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輯 衝突(一):不穩定的關係

第一輯

衝突(一):不穩定的關係

薇拉洗脫了罪名,生活又繼續,但是西德尼必須和她維持一種男女朋友的關係,因為薇拉的父親還在,在法庭上,從西德尼承認自己是薇拉男友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戲就必須繼續演下去。薇拉的父親是觀眾,也是這段虛假愛情的監督者。因為這個父親的存在,薇拉和西德尼被牢牢地綁在一起。這三個人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但它又異常脆弱。因為老人即將走向生命的終點,那個時候,三角形的一邊就被撤掉了,另外兩個人的關係也會崩塌。
這不正是現代社會的最大諷刺嗎?現代社會所強調的進取心和好勝的性格,以及所給予我們的承諾:一旦我們扮演好某種角色,就會獲得幸福,這些驅使著我們,甚至脅迫著我們,使我們投身於我們要扮演的角色。善解人意的妻子,殫精竭慮的母親,為家庭而戰的父親,承擔著父輩希望的兒子。現代社會的恐怖之處,正在於我們無法自行定義我們的幸福。我們的幸福是主流價值用量杯量出來、用小勺每日服食的一劑解藥。因而我們沒辦法在任何關係里,舒展自我,張揚本性。從這一點上說,我覺得文學在當代社會的功能,具有某種荒蠻的天真。它一邊探尋著新的文明,一邊也在反對所有已經建立的文明。
「但是薇拉也知道,如果有一天父親不在了,他們兩個人都會令對方感到害怕。」
現在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從別的角度進入《三人行》的故事。假設我們擺脫了前面所說的圍繞姐妹二人和父親展開的家庭內部的悲劇,那麼最容易想到的一種構思是,男人在報紙上看到新聞,救下了涉嫌犯罪的女孩,但是有人發現了這段關係的隱情,揭穿了真相,最終兩人掩蓋的罪行公之於世。在這種構思里,導致兩人關係瓦解的,是更強勁的外力,人物的主動性會減少,那些幽微複雜的皺褶可能無法得以展現。特雷弗傾向於相信,人是會自省和懺悔的,他用read•99csw•com深刻的洞察告訴我們,在兩人決定結盟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隔膜已經存在,這種隔膜來自身上未能消泯的善良。所以不需要一個外力讓他們驚醒,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真正安寧度日。
有一種小說,即便什麼也沒有發生,人物不曾行動,只是站在原地,依然顯現出巨大的張力。這是由於特殊的人物關係所形成的圖形,本身蘊藏著無窮的能量。愛爾蘭作家威廉·特雷弗的《三人行》正是這類小說的範例。
如果我們觀察小說里那些複雜、不穩定的人物關係,會發現他們經常在扮演著某種並非自己的角色。比如《三人行》里,西德尼和薇拉必須在老人面前扮演一對戀人,這對戀人沒有做過偽證,沒有殺過人,僅僅因為彼此喜歡而在一起。他們樂於待在扮演里,因為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比自己的真實形象要美好。這個「扮演」與真實之間的落差,正是張力所在。在很多關係里,我們不能做自己,而是要去扮演某種人格,這個人格與真實人格之間有巨大的差異。它也會帶來潛在的不穩定性——我們是否能夠永遠扮演下去呢?
《三人行》里,一位老人和他已經過了嫁人年紀的女兒薇拉住在一起,有個叫西德尼的男人隔三岔五會來看望他們。西德尼其貌不揚,獨居,在一傢俱樂部工作。他總是來幫父女倆解決一些日常生活里的問題,比如修剪院子里的花草或是給地板刷油漆。他和薇拉的關係看起來有點奇怪,似乎彼此愛慕,但又客客氣氣,雖然父親十分鼓勵他們結合,但他們仍舊在拖延,我們感覺到好像有什麼事隔在他們中間。隨著小說的推進,真相一點點顯現,兩人相識于多年前的一樁凶殺案,死者是薇拉因病生活無法自理的妹妹,警察一度懷疑是薇拉因不堪忍受照料的辛苦而將其殺害,薇拉則聲稱案發時自己正在看電影,於是薇拉的律師登報尋找在電影院見過九九藏書她的人。與薇拉素未謀面的西德尼出現在警察局,併為其做偽證,說他和薇拉正在約會,當時一起去看了電影。薇拉因此洗脫嫌疑,重獲自由。
這個小說在現在的時空里其實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作者通過三人平淡的日常生活,以及掩藏於其下的各自的心理活動,去展示過去的夢魘,也就是那樁殺人案給現在生活投下的陰影。同樣的故事,剪裁的方式不同,它們所表達的主題就會不同。比如,故事的重點也可以落在薇拉、妹妹以及她們的父親之間的關係上,在那個故事里,最重要的情節是薇拉殺死了妹妹,小說的主題更偏向于在親情和自由之間所做的選擇。它顯得有些俗套,而且由於情節過於強烈,會給讀者帶來一種很虛假的感覺。不過特雷弗最終選擇現在的剪裁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種剪裁可以表達他所想要表達的主題:人如何與自己的罪相處,如何在內心劇烈的折磨之下生活。西德尼這個陌生人的闖入,看似是拯救,事實上它不過是一場對薇拉的緩刑。在小說的結尾,特雷弗借人物的心理描寫,揭示了這段關係的危險與脆弱:
薇拉和西德尼為什麼會害怕彼此呢?因為仰賴於這個蒙在鼓裡的父親,他們可以扮演他們需要扮演的角色,在這種扮演里,他們獲得了善良的庇佑。一旦父親不在了,他們的面具就被摘去了,不得不以真面目面對彼此,如同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橫亘在他們之間的惡將會湧出來。
在喬納森·弗蘭岑的《自由》里,作者一開始就向我們展示了女主人公帕蒂的生活。她是一個對家庭傾注全部熱情的主婦:深愛丈夫,關心子女,對社區和鄰居慷慨友善。但是孩子們違背了她的期望,而丈夫的朋友、她大學時曾愛過的男人再度出現,使這個看起來堅固無比的家徹底瓦解——帕蒂不管不顧地跟著那個充滿藝術家氣質的男人走了。當然,這是一次註定會失read.99csw.com敗的逃離,因為那個男人只是一種理想生活的化身,一旦靠近就會破碎。最終帕蒂回歸了家庭,結尾的大團圓雖然甜蜜得使人無法消受,但它的確符合弗蘭岑想要表達的主旨。弗蘭岑用一個家庭為縮影,探討了何謂自由、自由和現代人的關係。自由對人來說,是否一定是好的,自由越多,是否幸福就越多,還是只會導致迷惘和墮落?家庭剝奪了帕蒂的自由,所以她從中逃離。但是事實上,家庭對她所構成的巨大約束,並非來自其他家庭成員對她的限制,而是由於她在努力扮演一個理想的主婦。其實她的自我和所要扮演的人格之間有很大的落差。她不是被別人,而是被她自己搭建起來的形象給困住了。
一段關係里的脆弱和不穩定性是非常迷人的。它之所以形成,是因為有人需要它。而它的脆弱是因為每個人的人性都在變化和移動,一個人往這邊移一點,關係可能更穩定,往那邊移一點,關係則可能崩塌,所以在這些關係里能夠看到人物內心的搖擺和不確定。在我們的社會裡,奇怪的人物關係由於不符合規範,必然會承受更多壓力,付出更大的代價。可是為什麼人們依然會締結這些奇怪的關係呢?因為人有過剩的慾望,有被社會規範壓抑的訴求。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規範的約束,社會規範要求我們注重禮數,與人保持舒適的距離,主流價值要求我們注重自我形象,維護健康,通過持續的學習不斷進步。這些當然都很正確,但是它也像一條機器流水線,剝奪了很多的自由。而文學並不承擔讓人歸順於社會規範的教化功能,相反,它時刻都在彰顯人性的自由。因此,一個總是符合社會規範、永遠不會越界的主人公是乏味的。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特殊的人物關係,因為它為我們展示的是那些漫溢出社會規範的慾望和訴求。
這個小說源自一種奇怪的關係的締結。西德尼僅僅是https://read•99csw.com從報紙上看到薇拉的新聞,就決定去錄假的證詞,像一個英雄只身前往去救他的美人那樣。為什麼呢?因為西德尼拿起報紙的那一刻,憑藉一張像素很低的照片就認出了薇拉是他的同類,她身上散發著他熟悉的孤獨和絕望的氣味。那種絕望來自對生活的放棄,因此她殺死了照顧多年的妹妹,在決定去做偽證的時候,西德尼就已經洞悉了這一切。他們的認識正是建立在西德尼試圖掩飾薇拉的罪惡之上,也就是說,這段關係建立在一種原罪之上——當他們面對彼此的時候,無時無刻不被提醒著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可以說,他們都是對方永遠不想再見到的人。薇拉應該感謝西德尼嗎?當然。但是西德尼的慷慨相助似乎也經不起深究:一個孤獨的人幫助了另一個孤獨的人,並決定與之「同流合污」,這是否也是一種自救呢?是另一個對生活放棄了的人,所能抓住的全部的生活的意義?
不過被外力破壞以致真相暴露的情節,顯然具有更高的戲劇性。事實上,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所講的正是這樣的故事。小說里的主人公石神和《三人行》中的西德尼有些相似,同樣懷著對一個女人的愛和同情,決定挺身而出,幫她掩蓋殺人的罪行。但是石神比西德尼走得更遠、更決絕。他甚至不惜殺死另一個無辜的人,來混淆犯罪時間,幫助女主人公靖子脫罪。《嫌疑人X的獻身》的讀者很難不為石神的獻身而動容。他唯一的願望是靖子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所以當靖子因為良心的折磨而供認了自己的罪行,致使石神所做的一切全都白費,石神在獄中所發出的哀號,令人心碎。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鮮明的、令人難忘的人物。但是仔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石神的性格幾近恆定,就像一台預先設置好了指令的機器,那道指令就是不計一切代價地去愛靖子。雖然當另外一個男人向她示愛的時候,石神難得地顯露出嫉妒九_九_藏_書、佔有慾這些人性里固有的弱點,但是這一切都還是因為那份愛。他不具有其他情感,有的只是對這份愛的種種反應。這導致他雖然表現得能力出眾,步步為營,但在人性的層面上依然非常被動。他殺了一個人,將自己推向了罪惡的一邊,這件事卻並沒有作用於他的心靈,對他產生絲毫的改變。小說從一開始就埋下伏筆,讓石神注意到那些住在大橋下的流浪漢,他們就像螻蟻,可以被輕易地從世界上抹去,根本不會有人在意。於是石神殺了他們當中的一個,而不是別的人,這當然是出於計劃的需要。但是在小說里,那個無辜的人也的確顯得微不足道,他的死亡的唯一意義,是使石神犯了罪。石神的生死才是我們所牽挂的事。在這裏,我們似乎默許了一種價值序列:流浪漢的生命較石神的生命而言,是低等的、次要的。我們幾乎等於承認,流浪漢的生活,比起為偉大愛情獻身的男主人公的生活,是不值得一過的。當然,法律最終伸張了正義,但是很多讀者依然站在石神一邊,甚至會去責怪靖子自首,破壞了石神的奉獻計劃。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和正義相悖的情感呢?因為石神的惡是被刻意忽略的,而善則被放大,被肯定和讚頌。這部小說里並沒有真正的善惡較量,也沒有反省、糾正和懺悔。當然,這些從來不是必須,也不是《嫌疑人X的獻身》的主旨。毫無疑問,《嫌疑人X的獻身》是非常出色的推理小說,它和《三人行》的類型、主題、體裁都不相同,二者很難比較。不過《嫌疑人X的獻身》或許可以帶來一種啟示:在大眾小說里,人物往往會更加絕對和徹底,他們帶給讀者的情感體驗是相對單一和純粹的。很多時候,這正是其力量所在,也是我們動容的緣由。因為個體的穩定性,在大眾小說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穩定。在《嫌疑人X的獻身》里,石神和靖子之間的關係一旦建立,就牢不可破,是整個小說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