢銷書幾乎本本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在全世界擁有眾多的讀者和影迷。1994年,克萊頓成為了美國歷史至今唯一同時有作品位於電影(《侏羅紀公園》)、電視劇(《急診室的故事》)和暢銷書(《桃色機密》)排行榜首位的藝術創作人。

邁克爾·克萊頓出生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在紐約州長島長大。父親是一名記者,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育有一女。 自小即有寫作天分,14歲時已在紐約時報刊載旅遊專欄。1960年就讀哈佛大學英語系,後來轉系,並選修醫學預科課程,以極優成績獲得體質人類學學士,並獲選優等生榮譽學生協會會員,之後取得獎學金至英國劍橋大學人類系研究。隨後進入哈佛醫學院就讀。克萊頓自承大學時期曾經抄襲喬治·奧威爾,將他的文章當作自己的報告交了出去,後來還只得了個「B-」,克萊頓宣稱那是對學校的測試,絕非刻意欺瞞。1969年醫學院畢業后,擔任加州沙克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1988年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客座作家。

就讀醫學院期間,以筆名John Lange及Jeffery Hudson開始撰寫小說,1969年《死亡手術室》獲得的愛倫坡最佳小說獎。他與弟弟道格拉斯(Douglas)用筆名Michael Douglas合著的小說 Dealing: Or the Berkeley-to-Boston Forty-Brick Lost-Bag Blues 後來也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他的兩個筆名,都在暗示他的身高。據他自己所述,1997年時他大約有206公分。Lange這個字在德文、丹麥語跟荷蘭語里,都有「身材高大」的意思,而傑弗瑞·哈德遜爵士(Jeffrey Hudson)則是17世紀有名的侏儒,是英格蘭亨莉雅妲·瑪利亞王后的廷臣。

1969年他用本名出版的暢銷書《天外病菌》(又譯《安德洛墨達品系》),賣出了電影版權,巨大的成功使他下定決心棄醫從文。這部作品使他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小說家之一。從此邁克爾·克萊頓寫出了一部又一部暢銷小說。

克萊頓早年在非文學領域的研究為他積累了人類學、醫學、生物學和神經學等淵博的知識,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也導演過幾部電影,如他1979年與史恩·康納萊合作,執導了自己1975年的作品《火車大劫案》。克萊頓聲望達到最高是在20世紀90年代,他的作品《侏羅紀公園》被好萊塢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搬上銀幕。另外他還創作並製片了獲得艾美獎的電視連續劇《急診室的春天》。

克萊頓的興趣十分廣泛,他的才華不僅體現在文學上,所導演的影片《鑽石宮》(又譯《西部世界》),《八號房禁地》(又譯《昏迷》)、《火車大劫案》等獲得了巨大成功。他是個計算機業的行家裡手,擁有自己的FilmTrack軟體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為電影拍攝設計多種電腦程序,他所執導的《鑽石宮》,就是世界上首部應用電腦特技的電影。他還寫過關於信息技術的書 Electronic Life,自己甚至還設計了一套叫《亞馬遜》的電子遊戲。克萊頓在這些領域的涉獵,也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邁克爾·克萊頓同時在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導演協會、電影藝術和科學學會等多家行業協會中任職。1992年的《人物》(People)雜誌將他評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Fifty Most Beautiful People)之一。

克萊頓在2008年11月4日因癌症逝世于洛杉磯,享年66歲。

邁克爾·克萊頓作品的一個首要主題是科學成就的取得有時是不負責任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取得了驚人、不可思議但卻極端危險的成果往往並不被質疑。這些成果使我們人類獲得了權力但卻帶來了問題。所以科學在克萊頓的作品中,經常扮演走火入魔的角色,即使是按部就班完成的科學成就,他也能舉出最糟糕的應用範例。

邁克爾·克萊頓的小說有一些共同點:首先,他特別擅長以一個尚存爭議的理論和技術來構思一部小說,圍繞著這種理論刻畫人物形象。其次,他的小說情節詭秘,懸念不斷,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第三就是縱橫馳騁的想象力。

用作品表達個人意見,也逐漸成為克萊頓的特色,在他用筆名發表的推理小說《死亡手術室》中,克萊頓用第一人稱扮演一位波士頓的病理學家,為挽救朋友的名譽,介入調查一椿墮胎致死所衍生的醫療疏失案件。這本書在1968年出版,遠早於1973年美國全國性墮胎合法化辯論的羅對韋德案(Roe v. Wade)。他花了160頁追查秘密幫人墮胎的主嫌犯,這個角色的登場就是為了表達作者個人的意見,然後,克萊頓用3頁讓這個角色為他的非法行為辯護。

克萊頓的部分小說也使用假造文書的文學技法。例如,《終極奇兵》(又譯《食屍者》)就是古英格蘭史詩《貝奧武夫》的玩笑版,他以學術的表現方式,重新詮釋阿瑪德‧伊本法德蘭(Ahmad ibn Fadlan)西元十世紀的手稿。

而在其它小說,如《天外病菌》(又譯《安德洛墨達品系》)跟《侏羅紀公園》里,也有不少以圖表、電腦信息、DNA序列、註解與參考書目的形式呈現,跟小說混合在一起的科學文件。

讀邁克爾·克萊頓的小說,撲面而來的是美國文化兼收並蓄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不僅體現在他的小說與科學聯姻,大量引用有關物理學的、醫學的、遺傳學的、天文學的科學知識,而且雜揉了各類小說的品種優勢,提煉出他的小說特有的那種神奇、大胆的想象風格,尖銳、透徹的思維路線,開闊、宏大的敘事手法和簡潔、有力的語言特色。他走的是流行與通俗的路線,卻又能跳出通俗,在高科技想象領域沉澱下一些有關人類、科學、未來等問題的思考,在觸及現實題材時多能透過人物、事件的表象,去搖撼美國社會中一些似乎是不可動搖的制度與準則,具有嚴肅的現實批判精神。克萊頓是西方少數幾個能將通俗小說的驚險、火爆與高雅文學的思想意蘊熔為一爐的作家。克萊頓在作品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高新科技的生動景象,其所涉領域之廣,描述之精確,令人嘆為觀止。這些作品對科技文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作品總覽,總共14筆
  • 侏羅紀公園1

    侏羅紀公園1

    電影《侏羅紀公園》讓全世界迅速燃起一股恐龍熱潮,《侏羅紀公園》是該電影的原著中文版。

    富翁哈蒙德為牟取暴利,招募頂尖科技人員,利用最新生物工程技術,在哥斯大黎加的一座小島上培育出各種種恐龍,以此建立一座恐龍樂園,即「侏羅紀公園」。不料在公園開張前夕,裏面發生了危機,島上不斷有人被食肉恐龍吞噬,於是人與恐龍展開殊死搏鬥,驚險萬分,高潮迭起,讓人看得血脈賁張,但同時小說也帶給人們對科學與倫理的沉重思考。難怪它長居全美暢銷書榜冠軍位置。

  • 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

    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

    「侏羅紀公園事件」的六年後,恐龍在哥斯大黎加附近島嶼重新出現。大難不死的數學家馬爾科姆,為尋找失蹤的同伴,再次進入了傳說中的「失落的世界」。同時,一群利益熏心之徒也來到島上,妄圖利用恐龍牟利。

    人與人、人與恐龍之間的血腥混戰一觸即發……

  • 剛果驚魂

    剛果驚魂

    《剛果驚魂》(Congo)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科幻小說,又譯為《剛果》,初版於1980年。

    美國導演弗蘭克·馬歇爾將《剛果驚魂》改編成電影,於1995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

    一支美國考察隊前往剛果維龍加地區傳說中的所羅門國王的鑽石礦——失落的津吉城探險,就在接近寶藏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群強悍的大猩猩的猛烈攻擊。儘管有著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激光三維防禦體系,但是維龍加火山又即將爆發,他們能否逃出生天……

  • 升起的太陽

    升起的太陽

    《升起的太陽》(Rising Sun)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懸疑小說,又譯為《旭日東升》、《旭日追兇》,初版於1992年。

    故事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展開的。「我」是洛杉磯警察局特種勤務處的中尉史密斯,與之合作破案的是康納上尉,小說真正的主角。他們的關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生和福爾摩斯的關係。來自日本的中本公司在洛杉磯它新落成的公司大樓里舉行盛大酒會,政界、演藝界的名流紛紛前來捧場。然而一位與眾多大人物有瓜葛的金髮美女卻橫死在第46層樓。史密斯作為協調與日本社區關係的聯絡警官和「日本通」康納上尉著手偵察此案,隨著調查的深入,他們發現在凶殺案背後的是一起日本公司和美國官僚相互勾結、錯綜複雜...

  • 大暴光

    大暴光

    《大暴光》(Disclosuer)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所著的一本科幻懸疑小說,又譯為《叛逆性騷擾》、《桃色機密》,初版於1993年。

    一位躊躇滿志的美國高科技公司行政管理人員在一天中,不僅失去了原應屬於自己的晉陞機會,而且迎來了自己十年前同居的女友擔當頂頭上司。這一尷尬微妙的局面在這位前女友于下班后企圖與他重溫舊夢時達到了極限。已有妻兒的他拒絕了女上司的要求,卻也自此打亂了原本幸福安寧的一切。女上司耍出種種手腕在公司中排擠他,甚至誣稱他對自己性騷擾,並藉此大作文章。忍無可忍的他訴諸法律,在一位精明的女律師的幫助下,與公司及那位霸道的女上司展開了較量。圍繞著究竟是誰性騷擾了誰這一問題的調查,...

  • 天外病菌

    天外病菌

    《天外病菌》(The Andromeda Strain)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科幻小說,又譯為《安德洛墨達品系》、《天劫屠城》,初版於1969年,是作者的早期作品,這部作品使他聲名大噪。

    一顆衛星墜毀於美國一座小鎮,頃刻間鎮上居民全體罹難,只剩下一個老人和一個嬰兒……

    致病源通過空氣傳播,並能從呼吸道進入人體,最終能造成人類血液的大範圍病變並最終導致死亡。整個社會進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在危機發生后,美國緊急啟動了為預防生物災難而設置的「野火」應急計劃。

    為了對抗這種突然爆發的疾病,美國科學家建立起具有5個防護層的核彈毀滅實驗室,還在該實驗室的底端,設置了微型原子彈,以備病毒一旦遭到有意...

  • 恐懼狀態

    恐懼狀態

    《恐懼狀態》(State of Fear)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懸疑小說,又譯為《恐懼之邦》,初版於2004年。

    億萬富翁喬治·莫頓準備給國家環境資源基金會捐助一千萬美元,用於支付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訴訟的費用。在捐出這筆錢之前,莫頓得到消息,該基金會很可能有問題。莫頓只好停止這一善舉,而基金會的主席尼古拉斯勸莫頓不要改變初衷,進退兩難的莫頓便讓他的律師埃文斯秘密對此事進行調查。在慶祝莫頓當選國家環境資源基金會「年度人物」的晚宴上,莫頓公開抨擊該基金會的所作所為,然後像個醉漢似的搖搖晃晃地離開了。後來,人們發現他的車在峭壁邊緣撞得粉碎,而莫頓卻死不見屍……

  • 時間線

    時間線

    《時間線》(Timeline)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科幻小說,又譯為《重返中世紀》,初版於1999年。

    一群研究生在古迹中發現一張求救紙條,紙張和墨水經分析分析是十四世紀的產品,而不可思議的是字跡竟然完全符合他們指導教授的筆跡!正在一片混亂時,讓教授「回到過去」的ITC公司承認:教授回到了考古小組探勘的卡斯托加城,而且,他被困在十四世紀了!

    於是迷戀騎士精神、精通中古語言的馬雷克,擅長重建古建築的攀岩高手凱特和中古科學工藝專家克里士不得不也坐上時空傳送機去救教授。這是一項高度危險的超時空任務,因為他們不能攜帶任何現代武器,偏偏目的地卻是六百年前歐洲最混亂的戰爭時代!更具威脅的是,他們只...

  • 機身

    機身

    《機身》(Aircraft)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懸疑小說,又譯為《最高危機》、《一級空難》,初版於1996年。

    洛杉磯諾頓飛機公司生產的一架噴氣客機失事,公司總裁埃格頓驚悉此事,責令主管生產的二把手馬德處理此事。馬德指派分管質量的副總裁凱西調查事故原因,凱西頂住重重壓力,終於查明了事故真相,保住了公司的聲譽。

  • 火車大劫案

    火車大劫案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懸疑小說,初版於1975年。

    1855年,從倫敦運往克里米亞戰爭的英軍薪餉被偷,過程匪夷所思,對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造成前所未有的震撼!價值一萬兩千英鎊的金條以當時代表進步的鐵路(火車)運送,嚴密的防範措施可謂滴水不漏,籌謀大盜到底是怎麽辦到的?

    真實事件、法庭證詞和相關報導的交互編織,推理出一百五十年前轟動維多利亞時代的黃金劫案發生的過程,對人性的掌握剖析、對歷史實境的深入研究與對科學背景知識的詳實探討,教人嘖嘖稱奇。

  • 獵物

    獵物

    《獵物》(Prey)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懸疑小說,又譯為《納米獵殺》,初版於2002年。

    作者藉助被稱為21世紀三大熱門領域的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這一具有轟動效應的題材,演繹出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傑克曾在矽谷一家電子媒體公司擔任程序設計部門的主管,他主要從事智能體程序的編寫,並有小成就。傑克的妻子事業有成,她是艾克西莫斯技術公司的副總裁。這家公司正在研究一種運用於醫療實踐的尖端納米技術,如果這項技術成功,公司將會獲得巨大的效益。朱麗亞負責這個項目,她野心勃勃,為此幾乎付出了全部時間的精力,連家也顧不上了。漸漸地,傑克懷疑妻子有了外遇,而事實上問題更嚴重得多,朱麗亞在一次車鍋中...

  • 神秘之球

    神秘之球

    《神秘之球》(Sphere)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懸疑小說,又譯為《地動天驚》、《深海圓疑》,初版於1987年。

    在南太平洋深達千英尺的水面下,一群美國科學家正對一艘巨大的不明船體進行探測。探測的過程引發了一連串的驚奇和疑問。原來這是一艘宇宙飛船,根據船上的資料,它是自外層空間墜落而來,但令人驚訝的是,它竟完好無損,而且已有300年的歷史。在這艘宇宙飛船上最神秘莫測的物體是一顆直徑30英尺的大球,科學家們從中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從而使他們自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人類又將由此面對著怎樣一種命運呢?

  • 終端人

    終端人

    《終端人》(The Terminal Man)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科幻小說,又譯為《電擊殺人王》,初版於1972年。

    外表溫和、平凡的計算機工程師哈·本森,在一次車禍意外后開始出現毫無預警的狂暴攻擊行為,因此遭到警方的逮捕與監控。洛杉磯大學附屬醫院神經精神醫學研究室的醫療團隊相信,哈·本森的突發性暴力傾向是來自於腦部的外傷,可以透過精神外科手術治愈。這種極專業的實驗性手術會在患者腦部植入微型計算機,讀取並控制大腦訊號,矯正腦傷造成的異常行為。

    手術順利完成,研發多年的新技術即將改寫人類醫療史,同時,一場計算機與人腦的控制權爭奪戰,正激烈地展開……

  • 食屍者

    食屍者

    《食屍者》(Eaters of the Dead)是美國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部科幻小說,又譯為《終極奇兵》、《乘著夜霧的惡魔》,初版於1976年。

    作者用他豐富的知識和奇特的想象,以一個巴格達哈里發的特使伊本·法德蘭的旅行報告手稿形式,將讀者帶進了千年之前北歐人的生活畫卷。伊本·法德蘭肩負著出使保加利亞的使命,一路跋山涉水,但他沒能完成他的任務,因為他在途中遇到了一群古代斯堪的那維亞人,與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冒險。最終他們歷盡艱辛,擊潰了食屍怪,將和平重又帶回了北歐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