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 指事的字及其他抽象符號 傳送到耳朵和皮膚之字

4 指事的字及其他抽象符號

傳送到耳朵和皮膚之字

「六書」之中,它該歸屬哪一類,不是指事,不是形聲,說是會意嘛有點勉強,毋寧最接近象形,一個「耳朵聽見的象形字」或者「皮膚感知的象形字」。
來看這個字:
這個基本上可稱之為異想天開創造成的甲骨字,左邊的是個鼓(但甲骨文中的「鼓」字,得加上手持鼓槌擊打的圖像,而成為),至於右邊的三個斜斜小點,究竟該不該稱之為抽象符號呢?它是鼓敲擊起來的聲波振動,我們肉眼不可得見,但耳膜乃至於皮膚表層的末梢神經可是清楚接收得到,造字的人把空氣中透明的震動聲音,奮力地刻畫成實像顯現出來。read.99csw.comread.99csw.com
這個字就是「彭」字,鼓聲,《詩經》里也借用為車輛或馬匹大規模開拔的嘈雜聲音,我們今天同樣擬聲地寫成「嘭」,用在波濤的擊打聲音則改用「澎」,原來的字失去了所有的意義,最終只存留于姓氏之中。
鼓聲是一種有著普世性感染力量的動人聲音,https://read.99csw.com不曉得是因為它極可能就是人類最早的發聲樂器(而且好像沒有哪個民族沒這玩意兒的),從而神秘地叫喚出來我們最亘古最原初的,如榮格所稱的集體鄉愁記憶呢,還是因為我們基本生物結構的關係,它模仿或偶合的正是我們生命象徵的心跳聲音,因此,我們由此而來的血脈奔流節奏,很容易地就跟上鼓的震動聲音而同步合拍——中國的《禮記》對於如此的效應有著極精準的體認和明文記載,說「鼓聲歡,歡以立動九九藏書」,的確這彭彭響起的聲音會讓人血液循環驀然加速起來,不自覺站起身,知道一定有什麼事要開始了,比方一次狩獵行動,一次戰爭,或今天更多人感同身受的,迪斯科舞廳或者搖頭吧里又一場大汗淋漓的熱舞開始了。
無論如何,今天我們重看這個三千年前的有趣鼓聲之字,尤其是那三個震動符號,想必只會覺得會心親切,不會有絲毫陌生之感,因為這正是今天卡通影片和平面漫畫最慣用的手法,我們從小和它一路相處過來,只是不曉得九九藏書原來它如此古老,足足存活了三千年以上。
讓我們重新回到抽象符號來——老實說,後代嘗試用指事符號來歸類,真的是小看了造字的自由不羈及其華麗的想像力。
鼓是開始,可能惟一的例外是清心修行的佛寺廟宇,他們倒過來,清晨敲鐘,薄暮擊鼓,我的老師告訴過我:「鐘聲令人起悠深之思,而鼓聲則是充實的存在和行動。」看來,這些得道的高僧們,上班時要求的是寧靜杳遠的心思,倒是下班后也跟我們一樣,鼓聲彭彭,有一種活過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