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十一 水灌大樑 吳起奔楚 痛失全才

二十一 水灌大樑

公元前228年,秦王趙政終於拿下了最頑抗的趙國。趙國滅亡后,秦王趙政的野心日益膨脹,他把進攻的目標對準了魏國。對於秦王趙政來說,最難對付的趙國都已經拿下,攻佔其他國家當然是勢如破竹、水到渠成。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趙政派大將王賁率兵攻魏。王賁看到魏國都城大樑(今河南開封)地勢低洼,便引汴河之水水灌大樑,經過三個月的河水浸泡,大樑城牆崩塌,城外養精蓄銳等候多日的秦兵潮水般湧進大樑,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魏國成為繼趙國之後第三個被秦消滅的諸侯國。魏國是戰國前期、中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為什麼也如此輕易地被秦國滅掉了呢?
魏國也是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后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是戰國前期、中期天下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魏國的強大,緣于兩點:一是魏國在七雄之中最早實行變法。魏文侯是魏國的開國之君,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年。他重用李悝、吳起變法,開戰國諸國變法之先河,國力迅速增強。二是三家分晉之時,趙取其北,韓取其南,魏取其中,魏國佔據著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擁有如此優勢,並曾經強盛一時的魏國,為什麼面對秦國的軍隊反而手足無措,被一場大水輕易地滅亡了呢?這緣于魏國當時的衰弱!那麼,魏國究竟因何而衰弱呢?
魏國衰弱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魏國人才的大量流失。
戰國時期,韓國出思想家,如申不害與韓非;趙國出名將,如廉頗與李牧;魏國在韓、趙、魏三國之中人才最多,不但有名將,而且有思想家、政治家、謀略家。但是,魏國的人才戰略卻非常失敗。
人才決定成敗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一種常識。但是,人們在人才問題上有一個重大誤區——我有了人才不就行了嗎?錯!
為什麼呢?
人才使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人才效用的最大化。什麼時候人才的效用才能最大化?
在戰國時代,人才只有在諸侯國國力的上升期與鼎盛期才容易發揮其最大效用。韓非是先秦最傑出的法家代表,他的法家思想比商鞅更完備更深刻,但是,商鞅出現在秦國的上升時期,因此,商鞅的作用在秦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韓非出現在韓國滅亡的時期,儘管韓非的思想比商鞅完備、深刻得多,但已經無力回天了。
所以,人才只有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單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用,才能被時人與後人牢牢記住。再優秀的人才,如果出現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都無法將效用發揮到極致。
魏國人才戰略失敗最重要的表現是人才的大量流失。

吳起奔楚 痛失全才

作為軍事家,吳起善於用兵打仗;作為政治家,吳起也深知對百姓廣施德政的重要。
有這樣名將兼政治家的人才,豈不是魏國的福氣嗎?可惜,魏國的這種福氣並不長久。這是為什麼呢?
吳起是魏國前期最優秀的人才,他兼有兩種身份:一是名將,二是政治家。

因為吳起善於用兵打仗,深得將士擁戴,魏文侯任命他擔任西河郡太守,以抗拒秦國和韓國。
作為名將,吳起能征善戰。
吳起受魏武侯懷疑之時,正在西河郡太守任上。魏武侯派人召他,吳起被迫離開西河郡。望著西河郡,坐在車上的吳起潸然淚下(吳起至於岸門,止車而望西河,泣數行而下。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長見》)。吳起的隨從說:我平時知道您對待天下就像脫掉鞋子一樣,非常瀟洒,為什麼今天read.99csw•com離開西河郡您會流淚呢?吳起回答:你不懂。魏武侯如果能讓我在西河郡施展才華,我可以讓他稱王;可如今他聽信讒言,不了解我,西河之地很快就會落入秦國的手中,魏國的力量恐怕從此就會削弱了(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今君聽讒人之議,而不知我,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魏從此削矣。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長見》)。
這番話出自一位名將之口非常不易!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沒有一個人講得出這種話。所以,吳起不但是一位名將,還是一位政治家。
那麼,魏國被秦所滅,僅僅是由於一個吳起被迫逃離造成的嗎?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吳起到了楚國,幫助楚悼王實行變法,楚國強大起來了,魏國卻失去九-九-藏-書了一個重要人才。魏國的河西之地不久便落入秦國手中,吳起的預言成為了現實。
吳起為什麼能打敗秦軍呢?
原來,魏武侯即位后,公叔出任魏國國相,並娶了魏國的公主為妻。公叔畏忌吳起的才華,想把吳起趕走。公叔的僕人知道了他的心思以後說:趕走吳起不是個難事。公叔問:怎麼趕走吳起呢?那個僕人說:吳起是個有骨氣又好名望的人。您可找機會先對魏武侯說,吳起是個賢才,但是,您的國土太小了,又和強秦接壤,我擔心吳起沒有長期留魏國的打算。魏武侯一定會問怎麼辦,您就對武侯說,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魏的心意,就一定會答應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魏的心意,就一定會推辭。這樣可以試探出吳起的心思。魏武侯答應之後,您再九_九_藏_書找個機會請吳起與您和公主一塊兒回家,故意讓公主發怒而當面鄙視您,吳起看見公主這樣傲慢,肯定不會娶公主。公叔就依計而行,吳起目睹了公主這麼輕視國相,果然婉言謝絕了魏武侯下嫁公主的要求。魏武侯也果然開始懷疑吳起,不再信任他。吳起怕招來災禍,於是離開魏國到楚國去了(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領兵,與士兵同甘共苦。他和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有個士兵生了毒瘡,吳起親自為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將軍吳起為兒子親口吸膿液,號啕大哭。有人問她為什麼哭,她說:當年吳起為兒子的爹親口吸膿,不久,孩子九_九_藏_書他爹就戰死疆場了。現在,吳起又為兒子親口吸膿,我不知道我的兒子會戰死在哪兒啊!所以,我才忍不住痛哭(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魏文侯初年,聽說魏文侯愛才,吳起便來到魏國。魏文侯不了解吳起,就問大臣李克(李悝)對吳起的評價。李克回答:吳起這個人貪財好色,但是說到用兵打仗,即使是春秋時期齊國名將司馬穰苴也打不過他(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於是,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將軍,攻打秦國,果然,一舉攻克五城。魏文侯以這五城設立西河郡(今陝九-九-藏-書西、山西交界一帶)。
魏文侯死後,他的兒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曾經和吳起一塊兒泛舟于黃河,魏武侯看著滔滔的黃河對吳起說:山川如此險要、壯美,這可是魏國的瑰寶啊!吳起回答:國家政權的穩固在於施德於民,不在於地勢險要。夏桀的領土,左臨黃河、濟水,右靠泰山,伊闕山在它之南,羊腸坂在它之北。因為不施仁政,所以商湯驅逐了夏桀。殷紂的領土,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北,黃河在南,因為商紂王不施仁德,武王滅了他。所以,國家的穩固在於給百姓施恩,不在於地勢險要。如果您不施德,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武侯回答說:講得好,講得好(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魏國第一個流失的人才是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