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終章 應仁之亂的餘波 京都文化向地方的傳播

終章 應仁之亂的餘波

京都文化向地方的傳播

雖然如此,武士對室町文化做出的主要貢獻與其說是創造者,不如說是資金提供者。那個時代,武士的財力超過公家和寺社,以將軍為首的在京武士是京都文化的後援人。譬如能樂的集大成者世阿彌,就受足利義滿的庇護,能阿彌(連歌七賢之一)是足利義教和足利義政的同朋眾。由此可知,新的文化是在武家的經濟支持之下百花齊放的。
此外,根據公家兼歌人冷泉為廣記錄的《越後下向日記》所述,越后守護上杉氏在府中修建的宅邸還附有舉行獵犬活動的馬場和能讓賓客住宿的禪宗寺院。這種構造應該是對京都將軍御所的模仿。很多守護宅邸都建在河流西岸,這應該是對建在鴨川以西的平安京的效仿吧。
公家的動向常常更吸引人的注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守護和守護代多數在大亂以前住在京都。以應仁之亂為契機,守護和守護代返回領國,這是公家奔赴地方的前提。正因為在應仁之亂前,在京都的武士就與貴族或僧侶有密切交流,並能理解他們的文化,如今武士在地方,飄零的九九藏書貴族才會決定去地方。
另外,以一條兼良為首,為躲避戰亂逃亡到奈良等地的貴族也為數不少,但他們多數在戰後就回到了京都。因為奈良在畠山義就進軍河內之後,變得比京都還要危險。然而,回京之後,多數貴族再度去了地方。為了解決經濟困難,他們投靠了地方的守護和國人。
有一個說法,應仁之亂前京都人口大約有十萬,其中與武家有關的達到了三四萬。
應仁之亂后,往來於京都與地方之間的不只是貴族。譬如說,連歌師成為一種職業,在各地旅行,謀求生計,也是這一時期的事情。他們的目的地與貴族一樣,是在領國的守護、守護代,或者實力派國人的宅邸。應仁之亂以前的連歌七賢,或是侍奉特定主君的在京武士(宗砌、智蘊、宗伊),或是屬於特定寺院的僧侶(池坊專順、心敬、行助),或是侍奉將軍的同朋眾(能阿彌),沒有人僅以連歌謀生,他們都是業餘藝術家。周遊各地、以開辦連歌會為業的專業連歌師是在應仁之亂后守護歸國以後才出現的read.99csw.com,其中亂後排名連歌界第一的是宗祇。
連歌師宗祇在連歌集《竹林抄》中,列舉了應仁之亂前活躍的著名連歌家「連歌七賢」。其中,高山宗砌、蜷川智蘊、杉原宗伊三位是武士。高山宗砌是山名宗全的家臣,蜷川智蘊是政所執事伊勢氏的家臣,杉原宗伊是備后國出身的奉公眾。因為守護或幕府職員、奉公眾等為了順利處理政務,需要日常交際,連歌對在京的武士而言就是必需的教養。
這些守護宅邸的構造是對「花之御所」(室町殿)等將軍宅邸的模仿。來到地方的守護或守護代懷念曾經在京都玩味的文化生活,於是試圖在領國再現那些奢華時光。中世都市史研究者小島道裕將這種京都文化在地方再造的狀況稱為「花之御所」體制。
另一方面,現實的京都之內,由於守護或奉公眾回歸領國居住,居民數驟減,街區的範圍大幅縮小。戰國時期的京都,是一個由以武家、公家為中心的上京,以町人為中心的下京,以及周邊的寺社和門前街市等多個街區構成的複九*九*藏*書合都市。很多「洛中洛外圖屏風」所描繪的豪華絢爛的花之都景象,其實不過是描繪想象中「虛構」的京都而已,與真實狀況有巨大的差距。地方上「小京都」的頻出和京都的荒廢,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此外,十五世紀後半葉以後,居住在領國的守護和守護代在國內修建了豪華的宅邸。根據考古調查,全國各地都發現了這些守護宅邸(守護所)的遺址,其中大多數是建在平地上、邊長一百五十至二百米左右的方形宅邸。宅邸內有舉行連歌會或茶會的「會所」(會所大多面朝園林中的水池)。主殿、常御殿、遠侍等配置通常都一樣。對主君斯波氏發動了「下克上」的朝倉氏居城、越前一乘谷朝倉宅邸也不例外,並沒有什麼地方特色或個性。
提到室町文化的創造者,一般會想到二條良基或一條兼良這樣的貴族,或是絕海中津、義堂周信這樣的禪僧。但是不應忽視的是,通過與貴族和禪僧的交流,武士們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不少。read.99csw.com
應仁之亂中,守護代朝倉孝景迅速前往越前,奪取了守護斯波氏的領國,由這個事例可知,隨著戰亂的長期化,守護本人若不親自去他的領國統率國人,他的統治就無法維持。於是,大亂結束后,在京都作戰的大名一齊回到了領國。
守護在京制度的崩潰,也在文化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下面參考末柄豐的研究來進行一個大致的說明。高中的日本史教科書也講了室町時代文化向地方普及的狀況,但一般的講解說,其原因是公家躲避戰亂,逃往地方。但是,這一現象其實與武士也有很大關係。
周防守護大內氏在山口以京都為模型建造了一個地方都市。這個時不時被稱作「小京都九_九_藏_書」的都市,是在大內氏對京都文化的憧憬之下誕生的。
這些在京武士或是與貴族、五山僧連歌唱和,或是樂於茶道等,歌頌京都的文化生活,並派遣代官來管理自己在地方的領地。他們和那些統治著遠處的寺社本所領的京都貴族、僧侶一樣,都是「不在地主」。
前面也已提到,除了奧羽、關東、九州等遠國,守護原則上有在京的義務,領國的統治交由守護代管理。身兼數國守護的大名家,連守護代也住在京都,小守護代(又守護代)在地方活動。當然,守護並不是一個人待在京都,通常情況下是與兩三百名家臣一起在京都生活。
而且居住在京都的,不只是與守護有關的人。如本書所述,政所執事、奉行人這樣的幕府政務機構職員,或者將軍親衛隊奉公眾,日常情況下也在將軍身邊侍奉。考慮到他們各自還有家族及手下人跟隨,人數必然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