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九州」與郡縣:先秦時期行政區劃的虛構與現實 1.《禹貢》中的「九州」與「五服」

第一章 「九州」與郡縣:先秦時期行政區劃的虛構與現實

1.《禹貢》中的「九州」與「五服」

那麼這種說法可信程度究竟怎樣呢?在對此問題進行判斷之前,還是先來看一看《禹貢》九州究竟是怎麼說的吧。
侯服:甸服以外四方五百里之地,為諸侯統治區;
冀州西、南、東三面都以黃河為界。相當於今天的山西與陝西間黃河以東、河南和山西間黃河以北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部地區。山有壺口(在今山西吉縣西北、陝西宜川東北)、梁山(在今陝西韓城)、岐山(在今陝西岐山東北,古名天柱山);川有衡漳(今漳水)、恆(今唐河)、衛(今靈壽以下滹沱水)。這一州被認為是帝都的所在。
兗州「濟、河惟兗州」。在古濟水與古黃河之間,相當於今天的河北、河南、山東三省交界的部分。川有九河(黃河下游分支,九表示多數,並不是實指)、灉水(黃河支流)、沮水(濟水支流)。
徐州「海、岱及淮惟徐州」。在黃海、泰山、淮https://read.99csw•com河之間,相當於今天的山東南部、江蘇、安徽北部。山有蒙山(在今山東蒙陰南)、羽山(在今山東郯城縣東北);川有淮水、沂水。
在《禹貢》中,除了九州制之外,還記載了另一種區劃,即「五服」制。本書所附的這張「五服圖」,便是古人根據《禹貢》中所說的「五服」而畫的示意圖。
梁州「華陽、黑水惟梁州」。華山以南、怒江以東,相當於今天陝西南部與四川地區。山有岷山(在今四川松潘)、嶓山(今陝西寧強北嶓冢山)、西傾山(在今青海同德東北)、蔡山(無考)、蒙山(在今四川崇慶縣西);川有沱水、潛水。
揚州「淮、海惟揚州」。淮河以南東至海,相當於今天的江蘇、安徽南部,江西東部。水有彭蠡(今鄱陽湖)、震澤(今太湖)。
在《禹貢》中,關於五服制是這樣描述的:以九*九*藏*書國王所居住的京城為中心,以四方五百里為一等,共分為五等。由京城向外,依次為:
甸服:王都五百里之內的區域,是以農業為主的直接統治區;
我國古代的行政區劃起源於何時,雖然歷代諸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其中有一種說法明顯佔據主導地位,即認為行政區劃應開始於大禹時代。持這種觀點的依據是,在儒家經典著作《尚書》中,有一篇稱為《禹貢》,其中十分詳盡地敘述了大禹九州的地理範圍劃分。
《禹貢》中所提到的九州名稱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這九州的範圍所及,北到燕山山脈與渤海灣,南到南嶺一帶,東到大海,西到隴東高原。按照《禹貢》中所敘述的文字,九州的具體劃分情況大體如下:
要服:綏服以外四方五百里之地,屬於邊遠地區;
綏服:侯服以外四方五百里之read•99csw•com地,這一區域介於中原與少數民族之間,是需要加以綏撫的地區;
豫州「荊、河惟豫州」。荊山與黃河之間,相當於今天的河南、湖北北部。川有伊、洛、瀍、澗四水。
雍州「黑水、西河惟雍州」。秦嶺以北,東到黃河,西至張掖河,相當於今天的陝西中部與北部、甘肅及其以西的地區。山有荊山(今陝西朝邑西北北條荊山)、岐山、終南山(今秦嶺)、鳥鼠山(在今甘肅渭源西南、隴西縣西)、三危山(在今甘肅敦煌東南);川有弱水(今甘肅張掖河)、渭水、涇水、漆水、沮水及灃水。
前文已經提到,九州制是以名山大川作為界限來劃分區域的,雖然是一種虛構,但多少還有一些可使人相信的成分。然而像五服制這樣,在二千五百里正方形的土地範圍內的規整劃分,則實在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可。所以早在我國古代,就已有人對這種劃分的真九-九-藏-書實性提出過質疑。如今,經過學者們的研究,同樣證明五服制與九州制一樣,也是一種沒有付諸實際的空想。只不過九州制的空想是針對未來而出現的,而五服制的空想則是基於過去而編織出來的。因為在西周及其之前,確實出現過類似的分等統治,只是從未有過將每一等級定為五百里的做法。
荒服:要服以外四方五百里之地,是蠻荒之地。
荊州「荊及衡陽惟荊州」。從荊山到衡山以南,相當於今天的湖南、湖北與江西西部。山有荊山(在今湖北南漳)、衡陽(在今湖南衡山西);川有江漢(今嘉陵江)、沱水(江水支流)、潛水(漢水支流)。

南宋所繪《禹貢九州山川之圖》
read.99csw•com
由上面的敘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九州所涉及的這些地區,是處於大禹時代的人們不可能認知的。因此,近代以來,經過學者們的研究,論定《禹貢》實際上是戰國時期的人假託大禹所作,書中所記載的地理狀況,都是戰國時期的現象,所謂「九州」之說,不過是戰國時流行的一種烏托邦式的空想,反映了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設想,其實,大禹九州根本就沒有實現過。因此,九州並不像一般古人所認為的那樣是中國最早的行政區劃。

明本《禹貢》五服圖
青州「海、岱惟青州」。在渤海與泰山之間,相當於今天的遼東、山東兩個半島。川有濰水、淄水、汶水(今大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