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從未遂政變到公開戰爭 日本準備與全世界為敵

第三章 從未遂政變到公開戰爭

日本準備與全世界為敵

當然這並不是說,日本的公眾輿論已有取得支配地位之勢。遠非如此。不過,民間確有一種情緒在蓬勃滋生,認為人民在當前政治問題的討論中應有更多發言權。這種情緒是軍人造成的國家經濟和政治困難刺|激起來的,目前還缺乏統一和領導,但運動有望最終發展為一種阻力,可以抑制軍人當政並引導這個國家的好戰態度。觀察家常常感到日本的政治制度易於發動並非出自民意的戰爭,這是日本對國際社會的最大威脅。人民要求有受到諮詢的權利,凡屬這樣的傾向總是有益的。任何國家的人民,無論在政治經驗方面多麼先進,要達到對戰爭的代價有成熟認知,都要走很長的路。不過,最近日本國民對那種以既成事實強加于全國的秘密外交的抗議極為強烈,這表明他們至少已在這條路上開始走了幾步,儘管也很難說以後會不會倒退。國民已認識到,日德協定對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嚴重威脅。抗議還迅速延及其他問題。日本的輿論常常自行煙消雲散而一事無成,當前的抗議運動也可能會是這樣的結局,但新年伊始,這事還是引人注目的,也有現實性。
在現階段的時局下,日蘇親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事情是明擺著的:一方面,俄國有充分理由擔心,日本終將擴張到蒙古和西伯利亞;另一方面,日本也害怕共產主義在鄰國蔓延。這兩點湊在一起,足以阻礙任何互相信任的基礎的建立,更不用說邊境事件以及糾紛了。不過,到去年11月,雙方經過外交上的努力,已達成一項公平的臨時協議。在此情況下,蘇日關係或可暫安,一時當不致釀成太大的危機。組織一個混合委員會來考慮邊界問題的意見在原則上被接受。而明顯對日本有利的漁業條約也已草簽,並準備在11月20日正式簽署。蘇聯在西伯利亞和海參崴的防務,加上西伯利亞鐵路鋪成雙軌,其效率之高已足以使莫斯科幾乎可以對於關東軍的咆哮和威嚇一笑置之;而日本人則還在忙於使其軍隊現代化,加強其滿洲駐軍,爭取和北面的蘇軍達到平衡,根本談不上繼續尋釁以求早日開戰。
中國人展示決心,不再屈服於日本的壓力。突如其來,又出人意料,以致日本全國似皆有晴天霹靂之感。它就像一個迷茫不安的人那樣,摸不著頭腦,不知今後如何是好。報上已有一些議論,提到要改變對華政策,但是朝哪個方向改,目前還看不到什麼形跡。一向最不能正確認識中國已發生改變的情況的,看來倒是日本:這很奇怪,卻是實情。現在日本已明白,用軍事壓力訛詐是無效的,那它也許就會試用某種別的侵略方法控制華北。經濟合作,強調其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生活狀況」,自然是軍部的一個老計劃,其代言人正在加勁鼓吹,此法或許可以給日本擴張主義活動提供一條出路,而南京政府也不會太反對。看來日本暫時還不熱衷於向南京政府主動發起正面進攻,更有可能的是從四周滲透,並在華北地區和蒙古邊境固守已得的利益。
蘇俄
陸軍
隨著1922年《華盛頓條約》和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期滿,日本進入新的一年時,便與世界主要海軍強國處於無約狀態。它面臨著與美、英進行無止境的海軍軍備競賽的可能性,面臨著美、英在太平洋和遠東屬地大增防禦設施的可能性。這種局面當然是日本自己一手造成的:⑴它在1934年12月發出通知,表示要廢除那兩個海軍條約;⑵它退出1934年的倫敦海軍會議,以後便不再遵守三國條約;⑶它聽任這些條約在1936年12月31日失效,既未就海軍九_九_藏_書的質與量的限制問題也未就太平洋和遠東設防的限制問題與其他海軍大國達成任何協議。
在估計日本廢除海軍條約而與列強處於無約狀態這一行動的後果時,姑且先看日本可能會得到哪些好處,其中有幾項可以列舉如下。⑴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屬地和本土都有島國性質,港灣、內河航道等很多,形成天然屏障,它便認為,如果海軍擺脫了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限制,即便所能依靠的資源相對貧乏,也能夠建立起一支足以確保安全的海軍。⑵日本認為它已用行動證明自己不甘屈服於西方大國強加的限制,如此一來,它在東亞特別在中國面前的地位就會大大提高。總之,它希望在中國人面前贏得「面子」。⑶日本海軍專家深信(並非完全沒有事實根據),通過提升質量,即建造新型軍艦或大型軍艦(45000噸至60000噸),安裝大口徑主炮,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他海軍大國並駕齊驅。因為與之相比,現有的主流戰列艦就顯得陳舊了。他們吸取了德國的經驗:當1906年英國建成「無畏艦」,而使自己以前所有的戰列艦都變得陳舊時,德國以此為契機大大提高了自己與英國海軍實力對比的地位。
除與德國訂立協定、與南京談判失敗、處理對蘇關係失策均遭非難而外,內政方面的一些因素也讓廣田內閣不得安寧。1936年「二二六事變」后廣田組閣時,軍部顯然逼他做過承諾,要在闡明國策、改善人民生活、加強國防和奉行積極外交方針等方面採取行動。后兩點,廣田已在履行:軍事預算急劇增加;締結陸軍所喜歡的反共協定,當然也就是所謂的「積極外交」。但對另外兩點,廣田卻延宕了。對於第一點,軍部有人提出改革行政部門和議會的各種方案,廣田卻總是推給一些專門委員會去研究,實際上就是在迴避。如此拖下去,最後等到其他更緊迫的政治問題冒出來,他就能轉移視線。對於第二點,即改善人民生活,那就連裝模作樣的樣子也沒有了。物價飛漲,債台高築,賦稅激增,皆與許下的諾言背道而馳;意在逐步管制電力工業的那些措施也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更難說對人民有什麼好處。
在日本國內,也能聽到許多坦率的批評,提出批評的人不喜歡日德協定,他們寧願英日重修舊好,而這種老交情現在顯然過時了。
潛在的危險還在於日本有控制中國各地的打算,這將是嚴重的問題,因為這種控制遲早會損害英國在中國的利益。臭名昭著的天羽聲明和其他日本對華政策聲明,都未能減弱英國維持和發展其在華利益的決心。可以推想,如果英日各自的對華政策都貫徹到底,二者就定會發生衝突。
看來只要軍部想倒閣,就隨時都可以把廣田攆走,如果他們決定這樣干,理由也是現成的,說內閣未能實行其政綱就行了;但迄今尚無跡象表明,軍部已一致認為換一個內閣就會幹得好一些。軍部依舊是操縱政府的太上皇,1937年也還會是這樣,但是,由於軍部統治所造成的禍害層出不窮,反對這種統治的情緒同樣隨之增大增強。財界和工業界中也有顯著的反對派,對政府管制政策的法西斯傾向,他們越來越公開地表示不滿。
對於日本在外交上的種種錯誤和失敗,軍部要負主要責任。報刊責難之聲正甚囂塵read.99csw.com上,但這種宣傳大部分是一些政客搞的,他們正揚言要在即將召開的國會上猛烈抨擊內閣。可是,在廣大國民眼中,這些政客早已聲名狼藉。總的來說,國會同樣如此,因為許多醜聞正是源於這些議員們的貪污腐敗。議員當選后,極少有人做一點事來實踐他們的競選諾言。如今竟允許國會議員在報上肆意攻擊內閣,這件事本身就表明軍部對自己的力量和聲望有充分的信心。那些政客此時在報上點燃的凶焰,到國會真正展開辯論時,很可能大部分都將煙消雲散。
英國
不過,對日本來說,無約狀態恐怕還是弊大於利。首先,《華盛頓條約》是一系列政治性條約的組成部分,日本人廢約,也就破壞了1922年以來維繫著太平洋和遠東的集體安全體系。為了補救這種局面,它也許不得不設法訂一些新的、可能屬於雙邊性的政治協定,以保障自身安全。但從前的英日同盟恐怕永遠不能恢復,目前也看不出有什麼政治安排可以代替英日同盟或剛被它拋棄的集體安全體系。
採取什麼行動,用什麼方法,將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但擴張主義的貪慾是根本性的。人們將會看到,從今以後不露聲色地逐步推進也好,明目張胆地侵略也好,不論用哪種方法,日本都將堅決致力於鞏固它對華北和滿蒙的控制。對此,我毫不懷疑。
現有跡象可以證明,從政治意義上說,日本不與列強續訂或另訂海軍協定,並沒有使它的地位得到改善。但僅從海軍的角度來看,並主要從防禦上來考慮,也可以說日本也許是得利者,雖然這還有待于進一步證明。
有個重要事實不容忽視:在1937~1938年度的預算中,高達727965556日元的陸軍軍費已得到內閣的贊同,這是日本歷史上最龐大的陸軍軍費,比1936~1937年度的數目多219648856日元。看來國會也不會對這個數額做出多大的削減。
義大利
道理很簡單。這個協定及其可能附有的一切秘密協議都是日本軍部制定的,與德國的談判主要是由日本駐德陸軍武官大島少將進行的。進行這次談判是否得到日本外務省的同意,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鑒於外務省長久以來對改善和穩定日蘇關係不斷做工作,並將其視為自己的大政方針,我們有理由這樣問:日德協定對日蘇關係的破壞作用事前是否十分明顯?對於與日本外交的政治方向如此背道而馳的事,東京政府是否會表示贊同?協定確實已招致全國各方的非難。
一兩年前,荒木將軍曾對英國大使說,要是沒有1924年《移民法》的排日條款,日美之間的關係就可以說是完全令人滿意的。不錯,目前是沒有什麼重大爭端足以嚴重妨礙到日美關係,但我們不應對問題熟視無睹,目前的一些爭執之後一定會尖銳起來,其中蘊藏著危險。
然而,這種蘇日關係的暫時改善又被日德防共協定的締結粗暴地打斷了。雖說協定表面上的目的只是共同對付共產國際九-九-藏-書的活動,反對它在各地散播共產主義的宣傳和行動,因此並不是公開針對蘇聯政府的;但是,兩國參謀本部間存在秘密諒解或協議乃是公認的事實,蘇聯駐日大使堅稱莫斯科握有這方面的確鑿證據。日本內閣的政敵認為,假如關於協定的內容在11月20日以前未泄露出去,蘇日漁業條約就可以簽字了,一切也都會好起來,因此他們責備外相,指責他讓消息泄露是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如果說莫斯科沒辦法在那個日期前探知日德在柏林的情況,那才是難以置信的。假如有什麼錯誤的話,恐怕不是在於在某個日期以前走漏了消息,而是根本錯在締結這樣一個協定。
其次,日本對待海軍條約的行動已使它完全孤立,而這種孤立始自1934年3月它退出國際聯盟之時。除此之外,現在日本還將面對美、英可能在太平洋和遠東屬地增加防禦設施的威脅,這種威脅即使不是迫在眉睫的現實,至少也會成為一個代價高昂的談判條件,將來要是日本被迫謀求訂立海軍協定或其他政治協定,美、英就可以在談判中抓住這一點跟日本討價還價。
討論或細述過去一年中日本在中國的外交活動及其他種種活動,看來都沒有必要。只用這麼說就夠了:日本軍部公開策劃華北五省脫離南京政府的管轄,儘管費盡心機,但大部分均告失敗;日本軍部支持的大規模走私行為,不僅釀成國際醜聞,而且讓美、英等外囯都紛紛譴責日本;中國的抗日情緒迅速高漲,遍及全國,日本人非但未能與南京合作,儘力抑制此種情緒,反而凶相畢露,手段蠻橫,致使反日情緒不斷加劇。
德國
另一方面,英國同蘇俄的關係在這三年中卻沒有發生過什麼嚴重的逆轉。英蘇關係不算親熱,但至少也還差強人意。蘇聯人知道,在英國搞共產主義宣傳不會得到寬容。有關海軍和貿易的協定也已訂立。如此一來,兩國以往的敵意大部分都已消散,而英日關係卻一直在惡化,日本陸軍已終於認識到這樣發展下去將意味著什麼,因而正開始感到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日本陸軍軍官特意來和他們的英國同行表示好感,也不必大驚小怪。
美國
毫無疑問,由於去年的「二二六事變」,日本陸軍在公眾中的聲譽急劇下降,但後來的情勢發展足以消除那時的不良觀感,使陸軍的勢力和人望得以恢復,甚至比過去還高。陸軍當局兵不血刃就迅速鎮壓了叛亂,有效地恢復了秩序,因而博得了公眾的讚許。此外,應對事變負責的將領引咎辭職,被宣判有直接罪責的軍官受到嚴懲,軍部宣布決定清洗陸軍中的「直接行動分子」,整飭全軍的紀律:這一切都給廣大國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陸相寺內將軍鎮壓「直接行動分子」、在陸軍中確立更嚴紀律的措施無疑是有效的,也比較成功地抑制了現役軍官的政治活動。而且陸軍還被認為有決心推動政府機構的改革,推行各種造福於農村和其他各界人民的社會措施,這也有助於提高它的聲望。
過往的經驗已經證明,在國會上縱有膽大而孤立無援的自由主義者抨擊軍部,結果對政府的政策往往還是沒有什麼影響。
出現此種不幸局面,首先要怪日本自己。因為它手段拙劣,現在只是自食其果。問題就出在外交政策受雙重控制,這是老問題了。在這方面,政府中的文官,連首相和外相在內,都受制於軍人,聽命於陸海軍,陸海軍既不懂也不關心同外國發展友好關係,但沒有他們的支持,內閣的壽命又長不了。德國就有過同樣的情況,在1914年鬧出多大的事來,我們已經見過了。
菲律賓群read.99csw.com島對日美關係來說也始終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根源,雖然眼前還不至於立即有危險。
總之,陸軍對日本內政外交政策的影響力似乎一點也沒有減弱。
日本倒想跟英國親善,但正如英國大使最近對我說的,它希望的親善是建立在「只取不予」的基礎上。日本人的熱情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而且只是出於一種顧慮:日本陸軍已終於醒悟,認識到萬一日蘇開戰,英國或許連善意的中立也不肯保持。在這種現實面前,日本人不能不有所顧患,由於滿洲事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貿易問題及其他種種爭執,今天的英國人民中反日情緒日漸濃烈。
同時國會也要開會了,眾議院的席位中民政黨佔44%,政友會佔36%,社會大眾黨、其他小黨、無黨派人士共占其餘的20%。在廣田內閣中,代表民政黨的是遞信相和通商產業相,代表政友會的是鐵道相和農林相。廣田內閣最重要的大臣都沒有政黨關係。
當前新年伊始,由於少帥張學良扣留蔣介石隨後又將其釋放這一事件造成的新形勢,日本在中國,不論有何種計劃,似已暫時停止執行。日本人顯然是在停步觀望。新形勢會不會導致中國抗日運動加劇,會不會使南京未來的政策轉為強硬,強硬到什麼程度,都還有待觀察。
中國
就日本的國際關係來說,新的一年是在不祥的氣氛中開始的。去年,它既在世界上名譽掃地,又與英、蘇、中不睦,最近和這些國家的關係更趨惡化。與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關係有所改善。在其近鄰中,只有跟美國算是尚能維持現狀,但由於日本寸步不讓,以致《華盛頓條約》期滿后未能續簽。這導致兩國間存在防務和海軍軍備競賽的危險,展望未來,眼下確實沒什麼值得樂觀的理由。
這也可以說是日本政策受雙重控制的又一次表現。不管怎樣,如今是木已成舟了,日蘇關係明顯已大受挫傷,在最近的將來也難以挽回。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蘇聯政府必將依舊按這樣的原則行事:只有用武力說話,日本人才聽得懂。蘇聯秉持的上策是:一旦日本來犯,不論是邊境襲擾還是較大規模的侵略,都應立即以加倍的力量回擊。
還沒有充分理由認為日本正蓄意與一個法西斯集團結盟,但它最近幾乎同時與德、意訂立協定,自然會引起此種看法。其實,日本撤走駐亞的斯亞貝巴的公使館,代以領事館,義大利則在瀋陽設總領事館,從而表示在事實上日本承認義大利據有衣索比亞,義大利也承認「滿洲國」的所謂「獨立」,這看來都不過是著眼于建立互惠的貿易關係,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政治意義。
如果說日德協定含有某種假設,一旦戰端開啟,就會使協定具有軍事互助條約的性質,那也未必。據說,日本曾竭力拉波蘭參加日德協定,但未成功。波蘭既置身事外,法國又會讓德國有後顧之憂慮,要德國承諾在蘇日作戰時進攻俄國,是不大可能的。不過,說是有某種協議,如交換軍事情報、向日本提供武器彈藥和技術援助以換取滿洲商品等,就比較合理了。不管所締協定究竟屬於何種性質,明顯的是,日本政策已有新的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和德國的關係勢必加強,不論有意無意,這種新的傾向不僅對改善日蘇關係不利,而且對改善同英國等民主國家的關係也必定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1937年1月1日
日本國內
要言之,在1937年開始時,日本內政的特點是:人民非議政府(尤其是它的外交政策),公眾不滿於生活費用上漲、預算增高和稅負加重。在反對聲中,廣田內閣https://read.99csw.com仍有爭取留任的有利條件:第一,軍部(仍居支配地位)還沒有判定改換內閣就能改善現狀;第二,各政黨還不能聯合起來進攻政府。
至於要在中國面前贏得「面子」,最近的時事證明這種期望已經完全落空了。日本不僅在去年秋天與南京政府談判中受挫,而且現在還碰到前所未遇的頑強抵抗和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團結的中國。
去年年初我對日本面臨的大勢所做的評述,其正確性已無可置疑,當時關於日本的對華政策,我大致是這樣講的:
針對外交上各方面均遭遇明顯的失敗,人民一般傾向於要外務省而不是要陸軍負責。反之,少數有識之士則大概比以往更清楚地感覺到,日本之所以現在面臨如此惡劣的外交形勢,陸軍要負責任。
驅使日本退出海軍條約和拒絕再承擔義務的主要原因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它無論如何都不肯再受法律和契約的約束而使自己處於低人一等的地位。概述之,在日本人心目中,5∶5∶3的比例實在是有辱國體,有傷自尊,無法忍受下去,因此大概在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簽訂后不久,日本便下定決心,將不惜任何代價消除這種屈居人下的恥辱。
同時,雙方在印度、澳大利亞等地還有貿易之爭,又有石油問題,這些一向都是麻煩問題。在基隆事件中,據說英國水兵還被台灣的日本警察打傷,關係自然更糟糕。由於日本政府迄今仍不肯為事件做出適當的賠償,局面鬧得很僵。英國東亞艦隊總司令已推遲原定的對日正式訪問,英國議會中則有人提出窘人的質詢和各種議案。皇弟秩父宮親王雖已準備代表天皇前往倫敦參加即將於5月舉行的英王加冕禮,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恐怕不會受到怎樣熱烈的歡迎。這將與幾年前的情況非常不同。
還有一點,恐怕也是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日本相信《華盛頓條約》訂下的比例不再是能給它提供安全保障的手段了,儘管在訂約的那個時候它覺得是可以的。無法否認,1922年以後,情況變化很大,特別是在航空技術方面,新的情勢無疑已減弱了日本的安全保障。加之近年來日本還以東亞的安定因素自居,那麼就更有必要擺脫各種限制以免妨礙新政策的有效推行了。
首先是海軍問題,隨著《華盛頓條約》期滿,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這方面今後會鬧成什麼樣子,尚難預料,但可以有把握地說,假如惡化成造艦和軍備競賽,由此而產生的猜疑和不安必然會導致兩國關係緊張起來。另外還有一些可能會損害兩國關係的問題,那就是日本在中國的侵略政策。這種政策一直有損害美國利益的可能。再就是,日本廉價商品在美國市場泛濫。長此以往,我們將不得不出於自衛而予以抵制,這就必定會引起國際上的憤恨和傾軋。
日本政治中有個值得注意的新問題,即來自人民的抗議。1937年新年伊始,人民對政府政策的反抗更加突出,其鮮明程度為1931年以來所未見。以往歷屆內閣均受到過反對派的壓力,但像這樣直接發自人民自身的反抗,多年來還未曾有過。
海軍
其他結果也並不如意。去年已明顯地看得出來,有人認識到對一個國家來說,尤其是在戰時,孤立才是真正的危險。因此過去六個月,日本已在認真想辦法,力求擺脫這種處境。11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日德反共協定和日意協定,日意協定至少意味著彼此在事實上承認了對方用非法手段征服的領土;此後不久又公布了同波蘭訂立的增進文化交流的協定,而波蘭則是德俄間戰略上很重要的緩衝國。莫斯科立即做出強烈反應,結果日本同這個擁有強大武裝的鄰國的關係又變得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