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譯者序

譯者序

可嘆的是經過數日旅途上的徘徊和奔波,疲憊的老人便病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十一月七日死在站長的小屋裡。托爾斯泰生前已是全球矚目的傳奇人物,他的死更激發了世人無窮的聯想。儘管有人慨嘆他的去世使得人類的精神生活頓時失去支柱,但不容忽視的是,他的人道思想仍然不斷帶給後世許多也抱持這種思想的人啟 示,或引起共鳴。
書使我幻想靈活,使我的希望駕越時空。
一八五二年,匿名發表處|女作《童年時代》,從這本書以及他早年的日記都可以看出,托爾斯泰很早便養成內省的習慣。此外,《偷襲》《少年時代》等書亦是這段時間的作品。一八五五年辭去軍職前往彼得堡,與屠格涅夫和岡察洛夫等人成為知己,這時他是一個才二十七歲的青年作家。
托爾斯泰本人非常珍視此書,他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日,還在小火車站病床上為此書的校稿操心、繫懷。編纂此書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乃藉此為自己也為人類闡釋有關人生的意義和使命的真理,並期待真理能切實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實現。至於阻撓真理實現的種種阻礙,他亦從不迴避,他不但正視它們,而且試圖克服它們、超越它們,因此書中處處表現人心靈的掙扎九九藏書和苦鬥后的升華。
托爾斯泰幼年時雙親便相繼去世,後來由親戚撫養長大。一八四七年對大學教育感到失望而退學,回到家鄉本想致力於改善農民生活,但他的理想主義終歸失敗。於是遷往莫斯科度過一段放蕩不羈的生活。不久追隨長兄赴高加索,一邊從事軍務一邊寫作,接著參加了克里米亞戰爭。
狄更斯
中文本是譯者根據八佳利雄的《人生讀本》和原久一郎的《一日一善》兩種日文版本轉譯而來。因為根據的不是原文,譯成中文 后,有些可能已失去原貌,但如托爾斯泰在原序表明的:「編纂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在語言上對原著做完全忠實的翻譯,而是想借作者們偉大豐富的思想,把讀者內在的美好的思想和情感從每日的閱讀中喚醒」,譯者所以將此書譯成中文,目的也在此,因此如跟原著有出入的地方,亦如托爾斯泰所祈求的,請讀者見諒!
以上是譯者對托爾斯泰生平的概述,這或許有助讀者對本書所具意義和價值的了解。
事實上要界定托爾斯泰是相當困難的,在八十二年的生涯,他至少曾扮演如下的角色:浪子、賭徒、軍人、教師、文學家、思想家、社會改革者、文明九_九_藏_書批判者、宗教領導者、人道主義者……這麼多繁複錯綜的面目曾經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
一八五七年出國視察西歐文明,卻失望而歸。重返故鄉后完成《青年時代》《婚姻生活的幸福》等作品,另一方面他再度痛感農民教育的重要性,而在領地內開辦學校,親自教學,併發行一份名字就叫《耶斯那·波里雅那》的雜誌。一八六〇年曾為考察西歐教育制度而再度出國。
托爾斯泰放棄財產與著作權的行為,對家庭生活構成嚴重影響,因為夫妻間觀念不同,彼此紛爭不斷,他們的婚姻終至無可挽回的地步,這造成了托爾斯泰最後離家的近因。此外像索菲亞對隨侍丈夫身邊的門徒琪爾特可夫的嫉妒與憎恨所引起的家庭紛擾,和托爾斯泰想把自己的觀念付諸行動的渴望,或精神上仍期待另一種追尋,可能都是促成他離家的原因。托爾斯泰曾幾度出走未成,但終於在一九一〇年十月底的一個深夜,給妻子留下訣別書,在女兒亞歷山德拉和家庭醫師的陪伴下踏出家園。
托爾斯泰三十四歲的時候,與宮廷侍醫的女兒——十八歲的蘇妃雅結婚,從此數年間全心投注于文學創作,一八六九年完成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四年後執筆第二部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一read.99csw.com八七七年寫成。然而這段時間他對公共事務並非完全漠不關心,他不但曾致力於有關兒童教育的寫作,也曾為救濟薩馬拉飢荒而採取積極的行動。
一八二八年,托爾斯泰出生在耶斯那·波里雅那一個有名望的 伯爵家。被俄羅斯森林所圍繞的耶斯那·波里雅那莊園,和托爾斯泰的一生有密切的關係,他曾表示,沒有耶斯那·波里雅那,他便無法想象整個俄國以及自己對她的態度,也無法那樣熱愛自己的祖國。由於他的聲望,這座莊園也曾經吸引眾多仰慕者去探尋他的意見。但最後他卻拋棄此地,踏上流浪之途,而死在西伯利亞大草原區一個小火車站上。
最後非常感謝張清吉先生的提供日譯本,以及在翻譯過程中給譯者的許多鼓勵!
正如前面提過的,本書是托爾斯泰求道的巨著,也可以說,他是在自己的思想中注入古往今來許多聖哲的思想之火,並經過長期用心的整理統一,才使之成為照耀人類走向至善之道的火炬。
但也就在這段期間,托爾斯泰的信仰開始步入危機,而且越來越嚴重。他常為死亡的恐懼和生命的無常而痛苦不安,當他發現科學、哲學和藝術都無法給他答案之後,便轉而走向宗教。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梁祥美於台北read.99csw.com
在塵世生活中有過種種強烈感覺和慾望,卻又求道心切的托爾斯泰,可以說是一位飽經靈肉爭戰的鬥士,也因為他逐漸成為關懷世上無數苦難大眾的良知,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十年更是極力反戰、反暴力、反虛偽、渴望返璞歸真,雖然他常如一盞明燈照耀人心,但他寧可大家把他當作一個平凡的、可親的、與我們一樣充滿缺點卻力求改過向善的兄弟,本書就是證言!只要讀者用心靈去閱讀本書,將可以從每日的章節得到啟示和鼓舞!
托爾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y,1828~1910)因其在小說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顆燦爛之星。不僅如此,他同時也是位偉大的思想家和現代文明的批判者。但如他自己所期許的,他更是我們的好友和兄弟。
此後五六年間除了完成《教理神學批判》《懺悔錄》《教會與國家》等宗教論著,並有《傻子伊凡》等民間故事問世。這段時期經由他的內省和探索,思想上有如下重大的轉變:極力反對當時墮落的基督教,企圖恢復以四海皆兄弟為懷抱的原始基督教,主張返回自然,過勤勞、素食、不沾煙酒的簡樸生活,提倡不抵抗主義與自我完成,想借愛來求得全世界的https://read.99csw.com福祉。一八八五年則因否定私有財產權而開始與夫人發生衝突。
書中所引基督教聖經的經文,系根據香港浸信會出版部印行的《新舊約全書》中譯本。至於孔子、老子的話,譯成中文後都盡量附上原文,未附原文的,有些實在是因為幾經輾轉選譯,不易還原了,但若由於譯者疏忽而遺漏的,則請讀者原諒!
最後十幾年的歲月,托爾斯泰除了又撰寫《哈吉·慕拉》《賽爾格神父》等長篇,和《舞會後》等短篇,以及許多童話、民間故事、寓言之外,並寫了多篇重要的論文:如《宗教與道德》《現代的奴隸制度》《三個問題》《蘇俄革命的意義》等,而《一日一善》和《人生論》可以說是他晚年兩本求道的巨著。

一八八二年,托爾斯泰有過考察莫斯科貧民窟的經驗,並開始認真思考社會制度的不當,思想上的苦悶於是從宗教和倫理的問題擴展到社會問題,《我們應當做什麼?》就是這種危機的自白。托爾斯泰生命晚期雖為種種問題所困擾,但仍然有好幾部給人深刻印象的文學作品產生:例如《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 《復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八九八年出版的《藝術論》,這是他經過長期思考的成果,其中雖有獨斷的觀點,但對藝術的根本問題卻有一番徹底的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