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漢人的第一次南遷浪潮 世族南遷與東晉建立

第七章 漢人的第一次南遷浪潮

世族南遷與東晉建立

建鄴(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名諱,后更名為建康)是東晉首都,也是北來世宦家族聚居之地。古都南京的歷史在東晉建立后,也翻開了嶄新而繁盛的一頁。南京號稱「六朝古都」,此前三國時期吳國在此建都,此後,東晉、宋、齊、梁、陳諸王朝也均以建康為首都,共同構建出「南朝」的歷史風雲,王朝更迭的歷史在此頻繁地上演。
「永嘉喪亂」后南遷的北方移民數量相當龐大,準確數量難以計算。而據譚其驤先生的初步估計,截止到劉宋時期,南渡人口累計起來大約有90萬,佔到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6。

永嘉南渡遷移路線示意圖之一
「惠(帝)、懷(帝)之際,河東先擾。」就外遷地域而言,河東地區(即今天山西省西南部地區)可謂「永嘉喪亂」與「永嘉南渡」的最重要的喪亂策源地與最早的移民遷出地之一。其中原因很簡單,以首領劉淵為首的南匈奴部眾長期生活在今天山西省中北部(即當時的「并州」)境內,勢力最為強盛,在地域上緊毗河東。劉淵首先發難,在西河(今山西呂梁地區)一帶創立政權后,又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將并州及河東地區作為自己的根基之地,因此,并州及河東地區受創最為酷烈,百姓逃亡的情況也最為嚴重。
根據現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的考證,在「永嘉南渡」引發的民族大遷移中,有三條最為重要的南下遷移路線:
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南朝最著名的移民聚居地之一,北來的達官名族如祖逖等人大多定居於此,成為東晉初創時的軍政重鎮。關於為何眾多北方世族人士選擇在京口一帶定居的原因,現代學者田餘慶先生曾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京口一帶屬於晉陵郡,本為江南荒僻之地,人煙稀少,經濟相當落後。但是,作為北來移民的避難之處,京口地區卻有其獨特的優勢。如與瓜洲相比,京口不在南北交通要途,比較安全,寬闊的長江成為阻隔北方入侵者的屏障。同時,這一地方與建康、吳郡(今江蘇蘇州市)等江南重地相距又不甚遙遠。退可以守,進可以取。於是,北方遷來的大量移民聚居於此避難,東晉官府也注重招募移民入伍從軍,后形成所謂「北府兵」,軍政地位迅速上升。據田餘慶先生的總結,在東晉時期,京口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一為控制三吳,二為抵禦海寇,三為拱衛京師。
在眾多士大夫眼裡,「永嘉喪亂」之慘烈,可謂盤古開闢天地以來所未見,天崩地裂,也不過如此而已。常言道:「三十六計走為上」。在中原地區烽煙四起,血肉橫流之際,可嘆大批北方無辜百姓無端遭遇如此慘禍,根本無力回天,只好萬般無奈又倉皇失措地逃離自己的家園,向相對平靜的南方地區尋找避難之所,這樣北部中國大地上就出現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南遷大潮。

晉元帝司馬睿畫像
九-九-藏-書
《晉書·食貨志》為我們展現了「永嘉喪亂」中極為可怖的慘況:
作為西晉首都所在區域,河南地區理所當然地成為另一個重要的移民遷出地。在西晉京畿洛陽一帶失陷之後,中原士大夫徹底拋棄了固守家園的幻想,南渡之浪潮也由此勢不可擋。《晉書·王導傳》載稱:「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洛陽一帶歷來是達官富紳的淵藪,兵鋒所及,玉石俱焚,駭人聽聞的屠戮事件相繼發生,大批居留在首都及附近地區的顯宦世族慌不擇路地加入了南遷的人流,從而引發了更大規模的逃徙浪潮。
及惠帝之後,政教陵夷,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賊所殺,流屍滿河,白骨蔽野。……人多相食,飢疫總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晉初期,東南一帶流傳著一句民謠雲:「王與馬,共天下。」王,指琅邪臨沂的王氏家族,馬,即東晉皇族司馬氏。對於東晉的創立,來自琅邪臨沂的世族名士王導可謂居功甚偉。司馬睿初來建鄴之時,江南世族人士紀瞻、顧榮等人嫌其名望不高,態度相當冷漠,不願理睬。王導便力勸王敦等北來世族名人一齊為司馬睿助威捧場,在司馬睿出行之時,儀仗威武,聲勢壯觀,使得江南當地世族人士刮目相看。司馬睿任人唯才,不分南北,在安撫南方世族的同時,更注意招徠、優待南下的北方世族人士,其皇族正統地位也由此得到南北人士的公認。司馬睿也盛讚王導的才幹,稱之為「仲父」,比之為西漢開國功臣「蕭何」。在洛陽、長安相繼失陷之後,懷帝與愍帝也先後被擄,死於非命,司馬睿於是在群臣的擁戴下,在建鄴自立,于太興元年(318年)即皇帝位,史稱「東晉」。
今大難之後,綱紀弛頓,自江陵(治今湖北江陵縣)至於建康(即建鄴,今江蘇南京市)三千余里,流人萬計,布在江州。江州,國之南藩,要害之地,而胤以侈汰之性,卧而對之,不有外變,必有內患。
「永嘉南渡」宣告了西晉王朝的徹底毀滅,但也促成了東晉王朝的誕生,而大批南渡的世家大族成為支撐東晉王朝大業的中堅力量。
二是沿邗溝(即今天南北大運河中段,連接長江與淮河)一線,可稱為東線。來自今天山東及江蘇北部的移民由此南遷鎮江、武進等地。
大晉受命,於今五十余載。自元康(晉惠帝年號)以來,王德始闕,戎翟(同狄)及於中國,宗廟焚為灰燼,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自天地開闢,書籍所載,大亂之極,未有若茲者也。
南遷的北方望族情況簡表
籍貫地今地姓氏代表性人物
琅邪臨沂山東費縣東王氏王導、王敦、王舒、王廙、王彬、王彪之、王羲之、王徽之、王獻之、王神愛
太原晉陽山西太原市西南王氏王承、王述、王坦之、王禕之、王遐、王簡姬、王法慧、王蘊、王恭
陳郡陽夏河南太康縣謝氏謝鯤
陳郡陽夏同上袁氏袁瓌、袁喬
潁川鄢陵河南鄢陵縣西北庾氏庾亮、庾懌、庾冰、庾條、庾翼、庾琛、庾文君、庾道憐、庾楷
進國龍亢安徽懷遠縣西北桓氏桓彝、桓溫、桓雲、桓豁、桓秘、桓沖
潁川潁陰荀氏荀崧、荀灌
泰山南城山東平邑縣南羊氏羊曼
汝南安成河南汝南縣東南周氏周顗、周閔、周琳
陳留考城河南民權縣東北蔡氏蔡謨、蔡邵
彭城江蘇徐州市劉氏劉隗、劉波、劉牢之
渤海饒安河北鹽山縣西南刁氏刁協、習彝、習逵
濟陰冤句山東曹縣西北卞氏卞壺、卞敦、卞瞻
高平金鄉山東嘉祥縣南郗氏郗鑒、郗愔、郗超、郗曇
琅邪陽都山東沂南縣南諸葛氏諸葛恢、諸葛頤、諸葛長民
琅邪臨沂顏氏顏含
魯國山東曲阜市孔氏孔衍、孔夷吾
滎陽陽武河南原陽縣東南毛氐毛寶、毛穆之、毛安之、毛德祖
河東安邑山西夏縣西北衛氏衛玢
太原祁縣山西祁縣東南溫氐溫嶠、溫放之、溫式之
沛國相安徽濉溪縣西北劉氏劉惔
陳留圉城河南杞縣西南蔡氐蔡豹
陳郡長平河南西華縣東北殷氏殷浩、殷融、殷仲堪、殷顗
弘農華陰陝西華陽縣東南楊氐楊佺期
河南陽翟河南禹州市褚氐褚裒、褚蒜子、褚爽、褚靈媛、褚翜
河南滎陽河南滎陽縣東北鄭氏鄭阿春
太原中都山西平遙縣西南孫氐孫盛、孫綽、孫統
九-九-藏-書九九藏書
來自渤海饒安(今河北鹽山縣西南)的刁協一家,被稱為「京口一蠹」,為劣跡斑斑的北來豪族。刁協很早就頗有文名,曾為太常博士。在永嘉初年他被任命為河南尹,未及上任,便避難南下,渡江依附於司馬睿。東晉草創之初,禮儀疏陋,刁協因嫻熟于朝廷禮儀,備受敬畏,在太興初年升遷至尚書令,權勢十分顯赫。然而,刁協為人強悍,不敬公卿,平時橫行霸道,氣焰囂張,結怨甚多。在朝臣王敦發動的叛亂中,刁協被殺,天下稱快。然至成帝在位之時,刁協之子刁彝上訟其父之冤,成帝以其輔佐元帝開國之功,追贈本官。刁氏之族得以復興,至刁協之子刁逵、刁暢、刁弘等人同樣身任顯職。但刁氏家風卻沒有絲毫轉變,霸悍之風依然如舊。「有田萬頃,奴婢數千人」,且「奴客豪縱」,巧取豪奪,積累下巨額財富。后因起兵抵抗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刁氏家族毀滅於一旦。劉裕散盡刁氏之家財,下令周圍百姓隨意取用,竟然一整天都未散盡。刁氏一族的豪富,與南朝早期經濟衰敝、百姓窮苦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歷史上描述南京古都興衰的詩詞數不勝數,不過,最膾炙人口的一首大概還要數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所寫的《烏衣巷》一詩了:
東晉王朝的開國皇帝為司馬睿。司馬睿雖名為司馬氏王族後裔,但是相傳其為司馬覲之妃夏侯氏與府內小吏私通所生,故在皇族中地位卑微,深受冷遇,本無匡複社稷,救民於水火的宏圖大志。沒想到,因禍得福,他在永嘉初年正駐鎮于建鄴(今江蘇南京市),遠離北方喪亂之地,在司馬氏諸王紛紛敗落之後,司馬睿卻羽翼豐|滿,一https://read•99csw•com枝獨秀。看到天下大亂,確實有機可乘之時,司馬睿於是接受手下謀士王導的建議,誠心收納各方賢才,標舉聲望,擴充實力。
三是淮河一線,可稱為中線。來自今天河南等地移民由此南遷安徽等地。
骨肉相殘的「八王之亂」、北方邊疆少數民族南遷、割據政權風起雲湧、空前慘烈的自然災荒等等,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猶如火山噴發一般,在西晉末年共同釀就了一場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久遠影響的大劫難。這場大劫難不僅斬斷了西晉的歷史,而且使中國南北方社會面貌大為改觀。
當然,江南大族人士的款待與寬容,也是形成南北人士聚居建康盛況的一個重要因素。如紀瞻為丹陽秣陵(今江蘇江寧縣南)人,與顧榮同為江南大族後裔,司馬睿倍加重用,拜為侍中及尚書之高職。紀瞻家財巨萬,生活奢侈,其豪宅在烏衣巷中是首屈一指的。「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極顯風雅之致。但紀瞻以愛士著稱,對於北來名士十分熱情,照顧他們及其家眷生活起居,「營護其家,為起居宅,同於骨肉焉,」無微不至,口碑非常好。
褚翜(音煞)也是一位著名的「行主」,他的南遷經歷也有突出的代表性。褚氏本為河南陽翟之望族,褚翜承襲關內侯爵位,並擔任冠軍參軍之職。早在司馬氏諸王相互混戰之時,褚翜就感到大事不妙,棄官逃往幽州,結果不久,河北當地也出現了戰亂苗頭,他只好又逃回河南故里。此時,天下鼎沸,大廈將傾,褚翜毅然決定招集同鄉親朋,南下渡江避難。當他們遷到陽城縣時,洛陽就被劉淵所攻陷,褚翜與滎陽太守郭秀等人以及萬余難民一度被迫固守在萬氏台,時間長達一年之久。第二年,諸翜率領數千家南遷,結果又遇到寇亂,暫時留居於密縣,直到建興初年,褚翜等人才乘機東渡過江。
一是沿長江支流漢水一線南下,可稱為西線。來自今天陝西、甘肅等西北地區的移民由此南下,進入兩湖及其他南方地區。

東晉疆域示意圖
東晉的建立,為南奔的北方移民們燃起了新的希望,東晉首都建鄴(今江蘇南京市)及附近地區很快成為當時最重要的遷入區之一。這些南下世族也就成為東晉政權賴以維繫的基礎力量。這是東晉王朝的一大特徵,因此,東晉王朝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可稱為一個「移民王朝」。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東晉人虞預在太興二年(319年)的上書中也回顧了「永嘉喪亂」之慘酷:

東晉與十六國形勢示意圖
朱雀橋與烏衣巷都是南京古城的著名景點。王家、謝家都是東晉時期建康城中最烜赫的世家大族。北來的同姓大族通常選擇在同一遷入地聚族而居。在崇尚祖先、重視血脈的中國人看來,姓氏,是同宗同祖、同一血脈的標誌九-九-藏-書,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這在北方世家大族人士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里相容。」同是天下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素不相識的人們尚且如此,更何況流落於南國的骨肉之兄弟、同祖之子孫呢?這種精神力量對於聚集北來的世家大族來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代豪傑祖逖是南遷大潮中湧現出來的一位英雄。祖逖原籍遒縣(今河北淶水縣),后遷居陽平(今河北館陶),世代顯宦。祖逖生性豪放,輕財行俠,在宗親鄉黨中聲望卓著。后結識劉琨,成為摯友,兩人共同立下拯救天下蒼生之誓言,相約聞雞起舞,刻苦磨鍊才幹。及洛陽失陷之後,祖逖率領親朋鄉親數百家遷至淮泗地區,徒步而行,將自己的車馬讓給同行的老弱之人,與大家同甘共苦,因深孚眾望而被推舉為「行主」,成為徙民集團的領導者。抵達泗口后,司馬睿任用他為徐州刺史,深為倚重。祖逖所領導的徙民集團也在丹徒之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落下腳來。
在晉朝末年南遷的洪流中,北方世家大族的行動最為引人注目,其中不少世族人士充當了遷徙活動的主要領導者與組織者。這也形成了「永嘉南渡」的一個極為突出的特徵。
河東聞喜(今臨汾聞喜)人郭璞精於卜筮,因此成為兩晉時代聞名朝野的大預言家。出於敏銳的政治嗅覺及對社會矛盾的憂慮,在反覆占驗家鄉命運之後,他得出了令人萬分沮喪的結論:「嗟乎!黔黎將湮于異類,桑梓其翦為龍荒乎!」因此,他毫不猶豫地與親朋好友數十家,結伴向東南地區遷徙。郭璞一行先遷到廬江(今安徽廬江縣),廬江郡當時還未受到過大侵擾,太守胡孟康並無心南渡長江避難,有意召請郭璞留居下來,但郭璞堅辭不留。果然不出郭璞所料,在他們離開數十天後,廬江即被攻陷。郭璞渡江之後,成為駐守東南的司馬睿的座上高參,為東晉的創建出力不少。
劉胤不久之後便死於非命。據此,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在江州流寓的外來移民數以萬計,數量相當可觀,廣布在從湖北江陵到江蘇南京之間的遼闊區域內。

永嘉南渡遷移路線示意圖
江州是南下移民的又一重要流寓地。江州于西晉元康元年(291年)從荊州、揚州中分出,治今江西南昌市,轄境覆蓋了今江西、褔建二省與湖北長江以南以及湖南東部地區。同為北方移民的劉胤在擔任江州刺史后,不理政事,奢侈逸樂,且大肆從事商業投機,聚斂財貨。而「是時,朝廷空罄,百官無祿,惟資江州運漕。而胤商旅繼路,以私廢公。」劉胤的行徑由此受到時人的強烈批評:
太原晉陽王氏也是北方著名世族之一,累世高官,如王渾、王湛等都人均曾身居高位。王承也是較早南遷的世族人士代表。早在永寧初年(301年)晉朝「八王混戰」期間,王承看到混亂難以平息,便避難南遷。渡江名宦王導、衛玠、周顗(音倚)、庾亮等人都是王承提拔起來的門生弟子,被稱譽為「中興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