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當亡不當亡 悲催搭檔

第七章 當亡不當亡

悲催搭檔

吳文鎔和崇綸便是一對很悲催的搭檔。崇綸以武昌缺乏軍餉且兵力單薄,無法固守為由,主張移營城外進行野戰,實際上是想隨時找機會開溜。吳文鎔則堅持死守待援,與武昌共存亡。
江忠源與曾國藩不僅有十多年的交情,他還利用自己不斷躍升的政治地位,進言咸豐,讓咸豐支持曾國藩擴充水師。可是當太平軍包圍廬州,江忠源向曾國藩求救時,曾國藩僅派了一千陸師赴援,而沒有派出至關重要的湘軍水師前去解圍。
給崇綸這麼一誣陷,吳文鎔的守城功績大為失色,反倒是崇綸似乎有先見之明——要早點照我說的去做,野戰于武昌之外,https://read•99csw•com太平軍怎麼會說溜就溜,肯定能予以一舉殲滅啊!
清代的督撫制是一個很讓人糾結的制度。從名義上來看,總督的權力要大過巡撫,但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巡撫並非總督的下屬,大家都只對皇帝一人負責。
崇綸對吳文鎔極盡冷嘲熱諷、貶損挖苦之能事,甚至還用「抗旨不遵」來進行威脅和逼迫。吳文鎔氣憤不已,他說我受到國家厚恩,難道還會怕死嗎?我是在等待一個夾擊太平軍的最佳時機啊,現在你既然這樣說我,「今不及待矣」,我不能再等下去了。
幾個月之後,曾國藩進九*九*藏*書兵黃州,訪問當地老百姓,人們都說吳文鎔死得很壯烈,很多人還流了眼淚。為了給老師洗清不白之冤,曾國藩據實上奏,咸豐了解實情后十分震怒,當即要下詔將崇綸逮捕治罪。崇綸聞風服毒自盡,也算給了死者一個交代。
吳文鎔有長遠眼光,江忠源有戰場謀略,可惜他們都無法讓時局的車輪跟著自己轉。在吳文鎔臨時調任湖廣總督時,長江沿線戰場已經風雨飄搖,太平軍更是進逼武昌。
這樣一來,一把手和二把手的關係就很微妙。合得來當然沒問題,可以做到齊心協力、優勢互補,比如廣州反入城鬥爭時的徐廣縉和葉名琛,可九*九*藏*書若是合不來,就免不了互相扯皮。
看了崇綸的奏摺,咸豐也糊塗了,不知道誰說得對。他只知道一樣,這兩督撫在一起,不僅不和衷共濟,還在相互拆台,那就乾脆一拆兩半吧:崇綸守城,吳文鎔負責去野戰。
江忠源和吳文鎔的相繼戰敗自殺,對曾國藩造成了極大的刺|激。
就在兩人爭執不下時,太平軍已經逼近,想出去也不可能了。吳文鎔指揮守城,武昌居然守住了,太平軍撤圍而去。
收到咸豐的旨意,崇綸幸災樂禍,天天催著吳文鎔出城,但吳文鎔一直不肯動身。他已經發出信件,陸上徵調胡林翼的黔勇,水上邀約曾國藩的水師,請這兩路人九九藏書馬趕來助戰,到時他再率軍從武昌殺出,野戰才有勝利的把握。
自吳文鎔出發后,崇綸便暗中掣肘,甚至不按時向黃州運發糧草。加上天氣嚴寒,士氣低落,黃州戰敗不可避免,吳文鎔所建十一座兵營被全部燒毀。最後時刻,他選擇了和老部下江忠源一樣的道路,即投水自盡。消息傳來,崇綸還落井下石,報稱吳文鎔失蹤,意思就是並非戰死,而更可能是逃跑或投降了。
這對崇綸來說可真不是什麼好消息。他和廬州知府胡元煒是一樣的小人,都是有禍事就躲,有功勞就搶,有能人就妒,吳文鎔的成功毫無疑問意味著他崇綸的失敗。
吳文鎔隨即親率數千清軍九-九-藏-書進駐武昌周邊的黃州,與太平軍相抗。從出城的那一刻,吳文鎔就知道黃州一行意味著失敗和死亡,但他只能如此。
「雞蛋裡挑骨頭」是小人常用的招數,崇綸也精通這一招。他向咸豐告了吳文鎔一狀,說吳文鎔閉城固守的戰術屬於守株待兔,不僅沒功勞,還因此放跑了太平軍。
這個時候就如何守城,吳文鎔和湖北巡撫崇綸產生了分歧。
吳文鎔遲遲不動身,就是想抓緊戰場上寶貴的暫停時間,繼續選拔和訓練官兵,同時等待其他水陸兩軍聚齊。可是他的舉動在崇綸看來,就是怯懦:哈哈,不敢去了吧,就知道你會這樣。說我無能無膽,你倒是表現一下你的英勇氣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