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強幹弱枝」的新嘗試:北宋與南宋(含遼金西夏)時期的疆域與政區 4.遼、金、西夏的疆域與政區

第六章 「強幹弱枝」的新嘗試:北宋與南宋(含遼金西夏)時期的疆域與政區

4.遼、金、西夏的疆域與政區

西夏在邊防要地還有郡的設置,兼理軍民,如五原郡、靈武郡、蕃和郡、鎮夷郡等。

(3)金的五京與十七路

遼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與區劃,基本上承襲了唐代的制度,從太宗時期開始制訂,到聖宗以後趨於完備。遼以五京為中心,分全國為五道,並以京號為道名,合稱五京道。上京道的轄境大體相當於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全境,遼寧、吉林、黑龍江西部,內蒙古北部以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東京道的範圍大體相當於今天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東部,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烏蘇里江以東到庫頁島,還包括朝鮮東北部的一部分地區。中京道的領域大體相當於今天內蒙古南部、遼寧西部和河北北部的地區。南京道的轄區大體相當於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市和天津市北部。西京道的區域大體相當於今天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和河北西北端。
西夏在1205年遭受蒙古軍的首次侵掠后修復城堡,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其後連續被侵,終於在1227年被滅。
斡魯朵制,即宮帷制。斡魯朵為契丹語,是皇帝、皇后的宮殿、行帳所在。遼代共有十二宮一府(遼代九帝各一宮,另兩位攝政最久的應天、承天兩皇太后各一宮,皇弟置一宮,丞相耶律隆運置一府)。這種以皇帝或皇太后私奴所建立的州縣,屬該皇帝的某宮(斡魯朵)所轄,實際上就是皇帝的頭下軍州。由宮衛統轄的州縣大多集中在上、中、東三京道,即契丹腹地,有利於保衛遼代統治核心集團。
四、中京大定府。統和二十五年(1007年),聖宗在所征服的奚王牙帳所在地,建立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將不少漢人遷到中京附近,隨後又將都城自臨潢府遷到此處,這裏便成為了遼朝後期的政治中心。

(4)猛安謀克

契丹建國后,宗室、外戚、大臣及諸部所擁有的頭下城,凡是由朝廷賜給州、軍稱號的,便成為了頭下軍州。這一制度,早在耶律阿保機當政之初就已實行。遼朝前期的頭下軍州幾乎全是以戰爭中俘掠的人口建立起來的,但是自澶淵之盟以後,依靠戰爭獲取的頭下人戶大大減少了,而且遼政府對頭下部曲也開始加以限制,這樣頭下軍州的數目便逐漸減少了,遼聖宗統和十三年(995年)賜額的豐州,是現在有年代記載的最後一個用戰爭中俘掠的人口建立的頭下私城。遼朝出現過的頭下軍州,現在已知的一共有四十多個。頭下軍州的名稱,通常採用所俘的漢人原籍的名稱,例如以衛州民所建的頭下軍州,就稱為衛州。

(5)西夏的疆域與政區

11世紀中葉,生女真完顏部聯合其他部族,組建了部落聯盟。1114年,擔任部族聯盟長的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1115年,阿骨打仿照漢族制度,稱皇帝,立年號收國,建國號金,九-九-藏-書營建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縣南)作為首都,正式建立了與遼對抗的政權,阿骨打即金太祖。

(1)遼五京

1127年,金朝滅掉北宋以後,原來北宋的都城仍叫做汴京(今河南開封)。因此在金熙宗在位時(1135~1149年),金共有七京,即上京會寧府、北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燕京析津府、汴京開封府。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征服北方周邊的少數民族時,女真族即是其中之一。契丹為了削弱女真族,曾將其中數千戶強宗大族遷往遼陽以南。這部分被遷的女真部落,逐漸接受了遼的文化,被編入遼的戶籍,稱為熟|女真,又稱「曷蘇館女真」,意思是籬笆內的女真;沒有被遷而分散在松花江以北寧江州(今吉林扶余)以東的女真諸部落,保持本民族的習俗,不編入遼的戶籍,叫做生女真。
道下面的一級又分成府、州、軍、城四類,這四類的再下面一級則是縣。遼代道以下所領的府、州大致為同級,但在細節上又有一些不同之處。府有自己的直屬縣,又統轄領縣的州。至於州一級的政區,則更為複雜。遼代的州有節度、觀察、團練、防禦及刺史五個等級。此外還有一些不加這些名目的州,地位當又在刺史州之下。節度州與府為同一級,都隸屬於道;觀察以下諸州,級別則高低不一,有的直屬於道,有的隸屬於府或者節度州。所有的州都可以領縣,但是節度州除了領縣之外,還可以統轄領縣的其他州。
另外,遼朝在地方上還有一種邊防城,這是設置在遼西北邊界上的州、軍、城的總稱。這些邊防城是為國防需要所設置的,不承擔賦稅,雖然也稱州,但實際上與中原地區的州的性質不同。
但是,這五京的規模只維持了二十年的時間,便又被打破。大定十三年(1173年),金又重新恢復了會寧府的上京名號。從此到金朝末年,大體是此六京的規制。
遼朝先後設有上、東、中、南、西五個京城,我們下面就來看一下這五京的具體設置情況。
1211年起蒙古侵金,1214年金避蒙古遷都南京開封府。1217年由於金侵宋而兩國戰事又起,1233年金帝避蒙兵出奔蔡州(今河南汝南),1234年蒙、宋軍破蔡州,金亡。
唐朝末年,契丹在今天東北內蒙古一帶興起。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主,將契丹八部合併為一國,於916年稱帝。隨後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少數部族,到926年,把渤海國滅掉。936年,又從後晉石敬瑭的手中接過了幽薊十六州的控制權。938年,改國號為遼。983年,遼聖宗復國號為契丹。1066年,興宗復稱遼。到1125年,天祚帝為金兵所擒,遼亡。
在遼朝的頭下軍州中,頭下戶與頭下領主之間具有嚴格的人身隸屬關係,頭下戶不是國家的編戶齊民九_九_藏_書,而是頭下領主的私奴和部曲。這些頭下軍州的領主,主要是橫帳諸王、國舅和公主。領主的繼承實行嚴格的世襲制度,通常只有在叛逆或者絕嗣的情況下才會被朝廷籍沒。像當時的耶律察割由於犯了弒君僭立之罪名,才把他名下的貴德州、雙州以及他的父親安端名下的白川州同時收歸國有。又如採訪使耶律頗德所領的遂州,也是一個頭下軍州。遼穆宗時,耶律頗德絕嗣,遂州才被收歸遼朝政府所有。
金滅遼之後,基本上承襲了遼的五京,在名稱上沒有作任何改變。到天眷元年(1138年),金熙宗把都城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所在的會寧府升為上京后,才將遼的上京改為北京。另外,金一般把遼的南京稱為燕京。
北宋政府看到金兵與遼作戰接連獲勝,便決定與金聯手,共同滅遼,趁機收回幽薊十六州。於是在天輔四年(1120年),北宋與金訂立「海上盟約」,議定南北夾攻遼人。這一年的五月,金兵攻佔遼的上京臨潢府。天輔六年,金又攻下遼中京大定府和西京大同府。遼天祚帝倉皇出奔,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同年年底,金軍又輕取了遼南京析津府。
遼朝的頭下軍州,又稱投下軍州。有關「頭下」一詞的語源和具體含義,我們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一般認為,「頭下」是契丹語的譯音。
金代的路與宋代的路一樣,也是分權而立,只是金設置的是以下四使:一、都總管府,這是承襲遼代都總管府而來的,起先負責管理軍、民事務,後來分設統軍使司后,才專管民政。金的分路大體就是依據都總管府來分設的;二、轉運使司,負責管理財政,與宋代相同;三、提刑使司,負責司法監察,和宋代的提點刑獄司相同;四、統軍使司,負責管理軍事,與宋代的按撫使司大體相同。在路的區域劃分上,都總管府、轉運司及提刑司三路的分划也不完全相同。
另外,遼代對北方原遊牧部族不採用中原王朝傳統的州縣制,而分為部族、屬國兩類。部族置節度使,分別屬東北路招討司、東北路統軍司、東北路兵馬司、東京都部署司、西北路招討司、西南路招討司、黃龍府都部署司、烏古敵烈統軍司等邊防官司。屬國則「朝貢無常。有事則遣使徵兵,或下詔專征;不從者討之。助軍眾寡,各從其便,無常額」。依據《遼史·地理志》的記載,遼代在五京之下,有六府,一百五十六個州、軍、城,二百零九個縣,五十二部族,六十屬國。

北宋、遼時期疆域形勢示意圖
西夏地方行政區劃分州、縣兩級。據歷史記載,1111年,元昊曾孫乾順在位時,西夏共有二十二read•99csw.com州:河南之州九(靈、洪、宥、銀、夏、石、鹽、南威、會)、河西之州九(興、定、懷、永、涼、甘、肅、瓜、沙)、河外之州四(西寧、樂、廓、積石)。但實際上西夏州要比二十二州之數為多,現在有名可考的西夏州就有三十六個。另外,西夏又按其軍事機構左、右兩廂而在地域上分設十二監軍司,即十二個軍區,軍司多以州治所在或其他軍事要地為駐所。
收國元年九月,阿骨打率軍攻下遼北重鎮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遼天祚帝得知此事後,率領十多萬軍隊前去親征,結果在護步答岡(今黑龍江五常以西)又被金兵打得大敗。從此金兵取得了主動權。收國二年,金朝派兵出擊遼東,佔領了遼朝的東京遼陽府。
由於金的政治中心上京會寧府遠離中原地區,對其統治十分不利,於是在貞元元年(1153年),金便正式遷都到燕京,並改名為中都大興府(今北京西南)。隨後,金又將原來首都上京的稱號去掉,而北京臨潢府已在此前廢去,因此,這時便把中京改為北京,又將汴京改稱南京。於是形成了中都大興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東京遼陽府及南京開封府。
一、上京臨潢府。神冊三年(918年),耶律阿保機在契丹的發祥地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築城,作為皇都。天顯元年(926年),又對之進行擴建,營造宮室。到了會同元年(938年),更名為上京臨潢府。這是遼朝早期的政治中心。史書上對這一地方作了如下的描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五、西京大同府。重熙十三年(1044年),興宗又升雲州為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由於這裡是遼西南的要衝之地,於是規定「非親王不得主之」。
本來遼朝一般的州規模就很小,頭下軍州的規模就更小,除去個別的擁有數千戶甚至上萬戶的居民外,一般的頭下州,只有幾十戶到幾百戶居民。沈括就曾生動地描寫了當時屬於頭下軍州的澄州的蕭條景象:「州有土垣,崇六七尺,廣度一里,其中半空,有民家一二百,屋多泥墁,間有瓦覆者。」頭下軍州按人口的多少,分為州、軍、縣、城、堡五種。縣、城、堡規模較州、軍為小,但在數量上可能較州、軍為多。

(2)遼代的頭下軍州與斡魯朵制

完顏阿骨打在其建國前一年(1114年)規定:三百戶為一謀克,相當於一縣,十謀克為一猛安,相當於一防禦州。在猛安謀克之下的基層組織是村寨,寨有寨使,統轄戶數在五十以上。金代初年,女真統治者曾一度把收降的契丹、渤海和漢人置為猛安、謀克。金佔據中原地區以後,又將這一制度推廣到漢人所居住的地區。金熙宗之後,這一制度演變成為軍事編製、生產單位與地方行政機構三位一體的封建化基層組織。金海陵王時,把https://read.99csw•com在上京的猛安謀克大批南遷,金世宗時陸續又有遷徙。這些南遷的猛安謀克廣泛地分佈在金中都附近及河北、山東等地。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一共有二百零二個猛安和一千八百七十八個謀克。後來,由於這些猛安謀克人戶既不願從事農業生產,又不願參加軍事訓練,他們的戰鬥力逐漸下降了。
金十七路的政區後來有所變動。正隆二年(1157年),變為十九路。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又成了二十路。章宗泰和八年(1208年),再回到十九路的數目。根據史書的記載,泰和十九路以下領屬散府九、節鎮州三十六、防禦州二十二、刺史州二十三、軍十六、縣六三二。
党項人在夏州建立的「定難」政權,在北宋初年與宋的關係極為友好。982年,党項首領李繼捧降宋,宋太宗授以夏州刺史之職。后李繼捧族弟繼遷率部反宋,屢敗宋兵,傳子德明。1034年,德明子元昊建年號,1038年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西夏的領域,東起黃河,西到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南止蕭關(今甘肅環縣北),北抵大漠。1044年,西夏與北宋達成和議,不久又在擊敗遼軍后與遼議和,從此形成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金在其發祥地仍然採取部族制度,但是在所佔據的原來的遼、宋地區,則承繼的是北宋的制度,進行分路治理。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時,共設有十七路:上京路(治上京會寧府)、北京路(即遼上京道,1138年改名,治北京臨潢府)、東京路(即遼東京道,治東京遼陽府)、中京路(即遼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西京路(即遼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燕京路(即遼南京道,治燕京析津府)、汴京路(即宋河南故土,治汴京開封府)、河北東路、西路(改宋之河北四路為東西二路,東路治河間府,西路治真定府)、河東南路、北路(分宋河東路為南北二路,南路治平陽府,北路治太原府)、山東東路、西路(沿襲宋的京東東、西二路,東路治益都府,西路治東平府)、陝西四路(改宋之陝西六路為四路:京兆府路治京兆府,慶原路治慶陽府,熙秦路治臨洮府,鄜延路治延安府)。
金的各路下面統轄州與縣,州一級政區又有散府、節鎮州、防禦州、刺史州、軍的分別。還有隸屬於上京路的蒲與、曷懶、速頻、胡里改四路和隸屬於東京路的曷蘇館、婆速二路,也是相當於州一級的政區,由於不領民戶而只領猛安謀克,所以不叫府州而稱為路。另外,上京、北京、西京等路又轄有邊境諸部族。
從遼代的頭下軍州的地理位置來看,都分佈在上京道、中京道和東京道境內,尤以潢河流域最為集中。由現在考古文物工作者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這些頭下軍州基本上是沿著草原的邊緣地帶建立起九-九-藏-書來的。這主要是因為組成頭下戶的漢人們不能脫離自己發揮技能的農耕區域,而這些頭下軍州的契丹領主們又不可能把他們的私城建在遠離草原的漢地,所以就採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選擇這樣一個農耕和遊牧的結合部來建立他們的頭下私城。
所謂猛安謀克是以女真人為主,包括歸附的契丹人、漢人在內用軍事編製組成的地方行政機構。「猛安」,又譯萌眼,是女真語的音譯,意思是「千」、「千夫長」;「謀克」,又譯毛毛可、毛克,也是女真語的音譯,意思則為「百」、「百夫長」。
然而由於遼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與北宋同時,因此遼在道一級的行政機構設置上,也不免要受到宋朝的一些影響。這主要表現在遼的道也是三權分立:都總管府,負責掌管一道的軍事,與宋朝的安撫使司(帥司)大體相當;處置使司,負責掌管一道的司法監察,與宋朝的提點刑獄司(憲司)大體相當;轉運使司(只是南京道如此稱,其他各道,名稱不一:上京道稱鹽鐵使司,東京道稱戶部使司,中京道稱度支使司,西京道稱計使司),負責一道的財政管理,與宋朝的轉運使司(漕司)大體相當。
三、南京析津府。天顯十一年(936年),後晉皇帝石敬瑭將北部的幽薊十六州拱手獻給契丹以後,契丹統治者對這一地區非常重視,因為幽薊十六州地區是一個先進的農業區,它的農業、手工業和其他文化活動都比契丹本部地區發達。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他們決定把幽薊十六州中的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升為南京(又稱燕京),稱幽州府。於是改皇都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遼陽)也改為了東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應的許多官職,視為腹地,儼然以大國的姿態出現在宋朝的北部邊境之外。開泰元年(1012年),又改稱析津府。
唐朝末年,日益強大起來的契丹族屢屢南下侵擾唐朝北部邊地,並且把俘掠來的漢人,放在仿照唐朝的州縣而設置的城寨中居住。這些早期的城寨大都隸屬於各級軍事貴族,這就是頭下城。
二、東京遼陽府。契丹在臨潢築城的第二年(神冊四年),對遼東之遼陽故城(今遼寧遼陽)進行重修,設立了東平郡。天顯三年(928年),契丹把所滅掉的渤海國人民遷往東平郡,升為南京。後來由於在幽州設立了南京,便又將這一南京改稱為東京遼陽府。
金太宗繼位后,聯合西夏,追擊遼天祚帝。天會三年(1125年),遼天祚帝在逃往党項的途中為金兵俘獲,遼亡。至此,金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將遼朝原來統治的全部州縣佔領了。
建立金王朝的女真族,是我國歷史上古老的北方民族之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名稱。春秋戰國時期,稱作肅慎;兩漢時期,稱為挹婁;在南北朝時,又稱勿吉;隋唐時,則稱為靺鞨;到遼宋對峙時,才被稱為女真。他們的活動地區包括了今天的黑龍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