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薩迦寺斷想

十、薩迦寺斷想

傍晚,在我們即將離開薩迦縣之際,回望這座歷史名城,但見仲曲河谷水草豐足,綠茵如織;夕陽下,薩迦寺宛如一座天外飛來的城池,沐浴著金光,聳立其中。心中不禁感嘆,以薩迦如此閉塞的地域,當時居然成為西藏這麼大疆域的統治中心,不能不說是個奇迹。
了解了薩迦派的歷史背景,我們懷著非常崇敬的心情,開始仔細參觀薩迦寺的主殿,這座主殿的正確名稱應為「大經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內的許多根粗大的木柱,其中有四根最為突出,每根粗達1.2米,且每根柱子都有一個神話傳說,並在在大殿內的壁畫上詳細記錄下來。大殿內的主供佛為釋迦牟尼像,在佛像前擺有大量美麗的酥油花,造形別緻、生動,很難想像是用酥油所制,令人嘆為觀止。轉過大殿內的主供佛,是一個巨大的書庫,數萬冊由藏、蒙、梵、漢文抄寫的經書密密麻麻地摞放著,高至殿頂,簡直是一堵書牆。其中還有一部由金粉抄寫而成的1.3米寬、1.7米長和1米厚的世界最大經書。在大殿的二層,擺放著兩座被稱為「平措頗章」和「卓瑪頗章」的靈塔,另外還有大量書籍。大殿的東配殿內,供奉著薩迦教派的十一位大師的靈塔。在西配殿則是傳授製作沙繪壇城(又稱「曼陀羅」)技藝的場所,這是一種源於古印度的密宗本尊修練密法的道場。整個大經堂的右側及後面是八思巴的公署和大排的僧舍。
縱覽薩迦寺,其建築格局如同九九藏書一座城堡,呈正方形,四面圍有兩道城牆,四角築有角樓,中段有碉堡。由此可以想象到,當初這裏曾經是多麼輝煌興盛。薩迦寺不僅僅是一座寺廟,而且也是一個行政機關,西藏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的政教合一地方政府就建立在此。因此,薩迦寺成為了當時的地方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
在西藏的眾多寺廟中,薩迦寺可以說是最著名的一座。薩迦寺以其大量豐富多彩的壁畫和經書而聞名於世,被稱為「第二敦煌」。薩迦寺位於薩迦縣境內,在日喀則西南方約160公里處。
薩迦寺本來並未列入我們的行程之中,由於我們每個人心中早就充滿了對薩迦寺的嚮往,因此從離開珠峰大本營起,就開始不停地同司機軟磨硬泡,要求能夠順道帶我們去。到達拉孜縣后,司機終於同意在回日喀則途中順道訪問薩迦寺。中午從拉孜縣出發,沿318國道東行一百多公里,向南拐進薩迦縣的縣級公路,開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薩迦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灰顏色的緩坡,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就是指此地土壤的顏色。薩迦寺依山而建,並被仲曲河一分為二。河北面的北寺已是一片廢墟,只有幾座新建的白塔孤零零地立在那裡。河南岸的南寺規模宏大,尤其是沿院牆縱向塗紅、白、灰三色相間的色帶,鮮明可鑒,令人一望便知是「花教」寺廟。放眼望去,發現整個薩迦縣裡的所有建築物外牆都被這三色九_九_藏_書修飾。據傳這三色中紅色象徵文殊菩薩,白色象徵觀音菩薩,灰色象徵金剛持菩薩,三色成花,故薩迦教派亦被為「花教」。
薩迦教派的產生和發展僅僅是整個藏傳佛教發展過程的一小部分。翻開藏傳佛教的發展史,將對我們了解西藏,了解西藏人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執政時期。西藏正式被統一,並且創立了統一的藏文字,為了加強和穩固統一的政權,松贊干布對佛教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及支持,先後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二位公主皆來自佛教盛行的國家,它們在進藏的同時,帶來了大批的佛經和佛像。期間從內地及西域陸續來了一批佛教僧人傳播佛法。松贊干布之孫,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贊繼位時,迎請印度高僧寂護大師入藏;之後,蓮花生大師也入藏傳法。蓮花生大師深通密法,入藏后收伏眾多神魔,使他們成為佛教保護神,並建立桑耶寺,選了七名優秀藏族子弟出家為僧,這是西藏首批僧人,號稱「七覺士」。此後,相繼建了一批寺廟,大批藏族出家為僧,大量佛經被譯成藏文,佛教盛行於雪域高原,被稱為西藏佛教「前弘期」。
薩迦教派於十一世紀由西藏古老貴族昆·貢覺傑布創立,並於公元1073年建立薩迦寺北寺。薩迦派規定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但生子后不能再接近婦女。政教兩權均集中於家族之中,並以家族的形式相傳承。薩迦派傳至第五祖九_九_藏_書八思巴時,教派進一步發揚光大。八思巴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這不僅是宗教原因,更主要是他為祖國的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八思巴,本名羅追堅贊,自幼聰慧過人,據傳他3歲能背誦經文,8歲為眾僧講經,故稱「八思巴」,意為神童。八思巴26歲那年,被元朝的忽必烈封為「國師」加封「帝師」,他為元朝創立了蒙古文字,並被授權掌握西藏政教大權,此時,西藏正式歸於元朝。西藏第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雪域高原的人民也終於進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
公元十一世紀,朗達瑪信奉苯教,殺僧滅佛,不久即被僧人貝吉多吉刺殺。這之後,印度的阿底峽大師入藏弘揚佛法,同時期,其他佛學大師也為佛教在西藏的恢復作了大量工作,佛教再度在西藏盛行,此時為「后弘期」。重新弘揚起來的佛教與「前弘期」流傳的佛教,有著明顯的不同,它經過與苯教的長期鬥爭,互相滲透,吸收了不少苯教的東西,從而成為一種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從此,藏傳佛教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宗教形式在雪域高原及其它地方得以流傳和發揚光大。
薩迦寺偏殿的門飾
噶當派。「噶」藏族意為「佛語」,「當」意為「教授」或「教誡」,即用佛語來教導人們接受佛教的道理、教義。噶當派源於阿底峽大師,以熱振寺為根本道場,弘揚佛法,該派以顯宗為主,不排斥密宗,主張先顯后密,十五世紀,黃教就是在該派教義的基礎上發https://read•99csw.com展起來,並取代了該派。
薩迦寺的主殿外景
噶舉派。藏語「噶舉」意為「口授傳承」。因為此派的密法修行,是通過師徒口耳相傳繼承下來,故稱「噶舉派」;又因為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俗稱「白教」。噶舉派傳承複雜,流派眾多,但均源於瑪爾巴和米拉日巴兩位尊者,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系統便始於該派的噶瑪噶舉,噶舉派在西藏歷史上影響巨大,現在仍在藏傳佛教中佔一席之地。
在西藏參觀過很多的寺廟,但從來沒有象在薩迦寺參觀后的感觸那麼深。多少天以來,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會吸引我歷盡艱辛來到西藏,是蒼茫的自然,神密的宗教,還是堅韌的藏民族,也許是他們有機的結合。但是無論如何,對藏傳佛教的理解,是你開啟西藏神秘之門的鎖鑰。
一直被稱道的薩迦寺壁畫並未令我感到心怡,不象敦隍壁畫中飛天神女那樣給人美好的感覺。薩迦寺的壁畫則描繪著各式鑲著一圈骷髏頭並張著血盆大口的怪獸和手持人體內臟器官的牛鬼蛇神,粗獷且可怖。尤其是在一座偏殿的門樑上,竟是面目猙獰的五隻豺狼標本,令人膽寒……一切都與其他教派顯示出不同的特徵。
在薩迦寺內的轉經筒前留影
久聞薩迦縣的刀在藏區很出名,其鋼材的加工和淬火工藝都有獨到之處。在薩迦縣城裡的小店鋪內看中了幾把好刀,儘管愛不釋手,但終因是管制刀具不宜攜帶而放棄。
在薩迦寺唯一的入口東門處,花30元九_九_藏_書購好門票,經過一個天井式院落,便進入了薩迦寺大殿。在西藏長期旅行,使我們每次到了這樣的宗教場所,都自覺地保持一種肅穆。陪同我們旅行多日的嚮導格桑悟珠此時顯示了他豐富的歷史知識,開始濤濤不絕地講述有關薩迦教派的發展歷史。
格魯派。該派是藏傳佛教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十五世紀初,由宗喀巴大師以噶當派教義為基礎,吸收其它諸派的精典教義而創立的。格魯派勢力之大,影響之深是其它教派不能相提並論的,達賴和班禪轉世系統都源於該派。格魯派的形成使藏傳佛教哲學思想臻於系統化,在政治上,促使西藏「政教合一」,此派佔據藏傳佛教的統治地位。由於格魯派僧人帶黃帽,俗稱「黃教」。
藏傳佛教經歷了「前弘期」及「后弘期」以後,由於當時西藏地方政權割據,師承不同,而形成了眾多的教派。除了上述的薩迦教派外,最主要的還有以下四個教派:
寧瑪派。「寧瑪」藏語意為「古」或「舊」,所謂「古」是指該教派是藏傳佛教諸派中最早的一派,可追逆到蓮花生大師傳法時期;所謂「舊」是指西藏「前弘期」佛教相對「后弘期」佛教而言。該派極重密宗且弘揚舊密咒。由於寧瑪派僧人穿紅色僧衣,俗稱「紅教」。
仲曲河谷水草豐足,綠茵如織;夕陽下,薩迦寺宛如一座天外飛來的城池,沐浴著金光,聳立其中。心中不禁感嘆,以薩迦如此閉塞的地域,當時居然成為西藏這麼大疆域的統治中心,不能不說是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