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十三、臧否不一

二十三、臧否不一

所以說陳平應當說在他的生涯之中,他出了很多奇計,另外他也做了很多事情,但是這個人做事,我們今天看起來,第一,缺乏深謀遠慮;第二,為人處事世故圓滑,所以陳平評價不高。當然陳平還屬於劉邦在高帝六年十二月第一批封的十侯之中,這是高帝六年的十二月劉邦封了十個侯,十二月封了十個,正月封了十九個,封了十九個侯,就是劉邦第二次批量封侯一下子封了十九個,這十九個中間有兩個人很特殊,特別引人注目,那麼這兩個人是誰?他們為什麼引人注目呢?請看下集,《並峙雙雄》,謝謝大家。
第四計叫調虎離山,這個是指高祖六年,劉邦當了皇帝以後,有人說韓信謀反,所以陳平就獻了一個計,讓劉邦偽裝游雲夢,最後是誘捕韓信,抓了韓信,這是第四計。
畫外音: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自從跟隨了劉邦,陳平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屢屢幫助劉邦獻上重要計謀,在劉邦開創大漢王朝的歷史上,下下了重重的一筆,同樣還是這個陳平,在劉邦登基稱帝之後,在誘捕韓信、白登解圍中也功不可沒,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重要謀臣,後人對他的評價卻不高,尤其是他不被指責「盜嫂」一事,更是讓世人對他的人品產生了嚴重懷疑,一個功勛卓著的開國功臣為什麼會受到如此多的指責和非議呢?歷史上的陳平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最後一個就是那個調虎離山,調虎離山是抓韓信,這個事張良沒有參与,就是陳平一個人的主意,叫不叫奇計呢?叫。但是這個奇計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因為你這個奇計不是抓別人的,不是滅秦,也不是滅項,而是要抓韓信的,這裏就牽扯兩個大問題,第一個大問題就是韓信是不是謀反,第二個問題就是說抓韓信涉及到劉邦和一批開國功臣的關係問題,這不是一般的小問題,陳平是沒有調查,他也沒有問韓信是不是謀反,也沒有替韓信去辯解,就出了一個偽游雲夢誘捕韓信的計謀,這個計謀倒是實行了,韓信也抓了,韓信的被抓恰恰說明韓信沒有謀反,韓信要謀反的話,陳平讓劉邦偽游雲夢走到陳,剛好挨著韓信的楚國,那麼韓信如果真謀反,派兵偷襲這個地方,一下把劉邦就抓過來了。我們再從劉邦以後的平叛來看,只要是證據確鑿的謀反,劉邦一律是殺,韓信最後是押解到京城以後,由楚王降為淮陰侯,說明此人確實未反。那麼一個人沒有謀反,陳平獻的這麼一個計,這叫什麼?這叫罪加無辜。把一個罪加在一個無辜人的身上,陳平這個奇謀還是很有問題的,所以陳平所有這些計謀,如果我們把它概括一下,八個字叫「機變有餘,深謀不足」,就是陳平在靈活多變上,誰也趕不上他,反應非常快,但是深謀遠慮太少了,他給劉邦帶來的災難是無窮盡的,所以這個人他自己也知道,陳平自己給自己有一個評價,他說我這個人多陰謀,陳平自己說我有很多陰謀,所以我積了很多陰禍,連劉邦臨死之前,在交代誰做https://read•99csw•com丞相的時候對陳平有兩句話評價,叫「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陳平智慧有餘,但是難以獨挑大樑,說明劉邦對他有欣賞的一面同時對他還有看法。
現在最難破解的一點就是劉邦問他的時候,陳平解釋了「受金」,他承認,我來的時候窮光蛋一個,我要不吃點賄賂我吃什麼喝什麼?他解釋了,說他自己反覆無常,他也解釋了,唯獨「盜嫂」他沒解釋,陳平為什麼不解釋自己和嫂子的關係,有四種可能,第一純屬誣陷,不用辯解,這是第一種。第二陳平辯解了,司馬遷認為這是讒言不需要記載。第三劉邦認為盜嫂之事無關緊要,沒有問,別人告訴他陳平盜嫂,劉邦認為無關緊要,沒問。第四劉邦問了,陳平默認了。只有這四種可能。那麼我們根據前面他哥哥的器重、富人的厚望,我們可以基本上斷言,前兩點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我認為陳平盜嫂這件事情可靠性不大。那麼除了這一點,陳平還有哪些方面被後人不認可呢?那就是跟我們剛才說的第二點圓滑世故,陳平屬於政壇不倒翁,劉邦、惠帝、呂后、文帝,連續漢初,就是中央無論換什麼樣的人掌權,陳平永遠是政壇重臣,就這一點來說一般人都做不到。我們看陳平,首先應當肯定陳平是個智者,很聰明,洞明世事、善於自保,他的自保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他用迎合來達到自保的目的,手段是迎合,目的是自保,這就是陳平。後人之所以看不起陳平恰恰是在這一點上。我們先看劉邦,他怎麼迎合劉邦?有兩件事我們都講過,我們提一下就知道了,比如說劉邦晚年聽說韓信謀反,要抓韓信,這件事是個大事情,我們剛才說過了它關係到不是一個韓信,而是韓信以外代表的一批異姓諸王和劉邦的關係,陳平其實最應當做的是什麼呢?是調整開國皇帝和開國大臣的關係,是調整君臣關係,而不是迎合劉邦,誘捕韓信,陳平做的恰恰是迎合劉邦,你不說怎麼抓韓信嗎?我告訴你怎麼抓,韓信倒抓了,計謀倒是成功了,留下了後患卻是無窮盡的,這是迎合劉邦。
第五計是我們沒有講過的,叫白登解圍,白登解圍是指高祖七年,也就是高帝七年的時候,劉邦帶領32萬大軍和匈奴的主力作戰,結果劉邦帶著先頭部隊到達了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被匈奴的40萬騎兵包圍,因為劉邦帶的是先頭部隊,大部隊在後邊,導致劉邦在平城被困七天七夜,幾乎出不來。最後用了陳平的計,《史記﹒陳丞相世家》有這麼幾句記載說:「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說劉邦被圍的最緊急的時候用了陳平的奇計,這個奇計只提了一句話,就是陳平出使單于的閼氏,然後匈奴的單于把這個合圍的包圍圈開了個口子,劉邦出來了但是這個計非常秘密沒有人知道這就是白登解圍。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計只好敘述這是白登解圍。但是《史記》寫得很清楚「高帝用陳平奇計」說這是個「九九藏書奇計」我們今天看《史記》的話有兩處記載,第一處是《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列傳》記載了這件事情是什麼計呢?說了兩點:第一點叫收買閼氏;第二點叫同夥未到。由於這兩個原因,匈奴的單于網開一面放了劉邦,什麼叫收買閼氏呢?就是陳平派人拿重金送給單于的閼氏,閼氏得了很多厚禮,得了厚禮以後,她就給單于說了兩點,第一說你即使把漢的土地佔了,你也無法在那兒待,意思就是我們是游牧民族,他們是農耕民族,我們游牧民族佔了農耕民族的地,我們也待不住,這是第一點。再一點說漢王也是有神靈護佑的,匈奴人相信神靈,他覺得單於是得到神靈護佑的,漢王也是得到神靈護佑的,神靈護佑的人你是殺不了他的,這是一個原因。所以匈奴的單于就聽了閼氏的話。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呢?就是這一次匈奴的單於之所以來跟劉邦打,是因為漢內部有匈奴的內應,這個內應沒有如期到達,所以單于害怕原來商定好的內應跟漢王劉邦勾結起來了,所以網開一面放劉邦走了,但我們看《匈奴列傳》的話看不出來這叫奇計嗎,送點禮,賄賂賄賂人家,這怎麼叫奇計呢?但是我們還看到一個材料,因為《史記》這個書出來以後,後人為它做註釋,其中有一個註釋叫《史記集解》,就是把《史記》的各種解釋彙集到一塊兒的,作者是裴駰。他在《史記集解》中間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這個奇計,陳平的奇計是什麼呢?是陳平親自去見單于的閼氏了,見了閼氏以後說了一件事,說漢王劉邦現在被圍現在急了,已經派人回去趕快緊急調中原的美女過來,再有幾天中原的美女就來了,等到中原的美女一來,漢王劉邦把美女一獻給單于,你這個閼氏就完了,中原的美女可比你這個閼氏要漂亮得多,所以你現在趁著中原的美女沒有來,趕快放漢王走,如果劉邦逃了,他絕不會再獻了,如果你再困住他,他把美女一獻,劉邦倒是完了,可是你也跟著完了,你何苦呢,閼氏一聽有道理啊,趁著現在漢族的美女沒有來,趕快放人家走。這是兩說,《史記》的《匈奴列傳》講了一種說法,裴駰的《史記集解》又提了一種說法,哪一個是奇計呢?好像后一說有點道理,有點像奇計,而且也比較符合那個原文,說這件事《史記》不好寫,你說這個計,因為我們剛才看《陳丞相世家》說:「其計秘,世莫得聞」。就是這個計呢,拿不到桌面上說,堂堂大漢的皇帝怎麼解圍呢?就靠這個辦法解圍?如果寫出來寫到歷史上太掉價了,到這個份兒上來了,拿漢朝的美女嚇人家的閼氏,把人家的閼氏嚇住了,你逃出來了,這沒法寫,寫出來太掉份兒,所以這可能是陳平的奇計之一。
第三個,迎合呂后的第三點是只當和尚不撞鐘,中國老百姓有一句俗話:「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和尚就得撞鐘啊,你就得幹事,但是陳平當丞相不幹活,史書記載陳平有這麼幾句話,這幾句話是誰說他的呢?是樊噲的老婆,呂后的妹妹呂媭說陳平的,這樣說的:「陳平為相read•99csw•com,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就是陳平現在當了丞相以後什麼也不幹,每天一是喝酒,二是調戲婦女,丞相就干兩件事「日飲醇酒,戲婦女」,本來呂媭告陳平是想用這一個把陳平扳倒,這樣一做,這樣的人能當丞相嗎?但是她沒有想到《史記》下面寫到,呂后聽說以後寫了這麼兩句話,「呂太后聞之,私獨喜」。呂后一聽說陳平天天只喝酒,然後是泡女人,然後呂后心裏可得意了,很高興。這個我們講過了,在這兒不解釋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為了迎合呂后,解除呂后對他的戒備之心,他不惜以犧牲國事為代價,什麼也不幹,每天只喝酒玩女人,這樣讓呂后滿意了。
王立群:
這些奇謀我們今天考慮一下,這些奇謀哪一些是關係到國家的大事的呢?反間計,反間計離間鍾離眜很成功,離間范增我過去講過,離間范增那個計謀很不高明,就是項羽派個使者來了,先弄上好的,然後再撤掉換成差的,這種計謀要是騙了楚國的使者,再騙了項羽的話,那隻能說使者太蠢,項羽太笨,不能說陳平有多高明,這個反間計,特別是離間范增這個計並不算高明,說奇計可能有點太高了。另外《陳丞相世家》講那個金蟬脫殼,就是劉邦出逃那件事,說是東門放了兩千女人吸引了楚軍的注意力,這是《陳丞相世家》的記載。如果你對照《項羽本紀》來看,不是那回事,這裏邊少了一個重要人物叫紀信,也就是說在滎陽被圍最緊急的時候,紀信自己提出來,他要穿劉邦的衣服,坐劉邦的車,假扮漢王開東門出來,帶了兩千女子,然後讓劉邦從西門溜出來了,這裡有一個重要人物是「紀信救主」,紀信救主這件事情主要還是紀信,陳平是個輔助的。那麼韓信封王?韓信封王我們看《高祖本紀》看得很清楚,韓信封王的時候是張良跟陳平兩個人提醒劉邦,不是陳平一個人,張良還有一份兒呢。
第三計是韓信封王,韓信封王的事情發生在漢王四年,就是韓信佔領整個齊地以後,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這個我們也講過,但是劉邦當時不願意封,是陳平提醒劉邦,叫劉邦封他為齊王,穩住了韓信,所以韓信最後和劉邦聯手滅了項羽,這是第三計。
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不高主要是兩點,第一點叫「盜嫂受金」,這個我們上一集講過,盜嫂之事我們這兒要做一些解釋,第二件事就是這個人過於圓滑。我們先講「盜嫂受金」的事,這個「盜嫂受金」這個事是從哪兒出來的呢?是《史記﹒陳丞相世家》有這麼一段記載:「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有這段記載,這是陳平剛剛投奔劉邦時候,劉邦重用他,結果惹得絳侯周勃跟灌嬰兩個人很不忿兒,就給劉邦提意見,說陳平儘管長得像一個美玉一樣漂亮,但是這個人未必有才,我還聽說他在家的時候盜其嫂,就是盜嫂,跟他嫂子不明不白。所以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成了一個典故了,只要一說盜嫂九-九-藏-書,差不多的人馬上想到的中國歷史上提到盜嫂是兩個人,一個是陳平,另外還有一個人叫直不疑,兩個人都背過盜嫂之名。當然直不疑後來,直不疑那個盜嫂被證明確實是沒有那回事,人家說直不疑盜嫂,最後直不疑說,我沒有哥,我連哥都沒有我怎麼會盜嫂呢,所以直不疑那個簡單。陳平的盜嫂,他確實有個哥哥,而且他哥哥對他很不錯,那麼他是不是跟他嫂子有一些不明不白呢?我們可以看一看記載,《陳丞相世家》記載陳平有兩個嫂子,第一個嫂子對陳平不滿意,說:「有叔如此,不如無有」,說有這麼一個好吃懶做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結果他哥哥一氣之下把這個嫂子給休了,你想想他這個嫂子對陳平那麼惱,她跟陳平會有某種曖昧關係嗎?不大可能。他這個嫂子特別煩陳平,後來當那個富人把自己那個孫女,大家知道陳平娶妻了吧,娶了個什麼妻子呢?嫁了五次,死了五個老公,把這麼一個富人的孫女娶回來了,當這個富人讓他這個孫女出嫁的時候,他給他孫女交代了兩句話,說你到人家家裡頭千萬別因為人家家裡窮,你就不守禮節了,見到人家的哥哥,你要像對待父親一樣,見到人家的嫂子,要像對待母親一樣,可見還有一個嫂子,那麼這個嫂子呢?就應當是陳平的哥哥再婚以後的一個嫂子,確實有,那麼是不是跟陳平有什麼不明不白的關係呢?我們可以做一點推測,第一我們看司馬遷的態度,司馬遷在記載這件事情的時候用了這麼一句話,「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用了一個進讒言的「讒」,就是司馬遷說是有些人對陳平進讒言說的話,他用了一個「讒」,那說明司馬遷認為這個事是別人說的讒言,這司馬遷對這件事是持懷疑態度的,這是第一點。再一點,周勃跟灌嬰說人家陳平和嫂子不明不白,周勃跟灌嬰了解陳平嗎?周勃是沛縣人,灌嬰是睢陽,就今天河南的商丘人,而陳平是陽武人,陽武是今天河南的原陽,當然今天如果走高速的話這三個地方很快,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時候這三個地方相距比較遠,他們不可能了解陳平,所以周勃跟灌嬰是「臣聞」,他倆是聽說。第三我們看歷史記載是不是相符,第一看陳平的哥哥怎麼看,那不盜嫂、盜嫂不是盜的陳平的哥哥的妻子嗎,他哥哥是如何反應的呢?我們看到的《陳丞相世家》的記載,是他哥哥非常器重陳平,他哥哥種地,讓他弟弟讀書,他哥哥看見他的妻子對陳平不滿意,把第一個妻子休了,說明他哥哥非常器重這個弟弟,假如他弟弟跟他哥哥和他嫂子有點什麼非同尋常的關係的話,他哥哥恐怕第一個就知道了,他不可能那麼器重他,所以從他哥哥的器重來看應當說不應當有這件事。第二我們再來看那個富人,富人要把自己的孫女嫁給陳平,一家人都反對,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呢?他家太窮,只提這一個毛病,沒有說陳平這個人品質不好,沒有人這樣講,假如真是盜嫂,那麼不說窮了就說這個人品質不好,那肯定不可能嫁給他。
上一集我們講到,劉邦手下一個重要謀士陳平九-九-藏-書,此人一生為劉邦多次獻出奇計,但是這個人在歷史上始終評價不高,特別是把他和張良放在一起的時候,人們都認為他遠不如張良,但他確實是張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那麼這個人為什麼出了那麼多奇計,評價卻不高呢?陳平的一生在《史記﹒陳丞相世家》中間寫過一句話:「凡六齣奇計」,古書中間這個「凡」意思就是總共,古書中間三、六、九都是指多的意思?不一定就是六次,我們現在看《陳丞相世家》,陳平到底出過什麼奇計呢?第一,反間計,這個我們前面講過,這是漢王三年,劉邦、項羽在滎陽對峙,劉邦打不過項羽的時候,陳平給他獻了反間計,反間計傷了項羽手下的兩個人,我們都講過一個叫鍾離眜,一個叫范增,兩個人都受陳平的反間計的傷害,鍾離眜從此失去了項羽的信任,而范增卻是離開了項羽的陣營回彭城,路上發病氣死了。第二計叫金蟬脫殼,這個是指什麼呢?就是在鍾離眜跟范增中計以後離開了,特別是范增離開了以後,項羽繼續攻打滎陽,在這個繼續攻打的時候,劉邦就吃不住了,最後滎陽城即將被攻陷的時候,陳平獻了一計,這一計就是讓漢軍從滎陽的東門放出來兩千女子,吸引住楚兵的注意力,然後劉邦跟陳平從西門偷偷地溜走了。
第二件事是抓樊噲,我們也講過了,抓樊噲是劉邦聽說樊噲在自己死了以後,要和呂后聯手殺戚夫人和劉如意,所以劉邦火了,要殺樊噲,陳平怎麼做呢?陳平是把樊噲綁起來送到京城自己不殺,他不殺樊噲其實是為了自己避禍,後來聽說劉邦死了,他快馬加鞭進京,他是為了迎合呂后,劉邦掌權他迎合劉邦,呂后掌權他迎合呂后。他迎合呂後有三件事,迎合呂后的第一件事,在漢惠帝死了以後,惠帝七年,惠帝死了,呂后這個兒子多大時候死了,24歲死了,所以呂后非常傷心,24歲呂后的兒子死了,老公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只剩下一個女兒了,她那女兒又不具備政治上的這種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呂后感到很孤獨無援,所以這時候陳平主動向呂后提議,讓呂后把軍權奪走,讓呂祿、呂產,讓呂家這些人掌了軍權,這是陳平主動建議的,陳平是主動迎合呂后建議的,這是一件事。第二件事封諸呂,呂后在惠帝死了以後要封呂姓的人為王,這事辦不到,難度很大。第一有劉邦的白馬盟誓,第二有王陵為代表的大臣的堅決抵制,兩個坎兒過不去。劉邦有白馬盟誓白馬盟誓的要點是三句話:第一,非劉不王,不姓劉不能封王。第二,非功不侯,沒有功勞的人不能封侯。第三,違反這兩條,天下共誅之。這就是白馬盟誓的三個要點,不姓劉不能封王,這是劉邦開國皇帝定的規矩,呂后要突破這一點很難,你要違背劉邦的遺令,你要顧忌大臣的反對,右丞相王陵就說根本不可能,但是陳平怎麼辦呢?陳平說可以,陳平說為什麼可以呢?高皇帝打下來天下,他可以封他的子女做王,呂太后現在統治天下,她可以封自己的子弟為王,就是誰當皇上誰都可以封自己的子弟,所以陳平公開地支持呂后封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