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引言

元代建國時間僅97年,但疆域遼闊。成吉思汗遠征西亞和東歐的廣大地區,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與這些地區的交通聯繫。元代的交通網是隨著元統一全國的進程而逐步建立起來的,新開闢了通往雲貴高原和黑龍江奴兒乾地區的道路交通,加強了西南、東北少數民族地區與中原的聯繫。水運建設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京杭大運河的裁彎取直,沿海海運的興盛,與海外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貿易往來。
五代十國的分裂,宋與遼、西夏、金的對峙,時間長達三百余年,極大地阻礙了國內交通的發展。只是在休戰和平年間,才有雙方使節的往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群雄割據,戰亂不止,全國性的交通體系遭到破壞。另一方面,由於南方相對穩定,水陸交通網有九九藏書所完善,與東北亞、東南亞各國的海上往來也有所增加。
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中華大地上的遠古人類,在從事漁獵、採集和原始農牧業等生產活動以及不斷的遷徙過程中,都是憑藉著人自身的體力。他們的足跡,形成了原始的人行小道。古代人們大都是沿河而居,為了適應捕魚和渡河的需要,創造出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獨木舟。七千多年前,浙江河姆渡人已經在使用木槳划船。《易·繫辭下》說:「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這些都說明中國製造獨木舟的歷史很早。獨木舟的出現,邁出了從陸地走向水域的關鍵一步。在商周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中,有許多表示車的象形字,反映出中國當時的車已經有轅和可供乘坐的車廂,並https://read.99csw.com且掌握了用馴養的牛馬馱物拉車的技術。車出現后,為了加快運行速度,於是有了人工築路。
明清時期,是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最終形成時期。全國統一,經濟發展,道路里程較以往有較大的增長,進一步溝通了中原與西南、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聯繫。明朝先後以南京、北京為中心,建立起密如蛛網的內地水陸交通網路。沿海航運,則因倭寇等因素而時遭禁止。遠洋航運,以鄭和歷時28年七下西洋,最遠到達今天非洲的肯亞而達到頂峰。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版圖廣闊。在繼承明朝的水陸交通網的同時,也在其控制的更為遼闊的地區建立起新的交通幹線,奠定了我國近代交通網路的基礎。清末,隨https://read.99csw•com著蒸汽機船和鐵路技術先後傳入,中國逐漸進入近代運輸時期。完全由中國人自己籌辦的第一條鐵路,是由傑出工程師詹天佑主持設計、施工,於1909年建成通車的京張鐵路。1902年,汽車初見於中國。1906年,開始修築廣西鎮南關至龍津間的公路。1909年,中國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家馮如製成第一架飛機,並於20年代初飛行於北京和天津之間。
夏、商、周三代,隨著奴隸制國家的出現,形成了一個水陸交通網的雛形,出現了適合不同自然環境下使用的多種交通工具。《史記·夏本紀》是這樣描述的:「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官方的交通運輸機構——驛九-九-藏-書傳,最晚在西周時已經出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展,城市內部的交通道路也在這一時期出現。
隋、唐的大一統,促進了道路交通的建設,形成了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國內交通網路,以及通往國內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外的七條交通幹線,將唐朝與世界聯繫在一起。隋朝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成為溝通南北的糧食和其他貨物的重要水運通道。另外,由於阿拉伯帝國的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異常繁忙。
交通的發展,為國家內部各個區域間、各個民族間的物質與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也為各個國家與地區間的交流提供了基礎。以國內為例,戰國時期士的遊說之風的興盛,如《莊子·胠篋》所說:「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明朝大量商人read•99csw.com、仕宦旅遊之風的興盛,都離不開當時發達的交通條件。同樣,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受當時交通條件的制約。如絲綢之路的開通,為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創造了條件;新航路的開闢,使得火銃、傳教士、西學在明末進入中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秦都咸陽為中心大修馳道,頒布「車同軌」的法令,使車輛可以通行全國,全國統一的交通幹線網初步形成。秦又開靈渠,將湘江和珠江水系連接起來。漢朝開闢了通往西域諸國的絲綢之路,並建立從東南沿海出發至日本列島和東南亞等地的海上通道,水軍中出現了體型龐大的樓船。
本書擷取中國歷史上交通與交流的部分片斷,配以保存至今的古地圖(也採用了今天學者繪製的地圖,在此一併致謝),以此反映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一些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