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世: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的兩度興衰 十二章 戰國風雨

中世: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的兩度興衰

十二章 戰國風雨

安藤守就和大垣城主氏家直元(卜全)、郡上八幡城主稻葉良通(一鐵)並稱「西美濃三人眾」,向來共同進退,守就得脫囹圄,立刻整合三家兵馬佔據了稻葉山,頗有取齋藤氏自代之意。然而他這種行為激怒了其餘的美濃國人,他們陸續聚攏到齋藤龍興身邊。安藤守就無奈,只得退出稻葉山,並且迎回了龍興。
以上所述,都是在統治階級內部的下克上風潮的表現,其實下克上更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平民百姓紛紛揭竿而起。且說從兩畠山氏爭亂直到「應仁之亂」,京畿附近頻繁爆發戰爭,百姓不堪其擾,於是文明十二年(公元1480年),丹波、山城、大和、播磨等地同時爆發一揆。尤其在京都地區,大群農民和手工業者為反對新設的七處關卡憤然起義,進而襲擊奈良地區,燒毀了興福寺的十三重高塔。
這一惡性|事件使織田信長看到了從內部瓦解美濃國的機會,於是他委派家臣丹羽五郎左衛門長秀、木下藤吉郎秀吉等人潛入美濃,遊說各地豪族倒戈。永祿九年(公元1566年)八月,「河野島合戰」爆發了,織田軍遭逢前所未有的大敗,然而時隔不久,丹羽等人就說服了「西美濃三人眾」。次年八月,信長再次動兵,與三家兵馬合流,一直逼至稻葉山城下。
我們可以分幾個層次來說明這一獨特的詞彙。首先,昔日輝煌的京都在「應仁之亂」中被大片燒毀,無數公卿為躲避戰亂而逃亡遠國,原本就殘存不多的朝廷威信更加一落千丈。明應九年(公元1500年)九月,後土御門天皇去世,竟然無錢安葬,被迫通過幕府請求各寺院和豪商贊助,允許贊助者有權使用天皇家獨享的菊、桐家紋。因為天氣炎熱,沒等下葬,天皇的遺體就已經腐爛生蛆了。
法然上人以後,凈土宗逐漸分化為很多支派,最終將其發揚光大的是親鸞上人。親鸞上人出自藤原氏,幼名松若麻呂,自小出家,后拜在法然上人門下。他開創了凈土真宗(俗稱一向宗或門徒宗),大量排除清規戒律,甚至宣揚只要懷有對佛的虔心,不必出家即可修行。親鸞上人圓寂于弘長二年(公元1262年)十一月,享年九十歲——正當鎌倉幕府六代執權北條長時在位。
齋藤秀龍後來出家入道,法名道三。齋藤道三一生都在陰謀秘計中打滾,他的生涯也被籠罩上重重迷霧和不切實際的絢麗色彩。近年來新發現的資料表明,所謂齋藤道三,與最初的西村勘九郎可能並非一人,而是父子兩代,父子兩代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篡取了美濃一國,被後人稱為「竊國之大盜」。
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爆發了「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在進京途中夜宿本能寺,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襲擊,被迫自殺。僅僅數月後,信長的重臣羽柴秀吉就在山崎合戰中用武力消滅明智光秀,在清洲會議中用政治手段擊敗競爭者柴田勝家,攫取了信長遺留下來的大部分領地。其後羽柴秀吉就任關白,受天皇賜姓豐臣,逐步統一了整個日本。因為豐臣秀吉長時間滯留京都南面的伏見地方,處理政事,此處密植桃樹,故其統治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今川義元被殺的消息傳開后,今川軍全面崩潰,就連駐紮在大高城及其附近的朝比奈泰朝、松平元康等前軍也匆忙趁著夜色撤出尾張國境。織田信長於后猛追,不但收復了尾張全部失地,還趁勢殺入三河國,攻克了沓掛等城。
廣義的戰國時代,是指從應仁元年開始的「應仁之亂」為其發端,到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德川幕府消滅豐臣氏,制定武家諸法度,即所謂的「元和偃武」為最終結束。此外,還有一種狹義的劃分法,即從應仁之亂到永祿十一年(公元1568年)織田信長上洛,這一百年的動亂才被稱為「戰國時代」。此後便是織田信長統治的「安土時代」和豐臣秀吉統治的「桃山時代」。慶長八年(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得到征夷大將軍的名號,開設幕府,標志著「桃山時代」的終結。
幕府將軍成為守護們手中的傀儡,可以隨意撥弄,可以隨意廢黜和改立,然而一直到末代將軍足利義昭以前,並沒有一個強大的守護勢力能夠擁著一位將軍長居京都,他們總是和周邊勢力打來打去,時勝時敗,一旦勢力退出京都甚至消散,則所擁立的將軍也便走到了末日,這真是可悲的現象。不過,這也確保了毫無能量的室町幕府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等到真有一個龐大勢力能夠久居京畿,縱橫四方,無人能擋,則室町幕府的運數,也便接近尾聲了。
然而事實上,直到戰役結束,大高守軍始終沒動。一方面,經過六七個小時的激戰,今川先鋒軍也已經疲憊不堪,亟待休整;另方面,今川軍中普遍瀰漫著驕傲輕敵情緒,認為尾張小國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踏平,因而放鬆了警惕性。
權臣擅自廢立幕府將軍,這真是上下顛倒的真正亂世了。細川政元把持幕政,同時控制了幾乎整個近畿和四國,當真是威風凜凜,天下不作第二人想。可是這樣一位豪傑,卻天生怪癖,迷上了一些荒誕不經的修驗道。
狹義的戰國時代,其實也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應仁之亂」直到延德三年(公元1491年)北條早雲進入關東,舊的守護大名紛紛衰弱,曾經兩分天下的細川、山名家族分崩離析,並且勢力嚴重萎縮,新的戰國大名們紛紛崛起。第二個時期,是從延德三年到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的「桶狹間之戰」,戰國大名們惡戰不休,逐一吞併周邊弱小勢力,在很多地區都形成了一兩個家族獨大的局面——比如甲信的武田信玄、北陸的上杉謙信、關東的北條氏康、中國地區的毛利元就等等。
可以說,直到這個時候,今川軍仍佔有絕對的優勢,織田方危如累卵,並且似乎根本找不到絲毫轉機。今川義元的戰略是,依靠趕來投效的河內豪族服部友定的水軍,配合本方前鋒,兩路夾擊圍攻大高城以及鳴海城的織田軍,取勝后就地休整,等待主力趕來會合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勢直指清洲,一舉平定尾張國。
就地理環境上來看,尾張是東海道的樞紐,既靠近京都,又不屬於自「應仁之亂」后就戰亂無日休止、勢力犬牙交錯的畿內地區。此國位於著名的糧食產地濃尾平原的南部,同時靠海,有海鹽魚蝦之利,經濟富庶,交通方便,四通八達。從經濟形勢上來看,尾張國較早打破了傳統的莊園經濟,小農經營非常普遍,這就給其國的封建統治者儘快完成一元化進程打下了紮實的社會基礎。
如前所述,明日之間的「勘合貿易」利潤龐大,使得日本各國守護、名山大寺、豪商巨賈,全都削尖了腦袋想往貿易船上鑽。最終得以組成貿易船團的,主要有以下幾大勢力:京都天龍寺和相國寺、細川氏、大內氏。其實他們身前,還各有實際主持事務的豪商巨賈,細川氏靠的是堺的商家,而大內氏則依靠北九州博多的貿易商會。
三好元長乃是細川澄元的家臣,澄元死後,元長輔佐其子晴元殺回洛中,並擁晴元為幕府管領——從此三好氏就掌握了京都的實權。然而到了元長之子三好長慶的時代,三好氏的實權卻又落到了家臣松永久秀手中,久秀縱橫畿內,自稱「幕府執權」。這是下克上的第三層表現,那就是家臣甚至陪臣執國柄,舊的守護大名紛紛沒落,他們的家宰、執事、守護代們甚至守護代的家臣們就此得到了出頭之日,架空或者驅逐主家,最終成長為新的戰國大名。
稻生合戰後,織田信長乘勝進軍,很快便包圍了末森城,逼迫兄弟信行投降。他隨即原諒了柴田勝家等家臣,將他們籠絡到自己麾下。次年十一月,織田信行聯合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安,再度謀划起事,卻被柴田勝家出首告發,信長忍無可忍,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
細川高國也學他老子的榜樣,最終廢義稙將軍而立足利義晴。義稙被追到淡路,隨即死在那裡。不過高國本人也沒落到什麼好下場,他因為聽信讒言,逼死了家中執事香西元盛,大永七年(公元1527年)二月,香西元盛的兄弟柳本賢治攻入京都,細川高國奉著義晴將軍走逃近江。高國先後求救于伊勢北畠氏、出雲尼子氏、備前浦上氏等有力大名,想請他們發兵襄助自己奪回京都。享祿四年(公元1531年)六月,細川高國、浦上村宗與細川澄元派的三好元長在攝津四天王寺展開大戰,最終村宗戰死,高國自殺。
然而齋藤秀龍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又于天文十一年(公元1542年)領兵包圍了土岐賴藝的居城大森,賴藝棄城逃往尾張,求助於織田信秀。織田信秀立刻聯絡親守護的美濃豪族,諸如氏家、稻葉、安藤、不破等等,聯軍進攻齋藤氏本城稻葉山。齋藤秀龍一看情況不妙,立刻提出雙方和談,風風光光又把土岐賴藝接了回來。可是沒過兩年,他一看自己腳跟已經站穩了,再次進攻大桑城,土岐賴藝二度逃亡,往依越前朝倉氏。
一向宗最盛行的地區是畿內和北陸地區。文明三年(公元1471年),本願寺法主蓮如上人親往北陸傳教,使得這一地區的信徒數量大增,農民、僧侶和國人在宗教的旗號下結合起來,反抗守護大名的統治。雖然蓮如號召信徒要遵守本分,不得抗繳年貢,不得輕蔑神佛,但他所埋下的火種燎出熊熊火焰,他自己卻是撲滅不了的。
鷲津寨駐軍五百,即將面對今川方大將朝比奈泰朝兩千兵馬的進攻,而丸根寨駐軍四百,即將面對的是松平元康的千餘人馬。當日晚間,丸根守將佐久間盛重派快馬前往織田主城清洲,稟報說:「我軍挫敗了敵方向大高城運送軍糧的行動,但據此可以判斷出,今川主力將在明日凌晨向我發起總攻。」
得報后,織田信長立刻召集重臣開會商議。部分人仍持投降論,主戰派則一致認為敵眾我寡,與之野戰必敗無疑,建議將前線兵力全部召回,集結力量固守主城清洲,以等待時局的變化。對於兩派的意見,信長全都不置一詞便宣布散會了。家臣們不禁苦笑道:「運數終時,智慧之鏡也蒙塵垢。」

尾張之虎

主將今川義元本人就是這種驕傲麻痹情緒的代表,當前衛擊潰佐佐勝通所部,獻上五十余名武士首級的時候,義元仰天大笑,口出狂言:「就算天魔鬼神到來,又能奈我何?」正是這種輕敵情緒最終要了他的性命。
掌握了濃、尾兩國的信長,實際控制區域雖然還不到整個本州島的二十分之一,在群雄紛爭的「戰國時代」,卻已經是威震一方的大大名了,足以與北條、武田、毛利等強大勢力一較短長。於是信長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取周文王「鳳鳴岐山」之意,併為自己定製了一方圖章,上刻「天下布武」四字。
整個戰國時代,類似的一揆此起彼伏。一揆分很多種名目,前面提到過,以農民為主體的暴動,稱為土一揆,此外,以國人為主體的暴動稱為國人一揆,最著名、影響力最大的,則還有一向一揆。
首先是野蠻時代殘餘的騎馬武士一騎打(單挑)模式徹底沒落,步兵集群戰術被廣泛運用;其次,火藥武器從「南蠻」(指乘船從南方航來的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新興勢力)傳入,火銃、大炮技術很快就被日本人吸收,並大規模大範圍運用到實戰中去。正因為如此,日本戰國時代群雄並立,才會對後代歷史愛好者產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平手政秀的死諫,給織田信長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他依舊我行我素,誰也不知道他葫蘆里究竟賣的是什麼葯。就在這種背景下,平手政秀死諫后的同年四月,美濃守護代齋藤道三突然提出想見自己的女婿信長一面。
今川乃源氏名門https://read.99csw•com、足利將軍的同族,世代擔任駿河國守護職,而到了今川義元時代,更吞併了西方的遠江國和三河國,並將勢力伸入尾張國,可謂是天下一等一的雄侯。雖說織田信長這時候已經基本統一了整個尾張,但其所擁有的領地不過十四萬石而已,和割據駿、遠、三三國的今川氏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應仁之亂」的時候,守護土岐持益和守護代齋藤利永都歸屬西軍,素與齋藤氏不睦的豪族富島氏、長江氏則從屬於東軍,兵連禍結,長年鏖戰。齋藤利永死後,傳位給兒子利藤,齋藤利藤號為「妙椿」,不但是智勇雙全的名將,也是和歌高手。文明十二年(公元1480年),妙椿在七十高齡時去世,齋藤氏從此衰弱下去。
其實新的戰國大名來源很多,除了舊的守護大名的轉化(多在遠國),守護大名家臣、陪臣的崛起外,還有一些所謂的「素浪人」也一步登天稱霸一方——這是下克上的又一層表現。所謂素浪人,就是指失去主家的流浪武士,他們靠著出仕新的主家,建功立業而逐漸發達起來,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齋藤道三(秀龍)。
然而處於如此四面楚歌狀態下的織田信長卻依舊一副野蠻的傻瓜相。據說連父親的葬禮他都姍姍來遲,急得重臣們商議說:「都是先主的兒子,不如讓信行公子來主持葬儀吧。」正當身穿喪服、神情悲戚的信行將要有所行動的時候,信長卻突然出現在了寺院門口。他依舊裸著上身,腰掛零零碎碎的各種小物件,用麻繩纏著刀柄隨意插在腰帶上,就這樣大步流星並且面無表情地走到父親靈前,抓一大把抹香隨便一擲,然後便轉身離開了。
應仁元年(公元1467年),東西兩軍在洛中對峙,一開始東軍佔據上風,不但兵馬眾多,控制了花之御所,還把後土御門天皇、後花園上皇都捏在自己手中,掌握了所謂的「大義名分」,西軍勢窮力蹙,岌岌可危。到了六月末,一支山名軍突破東軍重重防線殺入京都,據說所部數萬,這才逐漸將形勢扭轉過來。然而,最終使西軍極大膨脹,一度壓倒東軍的,還是西國之雄大內政弘的揮師上洛。
不過要想上洛進而控制天下,信長還急需一個大義名分,他與今川義元不同,義元本就是足利氏的同族,又是世代守護,可以堂堂正正地上洛去輔佐幕府,信長卻並沒有這個資格。
織田信長出身的勝幡織田氏,可以說是一個暴發戶,對於尾張守護斯波氏來說,勝幡織田氏原本不過是家臣的家臣,是謂陪臣而已。織田氏先祖本是越前國丹生郡織田神社的神官,約在室町中期成為越前守護斯波氏的被官。應永七年(公元1400年),越前守護斯波義教兼領尾張一國,遂拔擢織田入道常松(信廣)為尾張守護代。
今川義元駐軍桶狹間的消息,很快就被當地豪族梁田政綱密報給了織田信長。按照傳統說法,信長是因為得到這條密報,才匆匆從清洲城中領兵南下的——這當然不可靠,信長的目標如果一開始就是桶狹間,有更便捷的道路可走,不必先南下善照寺、中島等寨,況且,他當日凌晨啟程出城的時候,今川義元恐怕還待在沓掛城裡沒有動身呢。還有神化信長者,一口咬定那些犒師的百姓父老都是信長或者梁田政綱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要把義元滯留在桶狹間。這當然也不可信,今川義元在中午前後停步不前,完全是個偶發事件。
大軍前行,當然不會抱成一個球形,除先鋒和後衛外還會分成多個梯隊。佐佐勝通所遭遇的,其實是今川主力最前衛的梯隊,人數大約一千,而當這個時候,今川義元本隊距離大高城還有將近十公里的路程。
應仁元年十月四日,西軍的畠山義就、大內政弘、一色義直、土岐成賴、六角高賴等部對花之御所及其東面的相國寺發起全面進攻。細川勝元派畠山政長統率三千兵馬前往救護,並明確表示無力再派後援。畠山政長大呼道:「我將獨立殺破敵軍百萬雄兵,博取軍功第一!」然後首先向一色軍發起自殺性衝鋒。一色軍不敵潰敗,據說竟被斬首八百余級。
前面說過「應永之亂」,大內義弘對幕府掀起反旗,兵發京都,結果在堺被剿滅。義弘死後,其弟盛見繼承了一門總領之位,此後傳給義弘之子持盛。義弘的長子持世對此安排大為不滿,他從幕府請得了「所領安堵狀」(承認某人對某領地擁有管理權的文書),殺死持盛,登上家督寶座。「嘉吉之亂」中,大內持世身負重傷,不治而亡,同族推舉盛見之子教弘為一門總領,教弘再傳於其子政弘。
狹義的「戰國時代」,也是日本史上從平安時代後期開始的「中世」,至此終結。
按照戰場上的慣例,本隊駐守的時候,各分隊應該密集交叉地團團保護主將,但一來義元臨敵經驗有限,二來桶狹間地勢狹窄,所以今川本隊五千人沿著山路呈西北、東南方向一字展開。如果敵人從桶狹間兩側猝然來襲,這樣固然可以製造足夠的縱深,逐步消耗敵人的實力,但也會因為排列過於鬆散而很難在局部戰場集中力量。相信織田信長來到桶狹間附近,得報今川方這樣排布陣勢,必定心花怒放吧。

天下布武

「尾張之虎」織田信秀的主要外部敵人,來自兩個方向,即北面的岩倉織田氏、美濃守護代齋藤氏,以及東面的三河國人松平氏、駿河守護今川氏。天文十一年(公元1542年),織田信秀攻入三河國,松平氏向今川氏求救,今川義元派兵增援,與織田軍遭遇于松平主城岡崎東南面的小豆坂。惡戰良久,長驅而來的織田軍因為體力不支,首先向後敗退,今川、松平聯軍在後緊緊追趕,幸虧織田信秀的三弟、以武勇善戰著稱的織田信光擔任殿後,大呼酣戰,不但逼退追兵,更鼓舞了本方士氣,扭轉了戰局。最終今川、松平聯軍崩潰,西三河一帶盡歸織田氏所有——是為「第一次小豆坂合戰」。
此後,織田信長又打敗了庶兄織田信廣,重新穩定了尾張下四郡,然後將矛頭指向上四郡的岩倉織田氏。此時織田信安已經失去權柄,擔任守護代的乃是其子伊勢守信賢。永祿元年(公元1558年),信長率軍討伐織田信賢,雙方在岩倉以西的浮野地方展開激戰。最終織田信賢敗北,並於次年被迫開城投降。
且說緊鄰近畿有一上國,名為美濃,土地廣闊,物產豐富,室町時代的守護是土岐氏,但權力掌握在守護代齋藤氏的手中。齋藤氏源出藤原家族,始祖藤原敘用曾任齋宮頭之職,因此以齋藤作為苗字。平安時代以來,齋藤氏世代擔任美濃國的目代,也即國司的代官,一直到南北朝才臣從於武家的土岐氏,就任美濃守護代。室町後期,齋藤氏家督利永建構名城稻葉山作為居城,聲威漸隆,掌握了美濃國的實際權力。
「天下布武」,就是準備以武力來平定亂世,取得天下。對照岐阜的名稱,說明到此時候,織田信長已經擁有了天下之志,目光不再局促于自己領地和周邊領土,甚至也並不局限在畿內、京都,而放諸廣大的日本列島。
咱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武士家族內部從諸子析產制向總領繼承製轉化的趨勢,因爭霸戰爭的需要而加速,反過來也強有力地支持其家族對外擴張。在諸子析產制的舊繼承模式下,大名家業只會越分越小,內部凝聚力不足,很容易便在爭霸戰爭中失敗——如細川、山名、斯波、畠山等龐大的舊的守護大名家族,雖說領有數國守護職,但往往一門總領實際可以控制的地域非常有限,分家家長們有能力反抗一門總領的領導,兩畠山爭亂、武衛家騷動,就都是這種原因所造成的惡果。而在總領繼承製的新模式下,一門總領具有絕對的權威和實力,他的兄弟們、同族們只等同於他的普通家臣,必須從一門總領手中接受封地,一門總領為了維護自己的權柄,就會非常小心地劃分家臣領地,並且不時加以「轉封」,甚至藉機予以「改易」(除封),使得分家很少有機會威脅到本家的安全。雖說從諸子析產制向總領繼承製的轉化,要到江戶幕府時代才算徹底完成,但這種轉化趨勢加速了戰國大名的成長,加速了舊庄園公領制的崩潰和新的一元化的封建領主制的形成,卻是不爭的事實。
結束狹義上戰國亂世的織田信長,最初不過是尾張國的一個小領主而已,他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幾乎重新統一日本,這和尾張國本身的地理環境、經濟形勢都是密不可分的。
衰弱的源起是美濃守護土岐成賴(持益之子)想要廢長立幼,協助謀划者名為石丸利光。這位石丸利光本是齋藤氏的重臣,功勛顯赫,受賜齋藤苗字,權勢幾乎凌駕于主家之上。因為齋藤氏當主利國(妙椿之子)反對土岐成賴的決定,石丸利光公然發兵討伐齋藤利國,這場將美濃眾國人一分為二的戰爭打了許多年,周邊很多勢力如近江的六角氏、尾張的織田氏、伊勢的北畠氏全都卷了進來。雖然最終齋藤氏取得了勝利,但在和近江六角氏的戰爭中,當主、利國之子利親也戰死沙場,繼位的勝千代利良年齡尚幼,只好由叔父長井豐后守利隆擔任后見(監護人)。
今川軍倉皇應戰,但他們迎風而立,睜眼都很困難,更別說拿起武器戰鬥了。而義元本人聽到陣外的廝殺聲,一開始還以為是軍士吵鬧,正想遣使呵斥,聽聞敵軍來攻的消息后,才匆忙穿上鎧甲,拔刀指揮戰鬥。因為布置分散,今川軍很快就被集中全力的織田軍層層擊潰,等到下午二時左右,義元眼看難以取勝,就跨上戰馬,在親衛三百人的保護下向東退卻。
第二年五月,斯波義廉的重臣朝倉孝景歸降東軍,被授予越前守護之職——這給西軍造成了異常沉重的打擊。連年戰亂,守護大名們勢窮力竭,財政狀況也都瀕臨破產邊緣,於是被迫於文明四年(公元1472年)元月開始和談。次年三月,山名宗全舊傷發作,撒手人寰,五月間細川勝元病歿——兩個老對頭同年歸西,也算是巧中之巧了。
西軍得到強援,立刻發動全面反攻,九月間佔據了內里,並在從九月十八日開始的「東岩倉合戰」中殺敗細川、赤松的別動隊,阻止了敵人的反撲。到了十月份,京都對外的七條主要通路,除丹波路以外,另外六條全都被西軍所控制,東軍被壓縮在京都東北角上,駐兵相國寺、細川勝元邸和花之御所,負隅頑抗。
政務之暇,政元開始考慮遊方全國,尋找修鍊的捷徑。因為他不近女色,所以沒有子嗣,於是過繼了三個養子——澄元、澄之和高國。三個養子為了奪取細川家督的繼承權,不斷明爭暗鬥,細川氏從此分裂。永正四年(公元1507年)六月,細川政元在入浴的時候,被細川澄之派系的香西元長刺死,享年四十二歲。
東西兩軍的對峙一直持續到文明元年(公元1469年)四月——因此這場動亂也被稱為「應仁·文明之亂」——東軍終於再也扛不下去了,各部陸續突出京都,逃往丹波等地。大內政弘等西軍將領隨後追趕,卻沒料到自己後院卻燃起了熊熊烈火——當年五月,豐后守護大友親繁、筑前守護少貳賴忠響應細川氏的號召,開始進攻大內氏在北九州的領地;十二月,大內教幸(政弘叔父)在長門掀起反旗,宣布加入東軍。

人間五十年

這個目的是真是假,至今人們尚在爭論,暫且不提。且說今川治部大輔義元在經過了周密的部署以後,以大將朝比奈泰朝和三河豪族松平元康為先陣,驅動大軍,沿鎌倉街道西下,矛頭直指尾張國。當今川軍先鋒於五月十七日進入尾張國境的時候,織田信長還在派兵圍攻謀反https://read.99csw.com的鳴海、大高等城。
當年十二月,山城國南部三十六名國人代表一揆勢力向幕府提出訴求,此後這三十六人即共同管理山城國南部,並且驅逐幕府派駐的守護。這一狀況一直延續了整整八年,才被幕府和守護大名們鎮壓下去。
文明十七年(公元1485年),大和農民發動一揆,以「大和國總百姓等」的名義請求「德政」,要求免除拖欠的年貢。同時山城國也爆發一揆,要求對峙的兩畠山軍隊移往別處交戰。其實這些一揆的參与者並不僅僅是農民,也有很多國人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說織田信長少年時代非常不成器,喜愛新奇的事物,蔑視傳統的禮儀規條,經常身穿奇裝異服與同齡孩童遊戲角斗,絲毫也沒有作為領主繼承人的自覺。除了師傅平手政秀、父親信秀以及某些幼時玩伴外,幾乎家中所有人都對這個孩子抱持著深深的厭惡感。當時信長的外號是「尾張的大傻瓜」——傻瓜並非白痴,而是指其行為放縱,無才無德。
雙方軍隊在清洲城東、庄內川附近的稻生地方交戰,織田信長所部不足千人,看似毫無勝算。然而信長在仔細分析過形勢后,親自上陣猛攻信行軍主力、猛將柴田勝家的陣列。他首先讓農民動員兵沖前攻擊,引誘勝家出戰,隨即突然將本方武士投入戰場。柴田軍不支敗退,牽動全局,親信行的家老林美作守當場戰死,信行退往居城末森。
斯波氏是幕府「三管」之一,斯波氏家督常年留居京都,當然不能無人侍奉,而織田常松雖為尾張守護代,也跟隨家主居住洛中,把守護代的職權又委任給其弟常竹。常松、常竹的後裔在進入戰國時代以後分裂,尾張國也隨之一分為二:南部的下四郡(海東、海西、愛智、智多)由常竹系的織田大和守家奉著傀儡守護斯波氏統治,主城在清州(清須);北部的上四郡(丹羽、葉栗、中島、春日部)則由常松系的織田伊勢守家統治,主城在岩倉。
齋藤利良長大成人後,非常厭惡叔父長井利隆,兩人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於是長井利隆就以美濃守護土岐政賴之弟賴藝為號召,發兵攻擊齋藤利良,是為「永正十四年(公元1517年)的內訌」。戰爭結果,齋藤利良敗北,保著土岐政賴逃往越前,長井利隆則擁土岐賴藝繼任守護之位。
戰國時代是日本中世的終末、近世的開端。在日本史的概念中,中世莊園林立、地方割據,是缺乏強有力中央政府存在的時代,而通過織田、豐臣、德川三代「天下人」的努力,最終結束戰國亂世,進入了相對中央集權的近世。
就在這種種下克上的背景下,舊的守護大名紛紛沒落,新的戰國大名們成長起來。戰國大名和守護大名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願意維持舊有的莊園經濟——維持鬆散的領國統治,容忍或保護舊庄園的存在,動員力有限的,就是守護大名;相反,運用種種手段摧垮舊庄園經濟,試圖完成領地的一元統治體系,動員力逐漸增強的,就是戰國大名。
農業和商業的發展促成統一的趨勢,因此戰國大名們對內加強一元化管理,對外頻繁發動兼并戰爭。在兼并戰爭中,一元化管理薄弱、舊經濟體系殘餘較多的武士集團紛紛敗下陣來,最後的勝利者,必然屬於迎合歷史發展趨勢而敢於大刀闊斧改革舊制度的新的戰國大名。
當然,即便真是老虎,那也是全日本六十六國中僅僅佔據不足半國的窮山孤虎,當時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這個家族最終竟能搖撼天下……
朝廷實權被武士所奪非止一日,但從來沒有這樣凄慘過,甚至被迫要向卑賤的商人伸手要錢,這是第一重下克上。第二重下克上是指幕府權威喪盡。將軍足利義尚(后改名義熙)于延德元年(公元1489年)三月死於討伐近江守護六角高賴的陣中,足利義視之子義材繼任為幕府將軍。明應二年(公元1493年)二月,義材將軍採納了畠山政長的建議,領兵討伐畠山義就之子基家,然而他才離開京都,立刻後院起火——幕府管領細川勝元發動「明應政變」,改立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義遐為幕府將軍,改名足利義高。閏四月,細川軍擊敗並且俘虜了義材將軍,畠山政長自殺。六月,義材將軍在被流放的途中轉逃越中,依附當地豪強神保長誠。
法然上人活動的年代,大致等同於「源平合戰」時代,他的教義在畿內廣為傳播,因此一度被讒遭貶,被流放到四國的土佐去。然而上人並不以此為辱,他反而利用這個機會,使得凈土宗的教義更向偏遠地區傳播。法然上人圓寂于建歷二年(公元1212年)正月,享年八十二歲——正當鎌倉幕府三代將軍源實朝在位。
然而桶狹間合戰給今川家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今川義元的繼承者今川氏真面對因為大敗而引發的駿河、遠江兩國此起彼伏的反叛苗頭,根本騰不出手來西征為父報仇。松平元康一等等了半年,今川氏毫無出兵的跡象,而松平、織田兩家,卻已經惡戰到誰都無以為繼的地步了。元康以小敵大,固然打得很辛苦,而織田信長還要面對來自北方齋藤氏的壓力,實在不願陷身西三河這個泥沼中無法抽身。就在這種情況下,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二月,雙方終於停戰和談,結成了盟約。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上天降下一宗寶貨,幾乎是硬塞到了織田信長的懷中。就在奪下稻葉山城后不久,美濃舊豪族明智光秀回到故鄉,覲見信長。明智氏本是土岐氏的支族,一度仕奉齋藤道三,道三、義龍父子相爭,明智氏在戰亂中滅亡,遺族星散,不過對於光秀本人,其源流卻始終是一個謎。
就連織田信長的母親土田夫人也不喜歡他,卻寵愛三男信行。織田勘十郎信行,和信長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但行為卻與兄長迥然相異,他品行方正,聰明懂禮,深得家中眾人喜愛。土田夫人和家臣們屢屢向織田信秀建言,請求廢黜信長的繼承權,而以信行代替,但全都遭到信秀的拒絕。
當然啦,這一變革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實上直到「戰國時代」的終結,也並沒有哪一個戰國大名家族真正徹底地完成了領國的一元化。
今川義元在內政、外交、計謀方面都有過人之長,但他的臨戰經驗不足。前此多次出兵,與各方勢力爭勝,主將大多為太原雪齋,雪齋去世后,可以說今川氏內部已經很難找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來了。
經過這一事件,大部分重臣都投入到織田信行的麾下,他們等待時機要廢黜信長,而擁信行繼位。平手政秀苦苦地為織田信長支撐著局面,但大傻瓜卻絲毫也無悔改之意,使政秀終於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天文二十二年(公元1553年)閏一月,政秀在居處切腹自殺,傳說還留下了長長的一大篇諫言,從不要身著奇裝異服,到必須耐心傾聽家臣的意見,幾乎指出了信長所有的錯誤。
且說尾張國下四郡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廣信手下有三家一族重臣,稱為三奉行,是為因幡守家、藤左衛門家以及彈正忠家。其中彈正忠家從織田良信傳織田信定,再傳織田信秀,信定築勝幡為居城,這一支就又被稱為勝幡織田氏。織田信秀靠著他控制的重要貿易港口津島、敏銳的政治嗅覺以及勇猛頑強的作戰能力,很快便脫穎而出,壓制了家中同僚,權力甚至凌駕于主家之上,被譽為「尾張之虎」。
其實織田信長制勝的關鍵主要有兩點:一是抓住戰機,集中主力打擊敵方的指揮中心,二是孤注一擲,死中求活。而就今川義元來說,他的失敗完全是輕敵大意所致,當然,行軍遲緩,以及將本隊駐紮在狹窄的山道上,也是導致最終人頭落地的重要因素。
天文十六年(公元1547年),織田信秀整備兵馬,再攻三河,希圖一舉滅亡松平氏。翌年三月,織田軍與松平、今川聯軍再遇小豆坂。此次的戰局發展與上回截然不同,在總大將、今川家臣太原雪齋的指揮下,聯軍越戰越勇,織田軍先勝后敗,終於一潰千里——是為第二次小豆坂合戰。
日本古代佛教,曾經存在過一個非常獨特的宗派,主張只須專心念佛,便可靠他力往生。這個宗派因為教義簡單、修行便捷,很快便傳播到日本各地,甚至滲透入偏遠的鄉村,聚集起數量驚人的虔誠信徒。在亂世中,信仰很容易爆發出主持者都難以控制的巨大力量,於是這個宗派終於獲得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武裝力,在公元15~16世紀的「戰國時代」,成為實際上的一鎮諸侯——從前那些豢養僧兵,也號稱擁有武裝力量的「南都」、「北嶺」,和這個宗派相比,不過是侏儒之比巨人罷了。這個宗派,就是日本凈土宗的主要分支——一向宗。
一個月後,織田信長整備大軍,聯合北近江的豪族淺井氏,開始了上洛之戰。他很快就擊破了南近江守護六角氏,進而趕走三好氏,降服松永久秀,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進入京都。九月,足利義昭繼任第十五代,也是最後一任室町幕府將軍。

領國一元

到了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四五月間,織田信長派家老佐久間信盛領兵,再度包圍了鳴海城,同時派佐久間盛重進攻更南方的大高城。兩城向今川氏求救,今川義元正好一切準備停當,遂於五月十二日離開本城駿府,集結大軍西下——著名的桶狹間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明智光秀帶來了前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的書信,希望織田信長可以協助義昭上洛,討伐掌握幕政、弒殺義輝將軍的三好氏和松永氏,扶持義昭繼任征夷大將軍。信長得信,喜不自勝,立刻回書允諾。永祿十一年(公元1568年)七月二十五日,足利義昭在明智光秀、細川藤孝等家臣的保護下,從越前來到美濃,暫居立政寺中。兩日後,義昭與信長會面,信長獻上錢千貫,以及太刀、鎧甲、馬匹等物,以表達對義昭的敬意。
文祿元年(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來到北九州的名護屋坐鎮指揮,派遣十六萬大軍入侵朝鮮,並妄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明朝,掀起了所謂的「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史上稱為「壬辰倭亂」。這次對外侵略當然可恥地以失敗告終了,而豐臣政權的內部矛盾也隨之極大地爆發出來。慶長三年(公元1598年)八月,豐臣秀吉憂憤而歿,他最有力的支持者、關東大名德川家康趁機挑動豐臣家中文治、武斷兩派之爭,並於慶長五年(公元1600年)七月兩分天下的「關原合戰」中打敗文治派,收服武斷派,掌握了全日本的實權。
此時尾張國內投降的呼聲甚囂塵上,就織田信長本人來說,他一貫蔑視權威,唯我獨尊,當然不願意臣服於他人,可是究竟是出城迎戰,還是憑堅固守,也拿不出確定的主意來。五月十八日,今川義元進入三河沓掛城,隨即召開軍事會議,命令先鋒三千人馬兵分兩路,分別進攻織田軍為攻擊大高城而建的兩座寨子——丸根和鷲津。

悲風桶狹間

「大傻瓜」的歷程

此時向南望去,大高城附近騰起陣陣濃煙,可見戰況異常激烈。隨即又傳來趕來會合的佐佐勝通所部三百人在細根附近遭遇今川大軍,已被殲滅的消息——細根距離善照寺寨,直線距離還不到兩公里。此時擺在織田信長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迅速南下救援丸根和鷲津兩寨,爭取在今川主力到達前先擊潰其先鋒部隊,二是就此退回清洲,另謀他策。
今川氏家督義元趁此機會完全控制了西三河,將松平氏收服於麾下,並且將勢力伸入尾張國,奪取了山田郡(大永年間,分愛智、春日部兩郡的一部分,合為山田郡)。織田信秀read•99csw.com極為恐慌,於是聽從家老平手政秀的建議,為次子吉法師迎娶美濃國守護代齋藤道三之女歸蝶為妻,從而結束了與齋藤氏的長年戰爭,穩定了北部局勢,將全部兵力都用來防禦來自東方今川氏的威脅。
如前所述,齋藤道三是著名的「竊國之大盜」,心腸毒辣,詭詐無雙,人稱「蝮蛇」。據說道三當年應允把女兒歸蝶嫁給「尾張的大傻瓜」,是想利用這層關係竊取尾張國。等到織田信長繼位,齋藤道三就約他在尾張富田的正德寺會面,想仔細觀察一下女婿是否還有可資利用的價值,如無,則將其刺殺,或者脅迫其遞上降表。
永祿三年,爆發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尾張小諸侯織田信長在爭霸戰爭中脫穎而出,很快就統一尾張、降服三河、吞併美濃和北伊勢,隨即擁末代室町將軍足利義昭入洛,開始了他「天下布武」的艱難歷程——這是狹義的戰國時代的第三個時期。
織田信長派兵增援齋藤道三,結果鎩羽而歸,並且從此和齋藤義龍結下了深仇大恨。蟄伏已久的織田信行終於盼到了這個大好時機,就在道三戰死的當年八月,他召集以家老、那古野城主林秀貞為首的支持者們,悍然掀起了反旗。
大內政弘時代,大內氏的勢力極大地膨脹了,除原有周防、長門兩國守護職外,還得到了北九州筑前和豐前兩國的統治權,並將勢力伸入石見、安藝和四國北部。大內氏素來就與細川氏不睦,兩家為了搶奪「勘合貿易」的主導權而長年明爭暗鬥,故而山名宗全一看洛中形勢不妙,立刻修書遣使向大內氏求援,於是大內當主政弘即刻點集兵馬,上洛加入西軍陣營。
據說義元調集了三國兵馬,再加上盟友武田等家族的部分援軍,總勢達到兩萬余。家主竟然親率如此龐大的軍隊,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役,這在戰國時代是比較罕見的,因此後人便猜測,義元的目的並不僅僅是擊敗織田氏、吞併尾張,還要妄圖經尾張而繼續向西,一舉攻入洛中,以圖操縱幕府、號令天下。
織田信長大聲吼道:「不必多所殺傷,只要砍下義元的首級,我們就勝利了!」一馬當先,猛追義元。因為暴雨的緣故,山路相當泥濘,義元退卻的速度也很緩慢,他大概跑出一公里左右,就被織田軍追上,此時身邊剩下了不到五十人。織田信長的馬回眾(騎兵侍衛)服部小平太春安首先追上義元,挺槍便刺,義元返身迎戰,砍傷了春安的膝蓋。另一名年輕武士毛利新介良勝隨即衝上,以二打一,終於刺倒義元,砍下了他的首級。據說義元臨終前還死死咬住良勝的手指不放,他肯定是死不瞑目的吧……
有名重臣拉住織田信長的馬韁,請求他就此罷手,調頭北撤。但信長回答說:「今川軍昨晚運糧去大高城,而今又已作戰半日,肯定疲憊不堪,我軍以逸待勞,可獲全勝!」於是繼續南下,渡過黑末川,進入中島寨,把這裏的守兵也搜羅一空。然而信長的如意算盤打得未免太好了,此刻時機已然錯失,如果昨晚就作出抉擇,那麼以其麾下這近三千兵馬,還可能和今川方的先鋒部隊惡戰一場,未知鹿死誰手,等到當日凌晨才起意救援,早就緩不濟急——事實上,差不多信長來到善照寺寨的同時,丸根、鷲津兩寨就已經先後淪陷了。
永祿十一年(公元1568年),織田信長擊敗六角、三好、松永等畿內戰國大名,控制了京都及其周邊地區,他以足利義昭為傀儡,發動了頻繁而有效的兼并戰爭。天正元年(公元1573年),織田信長放逐足利義昭,徹底滅亡了有名無實的室町幕府。天正四年(公元1576年),織田信長三分天下有其一,將統治中心遷到琵琶湖南岸的安土城——因此他統治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今川義元在進攻尾張國之前,先利用謀略招降了尾張南部智多郡的數位國人領主,從內部瓦解織田氏的統治。早在天文二十一年(公元1552年),義元便策動鳴海城主山口左馬助教繼掀起反旗,織田信長聞訊,急率八百兵馬,與山口、今川聯軍對戰於三山赤冢,激斗良久卻無法分出勝負。此後在山口氏的影響下,沓掛等數城先後背叛,尾張東南部的愛智、智多兩郡豪族紛紛倒戈。
「人間五十年,與下天相比,宛如夢幻。一度生存者,又豈有不滅之理?」
義尹將軍複位后改名義稙,從此就被控制在細川高國和大內義興手中,純屬傀儡,受盡了欺壓。他一怒之下逃出京都,流亡到近江甲賀郡,被勸回京後於大永元年(公元1521年)再度出走和泉。這回細川高國再也不勸他回來了,改立足利義澄的兒子義晴為幕府將軍。
織田信長抓住了這個偶發事件,同時也是抓住了稍縱即逝的大好戰機,已經沒有退路的他,立刻經細根、有松村等處,直趨桶狹間,意圖和今川義元的本隊作拚死一戰——這是一步絕對的險棋,先不說各梯隊的今川大軍如果及時回援,將形成包夾之勢,就算大高附近的先鋒軍快馬加鞭西行,也能在織田軍到達桶狹間以後不久趕到。
政元死後,細川澄元在家臣三好氏的輔佐下,攻滅弒父的澄之,正式繼任細川家督。然而不到一年以後,受排擠的細川高國在大內義興的幫助下攻入畿內,驅逐足利義澄,復立足利義稙——曾用名義材、義尹等。澄元麾兵與戰,大敗而走阿波,最後老死於彼方。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亂,其無秩序無理念的狀態,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昔日繁華京都,立變修羅殺場,不但町人、百姓遭殃,連皇室、公卿,甚至幕府也難逃此劫。近畿、中國、四國,還有九州北部,幾乎所有守護、守護代、地方豪族全都加入了廝殺。同時,甲斐武田信昌、豐后-筑後大友親繁、薩摩-大隅-日向島津忠國等十數家守護雖然名義上保持中立,但趁此機會充實軍備、擴張領地,也逐漸從舊的守護大名,轉變為新時代的戰國大名。而越后長尾氏、信濃村上氏、肥前有馬氏等守護代或地方豪強,更是從此開始了他們下克上的陰謀歷程。戰國時代的格局,就這樣逐步形成了……
親鸞上人以後,凈土真宗也很快分化為本願寺、高田、佛光寺等很多個支派,其中勢力最大的是本願寺派,本願寺派到第八代法主蓮如上人在位時勢力極大擴展,信徒幾乎遍布整個日本,擁有了自己的強大武裝,經常煽動信徒暴動,是為「一向一揆」——此時,已經是戰國時代了,而一向宗本願寺,也終於蛻變成為徒自口誦佛號的割據諸侯。
今川方選擇的進攻時機非常巧妙,當日正逢滿潮,沿海道路極其泥濘,難以通行,而織田方從清洲城派發援軍南下,最近路程就是沿著伊勢灣的東岸前進。因此信長在離開中島寨后,無法繼續南下,被迫轉而向東——幸運的曙光竟然從此籠罩在他頭上。
在「應仁之亂」中著名的「洛北合戰」中,據說細川一族及其黨羽總共聚集了十六萬零五百兵馬,他們被稱為「東軍」,相對地,山名一族及其黨羽則共計十一萬一千兵馬,被稱為「西軍」。戰爭本以將軍繼嗣為導火索,打著打著雙方就都把大義名分拋到了腦後,新仇舊恨卻一起湧上心頭。反正你只要加入了東軍,那麼你的仇人肯定加入西軍,打著討逆的旗號前來征伐,反之亦然。就這樣連番廝殺,大半個日本都捲入了這場戰亂。
因為糧價因天時豐歉和是否為主要糧食產地而波動很大,因此貫高數和石高數是無法直接換算的,直到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以後,才將年貢的計量方式統一為石高制。後人以此倒推,估算當時織田信長的年貢數約為十四萬石,而今川義元的年貢數則約為六七十萬石。按照每萬石可徵召和供養士兵三百到五百人的慣例計算,今川氏的總動員力為兩到三萬兵馬,而織田氏則最多有兵七千人(實際不過四五千而已)。
其後德川家康開設江戶幕府,並最終滅亡豐臣氏,重新統一日本。這就是整個戰國時代的基本流程。
長享元年(公元1487年)十二月,大規模的一向一揆在加賀國爆發,次年近二十萬人集結並包圍了高尾城,六月城陷,守護富樫政親自殺。一揆隨即迎立富樫一族的泰高為名義守護,接管了加賀一國。從此加賀國在國人信徒和一向宗寺院的聯合領導下,支撐了九十余年,號稱「百姓所有之國」。
當年十二月,足利義政正式把征夷大將軍的寶座傳給兒子義尚。第二年是文明六年(公元1474年),四月,兩軍新的統帥山名政豐和細川政元正式講和,因為幕府將軍還捏在東軍手裡,所以算是山名政豐向東軍投降。又過了三年,到文明九年(公元1477年),西軍全部退出畿內歸國,「應仁之亂」才算暫時打上一個休止符。
一向一揆是由佛教凈土宗的分支凈土真宗(即一向宗、門徒宗)所領導的暴動。一向宗因為簡化修行法門,提倡口念佛號即得往生,因此在室町中後期廣為傳播,信眾深入鄉村和偏遠地區,人數極為驚人。這些有了虔誠信仰,並且往往也有牢固組織的一向宗信徒們一旦鬧起事來,規模和聲勢都與別種一揆不同,事實上,雖然沒有爆發全國性的一向一揆,卻很有我國漢朝末年到處都是張角信徒、黃巾黨羽的架勢。
就這樣,「尾張的大傻瓜」用了七年的時間,不但恢復了父親信秀的舊有領地,進而滅亡了兩家守護代,基本統一了整個尾張國。他本想就此將目標轉向北方,與齋藤義龍一爭長短,卻沒料到東方的老虎開始行動了,駿河守護今川義元先是策動尾張南部多名國人領主叛亂,繼而親自統率大軍,浩浩蕩蕩殺往尾張而來。
桶狹間之戰以織田方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仔細回顧整個戰役過程,以寡破眾帶有相當的偶然性,神化信長者往往把夜半出陣、父老犒軍甚至天降暴雨全都算在織田信長身上,說那全都是他預先布設的計謀,倘若果如其言的話,信長不是一代英雄,而變成了徹底的一個妖人了。
戰國時代在日本歷史中佔有非常獨特的地位,一來如上所述,它是從莊園制向領主制演化,從諸子析產向總領繼承演化的關鍵時期,二來動亂維持時間之長,戰爭規模之大,全日本無處不燃起烽火,都是前所未有的。僅以戰爭而論,因為戰爭頻度的增強,規模的擴大,使得戰爭的基本模式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變革。
「人間」意為人生;「下天」指佛教神話中天界的最低一層,據說那裡的一晝夜,等同於人世的五十年。
接近中午的時候,義元本隊約五千人來到了田樂狹山附近,在此停頓下來。田樂狹山是一座海拔五十六米的小山,附近道路崎嶇狹窄,一如桶狀,因此名叫田樂狹間,又名桶狹間。據說義元行至此處,士兵們都很疲憊,正好趕上當地百姓送來酒食以趨奉新的統治者,義元就命令部隊原地納涼休息,等吃過午飯後再繼續前行。
然而就在此時,織田、齋藤兩家的關係卻突然惡化。原因在於齋藤道三之子義龍突然起兵討伐其父,美濃國多數國人都站在義龍一邊,弘治二年(公元1556年)爆發了長良川合戰,一代梟雄齋藤道三戰敗自殺。傳說美濃守護土岐賴藝曾將一名侍妾賜予齋藤道三為妻,其後即生下齋藤義龍,因此義龍認為自己本是土岐賴藝之子,而道三則是驅逐自己生身父親的逆賊,因此才掀起反旗。不過亂世中父子相爭本是常事,並不必要在血緣關係上去找借口。
歌罷此曲,信長穿戴好鎧甲,站著用過早飯,然後跨上戰馬,飛一般衝出了清洲城門。他並沒有集結軍隊,大有單騎闖陣之意,此時跟隨在身邊的只有五名騎馬武士和兩百多步卒而已。諸將得到消息后匆忙整兵趕上,等信長來到清洲南方的上知我麻神社的時候,身邊已經聚攏九九藏書了約一千兵馬。
為了獨佔「勘合貿易」的巨大利潤,堺和博多、細川和大內,都展開了激烈的或明或暗的競爭與較量。於是大內政弘為了打倒細川氏,獨霸「勘合貿易」,遂在「應仁之亂」中響應山名宗全的號召,點集數萬大軍,並要求四國的河野通春出動戰船五百余艘協助運兵,浩浩蕩蕩殺奔京都而來。
這是五月十九日的清晨,織田信長在上知我麻神社略作休息,很可能參拜了神龕,祈求上天的護佑。其後,他率軍繼續南下,來到了丹下寨,然後轉向東南,十時左右,進入善照寺寨。丹下和善照寺兩寨是織田方為了圍困鳴海城而建的,其中各駐紮有數百兵馬,織田信長命令守軍放棄兩寨,全都集合到自己身邊,加上陸續趕來的尾張國內各豪族的部隊,織田軍已經聚齊了兩千多人。
次年元月,織田信長邀請松平元康前往尾張,到他的主城清洲去過年。據說信長對元康的款待非常熱情,並且說,他打算向北進攻美濃的齋藤氏,「至於東方,就拜託三河大人你了。」
且說織田信長散會後即回內室休息,但想必他一直在攻守兩策之間猶豫不決。投降肯定是沒有出路的,然而如果堅決抵抗,究竟是出城野戰,還是固守清洲呢?自己剛平定尾張大部分領土不久,地方豪族很難同心同德共度危機,一旦收縮兵力守城,這些豪族肯定會陸續投靠今川方,到那時候,被兩萬大軍重重圍困的清洲孤城,真能有存活下來的希望嗎?
明應七年(公元1498年)九月,義材將軍更名為足利義尹,又去依附勢力更為龐大的越前守護朝倉貞景(孝景之孫)。次年十一月,義尹將軍在上洛途中被六角高賴戰敗,逃去西國依附大內義興(政弘之子)。將軍就這麼跑來跑去,一直挨到細川政元被殺。永正五年(公元1508年)四月,細川高國(政元養子)上洛,趕跑了幕府將軍義澄(足利義高改名),當年六月,大內義興進入洛中,擁戴義尹將軍複位。
織田吉法師,就是後來的織田信長,他是信秀的次子,也是最年長的嫡子,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信長於天文三年(公元1534年)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那古野本是今川氏進攻尾張的橋頭堡,當年信秀計克此城,於是從勝幡移居過來,旋即就得到了嫡子,歡喜不勝。
《細川兩家記》一書中,記載了細川政元的奇行。據說他主要修鍊的,乃是「飯繩之法」和「愛宕之法」,據說修行成功以後,神通彷彿天狗,可以騰空而起,甚至在天上飛行,並且傳說確實有人看見他在半空中站立過(天曉得!)。這位權傾天下的「半將軍」在迷上邪法以後,每日必要齋戒沐浴,口誦咒文,做出諸般醜態。為了修鍊的順利,他完全戒絕女色,甚至不允許任何女性靠近他的身邊。
估計就在次日凌晨,丸根和鷲津兩寨戰鬥打響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織田信長才終於下定了決心,反正降和守都沒有前途,不如孤注一擲,出城去拼個你死我活。於是他突然掀開被子,跳將起來,命令侍從敲鼓,自己揮舞著摺扇高歌一曲。那是一種名為「幸若舞」的曲藝中的一折,叫《敦盛》,講述了四百年前源平合戰中,平氏的少年武士平敦盛慷慨赴死的故事——
天文二十年(公元1551年)三月,織田信秀去世,享年四十二歲,一門總領之位傳給了織田信長。信長初繼位的時候,下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友就趁機重新攫取權力,控制了海西郡,而愛智、智多兩郡大多數豪族都臣服於今川氏麾下,信長實際領地只有海東一郡而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無論為了加強對土地的投入以期待更大產出,還是為了有計劃地統一協調耕作,都需要打破舊的莊園經濟,把數郡甚至一國、數國都置於一個強有力的武士集團的統治之下。此外,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和手工業者也希望撤除因莊園林立而到處設立的關卡,完成流通領域內的一元化管理。因應這種時勢,戰國大名就此產生了。
一向一揆的總後台是攝津石山的本願寺,就本願寺本身來說,它逐漸發展成為一方割據勢力,有兵有糧,寺廟也造得如同碉堡一般,除了頭子都是和尚,偶爾唱唱佛號外,與別的戰國大名沒多大區別——傳統的「南都」「北嶺」,勢力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本願寺也經常煽動與自己不和的戰國大名領內眾信徒發起一揆,不過只有真正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這種一揆才具備最可怕的聲勢和破壞力。
在制壓了稻葉山城西南方的瑞龍山寺后,織田軍放火焚燒城下町,將城堡圍困得水泄不通。齋藤龍興向國內豪族求援,可惜應者寥寥。激烈的圍城戰持續了一個月,彈盡援絕的龍興終於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以放自己一條生路為條件,開城投降。信長進入稻葉山,放這個份屬妻侄的美濃守護代乘船逃往伊勢長島——此時距齋藤道三戰死,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富庶的美濃國終於降伏在織田信長腳下。

竊國之大盜

織田信長進入稻葉山城以後,很快就把本城從尾張的小牧山又遷移到此處。稻葉山不但高大堅固,並且美濃周邊環境也比尾張要好:美濃往東,是武田氏控制的信濃國,但兩國交界處多崇山峻岭,軍行不易,相信一代梟雄武田信玄不會輕易從此道攻擊織田氏;美濃往北,是貧瘠險峻的飛驒國,根本不對自己構成威脅;美濃往南,是故鄉尾張;美濃往西,就是環繞琵琶湖的近江國,經此可到京都。控制美濃國,可謂打開了通往京都的第一道門戶。
「應仁之亂」是戰國時代的開端,將全日本一分為二的大戰亂雖然暫時停止了,但各地守護、豪族之間的戰爭從此再也停不下來,月月都起爭端,處處燃起戰火。考究戰國時代,一般都稱其為秩序顛倒的「下克上」的時代,那麼,何所謂「下克上」呢?

番外篇 一向宗的創立

此次「清洲會盟」,在戰國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一個特例,一直到織田信長去世,盟約都沒有被撕毀。從此信長的東境安如泰山,他可以專心向北征伐——說來也巧,就在兩家和睦的當年五月,美濃守護代齋藤義龍突然去世了,北部大門就此對信長徹底敞開。
然而詭異的事情發生了,正德寺會盟時,齋藤道三沒有絲毫不尋常的舉動。換個角度來看,他放織田信長安然離開,並且雙方簽署盟約,美濃齋藤氏從此成為信長的堅強後盾,這本身就相當不尋常。我們只能認為道三看出了信長的實際價值,認為這個女婿並非傻瓜,只應當被扶持,而不能被脅迫。
於是得到美濃齋藤氏大力支持的織田信長,開始逐一掃滅尾張國內不肯臣服的勢力。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四月,他以殺害守護斯波義統的罪名,討伐想要恢復往日權力的守護代織田信友,攻克信友本城清州,旋即將主城遷移到此處。
因為信長根本沒有對前線部隊派發任何指令,面對洶湧而來的今川大軍,丸根、鷲津兩寨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措施。佐久間盛重全力出寨迎擊,鷲津寨則做出固守待援的態勢,但不管怎樣,以弱敵強的戰鬥是很難打的,第二天上午,經過六七個小時的激戰後,兩寨全部陷落,守將逐一戰死。
岔開話頭,咱們先說說權傾洛中,人稱「半將軍」的細川政元。此公乃是東軍統帥細川勝元的嫡子,勝元死時,政元年僅九歲,但已經表現出了他非凡的聰明才智。文明十八年(公元1486年),二十一歲的政元出任幕府管領,他在這一高位上一直待到永正三年(公元1506年)。在此期間,他消滅了政敵畠山政長,廢黜了將軍足利義材(義稙)而擁立傀儡足利義高(義澄),實際把握了幕府的實權。
戰國時代,人們習慣以年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勢力的強弱,年貢多則錢糧足,錢糧足自然兵馬盛,相反,年貢少則養不起太多的武士,而即便百般節省養起來了,也無法提供足夠戰爭使用的錢糧物資。當時計算年貢主要有兩種方法,或採用貫高制,或採用石高制。所謂石高,石是容積單位(即「擔」,一石為十斗,一斗為十升),年貢多少石糧食,就是多少石高;而將糧食換成錢,千文為一貫,年貢摺合多少貫,就是多少貫高。
然而,松平元康並沒有和其他今川將領一般直接逃回遠江和駿河,他進入松平家的世代主城——西三河岡崎城——以後就不走了,整頓松平舊臣,拉攏周邊豪族,頑強地抵抗著織田軍的進攻。他還寫信給今川義元的繼承人氏真說:「如為義元公復讎,元康願為前鋒。」
正當夏季,午後的暴雨說來就來,說停就停。老天似乎也在幫織田信長的忙,風向是由西向東,狂風卷著豆大的雨點直往今川陣營襲去(一說戰鬥爆發時,暴雨已停)。於是織田信長仰天長嘯,揮舞長槍,立刻軍號聲齊齊吹響,織田三千兵馬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撲向今川本隊。
根據戰前織田家的會議過程,以及戰時的行軍路線可以看出,織田信長几乎直到最後一刻才判斷出今川義元本隊的方向,而在桶狹間這個局部戰場上,利用天候和地形之便利,以三千人擊破五千人,本身並不算是軍事史上的奇迹。
天文七年(公元1538年),美濃守護代齋藤利良客死於越前,齋藤宗家至此斷絕,於是土岐賴藝就允許長井氏家督新九郎利政繼承齋藤苗字,就任守護代一職,改名為齋藤山城守秀龍。然而事實上,這位齋藤秀龍和齋藤家、齋藤的分家長井家原本毫無關係,他的發跡本身就是戰國時代下克上的一個極佳的範本。
凈土宗的開山始祖原為法然上人。這位上人出身於美作國的土豪家庭,幼名勢至丸,曾向黑谷的慈眼房睿空學習佛法。睿空賜他房號「法然」和僧名「圓空」。據說法然上人在讀到中國善導所著的《觀經散善義》中所寫的「一心專念彌陀名號」這一句時,恍然開悟,就此創立了「一向專修宗」,也就是日本凈土宗的雛形。

下克上

於是保障了側翼安全的織田信長,開始大規模對美濃用兵,永祿六年(公元1563年)二月,他決定在更臨近美濃國的二之宮山築城,稱為小牧山城,隨即把本城由清洲遷移到此處。而美濃守護代齋藤義龍死後,其子龍興繼位,此子能力平庸,而又耽於逸樂,臣服於稻葉山的美濃國人眾紛紛離心離德。永祿七年(公元1564年)前後,齋藤龍興囚禁了岩村城主安藤伊賀守守就,隨即就被安藤守就的女婿、菩提山城主竹中半兵衛重治奇襲稻葉山城,他不僅救出了自己的老丈人,還把龍興給趕了出去。
織田信長抄小路,盡量繞開今川各部兵馬,于當日下午一時左右來到桶狹間。他站在高處遠遠望去,今川本隊還在納涼休息,因為天氣炎熱,很多兵將都卸除了沉重的鎧甲,東倒西歪地躺在地上,防衛非常鬆懈。他正打算喝令進攻,突然天空烏雲密布,一會兒的工夫就狂風暴雨大作。
西軍的總攻擊就此遭到挫敗,雙方再度進入長期對峙。這場戰亂引發京都各處大火,從六月開始,陸續有公卿、守護的宅邸,以及名寺古剎被燒,然而足利義政將軍卻躲在花之御所里,照樣每日飲宴作樂,觀看猿樂(滑稽戲),吟誦連歌。據說他曾經講過這樣的話:「天下破敗就讓它破敗吧,世間毀滅就讓它毀滅吧,我之榮華富貴也不過雲煙而已。」室町幕府倘若不滅,那真是沒有天理了!
年表
幕府將軍年號具體年份事件
足利義政應仁1468年京都船岡山合戰
文明1469年決定足利義尚為將軍後繼
1471年朝倉孝景歸從東軍
足利義尚1473年山名宗全歿;
細川勝元歿;
足利義尚就任幕府將軍,畠山政長就任管領
1474年山名政豐和細川政元講和;
加賀一向一揆蜂起
1477年西軍諸將歸國,「應仁之亂」終結
1482年畠山政長、畠山義就在河內開戰。足利成氏、足利義政講和(都鄙合體)
1484年兩畠山軍在宇治展開合戰;
京都土一揆蜂起
1485年山城國人集會,要求兩畠山軍撤出(山城國一揆)
1486年上杉定正殺害太田道灌
長享1487年足利義尚討伐六角高賴;
加賀一向一挨蜂起
 1488年加賀一向一揆逼迫守護富樫政親自殺
延德1489年足利義尚在鉤之陣病死;
足利義視、義材自美濃上洛
足利義稙1490年足利義材(義稙)就任幕府將軍;
畠山義就歿
1491年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歿;
足利義材出陣討伐六角氏;
北條早雲攻略伊豆國
明應1492年六角高賴逃亡伊勢,足利義材歸京
1493年細川政元擁立足利義高(義澄)(明應政變);
畠山政長自殺;
足利義材逃出京都,往依越中神保長誠
足利義澄1494年加賀一向一揆侵入越前國;
足利義高就任幕府將軍
1496年本願寺蓮如在大坂石山修建別院;
日野富子歿
1497年足利義離赦免六角高賴;
大內義興擊破少貳政資;
足利成氏歿,足利政氏繼為古河公方
1498年足利義尹(義材)往附越前朝倉氏
1499年本願寺蓮如歿;
足利義尹殺入近江坂本,旋敗逃河內,往召大內義興
永正1504年上杉朝良、北條早雲、今川氏親與上杉顯定對戰
1506年加賀一向宗徒侵入越中,越后守護代長尾能景往討,敗死
1507年細川澄之殺害細川政元,旋為細川澄元擊敗;
長尾為景逼迫守護上杉房能自殺
足利義稙1508年足利義澄逃亡近江;
足利義尹、細川離國、大內義興入京,義尹(義稙)再任將軍
1509年關東管領上杉顯定討伐長尾為景,為景敗逃能登、越中
1510年上杉顯定與長尾為景對戰,敗死
1511年足利義澄歿
1516年北條早雲擊敗三浦義同
1517年足利義明遷往小弓(小弓公方)
1519年北條早雲歿
足利義晴大永1521年細川高國廢足利義稙,改立足利義晴為幕府將軍
1523年足利義稙歿;
毛利元就進入吉田城
1524年北條氏綱攻打江戶城
1526年今川氏親制定《今川假名目錄>,氏親旋歿;
安房裡見氏侵入鎌倉
足利義輝天文1548年第二次小豆坂合戰;
長尾景虎繼任為越后守護代;
齋藤道三、織田信秀和睦、聯姻
1549年松平廣忠歿;
三好長慶討伐三好政長,細川晴元、足利義晴逃往近江坂本;
基督教傳入日本;
松平竹千代被送往駿府
1550年大友義鑒被殺(大友二階崩);
北條氏康進行稅制改革;
足利義晴歿
1551年松永久秀擊敗細川晴元;
大內義隆遭陶隆房襲擊,自殺于長門大寧寺;
織田信秀歿
1552年陶隆房擁立大友宗麟弟晴英(大內義長);
北條氏康攻打上野平井城,上杉憲政往依長尾景虎
1553年今川義元制定《今川假名目錄追加》;
三好義慶攻擊山城靈山城,足利義藤(義輝)逃往近江;
長尾景虎上洛;
第一次川中島合戰
1554年北條氏康攻克下總古河城,改立足利晴氏子義氏為古河公方
弘治1555年相良晴廣制定《相良氏法度》;
毛利元就在嚴島擊破陶晴賢(隆房),晴賢自殺;
第二次川中島合戰
1556年齋藤道三與其子義龍戰于長良川,敗死;
朝倉義景和加賀一向一揆和睦;
結城政勝制定《結城氏新法度》
1557年毛利元就滅亡大內家;
織田信長謀殺其弟信行;
第三次川中島合戰
永祿1558年足利義輝與三好長慶和睦,得以歸京
1559年織田信長上洛拜見足利義輝
1560年桶狹間合戰,今川義元敗死;
松平元康(家康)返回岡崎城;
長尾景虎開始關東攻略
1561年長尾景虎包圍小田原城,旋轉向鎌倉,就任關東管領,改名上杉政虎;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1564年細川高國、足利義晴逃往近江,柳本賢治入京;
三好元長奉戴足利義維、細川晴元至堺;
足利義晴返京
1565年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弒殺將軍足利義輝
 1566年一乘院覺慶改名足利義秋(義昭);
毛利元就攻克出雲富田城,滅亡尼子家;
松平家康改苗字為德川
1567年六角義治制定《六角氏式目》;
織田信長攻克稻葉山城,改其名為岐阜;
松永久秀擊敗三好三人眾,火燒東大寺
足利義昭1568年足利義昭入住岐阜立政寺;
織田信長奉戴義昭上洛,就任征夷大將軍;
武田信玄侵入駿河
九*九*藏*書
今川軍先鋒在攻陷丸根、鷲津兩寨后,原大高城守將鵜殿長照進駐丸根,先鋒朝比奈泰朝進駐鷲津,另一名先鋒官松平元康所部則進入大高城休整。今川軍的主力部隊,此時正從三河沓掛城往大高方向趕來,但是進軍速度非常遲緩。據說今川義元因為身體肥胖(還有傳說他上身長而下身很短),才出兵的時候就從馬上摔了下來,臣子們都說這是不祥之兆,所以他棄馬乘轎。正當五月初暑,大軍在進入尾張國后,左右都是山地,道路狹窄難行,人馬通過都很不容易,更何況是轎子呢?
齋藤秀龍原名西村勘九郎,本是一名來歷不詳的素浪人,傳說中他曾在京都出家為僧,甚至傳說他販賣過菜油,因為精通槍法而出仕長井氏,累功升為重臣,並最終成為長井家督長弘(利隆之子)的婿養子。此人狡詐無雙,人稱「蝮蛇」,據說他運用了相當不光彩的手段,陰謀壓制家中反對派,才得以成為長井長弘的繼承人,然後他謀殺長弘,篡奪了長井家,繼而利用守護土岐賴藝的信任,又篡取了齋藤氏的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