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 巡幸木蘭

第四章 一隻緊緊抓住它的痙攣的手

中國明清兩朝均定都於北京不是沒有緣由,此地向南可居高臨下,俯瞰中原,向北可依據燕山山脈,防禦漠北的游牧民族。後者是古代中原王朝的大患,所以在城防設計上,北京歷來都更偏重於向北的防禦,相比之下,東南方向一馬平川,易攻難守,是其防禦鏈中最薄弱的軟腹部。
這是冷兵器時代大陸戰略思維的必然結果。歷朝歷代的皇帝,包括康熙、雍正、乾隆這樣的雄主,誰都沒有想到,有一天,中華帝國最強大、最兇惡的敵人,竟然不是來自北方大漠,而是來自東南海上!
其實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國防中的這一重大缺陷已經暴露無遺,道咸年間的君臣們也不是不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有能力糾正又是另外一回事。事實上,它和清帝國在兵力部署、軍事體制、後勤保障等方面的根本性積弊一樣,要在短期內予以改善,其困難程度都超出想象。就比如,你們覺得定都北京不適於防衛,難道遷都?可是北京僅僅作為清帝國的都城就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零零碎碎盡在於茲,哪裡是說遷就可以遷的!
既然一時改變不了,大家便唯有面對現實。現實情況是誰若取得了大沽和天津,誰就可以隨時兵臨北京城下——從天津至北京,沿途幾乎沒有任何地理屏護。
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你才會懂得英法聯軍將向通州進軍的消息,在心理上將可能對咸豐君臣造成多大的衝擊。

巡幸木蘭

眾人心裏都明白,卻不敢當著皇帝的面直接揭開的一層薄紗就這樣被捅破了。咸豐讓王公大臣們討論原本也不過是形式主義走過場,但畢道遠此言一出,逼著他不得不敞開天窗說亮話:「爾等所言固然有理,然而假使夷匪(英法聯軍)入城,將置朕於何地?」
在緊急奏報中,桂良認為事到如今,只有答應英法兩國的條件,才能阻止英法聯軍開往京城,為此懇求給予他談判中的便宜行事之權。
包括畢道遠在內,全都啞巴了。他們多為文臣,引經據典是拿手好勸,可是又有幾個人敢說出「有我在,絕不讓一個夷匪入城」之類的豪言呢?
反對者確實想不出什麼能夠挽救大局的良策,眾人除https://read•99csw.com了一個勁地嘆息,就是低著頭默默地流眼淚。
明眼人都能看出,打獵是假,讓皇帝早點找個安全的地方貓著才是真。這時通州于京城的關係,猶如大沽炮台于天津,而僧王雖表示將在通州「奮力截擊」英法聯軍,但顯然也已不像戰爭剛開始那樣信心十足,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應該是怕身後的皇帝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與其這樣,倒不如讓皇帝暫避鋒芒,以免所部與敵人交戰時瞻前顧後、束手束腳。
臣是臣的想法,君卻應該有君所持有的立場。試想一下,如果咸豐真的已打算破釜沉舟,又何必畫蛇添足似的把密折拿出來?他完全可以九九藏書像過去對待僧格林沁的「泣血折」那樣,「留中不發」,鎖到自己的抽屜里去啊!
咸豐以為已經鎮住了大臣,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大臣們居然又捲土重來——大學士賈楨領銜啟奏,把反對咸豐親征和「巡幸木蘭」的理由全都明明白白地總結了一遍。
就在群臣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之際,侍郎畢道遠忽然說道:「從古國君守社稷,斷無遠出之理!」
看樣子,似乎咸豐已經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決心。可是緊接著他又下發了一件僧格林沁送來的密折,令王公大臣們閱看后迅速定議,而就是皇帝對這份密折的態度,暴露出了他真實的內心。
9月9日是英法聯軍聲稱要向通州進軍的https://read.99csw.com日子。咸豐宣布自己將御駕親征,直抵通州,他在上諭說:「朕看完奏報(即桂良的緊急奏報)真是憤怒極了!朕為了使京城附近的百姓免受荼毒,不得已才勉強同意撫局,不料該夷(英法聯軍)屢次肆意要挾,如今逼得我們不決戰都不行了。」
大家由此都窺破了皇帝的心思,即他既不甘於「撫」,但又不敢戰,他不是在戰與撫之間猶豫,就是在戰與逃之間搖擺不定。所謂御駕親征,不過是「巡幸木蘭」的矯飾之辭,就算是前幾天發出的那些慷慨激昂的硃諭,如今也只有用優柔寡斷、色厲內荏來加以解釋了。
不允准,是還寄望于奇迹發生,但其實就連咸豐自己都知道這種可能性九_九_藏_書微乎其微,所以他又另外任命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授權二人到通州重開談判。載、穆臨走前,咸豐面授機宜,他將英法提出的條件分成三類:第一類可以答應;第二類用於討價還價,讓載、穆可許則許,不必請旨;第三類屬「萬難允許之條」,載、穆如果正好碰上,須一面發報,一面通知僧格林沁督兵作戰。
見此情景,原來並不支持咸豐「巡幸木蘭」的吏部尚書陳孚恩也附議道:「宜為皇上籌一條路才是。」言下之意,我們既守不住京師,又保不了皇上,難道真讓皇上坐在京城裡等死?
咸豐又問團防大臣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有什麼準備,得到的答覆是:「沒有。」再問:「京城兵力及布局https://read.99csw.com足以堅守否?」群臣中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
咸豐對於決戰的信心本就不足,桂良的奏報讓他更加心慌意亂。他忙指示桂良繼續和英法談判,儘力使和談不致驟然決裂,但對於桂良的請求,他卻沒有給予允准。
僧格林沁的密折是請咸豐「巡幸木蘭」,也就是到遠離京城的熱河去打獵!
看完密折,除端華、肅順等少數幾個皇帝近臣兼主和派極力贊同,請求明示百官和準備前往熱河的御轎御車外,其餘王公大臣大多表示反對,他們希望咸豐能即日由圓明園回宮,以安人心,當然他們也同時反對咸豐親征通州。
咸豐的提問無疑是給端華等人撐了腰,他們立即將了反對者一軍:「(京城)既已毫無可守,如何請車駕還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