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下編 抗日戰爭時期及勝利后 七七事變前後的韓復榘

下編 抗日戰爭時期及勝利后

七七事變前後的韓復榘

(一)黃河北岸各縣地方政治軍事工作,除省主席(指韓)直接指揮之各部分(劉書香、張紹堂、范某)外,其餘均責成黃河北岸游擊總司令負責處理。工作重點即在黃河以北敵占區,並推王紹常為游擊司令,在此地區與敵人周旋。
10月13日,日軍攻下平原,進逼禹城,離濟南已不遠。當日深夜省府緊急會議,決定將省府遷寧陽縣。

——1937年8、9月韓對抗日的態度

抗日戰爭爆發前後,所謂「山東問題」,幾乎成為一個謎。「山東問題」的中心人物自然是當時掌山東軍政大權的韓復榘。要了解「山東問題」,必先了解韓復榘。我當時在山東搞鄉村工作,為推動抗日自衛,曾參加許多有關活動,因此在此期間與韓的接觸頻繁。現就我接觸中所知的韓在七七事變前後有關抗日態度的種種事實,分說如后。
由於前三點,使韓估計中日衝突有可能不演變為全面開戰,山東自然因此也可以免於戰火;由於第四點,更使韓產生山東可無戰事的幻想;由於最後一點,韓在一個時期負有防衛任務的地區恰是敵人不用兵的魯東,使韓得以在空隙中苟安於一時,無須表明其態度是戰是和。8、9兩月山東抗日工作的混沌局面,即由韓復榘的此種取巧心理所造成。進入10月後,乃至津浦線戰火向南蔓延到山東德州,同時又委他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長官是李宗仁),有在此作戰的任務,乃不得不應戰,然而韓實際上是急切求退。韓求退之意似與以下三點有關:
26日,梁仲華、王紹常、何思源、余心清和我,聚會於何思源家,對如何收拾人心、挽回山東危局,特別是對韓的部隊亂抓壯丁、收繳民間自衛槍支,共商對策。由於鄉農學校負有訓練壯丁的任務,平素壯丁集合訓練在此,槍支也很現成,於是每每整批被韓部隊帶走。有時更使用欺騙手法,最初只說集中訓練,幾日以後,忽然一道命令,幾十人即全部帶走,而事前鄉農學校向鄉民所作「絕不帶走」的保證,全無法兌現,自己也落於欺騙民眾的地位。最後共同擬出向韓提的建議有下列幾條:
後來我見到韓時問到他去南京的情況,韓說,他在去南京之前,於7月28、29日一連兩個電報,要求蔣各路同時出擊,蔣回電說,他自有主張,自有辦法。待30日到南京面向蔣請示機宜,蔣還是不談什麼。他一肚子心事,卻一點也不吐露。待臨走時蔣向我說:「我的意思,你完全明白。」韓末后說:「我哪裡明白他的意思呢?我是糊裡糊塗去南京,又糊裡糊塗回濟南的。我看蔣介石並無抗日決心。」

——1937年10、11月韓對抗日的態度

7月30日韓復榘離開濟南應蔣介石之召去南京,在去之前又囑省府各廳公務員速送眷屬回鄉,並曾對我笑著說:「趕緊回鄒挖地洞吧。」自此濟南局勢第一次顯得緊張,市內民眾紛紛送家屬回鄉,車站行李山積,至8月23日達到高潮,好像戰火即將燃燒到濟南。
12月5日我離徐州,9日到武漢,南京國民政府此時已遷至武漢。在國防最高會議參議會上,我曾就韓復榘不積極作戰,急切退走之事作報告一次。12月21日在湖北省府官邸見蔣介石,我也將韓的問題告訴了蔣。蔣聽后笑答:我全已知道。
二、但目前韓對此工作又從不熱心變為不放心,極不願人插手,尤不願蔣插手。中央要各路軍設政訓處,準備派黃埔系的人來韓的部隊負責政訓處,做動員民眾工作。韓先下手為強,即派余心清擔任第三路軍政訓處長。
三、韓自知自己部隊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不過如此,不堪一擊,如與日軍認真決戰,read.99csw.com即會完全輸掉,而且山東這塊他經營多年的地盤也保不住了,與其如此,不如力求保全自己的部隊。
三、目前做民眾動員工作的有幾個系統的,隸屬不一,互不相謀,而且彼此牽扯,糾紛不斷,工作因此開展困難。除了上面說的軍隊系統的政訓處,還有一個系統是省黨部的「抗敵後援會」(即原來按韓的意圖稱為「省防後援會」,此時因形勢改變,故更名),也做民眾動員工作。山東省教育廳有民眾教育館,也建立了做此項工作的「戰時工作團」。我們做鄉村工作的也願意在此儘力,也可算是一個系統,雖然不曾參加進去鬧糾紛,但苦於無法用力。黃、江二位聽了我這番話以後,勉勵我排除困難,將此項工作開展起來。我深為他們的話所感動,又見戰事已逼近濟南,需要動員民眾更為迫切,現在應是此項工作轉機到來之時,於是決心振奮精神,再次努力開展工作。
一、如前所說,8月初韓去南京見蔣介石,蔣本人對日本在盧溝橋點起戰火之後,是戰是和正猶豫不決,又不與韓講明,使韓頗感不得要領,反而使其心存幻想,以為中日衝突或可不致演變為全面開戰。
一、拒絕敵人脅迫。日本有意在華北利用宋哲元、韓復榘、閻錫山三人當他們的傀儡,搞「五省三市自治」,隱然與南京國民政府分離。當時日本關東軍的一個參謀名花谷者幾度乘飛機到濟南,脅迫韓同赴平津開會,韓始終拒絕未去。後來何應飲北來,搞了一個「何梅協定」,國民黨政府組織了一個「冀察政務委員會」,宋哲元為委員長。
1937年5月我去四川,后經武漢於7月2日七七事變前五天到達北平。那時北平謠言極多,形勢更為緊張。我在北平即未再多停,於4日到濟南,5日回到鄒平。兩天後盧溝橋戰火起。又因南京政府為大局問題邀集各界知名人士約四百人,分批(每批約四十人)去廬山開談話會,共商國家大計,我與梁仲華均在被邀之列,在鄒平只停留三天,就折回濟南,準備轉赴廬山。過濟南,我找韓復榘,說韓不在。我就找韓的秘書長張紹堂,張與韓通了電話。韓要張紹堂和劉書香以韓的名義給蔣介石寫一信,要我順便帶去廬山。信內大致是說韓部下將領有在廬山受訓的,要求蔣儘快讓他們回來,以做好應戰的準備。再就是向蔣提出補充防空武器(高射炮等)的要求。張在電話上還轉告韓:方才收到北平市長秦德純的來電,說局勢趨於緩和,日本人表示願意妥協,他們也不想擴大事態等等。韓聽后在電話上笑了,並說這是日本人的緩兵之計,想藉機調動力量;仗定規要打,日本人不拿下北平不會罷休。
8月2日下午四時韓由南京回到濟南省政府,同日我直接去找韓,交際處副官說:「主席(韓當時為山東省主席)剛進門你就來了,你的消息真靈通。」副官隨後又說:「你不能即刻見到韓主席,因為他在和日本領事等三人談話,他們是應主席約請來見面的。」當時任翻譯的朱經古事後告訴我,這三個日本人之中,有一個名有野的,是日本駐濟南的領事,另外兩個是日本武官和日本居留民(僑民)會會長。談話的內容是韓向日本人說明以下三點:一是外間傳說中央任命我(指韓)為抗日右翼總指揮,非事實;二是外間所傳中央派蔣伯誠來山東,協助我指揮軍事,亦不確;三是日僑回國與否,聽日本人自便;凡未離濟日僑,照舊保護。在此應指出的是,半月前韓曾促日僑回國,可見此時韓對抗日態度顯然一變,對抗戰殊不積極準備,因此也極力不願刺|激敵人。又例如,此時各省按南京國民政府指示紛紛組織「抗敵後援會」,https://read.99csw.com而山東此組織獨按韓的意見改稱為「省防後援會」。再如「七七」事變初起時,山東日本僑民許多都將房屋門窗封閉加鎖,回國去了。周村公安局局長自行將當地日僑房產打開,加以利用。此事為韓知道后大怒,把該局長召來嚴加訓斥,並予撤職,可見其唯恐對日僑利益保護不周。但敵人曾兩次用飛機投書誘降,韓則不曾接受。
(一)將地方自衛組織與國民兵役區分開來。國民兵役(即各縣現有之國民兵、義勇壯丁隊)其目的專為補充部隊,地方自衛組織的任務是專為保護地方,搜查漢奸、流竄盜匪及敵人別動隊,並負有戰時交通運輸,以及經濟節制之責。凡加入國民兵、義勇壯丁常備隊者,不加入自衛組織;凡已加入自衛組織者,得暫免補充兵役。
10月7日,一度傳聞韓有令,命所屬公務人員南撤。
一、韓對抗日態度曖昧,不讓人講抗敵,不讓他人做動員民眾工作,所以這項工作至今進行不起來。不過進入10月,戰火開始蔓延入山東境內,韓被動應戰以來,願意有限度地開展一些動員工作了。但在此之前動員民眾工作的延誤,不能不歸咎於韓。
這個「三年計劃」制定后,一切均按步驟進行。1936年上半年即開始執行。先劃定了濟寧、菏澤、臨沂三個專區。專員一般由鄉村工作人員中選任。如濟寧專區由梁仲華任專員兼保安司令。進入1937年,又劃了幾個專區。抗日戰爭初期英勇犧牲的老英雄范築先就是其中一個專區的專員。他的秘書主任趙某(名字已記憶不起,與范同時犧牲)和秘書張孟龍(潛)均為我們推薦的鄉建院畢業的學生。廢除區公所改設鄉農學校的縣至抗戰前夕已有七十多個(全省當時共一百零幾個縣)。這個「三年計劃」的貫徹是以孫廉泉和劉書香(第三路軍總部參謀長)兩人為主,梁仲華也參与,我很少過問。
7月10日我離開濟南去南京,準備轉赴廬山。可是由於盧溝橋戰火已起,華北局勢愈加緊張,廬山的談話會不再開下去,我即於23日由南京返回濟南。韓要我帶給蔣的信,我在南京就交給了行政院的蔣廷黻,由他轉交。在回濟南的火車上遇見一些韓的部隊的中下級軍官,他們說是奉命將眷屬送回原籍安徽后又返回山東的。推計韓下此命令,當不過7月半。韓對應戰有所準備,似也由此可見。

——1937年7月韓對抗日的態度

韓急切想退走,卻事與願違,欲行不得。原因在於此時韓找不到任何將其部隊撤離山東的口實。當時日軍在津浦線雖不斷向南推進,卻並不渡河(黃河)南侵,也不在膠東沿海或青島登陸。敵人不來攻,怎好不戰而走。可是此時平漢線的敵人已到安陽、大名一帶,有截斷韓由魯西南西撤之路的危險,所以韓著急起來,就把重要的輜重及財物運往歸德、郾城、周家口一帶。
10月10日,省建設廳廳長張鴻烈宴請黃、江兩位,有何思源、余心清、李文齋和我作陪。大家談話甚多,從午飯一直談到晚飯,許多積存心裏的話都說出來了。這是因為黃、江兩位遠道而來,鼓勵策勉之故。那天議論結果有兩點:一是成立「民眾動員委員會」,各有關方面都派人參加,以協調各方面的力量。當場推選出五人為常務委員:余心清、何思源、李文齋、張紹堂和我,並推我任主任委員,我也表示同意。二是加強政訓處,推薦王近信(子愚,教育廳秘書主任)為政訓處副處長,皮鬆云為科長,協助余心清開展工作。當晚我們帶著這些意見一齊去見韓,說明應團結一致進行抗日工作;軍事方面自然由韓作主,而配合作戰的民眾動員工作由我們大家read.99csw.com負責推動。韓聽過以後,很高興,說完全同意。

戰事初起時表示準備應戰

四、上海「八一三」戰爭爆發后,南京根據作戰部署,劃分若干戰區,分配防務,10月份以前,韓的防務為津浦線以東、膠濟線以北,津浦線本身和青島市都不在其防區之內,戰火在此時不曾燒到韓的身上。
(四)通令本戰區各部隊,凡行軍駐防需用民房及民伕者,應向地方行政機關或鄉區負責人員接洽辦理,不得自行佔用及拉伕。
次日(10月11日)晨,我再去見韓,提出三點:一、請放手讓大家去做民眾動員工作,只有放手,大家才好開展工作。二、即刻整飭軍紀。現在軍隊到處抓壯丁,隨意收繳民眾自衛槍支以及許多糟害百姓的事;軍民關係不好,很難配合作戰。我並舉了一些實例,說明韓部隊軍紀之壞。三、說明大家要團結抗日,不可互相猜忌,更不可互相傾軋;對挑撥離間的話不可聽。韓聽過以後,對第一點當然無話可說,對於第二點,關於他部隊軍紀不好的事,他多次辯解,說不是事實,而是有人有意攻擊。對於第三點,他認為如果有人挑撥離間,可置之不理。在他整個談話中流露出對於民眾動員工作和成立「民眾動員委員會」事並不熱心,這使我冷靜了下來。
三、國際上此時不願見中日戰爭擴大,主張調停中日衝突的呼聲甚高,也使韓以為戰事說不定不久即可結束。
11月24日,天明時我回到濟南,借住在何思源座落在小車門外的住宅里。當日中午就同何思源去千佛山看韓復榘。我們乘轎上山後,見韓正在住房前來回徘徊。見我們來了,韓便對著我說你看我還沒有走吧!這顯然是針對著四十多天前我的疑慮而說。實際上此時韓想退出山東更加急切。
12日晚,按原定計劃,「民眾動員委員會」準備成立,並將在成立會上正式推舉我為主任委員。但在臨開會之前,省府秘書長張紹堂在電話中勸我說:主任委員你最好不要當,還是讓李文齋去干好了。他用意何在,我也弄不清楚,但他們對此事原來不大熱心,現在卻完全可以看得出來了。原來以為轉機將出現,從此大家可互相配合,將已經延誤了的工作開展起來,此時我又預感事情不好辦,才知只不過是徒興奮一場而已。
二、韓早抱有「中國抗日必須西撤而後反攻」的看法。8月22日我陪同軍事家蔣百里先生至山東視察防務時,韓即向蔣百里明白表示,對日不求現在決戰,但求能戰能退;中國必撤至平漢線以西,待得到國際援助后,再反攻過來,方能取勝;如目前即進行決戰,徒供犧牲,不如暫時保存實力,以待來日。韓對抗日前途大勢此種看法,可能影響其行動。
(三)通令本戰區各部隊,凡遇有前方(黃河以北)退來的民眾武裝,應予優待保護,不得沒收槍支及有搜索事情,並隨時向上呈報,指示收容辦法。

七七事變前對抗日有所準備

1935年10月10日在無錫召開的全國鄉村工作討論會,我曾出席。散會後,我於10月17日經南京略作停留時,聽到華北局勢惡化,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極力鼓吹「華北明朗化」,企圖搞「五省(冀、魯、晉、綏、察)三市(平、津、青島)自治」的消息,即趕回山東。為了決定我們在山東鄉村工作的進退,亟須探明韓復榘對抗日的態度,我與鄉建同人梁仲華、孫廉泉兩先生,或相偕或分頭,自1935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之間,先後與韓談話多次。內容不能詳敘,只能大要言之如下:
當時還曾打算設立省地方行政講習所,訓練縣長、科長等行政幹部。韓復榘要讓梁仲華主持,后因各廳反對,梁也堅九九藏書辭不就,此事即未辦成。
10月16日,我最末一次離開鄒平去濟南。20日因南京來電又催我出席最高國防會議參議會,我經濟寧略作停留即轉南京。在南京前後逗留將近一個月(其間去安徽巢縣一次),目睹南京政府撤退景象。11月21日我由巢縣再返回南京時,南京已成一座空城,政府人員幾已全部撤走,只留有守衛部隊。
10月14日晨,我得知省府將遷走的消息后,即去見韓,表示不贊成。韓解釋說,戰事已逼近濟南,一些公務員作戰時不但無大用處,而且會成為累贅,所以先遷走。我提出無用人員可給資遣散,省府則仍以不移為好。當日中午許德珩、程希孟由北平南下,途經濟南訪我,談及當時山東戰局,也以為省府不遷寧陽為好,並勸我午後再去見韓,但仍然說不通。我見山東局勢已無可為,就於夜間趕回鄒平,處理鄉村建設研究院的結束事宜。鄉村建設研究院創辦於1931年,至此已有七年,七年工作付諸東流。
10月9日,黃任之(炎培)、江問漁兩先生由上海至濟南,是專為了解山東民眾動員工作而來的,他們打電話給我,我即由鄒平趕赴濟南,與他們會晤。他們說:上海市已展開動員民眾工作,戰火同樣燒到山東,而山東卻未做此工作。他們對此種情況既表示關心,又很願意加以推動。隨後我即將山東動員民眾工作的有關情況與問題向他們作了介紹。我主要說了三點:
11月22日,在撤守的前夕我離開南京。當時已找不到汽車,我是借用甘乃光的車去下關車站。車站一片混亂,已無車票可買。設法過江后,浦口車站更亂,隨處是拋棄的行李,真是堆積如山,像一座座小樓房。人們只顧逃命,已顧不及行李了。車廂里擠滿了人固不用說,車廂頂上,甚至車廂下也有人設法攀附著什麼,想讓列車將自己帶走。我們無法上車,找到一位鐵路工人,被他引到調車場,上了尚未編組的空車,等候挂鉤開行,才又回到山東的。
二、本省劃分三個地帶,進行工作:
此外,還在濟寧設了一個全省鄉村服務人員訓練處,為「三年計劃」培養鄉農學校校長及教員,集中訓練全省八個師範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這是個規模不小的訓練計劃,歸我們負責。梁仲華任訓練處處長,聘請楊開道(燕京大學教授)為教務長,我也不時來此講課。
(二)徵集壯丁和補充兵役,應有計劃有系統進行。請通令本戰區各部隊,並布告民眾,對於地方自衛組織,如鄉農學校受訓壯丁,不得任意抽調,對於其槍支,不得任意徵用。

企圖避免作戰保存實力

五、日本人暗地裡說,絕不打山東,更不在青島登陸。公開宣稱也是如此,為了使人相信此話,日本人散布以下說法:膠濟線有許多日本僑民的財產,如在此作戰,將損害日本自身利益。事實上是日本人想以政治手段解決山東,爭取韓作他們的傀儡,故極力避免在山東用兵。
一、當時津浦線敵我雙方兵力均不多,彼此似均無意在此決戰。就我方兵力而言,除韓由魯東調來的部隊之外,更無其他兵力;因韓部西調而空出的膠東防地,也無其他部隊接防。
二、日本人不時向韓透露日方不願擴大戰爭,對此韓可能將信將疑。這是說,日本人在韓的身上下工夫,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也正是韓由南京回濟南的當天(8月2日),下命令要市民不要輕信謠言,要商店照常開門營業。這樣,我又決定再去京滬一行,以便明了當時大局真相。
韓對抗日態度這一變化,似與當時以下情勢有一定關係:
28日李宗仁到濟南視察(李當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徐州;韓為副司令長官,故來視察)。29日我攜帶上read.99csw.com述建議去千佛山找韓細談,計自午前十時談至午後三時。韓對我們的建議不表示接受或不接受,只是再三強調他本人不能勝任,不能作頭子,不如宋哲元能夠服眾,而部下也無能力強的幹部等等。其實這是託詞,因韓此時只想急切退走,自然無意發動民眾,也不會顧惜地方,而一心想如何在退走時將壯丁帶走,將槍支、財款攜去,以擴充自己實力。這是我與韓最後一次談話。恰好在這天李宗仁來電報要我去徐州,我即於30日經兗州到濟寧看視後於12月3日到徐州。
(三)歷城、泰安等二十六縣地方,應設特區政訓處,擬請民政廳李樹春廳長為正處長,何思源、余心清為副處長,調用民教政訓各廳處人員負責進行工作。
1938年元月中、上旬我訪問延安后不久,即聽說蔣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召韓到開封,將其逮捕,押往武漢,在作軍法審判一次以後,將其處決。據劉熙眾(山東省公路局局長,韓的親信)說,韓被囚禁在武漢某樓房內。一日有人傳令:蔣委員長召見,韓便更換好整齊的軍裝前去,待其下樓時為人擊斃。
二、同意採取防衛辦法。經我們同韓作多次長談之後,他同意執行一個「三年計劃」(1936~1938)。此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兩項工作,將在三年內分期分區在全省推行。所說兩項工作:(一)地方行政改革——為準備應付敵人(日本)入侵,改組縣以下行政組織,將區公所改為鄉農學校;鄉農學校為政教合一的單位,它一方面行使原區公所的行政職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訓練農村青壯年,以備自衛。鄉農學校校長要由我們鄉村工作者訓練後任用。改善縣政府組織,財政預算公開。考慮以縣為單位抗擊敵人入侵,力量單薄,將全省一百零幾個縣劃分為七個專區,每專區十至七個縣;專區設行政專員公署,為省政府下統轄機關;專員兼保安司令。省武裝部隊,戰時可與敵人周旋。(二)民眾自衛訓練——全省逐步開展訓練壯丁,計劃分三年完成。初級訓練在鄉農學校;各鄉農學校均配有軍事教官一名;教官由韓的部隊中挑選青年下級軍官,經我們培訓后充任之;教官輔助校長對農民青壯年進行軍事訓練,向受訓者講明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抗敵以保衛家鄉。高一級的訓練集中在專區。

——1936、1937年韓對抗日的態度

被動應戰同時急切求退

1937年9月底,平津戰事不斷南移,已到達山東德州一帶。馮玉祥正在此線負責督導宋哲元部作戰。馮曾調韓的軍隊去接應,韓以他的防區在魯東膠濟線一帶而不在津浦線為理由,竟拒絕馮的命令。後來南京給韓發來電報,韓再也無法推脫。
(二)第一、二、三各行政專區(濟寧、菏澤、臨沂),亟應加緊政訓工作(即民眾動員工作),參照政訓處頒發的民眾組織大綱,及第一專區各縣自衛組織進行計劃大綱辦理之。
在徐州停留兩天。李宗仁對我說,他11月28日在濟南視察時,韓當面部署其部隊撤往周家口、偃城一帶,對他毫不迴避。我也將韓無意作戰,而一心西撤,以保存自己的種種事實詳細地告知李宗仁,請李制止其西撤。
一、亟應切實收拾人心,安定人心,然後才能完成軍民合作,一致抗敵。為此應做到:
當時還商定與韓談話分兩次進行,提出以上建議。27日梁仲華先與韓談,只粗陳大意,無結果。
10月2、3日,韓於是將部隊全部由膠濟線高密等地調津浦線,並親去指揮,曾一度攻入德州,但反被日軍包圍,幾乎被俘。自此以後,山東境內津浦線的防務即由韓負責,但韓復榘並無意在山東久留,與敵人周旋,而是急切求退,保留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