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十六、翁婿嫌隙

三十六、翁婿嫌隙

用了酷刑,史書記載是三種,第一棍棒打,第二皮鞭抽,第三用錐子扎,棍棒、皮鞭、錐子全用了,最後打到什麼程度呢?史書記載了五個字「身無可擊者」,身上沒有一塊皮膚是完好的可以再打了,渾身所有的皮膚全部打爛了。但是這個貫高就不改口,始終堅持一句話,這是我們乾的,與趙王張敖毫無關係。這個口供和刑訊的情況寫個報告送到劉邦那兒,劉邦一看非常感慨,他知道一般的人都挺不過去,所以劉邦就喊了貫高,喊出來一句話叫壯士啊,這個人是個好漢,別這樣審了。怎麼審呢?看看誰和他的關係好,找一個跟他私交特別好的人私下裡去見他,通過私下裡拜訪了解一下真情。找來找去找到一個人,這個人叫泄公,這個泄公說他跟貫高是同鄉,從小關係非常好,現在在朝中做官,然後劉邦就派這個泄公到監獄里去探望貫高。見了泄公以後,這泄公就像平時老朋友見面一樣跟他先寒暄了一番,寒暄完了以後這個泄公就問他,「張王果有計謀不」,說張敖這個趙王是不是他策劃了這一次謀殺的事情?貫高說你想想我犯了什麼罪?我這個罪是刺殺皇上的罪啊,那是滅三族的罪啊,現在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老婆我的孩子,我的兄弟姐妹全部被綁到監獄里去了,只要一聲令下我們家三族全部被殺,這麼多人都要被殺,我犯的是這個罪。我愛誰啊?我是愛趙王還是愛我的父親、母親、孩子、老婆?我當然是愛我的父母親、孩子、老婆,我拿這麼多人的命說個謊話去換趙王一個人的命,我會這樣做嗎?絕不可能的,這件事情的的確確不是人家趙王張敖的事,和人家趙王張敖毫無關係。所以當這個案件發作以後,當場有很多人,參与謀殺的很多人都自殺了,當時趙國有好多參与謀殺案的這些人當場都自殺了,我之所以沒有自殺一直堅持活到今天,受盡酷刑我不願意招供,我不願意承認,不改口供,我只想還趙王一個清白,我活著的目的就一個,還趙王一個清白。說完以後,他就把劉邦怎麼罵人,大臣們怎麼生氣,怎麼策劃,怎麼給趙王說,趙王怎麼不同意,他瞞著趙王怎麼做,把這個經過全講了。講完以後,這個泄公就把這一切寫下來報告給劉邦,劉邦一看確實沒有趙王的事,下令赦免趙王。趙王給赦免了,當然赦免以後這個王是不能當了,但是他畢竟還是皇帝的女婿啊,王不能當了當什麼呢?當侯吧,趙王降為侯。
但這裏邊留下了一個疑問,大家不知道想到了沒有,就是劉邦為什麼對貫高和這些謀殺他的人這麼看重呢?這裡有他一個道理,這事發生在高祖九年以後,就是劉邦的晚年,劉邦到高祖十二年就去世了,劉邦的晚年特別看重的一種品質叫忠誠,這裏面蘊含著一個很深的意味,因為劉邦的人生即將走到盡頭,大漢王朝今後怎麼辦?在整個朝廷的大臣們中間要提倡一種什麼樣的做臣子的氣節,這是劉邦最看重的,這個時候劉邦最看重的他赦免貫高,赦免了很多忠誠于自己主人的大臣,就是要給天下所有的臣子做一個榜樣,讓他們學會一種品德叫做忠誠,有了這個品德,提倡這種風氣,那麼劉邦死以後,他就不擔心他這個王朝會走向沒落,因為有很多大臣會忠實于劉姓皇帝,這是劉邦不殺貫高的最重要的原因。當然了,劉邦晚年是一難接著一難,就在他偵破了趙國這個謀逆大案的時候,又一件謀反案震驚了劉邦,那麼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謀反案呢?劉邦為什麼會感到震驚不已呢?請看下集,《成敗蕭何》,謝謝大家。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巨鹿大戰結束以後章邯投降,項羽帶著張耳,也帶著其他救趙的一些將領九-九-藏-書進入函谷關,然後主持分封,項羽就封了張耳做了常山王,把趙國一分為二,南邊這一塊比較好封給張耳叫常山王,把原來那個趙王歇封到哪兒去啊?遷到北邊去封為代王。陳餘呢?陳餘沒有封,本來陳餘跟張耳功勞相等,換句話說陳餘也有很大的功勞,但陳餘吃虧在哪兒呢?一賭氣一交權一回家,沒有跟著項羽入關,沒有跟著參加巨鹿之戰,沒有參加完回去了,所以最後項羽給陳餘封了三個縣,就讓陳餘做了個列侯,張耳是常山王是諸侯王,他是列侯,兩個人差別就大了,一個是王一個是侯,陳餘的心裏就特別不平衡。所以當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以後,緊接著出現的第一個事件,就是山東齊國的那個田榮叛亂,田榮一叛亂,這個陳餘就立即給田榮寫信,他說哥們兒,你不滿意我也不滿意,我手下沒兵,我只有三個縣,你借點兵給我,我幫你一塊兒咱們共同打,項羽對咱們特別不公。這個田榮呢也是因為項羽沒有封他,他反項羽,所以田榮就撥給一部分士兵給了陳餘,陳餘帶著田榮贈給他的齊國的士兵,又帶著他自己三個縣的士兵,對常山王張耳發動突然襲擊。這個突然襲擊一打,張耳毫無準備,打了個大敗仗,整個國家丟了。
這一詈詈出來個大麻煩,張敖是個很好的一個孩子,他雖然做了趙王是劉邦的女婿,絲毫沒有什麼傲氣,但是他手下那些大臣可不是吃白米飯的人啊,他手下的大臣都是跟著張耳幾十年的人啊,跟著張耳跟著他父親的人,那些老臣們看不慣,覺得你劉邦雖然是個皇帝,那人家不管怎麼樣他也是個諸侯王啊,你怎麼罵起來就沒完沒了,人家對你那麼好,你那麼辱罵人家,受不了。所以他手下的大臣就商量好了,要把劉邦給殺了,他們要殺劉邦這個事情是因為氣憤不過,覺得劉邦不該這麼罵張敖,所以才決定殺劉邦。殺劉邦第一步先告訴趙王張敖,張敖一聽,說絕不能幹這種事情,我的岳父雖然對我是這樣罵了,但是他對我們老張家是有恩的,我們常山國已經丟了,是靠著人家這個高皇帝,也就是靠人家劉邦給了我們這個趙國,才讓我們重新有了自己的一個諸侯國,所以高皇帝對我們老張家是有恩的,絕不能殺恩人,堅決不同意。後來他那些大臣們在一塊兒商量,說咱們這個趙王啊是個大好人,咱們以後也別給他說了,說了他也不同意,咱們就自己悄悄地秘密進行,事兒做成了好處都歸趙王,那意思什麼?事兒做成了咱們讓他當皇帝,事不做成咱們承擔責任。這是高祖七年的事。
後來張耳派了兩個將軍從巨鹿城中突圍出來,跑到陳餘的大營中間逼著陳餘出兵,陳餘說,現在要是出兵打的話,那等於拿那個肉扔給餓狗,一口就給你吞了。這兩個將軍跟陳餘怎麼說呢?哪怕咱們帶著士兵到那兒全軍戰死了,咱們以死表明咱們是信守諾言的。陳餘最後逼得沒有辦法,說你們真要這樣做,我給你五千士兵,你去吧!結果這兩個將軍,張耳手下兩個將軍跑出來請陳餘發兵,逼著陳餘發兵,最後陳餘給了他五千士兵,帶著這五千士兵衝到秦軍的大營中間,就是起了一點波瀾,五千人轉眼之間全死光了,全部戰死,兩個將軍也戰死了,這兩個將軍戰死埋下了大禍根。當然後來的事情我們前面都講過,後來發生了巨鹿之戰,項羽殺了宋義奪了軍權,然後派黥布渡河,自己破釜沉舟斷了王離的糧道。然後天下的諸侯看見項羽打敗了秦軍,齊下手把長城軍團給滅了,把王離給活捉了,抓了王翦的孫子王離,長城軍團被滅掉,這個時候章邯的軍隊向後撤退,巨鹿城的圍解了。巨鹿解圍這是張耳一生read•99csw•com中間遇到的第五次幸運,本來他在巨鹿城中必死無疑了,結果由於項羽的出現,他意外地獲救了。
畫外音:
高祖八年劉邦第二次經過趙地的時候,他們就埋伏了刺客準備殺劉邦,我們講過,劉邦躲過去了,臨睡覺了劉邦突然間覺得心裡頭不太踏實,問問地名覺得名字不吉利,連夜走了,躲過一劫。第二年漢九年,有人把這個事,貫高的仇家把這個事就報告給劉邦了,劉邦就知道了,他沒有想到,他罵得那麼厲害的那個女婿竟然是謀殺他的兇手,是主謀。他懷疑啊,所以就把趙王還有國相抓進京城,其他人一律不準來,而且下個令,誰敢跟著趙王來一律滅三族。結果趙王張敖手下竟然有那麼十幾個人把頭髮剃了,穿上囚徒的衣服,戴一個鐵鏈子,表明自己是趙王的奴僕,跟著一塊兒進京。貫高是被囚車押到京城,押到京城以後,主要審的就審貫高,因為那個趙王張敖就不能審,為什麼不能審他呢?因為他是呂后的女婿啊,呂后就這麼一個女兒,魯元公主嫁給張敖了,現在劉邦非說他這個女婿是謀殺他的人,呂后說不可能,呂后說他娶了咱們的女兒怎麼會殺咱們呢?不可能的事情。劉邦反過來又把呂后罵了一頓,劉邦怎麼罵呂后的?劉邦這樣說的,他說你不想想,那個女婿他稀罕咱們的女兒嗎?他要是把我給做掉得了天下當了皇帝,他身邊多少女人啊?他還稀罕你那個女兒嗎?所以,這個人儘管他是你的女婿,他要謀殺我,極其惡劣,一定要查,所以這個事就一直傳下去。當然,有呂后在中間擋駕,不能夠直接刑訊逼供趙王張敖,所以把所有的棍棒、皮鞭都打到誰身上了?都打到那個相國貫高的身上去了。
從生死之交到反目成仇,張耳和陳餘的關係發生了戲劇化的變化,從此以後這兩個人就分道揚鑣,直到生命的最終也沒有化解矛盾,然而更為戲劇性的是接下來他們的人生之路也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這個變化是什麼呢?
畫外音:
從流浪漢到趙王,張耳一生接二連三的撞上了好運,只可惜他做趙王時間太短了,剛剛一年命運之神就把趙王的位子交給了他的兒子張敖,那麼在張敖身上還會出現,像張耳那樣的傳奇嗎?張敖的命運會怎樣呢?
這件事情過後,對於張敖處理完之後,劉邦最欣賞的是這個趙國國相貫高,他覺得這個人不簡單,所以他派泄公再次到監獄去,告訴貫高趙王放了,沒事了,案子審清了,趙王無罪釋放。貫高非常高興,他說真是這樣嗎?真是這樣,確實趙王放了,不但放了趙王,我告訴你還有一個好消息,皇上告訴我,皇上非常欣賞你,赦免你的罪,讓你在朝中為官,然後任命你為官。這個事兒大家想一想,貫高可是謀殺劉邦這個謀殺案的主謀,劉邦最後的處理是讓那個主謀赦免他的罪,而且要重用他。貫高聽完以後哈哈一笑,他說我活著就是為了洗清趙王的不白之冤,現在我活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我背著一個謀殺皇帝的惡名再出來做官,再跟皇帝手下做官,這活兒我不能幹啊,就是皇帝赦免我,我也會覺得愧對皇帝啊。所以貫高最後怎麼辦呢?貫高最後是在監獄中間割斷自己的頸動脈自殺了,貫高最後是自殺了。貫高自殺以後劉邦非常感慨,又召見了他這個女婿趙王張敖,就問,說你手下跟著你來到京城這十幾個人,打扮成奴僕跟著你一塊兒進來的人怎麼樣?張敖說這些人都是棟樑之才。然後劉邦把十幾個跟著張敖一塊兒來的這些人一一召見,和他們談了談話,發現他們個個都是很九*九*藏*書有才華的人,所以劉邦立即把這些人全部任命為郡守和諸侯國的國相,十幾個人全用了,這十幾個跟著趙王張敖進京的人,經過高祖劉邦、惠帝、呂后、文帝朝,他們的子孫絕大多數都做了兩千石的高官。
王立群:
王立群:
整個國家一丟,張耳考慮這怎麼辦?常山王當不成了,只有兩個辦法,第一,項羽封了我,那我還去找項羽,我的常山國丟了我不找你項羽,你封了我人家給我奪走我還找你。第二找劉邦,張耳其實跟項羽、劉邦交情都不錯,他跟項羽的交情是因為巨鹿之戰,他倆是一個在內一個在外聯手打敗秦軍的。那麼張耳和劉邦什麼關係啊?張耳跟劉邦在秦末大起義開始之前,也就是劉邦起義之前,劉邦早就聽說過張耳是魏國的大名人,跑到人家張耳家裡邊住了好幾個月,在那白吃白喝好幾個月,張耳有錢啊。張耳憑什麼有錢啊?不是娶了個「富二代」嗎?家裡特別有錢,就廣攬天下的賓客。這個時候呢劉邦也去了,聽說張耳那兒可以白吃白住,他也跑過去了,在張耳那兒住了好幾個月,兩個人在秦末大起義之前就認識了。所以最後張耳就拿不定主意,是投項羽好還是投劉邦好,最後他決定投項羽。但他手下有一個人勸他別投項羽,我觀察天象,說劉邦進關中的時候,金、木、水、火、土五星,全部聚在關中之地對應的星宿的位置上,將來劉邦能贏,咱還是投劉邦為好。就這麼一番話,忽悠得張耳就決定投奔劉邦嘛,原來打算投項羽的,最後決定投劉邦了,這是張耳人生中間的第六次幸運,就是投奔劉邦。當時劉邦幹什麼呢?劉邦剛從漢中殺回關中,正在平定關中、攻打三秦呢,張耳來了劉邦特高興,自己的老朋友來了特別高興,他早就知道張耳是個大名士,自己的地位遠不如張耳,他兩個人又都一樣,張耳被封常山王,他被封為漢王,他覺得兩家門當戶對,一高興乾脆把自己的女兒許給張耳的兒子張敖了,所以張耳就和劉邦兩家成了地地道道的親家。前面我們講過鴻門宴,劉邦曾經給那個項伯兩個人要約為婚姻,要結為親家,那個是個政治需求,是個政治手段,後來沒成,真正成的是把他女兒許給張耳的兒子張敖。所以這麼一來劉邦就收留了張耳,張耳就成了劉邦集團的一個重要成員。而這個時候陳餘怎麼辦呢?陳餘把張耳趕走以後,把那個趙王迎接回來讓他做趙王,趙王很感謝他就封他做代王,他兩個換了一個個兒。陳餘做了代王但是不去自己的國家,在這兒輔佐趙王,趙王趙歇就守著這個趙國。
王立群:
章邯在秦國原來是個少府,在秦國都城受到威脅的時候,秦二世授命章邯讓他帶兵去鎮壓起義軍,章邯橫掃反秦義軍,把義軍的所有重要將領全部打敗殺死,最後章邯看著把整個天下的義軍都打光了,打完了,打垮了,只有一個地方沒有占——趙,章邯就帶領他的軍隊到趙國來了。到了趙地以後,秦二世又派了一支軍隊,就是駐守在長城的長城軍團,由王離來率領,長城軍團的主帥帶著長城軍團也到趙國來了,所以趙國這個地方就集中了秦國的兩大主力,一個是章邯兵團,一個是長城兵團,兩大軍團集合在一起要打趙國。章邯很會打仗,來到趙地以後他的打法是,首先把邯鄲附近的老百姓全部遷走,遷到哪兒去呢?遷到河內郡去,河內郡就是今天河南的焦作這一帶。先把邯鄲附近的老百姓遷走,第二步把邯鄲附近的所有的城全部拆了,夷為平地。這叫什麼?這就是後來我們經常用https://read.99csw.com的一個詞,這叫「三光」政策,焦土政策,把人遷走,然後把城池給你整個毀掉。這樣一來趙國就被孤立了,趙王歇和張耳、陳餘就一下子被打垮了,陳餘就隔到巨鹿城外,趙王和張耳就困在巨鹿城中,巨鹿就成為一個焦點,巨鹿是今天河北的平鄉。外面是兩大軍團,圍攻巨鹿的是長城兵團,負責給長城兵團做後勤保障的是章邯兵團,所以,這個趙地就成為當時整個秦末大起義的最關鍵的一個地方了。這個時候張耳在哪兒呢?張耳被困在巨鹿城中,非常危險,外面的秦軍人多糧多,困在巨鹿城中的張耳是兵少食盡,糧食沒有了,兵又少,非常危險,所以張耳在城中就不斷地派人寫信,通知在城外的陳餘,叫陳餘趕快出兵。陳餘被打散了以後收聚了幾萬打散的士兵,聚集了幾萬人,但這個時候章邯軍團是20萬,而這個時候陳餘在外面只有幾萬人,而從南邊過來的楚軍也只有幾萬人,數量都非常小不敢打。張耳是不斷的催,陳餘就一再表明說我現在不能打,打也是白打,打是必死無疑。最後張耳就急了,據史書記載,張耳跟陳餘說了一番很重的話,「吾欲公為刎頸之交,今王與耳,且墓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就責備陳餘,我和你是生死之交,我和趙王是旦暮之間,早晚之間就可能被殺死,就這你擁兵數萬不肯相救。陳餘就很為難,陳餘要去打的話,幾萬人肯定打不過幾十萬的秦軍,白給,如果不去打,張耳就一再地催。
從流浪在外到掌握趙國的實權,張耳的人生之路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然而幸運之神沒有繼續眷顧於他,他還是遇到了一個大麻煩。當各地的反秦武裝風起雲湧時,眼看已經威脅到自己的統治的秦二世,只好派出章邯鎮壓各地的起義軍。章邯果然能征善戰,他幾乎擊敗了各地的反秦義軍,只剩下一個地方沒有佔領,這個地方就是張耳所在的趙地,所以章邯就帶領他的軍隊開始了對趙地的圍攻。那麼面對章邯的猛攻張耳將如何應對,這場大戰將給張耳帶來怎樣的麻煩呢?
王立群:
漢二年劉邦東征的時候,曾經要求趙國出兵一塊兒去打項羽,陳餘提了個條件,要想叫我出兵去打西楚霸王項羽的話,只有一個條件,「漢殺張耳,乃從」,什麼意思啊?你們把投奔的那個張耳給殺了,我立即跟著你們一塊兒去打。劉邦也會想辦法,劉邦當然不可能殺張耳啊,他兩家是兒女親家,怎麼能把他親家公給殺了呢?他找了一個長得特別像張耳的人,把這個人給殺了,把他的人頭裝到盒子里送給陳餘叫陳餘看,我把張耳殺了,你看這人頭。這死人的人頭送到陳餘這兒,陳餘對這個人頭看了半天覺得像,相信了,就派兵跟著劉邦一塊兒打到彭城。後來項羽在彭城大敗劉邦,等劉邦打敗的時候,陳餘好像聽說張耳還活著,再看看那個人頭呢?當然那個人頭保存得也不會太好了,就覺得又不像了,所以又反悔了,不再跟著劉邦了,又脫離劉邦陣營站到項羽這一邊來了。所以這個時候你看,陳餘以什麼來劃線呢?以張耳的死跟活來決定我跟不跟你劉邦,張耳要死了我就和你合作,張耳要是不死,咱倆就是仇人,所以張耳跟陳餘徹底反目為仇。當然,這個事情最後的發展是,這是漢二年的事情,第二年到漢三年,韓信、張耳帶領軍隊攻打趙國,在井陘大敗趙軍,把陳餘給殺了,陳餘最後是被韓信、張耳所殺,然後趙王歇也被殺掉。趙國被韓信、張耳拿下來以後,韓信打了個報告給劉邦要封張耳做趙王,劉邦就立即答應,張耳就真正做了趙王了,這樣張耳終於在漢四年成為趙國真正的趙王。但這個九九藏書時候的趙王是劉邦封的,原來項羽封他那叫常山王,劉邦封他為趙王。但是趙王張耳做上趙王以後,也就走到他的人生盡頭了,漢四年他做了趙王,漢五年他就病死了,只當了一年病死了。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張敖就繼位做了趙王,他的兒子張敖是漢五年做了這個趙王。
畫外音:
他的兒子就沒有他爹那麼幸運了,因為他們張家所有的幸運事情都叫他爹趕上了,他爹把所有的人生幸運都佔了,他兒子就接連串地遭到不幸。第一件事就是他這個兒子漢五年做了趙王,漢七年就遇到麻煩了,漢七年劉邦去平定叛亂的時候被圍在平城,我們講過,被匈奴圍在平城圍了七天七夜,等劉邦突圍出來經過趙地的時候,趙王張敖對他的這個老丈人特別好,就對他的岳父大人特別好,他親自為劉邦端飯端菜。但劉邦不領情,劉邦是逮著他這個女婿趙王張敖是經常罵,罵到什麼程度司馬遷沒寫,《史記》中間只寫了兩個字,很有意思叫「詈甚」,詈甚就是罵得很重,但詈這個字不是一般的罵,因為詈這個字的上面是一二三四的四,這個四在中國漢字的結構中間,很多這個四就是個網,你比如我們今天說羅網的羅,上面不是個四嗎?所以這個字實際上是個會意字,什麼叫詈啊?詈就是把天底下所有罵人的髒話都集中起來,然後罵出來,這叫詈。
獲救以後張耳就給趙王歇舉行宴會,答謝所有來救他們的各路諸侯,唯獨對陳餘不滿意,他問陳餘,你為什麼不去救我們?還問陳餘我派的那兩個將軍上哪兒去了?是不是你把那兩個將軍給殺了?陳餘說那兩個將軍不聽我的話,非聽你的話,帶著五千士兵衝到秦軍大營中間全軍覆滅。張耳不信,我不信他們自己會戰死,一定是被你陳餘殺了。這裏面張耳就犯了一個大錯誤,張耳錯在什麼地方呢?張耳錯在陳餘要是真是殺了你手下兩個將軍,那能瞞得住嗎?他殺了你手下的兩個將軍肯定有很多見證人啊,他現在是衝到秦軍軍營中間戰死了,你不能怪陳餘啊!陳餘有沒有錯呢?陳餘有錯,陳餘的錯錯在兩點,第一屈從出兵,屈從於你這個壓力,最後是讓這兩個將軍帶了五千士兵去了,結果全部戰死了。陳餘如果不讓這兩個將軍出去,那五千士兵死不了,這兩個將軍在,張耳也沒有責怪他的理由,現在就責怪他,抱怨他,懷疑他殺害了這兩個將軍,這是陳餘的第一個錯。陳餘的第二個錯是什麼呢?兩個人越說越生氣,最後陳餘就說了這番話,他說你是不是覺得我這個大將軍我很願意當啊,你要覺得我很願意當這個大將軍,你始終不相信我,我乾脆把大將軍印交給你,你去找個有本事的人去干吧!說完陳餘把大將軍印從身上解下來,往張耳跟前一放,他就上衛生間了。他一去上衛生間,張耳身邊有人就跟張耳說了,這是老天爺把將軍印交給你的,你要是不接受,那是不接受老天的饋贈,你要不聽老天爺的你可要將來吃大虧。這一說張耳腦子一熱,就把這個將軍印拿過來往自己身上一掛,等到陳餘上了衛生間回來,一看將軍印沒了,掛在張耳的身上了,張耳把軍權收回去了。這一收回去陳餘一賭氣不幹回老家了,他一走他手下有幾百個人跟著他一塊兒走了,這是陳餘的第二個錯,叫負氣交權。這一下子張耳跟陳餘兩個人反目為仇,原來兩個人是刎頸之交啊。
被女婿謀殺這是劉邦晚年經歷過的最尷尬的事情,因此處理起來劉邦當然不會心慈手軟,在呂后的勸說下他的女婿張敖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降了級別,那麼張敖逃過了一劫他的部下劉邦又會如何處理呢?
畫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