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寫在後面

寫在後面

科研、學術、政務、出診、會議,手機、座機此起彼伏地呼叫,間或而至的各種造訪,帶著各種請求而來的敲門聲……
他除了希望本書的內容真實、不誇大,至於讚揚甚至歌頌,對於他這樣飽經世事、看淡名利的人,是沒有多大興趣的。更何況,不僅中國普通公民大多已熟知他,在國際上,醫學界甚至其他領域,也不乏敬佩他的人。他的確是聲名赫赫。
真正走近他、了解和感知他,我才明白,我和他身邊關愛著他的人們,心情是相同的。大家希望,像鍾院士這樣的專家,能多一些健康、多一些精力,為了那麼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危重疑難的病人需要解救,為了那麼多複雜的醫療難題等待研究。在大家的心目中,他的健康是何等重要!彷彿一尊稀世的瓷器,將其束之高閣,敬畏地雙手合十祝福他,心靈卻不敢燃香。
長達幾個月時間的採訪和寫作中,鍾院士所在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程東海先生,給予全力支持,並共同協作。我所在報社能給予我充裕的時間完成此書,實屬不易。
我做出如此的比喻:九-九-藏-書一個杯底和一個滿杯的水,是兩重境界,杯底的量怎能全知那滿杯?而這,是時間的問題嗎?與時間的關係又能是怎樣?是否靠時間,就可以解決境界的落差?
我手指那幅「大醫濟世」的素匾,贊他名副其實。他像個小學生一樣,認真地問了我一個對他最重要、最實在的問題:「哦,你指的是我有責任心吧?」
葉依
他日常的言行,即使平和得水波不興,也令人肅然起敬。行動如風,沉靜如山,他海一樣寬闊的胸懷、大醫的風範,都在尋常生活的點滴之中。他簡樸地生活著,他的衣兜里永遠有兩樣東西:一支筆,一疊名片。名片會隨時給予任何一位求醫的患者,「這是我的電話,助手會把你的情況轉告我」。
宗教里有一種情懷,https://read.99csw.com是把慈悲給予最需要搭救的人。鍾院士的為人,是把機會給予平凡但是懂得努力的人。我就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有緣蒙恩于鍾院士的褒獎。
當時代遠去,成為風景,才更可明鑒他卓然的功績。他不僅讓這個時代認真閱讀,更留給後人。
我曾誠懇地表明,寫好鍾院士是大家的心愿。如果他人的作品比我的更生動、更能感化社會,那豈不同樣是我心愿?鍾院士給了如此的答覆:「葉依,我已經定了,不會改變。」
工作幾乎是他全部的生活。除了睡眠和吃飯,一天中65%的時間,總是各種工作在那麼急切不已地選擇他。他總在盼著,能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比如,哪怕有一天,甚至半天時間,不被突兀的事項打擾,讓他靜下來,能夠悉心從事醫學研究。「如果是那樣,我想,我是可以多出點成果的。」搞學術研究,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視的。如今78歲的他,語調中透出的信心與平和,實在是令人同情。
數十年風雨人生,誤解、委屈、寂寥……不曾磨折他的精神之刃。他https://read.99csw.com的心目中,只有真理的具體與實際,而從不稀罕徒有真理的虛名。不止一位朋友誠懇地提醒我:要謹記客觀,因為他是講真話的「大炮」,所以不無爭議。有人罵他,甚至切齒痛恨。
葉依,北京人,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為20世紀80年代新生代詩人,1995年開始於《人民文學》發表文學作品,在中央電台做過連播,並出版專著。曾多年參加全國「兩會」報道,對貧困地區長壽老人的報道曾受到《人民日報》閱評組好評。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鍾南山傳》頗具社會影響,隨後又出版《想法決定活法:鍾南山健康訪談錄》、《鍾南山》、《鍾南山與眾專家幫咱保健康》等。
即使如此,公正與良知的天平上,有雪亮的光芒。在追求精神價值的指標上,我為有幸被如此的精神境界所感召,而深為自豪!
有良知的人,相識於他,會不禁以他為楷模,反觀自我:以往的生活中,我們那些個人的得失、恩怨,該價值幾何?
除了真實,任何對他讚譽的詞彙都無須太刻意,因為他為https://read•99csw•com國分憂、為民服務的自覺,已近於本能。
他的親切是清澄的水,那風趣幽默的談笑是水中的玉石。
是蠟燭,便註定要燃到最後一刻。鍾院士的一切,已是如此註定。所以,我理解那麼多的人,因為了解,全如我一般敬愛他、祝福他。
我心靈的空椅上,來了一位非凡的人。當他的手臂挽起最貧、最弱的病患,我清晰地看見,偉大是出自如此的平凡。我於是從仰慕他的名,開始閱讀他的精神。
媒體關注了我對他的寫作:我與他怎樣相處?採訪了多久?
每天清晨睜開雙眼,他就開始背負沉重的工作。而把壓力上升為動力,從來都是他的性格。工作效率,是他完成任務的砝碼。
為了此書出版,我竭盡所能,付出心力。鍾院士一直謙和地在可能的情況下予以配合,助我完成了此書。他的時間太珍貴。
生動且富於表現力的他,對給予他的非凡甚至偉大之類的讚美,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感受。只有當面對真理、正義,面對危難,面對普通百姓的疾苦,他行為的點滴才透出光華,他的聲音才錚錚如鐵。
所以,本書寫作之初九*九*藏*書,他便向我坦言:「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作者簡介
我真切地感到,他屬於人民、屬於國家、屬於公正的心。
與出版社合作,責任編輯的認真,令我敬佩。遺憾只能落下,隨著出版成為印記。它像一塊石頭,沉沉墜於我心底,將伴隨我的生命,無從讓我釋懷。
我以我形同一杯底境界的微薄能量,來體現偏難蓋全、但是真切的鍾南山。真實地再現,是我的心愿,因為唯有真實,方見其風骨。
在鍾南山心目中,醫生的責任重於泰山。
相遇鍾南山這樣的人,不表述他,豈不是空懷人文志向?
其實,何德何能非我撰寫他而莫屬?其間,曾有多位才人要為之傾力。這個世界上,實在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誰能以才恃人啊?
我應該寫得更好一點兒,把真實的鍾南山寫得更多一些……
我總是安靜地等待他接受採訪,因為:他正奔波于異國他鄉,又為國家贏得學術上的讚譽;他正嘔心瀝血于講堂,又一季桃李將芬芳于天下;他正在出診,正在答疑,正在講真話……他的字典里,沒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