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四章 十、約維安被推選為帝及後續的撤退(363 A.D.)

第二十四章

十、約維安被推選為帝及後續的撤退(363 A.D.)

就在他們進行辯論時,有幾個聲音正向著約維安高呼皇帝和奧古斯都,當時他不過是內廷侍衛的首領。在一片混亂之中,帳篷四周站崗的衛兵也隨聲附和,在短短几分鐘內傳到遠處的軍營。這位新被選上的皇帝為自己的好運深感意外,匆匆穿戴上皇室的服飾,接受將領對他宣誓效忠(公元363年6月27日),誰能想到他剛才還在乞求這幾位將領的照顧和保護。約維安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條件,是他的父親瓦羅尼安伯爵功勛卓著,長時期為國效力,後來光榮退休,一直過著清閑的生活。他的兒子志願從軍,從最低階的士兵干起,喜歡醇酒和女人,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能盡一個基督徒和軍人的本分。約維安的表現很平常,不會引起他人的羡慕和嫉妒,但是樸實的外貌、開朗的性格、隨和機靈的談吐,卻使他贏得戰友的好感。對於不會受到對手的計謀操縱,純粹由群眾推出的人物,兩派的將領全都默認。約維安懷著恐懼的心情,並未因遽然身登大寶而得意忘形。當天的狀況隨時都可能結束新皇帝的性命和統治,敵情的緊迫使大家只有聽從會議的決定。約維安在前任帝王去世不過幾小時之後,發布的第一道命令是開始行軍,使羅馬軍隊脫離目前的困境。read•99csw.com
獲得敵人尊重的最真切的表現莫過於他們的恐懼。而恐懼的程度,可以從慶賀脫離危險時的歡欣神情準確衡量出來。一個逃兵向沙普爾軍營報告尤里安逝世,天大的喜事使沮喪的君王忽然感到勝利在望。他立即派遣皇家騎兵,也就是1萬名「鐵騎軍」,用來支援並加強追擊作戰,全部兵力一起壓向羅馬軍隊的後衛。羅馬行軍縱隊的後衛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用戴克里先和善戰同僚的名字命名的幾個著名羅馬軍團,陣列被敵人的戰象衝散和蹂躪,三位護民官在阻止士兵逃跑時送掉了性命。最後的戰鬥終因羅馬士兵拚命堅持有了轉機,波斯軍隊的人員和戰象傷亡慘重,被迫後退。羅馬軍隊在酷暑中經過整整一天的行軍和戰鬥,終於在傍晚時分到達底格里斯河岸,位於泰西封上游約100英里的薩馬拉。第二天,蠻族不再牽制行軍的部隊,卻襲擊設置在安靜深谷的約維安御營。波斯的弓箭手從山上辱罵和騷擾疲倦已極的羅馬軍團士兵,有一支奮不顧身的騎兵衝進禁衛軍守護的寨門,經過一陣混亂的砍殺,全部喪生在皇帝的營帳旁邊。當天晚上,設在卡爾契的營地,完全靠底格里斯河的高聳堤岸作為防護工事。儘管追擊的薩拉森人不斷前來騷擾,羅馬軍隊在尤里安逝世后4天,仍然在杜拉附近紮下營帳。read.99csw•com九九藏書
當時這支飢餓的軍隊,處於蠻族四面包圍下,不得不縮短悲傷和考慮的時間。在這痛苦的環境中,皇帝的遺體遵照他最後的願望,按照儀式塗抹香膏。黎明時分,幾位將領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邀請軍團的指揮官、騎兵和步兵官員協助完成各項工作。在當天夜晚會議前的三四個小時里,暗中進行的各種密謀一刻也沒有停止,在會議中提出的皇帝人選,因為派系的關係使得程序大亂。維克托和阿林蘇斯糾合君士坦提烏斯宮廷的舊人,尤里安的友人則擁護高盧領袖達迦萊法斯和內維塔。這兩個派系的性質和利害關係、執政策略,甚至宗教原則,全都形成對立,雙方的不和可能導致最嚴重的災難。唯一能調和分歧的意見、獲得一致支持的候選人只有品德高尚的薩路斯特,如果不是他一再堅決、謙虛而誠懇地聲稱自己年高體弱,實難當重任,受擁戴的禁衛軍統領肯定馬上會被選為尤里安的繼承人。這些將領對他的推辭頗為吃驚,也感到不解。不免想聽聽一位下級軍官(阿米阿努斯)甚為可行的建議。他勸他們應該像皇帝因故不在那樣照常工作,盡一切能力使軍隊擺read•99csw•com脫目前困境,托天之福能夠抵達美索不達米亞境內,再本著團結的精神共同商討,選舉出合法的君王。
這時底格里斯河還位於他們的左邊,但已面臨糧盡援絕的困境。有些性情急躁的士兵,自以為帝國的邊界就在前面不遠處,向他們的新君王提出准許冒險渡河的要求。約維安和一些有見識的軍官,力圖勸阻此種冒失行動,讓他們了解即使確有能力和勇氣,渡過這條深不可測的急流,也只會毫無抵抗能力,落在佔據對面河岸的蠻族手中。但是在他們的一再請求之下,他只得勉強同意派出500名高盧人和日耳曼人,冒險一試作為全軍的榜樣,要是失敗等於對全軍提出警告。這些人員從小生長於萊茵河或多瑙河畔,全都精通水性。他們在寂靜的夜晚游過底格里斯河,襲取一個沒有戒備的敵軍哨所,等到天亮便在對岸發出成功的信號,證明他們不僅勇氣十足而且機運良好。渡河成功使約維安立即聽從幾位建築師的建議,他們說可以用充氣的羊皮和牛皮連接起來,上面鋪上泥土和木柴在河上建起一座浮橋。至關重要的兩天時間花費在無效的工程上,每日忍受飢餓之苦的羅馬人,抱著絕望的心情看著底格里斯河以及對岸的蠻族。隨著皇家軍隊苦難的加深,敵軍的兵力和固守不退的決心正在加強之中。九-九-藏-書
基督教獲勝以及帝國慘遭重創,照說應由尤里安負責,因為他竟沒有想到為實現自己未完成的計劃,及早公正地選出一位共治者和儲君。但是君士坦提烏斯·克洛盧斯皇族的成員,現在僅剩下他自己一人。若他認真考慮在羅馬人中挑選一個最高尚的人士,讓他穿上紫袍與自己一起治理國家,又捨不得讓人分享自己的權力,害怕選中的人忘恩負義,這都是很自然的事。何況他的身體很健康,年紀很輕,未來還大有可為,這種種考慮都會動搖他安排繼承人的決心。尤里安突然死亡,使帝國無主,沒有接位人選,自戴克里先登基以來的80年中,國家從未經歷這樣的混亂和危險。這個政府早已不在乎純粹的貴族血統,出身的貴賤已無關緊要,官位的高低不過是暫時狀況,隨時會有變化。有希望身登大寶的人,便只能憑個人的才能來獲得別人的肯定和人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