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彭城之戰

九、彭城之戰

這個義帝,我們在鴻門宴之前講過義帝這個人,義帝本來是項梁接受范增的建議,在陳勝死了以後,找到當年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立他為楚懷王。項羽入關以後,在大封天下諸侯之前,他把這個楚懷王給升了一格叫義帝,這個「義」就相當於我們說的義父的「義」,「義父」那不是自己的父親,就是我認他做父親,這就是義帝的由來。然後,他就下令把義帝遷到南方去,把義帝遷到南方去以後,項羽再下令,最後由黥布派人把義帝給殺了。這個事,殺義帝這個事是劉邦出關之前所做的,就是漢二年的第一個月,10月所做的,到漢二年的春天,劉邦走到新城,「三老董公」攔著劉邦這麼一哭才把劉邦給提醒了。因為這一哭讓劉邦明白了三件事,第一,義帝之死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義帝是我們大家共同遵奉的,現在你把義帝給殺了,那麼今後我打你的時候我就要打一個旗號,為義帝報仇。所以這讓劉邦明白了第一個道理,就是義帝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一張王牌。其實義帝之死早在這之前死了好幾個月了,劉邦未出函谷關之前他就知道,但是他沒有意識到這個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一張牌,這個新城三老攔著劉邦這麼一哭,把劉邦給哭醒了。所以劉邦非常具有這種政治家的敏銳性,所以他立馬就覺得義帝之死是一個可利用的牌,所以他要打這張牌。第二:「三老董公」這一哭他發現天下的老百姓對義帝之死很在乎,否則,這「三老董公」怎麼會為一個不相干的人攔著他的馬嚎啕大哭呢?說明很多人很在乎這件事,既然大家在乎,那麼我就拿這件事來大做文章,這是他明白的第二個道理。第三,是給他解決了未來的一個大麻煩,劉邦的目的是要當皇帝,假如項羽不殺義帝,將來劉邦要是滅了項羽,劉邦要當皇帝的時候,這義帝怎麼辦?還得給他辦了,現在是項羽提前把他未來的困難給解決了,他反過來還抓住這個還可以做文章,多大的政治便宜。第四個原因,是因為彭城空虛,彭城是西楚國的國都,但是彭城的守軍並不多。西楚國國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這個守軍到哪兒去了呢?項羽帶著他們到齊國平叛,陷在齊國沒有回來,所以劉邦很順利地就把項羽西楚國的國都給拿下來了。
畫外音:
王立群:
大體上來說有這麼幾條原因,第一,楚軍士氣高昂,西楚國的軍隊這一次仗打得士氣非常高昂,你想想,西楚國的軍隊一向是兇猛善戰的軍隊,這次劉邦把人家的國都給佔了,人家拐回來要收復自己的國都和家園的,你說西楚國的士兵什麼樣的士氣呢?而劉邦的士兵呢?佔了彭城以後天天在那兒喝酒,天天在那兒娛樂,高興啊。所以,荀悅的《漢紀》在評論彭城之戰的時候有一段話很精彩,他說:「漢兵逸豫,戰心不固,楚兵皆有憤激之氣,羽選精兵以攻,而漢以怠惰之卒應之。」項羽選的是精兵,劉邦拿的是怠惰之卒,就是已經提不起勁的這些軍隊和項羽去打,那肯定打敗了,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項羽指揮得當,項羽這一仗顯示他的軍事才華了,他是以三萬精兵擊敗劉邦56萬大軍,這一仗在中國軍事史上已經作為一個經典戰例了。項羽指揮非常得當,他的軍隊是在劉邦最想不到的地方蕭縣出現,然後出其不意攻擊劉邦的彭城,所以這一仗項羽指揮得當。第三,張良、陳平皆無預見,這個時候張良也在劉邦的大read.99csw.com營之中,陳平也在劉邦的大營之中,兩個人我們看《張良傳》,再看《陳平傳》,都記載這兩個人都跟著劉邦,都在彭城,這兩個頂級的謀士沒有一個人給劉邦提個醒,兩個頂級的謀士,一個人都沒有想到項羽會來這麼一手,謀士毫無預見。第四,劉邦盲目樂觀,劉邦從來沒有指揮過這麼多軍隊,他這次指揮了56萬大軍,而且軍隊的士氣很高昂,又打著一面正義的大旗,彭城守軍又不多,所以劉邦打得太順了,打的順了以後他忘了項羽是一員戰神了,忘了。第五是,聯軍組織鬆散,這聯軍有一個優點就是人數特別多,但是這聯軍是五國諸侯的聯軍,其中有趙國的軍隊,趙王當時是怎麼答應劉邦出兵的呢?劉邦提出來叫趙王參加他這個聯軍打徐州、打彭城,當時趙王手下有一個人叫陳餘給劉邦提了個要求,叫我出兵可以,你得把原來那個張耳、常山王張耳給他殺了。最後劉邦為了讓趙王出兵,找了一個長得特別像張耳的人,把這個人給殺了,殺了以後把這個人的人頭拿過去送給陳餘看,陳餘看這人頭像張耳,這才答應出兵了,趙國軍隊這麼參加的。所以他那個聯軍是各路諸侯聯合起來的,他那個聯合作戰指揮部可能在聯合作戰方面還指揮不靈,所以一旦打亂的時候很快容易垮,這也是一個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是騎兵奔襲步兵,史書記載是項羽帶了三萬精兵,這三萬精兵是什麼軍隊沒有記載,沒提,沒有提是什麼軍隊,但是我們估計很可能是騎兵,為什麼呢?第一,項羽手下的騎兵是當時最優秀的軍種。第二,他是長途奔襲,用騎兵比步兵要好。第三,他用三萬軍隊把56萬軍隊迅速打垮,解釋成為騎兵打步兵比較合理。所以騎兵打步兵那就像砍西瓜一樣,所以很快就把劉邦給解決了。
王立群:
彭城之戰劉邦遭遇了自秦末起兵以來的第一次大敗仗,他的56萬聯軍被項羽的3萬精兵打得潰不成軍,劉邦逃出彭城后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胆的消滅項羽的計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下邑畫策」。那麼「下邑畫策」的內容是什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劉邦什麼樣的品質呢?
畫外音:
王立群:
項羽怎麼打呢?項羽是帶著他的三萬精兵繞到徐州的西邊,和河南接壤的有一個安徽的一個縣叫蕭縣,蕭縣離徐州60里地,項羽帶領大軍首先是繞到了蕭縣。蕭縣劉邦沒有重點設防,因為蕭縣這個地方,只有從西邊來的軍隊才會過蕭縣,項羽從北邊來,只能往南打或者從東邊打,沒有想到項羽兜了個圈,轉到西邊佔了蕭縣,然後項羽開始對彭城的劉邦的軍隊開始發起攻擊。這個仗打得很漂亮,他是在蕭縣開始打,早上開始打,中午,這60里很快就到了,中午劉邦的彭城的軍隊已經開始「崩盤」了,全面崩潰了,崩潰的一個標誌是很多人爭著跳水逃命,光跳到河裡淹死的史書記載十余萬人,十幾萬人跳到河裡淹死了。然後向安徽撤退,在安徽的靈璧,項羽又追上來又打了一仗,這一仗劉邦的軍隊又死了十幾萬,兩個十幾萬,我估計劉邦的56萬軍隊差不多解決了將近30萬。剩餘的軍隊全亂套了,連劉邦自己都被圍住了,逃不出去。剛好在這個當口,也太巧了,來了一場沙塵暴,整個白天變成了夜晚,而且這個沙塵暴吹的方向是對著項羽的楚軍https://read.99csw.com去吹,迎著楚軍去吹,把項羽軍隊給吹散了。這一吹散,部隊開了個口子,劉邦帶了十幾個人逃出來了。逃出來以後,劉邦就想到應當去接家人了,剛好在路上劉邦碰見了他跟呂後生的兒子和女兒,兒子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女兒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史記》有兩處記載得特別詳細,第一處是在《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這段話,這段話這樣說的:「道逢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這是劉邦的本紀記載的。另外,給劉邦趕車的這個人叫滕公,就是夏侯嬰,我們講過這個人,《史記·夏侯嬰傳》也記載了這件事,怎麼寫的呢?說「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這兩段話的意思合起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劉邦帶著人逃的時候,碰見他兒子、女兒下車就把兒子、女兒就順便捎上了,捎上以後呢加了兩個人,這車跑得慢啊,跑得慢,馬也累了。後面的追兵又追得很急,劉邦就急了,就一腳把他兒子、女兒踹下去了。然後趕車的人就下來把他兒子、女兒抱上去。然後劉邦走不多遠再踹下去,前後踹了十幾次。趕車的滕公這個人心非常善良,最後都到什麼程度呢?《夏侯嬰傳》有一個記載叫「面雍樹乃馳」,就是他把孩子抱上來以後,這個車先走得慢一點,「徐行」,這個車走得慢一點。什麼叫「面雍樹乃馳」呢?就是讓他的小孩在後面抱著夏侯英的腰,小孩從後面抱住他的腰,再一個孩子抱著前面那個孩子的腰,兩個孩子加上他都抱到一塊兒了,他才快馬加鞭趕車走,就這樣寫的。但是劉邦就這,因為夏侯嬰一會兒一停車,一會兒一停車就拉他的兒女,劉邦急了,拔|出|來劍要殺這個趕車的車夫,最後算是沒殺。那麼他怎麼逃出來的呢?另外一篇傳記就是《季布欒布列傳》有記載,有一個項羽手下的將軍叫丁公,就姓丁,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叫丁公,帶著人最後追上劉邦了,把劉邦給圍起來了。圍起來劉邦逃不掉了,劉邦就衝著丁公說了一句話:「兩賢豈相厄哉?」這話什麼意思啊?咱們倆都夠得上是賢才,咱們兩個何必苦苦相逼呢?這個話說過以後,丁公其實完全可以把劉邦抓住,丁公就覺得該放劉邦一馬,因為他稱他為「賢」,丁公就有點很得意,就網開一面,把劉邦、滕公和他的兒子、女兒給放了,就這樣劉邦算是逃出了彭城這個範圍。所以劉邦在彭城算是打了個大敗仗,他的父親太公,他的妻子呂后,還有他的哥哥劉仲,還有他的侄子,這一幫人很不幸,沒有遇見劉邦,遇見項羽的軍隊了,所以項羽軍隊把他們一窩全抓起來,送到項羽的大營中間,項羽就扣到他的營裏面做人質,包括呂后在那兒都扣做人質,這一扣就是28個月。
王立群:
恰巧這個時候呢,項羽的使者也來了,也來告訴黥布,說項王叫你出兵了。結果隨何是劉邦的使者,項羽的使者剛好在黥布面前,三方會面了。三方一會面,這個隨何很會辦事,他當時就告訴黥布,大王已經同意歸漢了,你怎麼能夠容納楚國的使者呢?立即把他殺了,當場指揮黥布殺楚國使者。黥布愣了一下,最後就同意隨何的意見,把楚國使者給殺了。這一殺楚國使https://read.99csw.com者,毫無疑問,黥布就算是叛楚歸漢了。這樣黥布作為項羽手下的第一猛將叛楚,這應當說是劉邦在彭城大敗之後,取得的最大的一個成果。這黥布挖出來,挖了項羽陣營中間的牆角,挖過來成自己陣營。而且這不是一般的人,是一員驍將,所以對項羽來說是個重大損失,對劉邦來說是一大收穫。第二點呢,黥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彭城的南邊,是在淮南,是在安徽中部,如果安徽這個地方鬧起來的話,那麼它北邊的彭城就會被南北夾擊了,戰略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黥布叛楚是劉邦在彭城大敗以後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但從這裏你也可以看出來一點,就是劉邦這個人還是很不不簡單的,他在打了敗仗的途中,他能想到我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捐出來我不要了,函谷關以東不是一點點土地,大體上就是今天中國太行山以東的地,我都不要了,給別人,誰能幫我滅了項羽,我這個地就封給誰。這劉邦實際上是拿土地來收買天下的奇才,幫助他滅項羽。這是一個非常大胆的計劃,這是很了不得的。一般的人他往往有一個缺點,看小,拿點東西給別人他捨不得。劉邦很大方,太行山以東的地方我都不要了,給你們,只要能夠幫助我滅了項羽,我就封給你們。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胸懷,也是一個戰略家的氣度,所以劉邦在敗逃的途中,就提出來這麼一個滅項的計劃,那麼這個計劃能夠實現嗎?而且劉邦手下我們不要忘了,劉邦手下還有一個大將韓信,彭城大戰的時候韓信在哪兒呢?韓信現在在幹什麼呢?請聽下集,韓信北伐,謝謝大家。
畫外音:
王立群:
公元前205年,劉邦抓住項羽在齊國平叛,深陷齊地不能分身的機會,率領56萬大軍東出函谷關去攻打項羽的西楚國,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打到西楚國的國都彭城並迅速佔領彭城,正在齊國平叛的項羽聞訊后,率領3萬精兵殺回彭城,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是劉邦和項羽自秦末起兵以來,第一次在戰場上正面交鋒,這也是劉、項爭奪天下的第一次大戰,那麼這一戰的結果會怎樣呢?
隨何到了九江王黥布這兒,通過他手下一個官員引見,到那兒了三天黥布不見,不見劉邦的使者。所以隨何就跟這個官員說了,他說這樣,你們大王不見我,我知道他認為楚強漢弱,所以我們漢軍打了敗仗,派使者來他不見。他說你告訴你們的九江王,我說的話對他有好處,如果我說的話沒有道理,他可以把我和20個隨從全殺了。然後,這個中間人就把這話捎給了黥布,黥布一聽,召見隨何。隨何一見面就問他,說你和項羽是平起平坐的諸侯,他是西楚霸王,你是九江王,大家是平起平坐的諸侯,為什麼你要向項羽稱臣呢?你向項羽稱臣,無非是因為你覺得項羽的西楚國非常強,你這個九江王的王國可以依靠楚國,實際上西楚是靠不住的,西楚國之所以靠不住,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最重要的原因是項羽在道義上站不住腳,這個道義上站不住腳,隨何給他概括成一句話,叫「背盟約而殺義帝」,什麼叫「背盟約」?違反懷王之約「殺義帝」,就是劉邦為義帝發喪那件事。再說你九江王黥布,你是靠著人家項羽的,可是你怎麼做的呢?人家出兵齊地你不去,派了四千人。他的國都被占,你不發一兵一卒,坐山觀虎鬥,你這叫靠著人家西楚國?你這不是看九*九*藏*書人家的笑話嗎?你這樣做將來項羽也不會饒你。這點到黥布的「麻骨」了,因為項羽這個時候一直在斥責黥布,而且項羽原來打算就是把黥布給滅了,為什麼?因為黥布不聽他的話。不滅的原因是因為有齊的叛亂,有劉邦的存在,他還想用黥布的軍事才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把黥布給說動了。
隨何要勸降黥布,他的這次使命實際上帶有很大的冒險成分,因為黥布和項羽的關係雖然有一些裂痕,但還沒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而黥布曾經是項羽手下的第一猛將,項羽在分封諸侯王的時候也沒有虧待黥布,而是把他封為了九江王,所以隨何要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黥布叛楚降漢,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隨何能成功嗎?
項羽正在齊國平叛的時候,得到了彭城被劉邦率領56萬聯軍佔領的消息,項羽立刻做出決定,西楚國的大軍留下繼續在齊地平叛,而他親自帶領3萬精兵去解救彭城。3萬精兵要去迎擊劉邦的56萬聯軍,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對比能征善戰而且一貫自信的項羽,他會怎樣來打這一場兵力懸殊的彭城之戰呢?
漢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的春天,劉邦率領大軍東出函谷關去攻打西楚國,這是劉邦自從殺回關中以來第一次出關,要尋找項羽決戰。劉邦這次出兵打得非常順利,他是春天開始出函谷關,四月份劉邦就打到了西楚國的國都彭城,把彭城給佔了。劉邦進入彭城可以說是非常順利,換句話說,劉邦這一次東出函谷關一路上打得順風順水。這裏邊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第一,劉邦的兵力眾多,這一次劉邦可不像鴻門宴,鴻門宴的時候當時劉邦只有10萬人,項羽是40萬聯軍。而這一次呢,項羽倒沒有組織聯軍,劉邦的軍隊達到了56萬,是五路諸侯的聯軍,所以他兵力眾多,這是他順利打入彭城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是軍心大振,劉邦這一次打的時候,他的軍隊士氣很高,因為他的很多士兵都是江蘇人,等於是打回老家去,所以大家的情緒特別高漲,這是第二個原因。第三個原因叫正義之旗,就是這一次打回彭城,劉邦還高舉了一面正義之旗,軍隊打仗它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說你這次出兵有沒有道義,你是正義之師,你還是侵略他人,而這一次劉邦打出來是正義之師的旗號。本來劉、項兩家之爭是兩個集團之間的競爭,既然是兩個集團的競爭,劉邦憑什麼能夠打出來一個正義之師的旗號呢?這裏邊有一個原因,就是劉邦這次出征的時候,走到河南的新城,他在這個地方遇見了一個人,史書記載這個人叫「三老董公」,「三老」是個職務,當然這個官夠不上官,只能叫做吏,「三老」是管什麼的呢?是秦代設的專門管鄉一級的教化的叫「三老」,董公是說這個人姓董,名字不知道了,所以尊稱他為「公」。這個「三老董公」在新城攔住劉邦嚎啕大哭,這是個怪事,劉邦也愣了,就問他什麼事情。原來,這老先生一說,說他哭不是為別人,是為義帝被項羽所殺感到心中非常痛苦,然後就訴說了他心中的悲痛。這一說,劉邦的反應非常靈敏,原來劉邦沒有想到這個義帝的事。史書記載劉邦聽說這個老頭,「三老董公」為義帝之事大哭以後,史書寫了四個字叫「袒而大哭」,「袒而大哭」就是把衣服解開脫了,露出一條袖子然後大哭,劉邦跟著也哭起來了。哭完劉邦做了三條決定:第一,全軍發喪,這是一個決定,就是整個劉邦這56萬人全部要穿孝服。第二件,叫哭祭三日,read.99csw.com史書記載的原話叫「臨三日」,「臨」就是哭,劉邦專門為義帝哭祭了三天。第三條,昭告諸侯,劉邦發了一個公文通知天下所有的諸侯,說項羽殺義帝是大逆不道,我要和你們一塊兒去消滅那一個殺義帝的有罪之人,他不說項羽,他說是殺義帝的有罪之人。
項羽的3萬精兵和劉邦的56萬聯軍在彭城交手,僅僅一個上午劉邦的大軍就全面崩潰,劉邦的家人也大多成了項羽軍隊的俘虜,劉邦自己能夠逃出來,還是靠著項羽的手下網開一面,那麼劉邦這一次為什麼會敗得如此之慘呢?
這裏邊我們談兩個問題,第一,張良提出來這個「下邑畫策」怎麼評價?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項羽手下的黥布能夠被劉邦策反嗎?我們來談談這兩個問題。張良這個「下邑畫策」以我們今天來看,是個了不起的大戰略,就是彭城大敗以後,劉邦已經明白靠他自己玩不轉,滅不了項羽,要滅項羽還得找一些幫手,找誰?他問張良,張良說只有三個人:韓信、彭越、黥布,韓信跟彭越,韓信早就是劉邦手下的大將軍了,彭越是在劉邦進兵彭城的時候,帶了三萬人加入了劉邦的軍隊,彭越也算是劉邦的軍隊了。只有第三個人黥布是項羽手下的人。所以劉邦跟張良就計劃好,一定要把黥布拉過來,而項羽非常器重黥布,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的時候,他手下的將領只封了兩個人,一個是河南王,一個是九江王,九江王封的就是黥布。那麼這個時候為什麼張良提出來要去策反黥布呢?第一,黥布是猛將。第二,黥布跟項羽之間有了一點裂痕,這個裂痕被張良捕捉到了。什麼裂痕呢?當齊國發生叛亂的時候,項羽曾經向黥布,九江王黥布徵兵,黥布並沒有親自帶兵去參加平叛,只派了一員戰將帶了四千士兵參加平叛,項羽很不滿意,這個事張良知道了。第二件事,項羽在山東齊地困在齊國的時候,劉邦打到了彭城,按說,黥布應當在項羽回兵之前就應到彭城去跟劉邦打仗,黥布沒動,在那兒坐山觀虎鬥,這就暴露了黥布和項羽之間有了裂痕。所以劉邦就很感慨,他就指著他身邊的人說:「你們這些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和我共謀天下大事」。所有的人聽了以後都低下頭不吭氣,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叫隨何,隨何就站起來問了,他說我不知道大王說的這個大事是指什麼事?劉邦說,這個大事就是去說服黥布,讓他叛變項羽,如果能讓黥布叛變的話,那麼項羽就會留下來平叛,只要留下來平叛,我就有幾個月的時間把項羽給滅了。這就是劉邦跟隨何交代的任務,隨何說可以,給我20個人就足夠了。劉邦就派隨何帶了20個人到九江王黥布那兒去勸降了。
畫外音:
這樣劉邦就在彭城遭到了他一生以來第一次大敗仗,劉邦不甘心,逃到下邑劉邦就下馬問張良,他問張良問了一句很重的話:「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就是我想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部捐出來,你替我算算,給誰可以和我聯手把項羽給滅了?劉邦這個計劃非常大胆,他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部捐出來,現在他問張良給誰,誰可以和我共同打天下,這就是非常有名的「下邑畫策」。張良說只有三個人,你的手下是韓信,還有一個,我們這個集團中間還有一個彭越,這個人可以。第三個人就是項羽手下的第一驍將黥布,如果說你把這個土地給了這三個人,這三個人和你聯手的話一定能夠滅項。
畫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