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自毀長城 第二節 剛愎自用 失察失人

第七章 自毀長城

第二節 剛愎自用 失察失人

項王大怒,乃自被曱持戟挑戰。
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
項羽的失信主要指項羽很難相信別人。任何一個群體之中,總有兩類人,一類人是大多數的芸芸眾生,就是一般的人;另一類人就是才智之士,精英。這樣一個結構劃分,帶來一種什麼情況?有才之士很容易招嫉。這種招嫉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來自群體之內,比較有才幹的人,他的機遇比較多,他的機會比較多,他可能得到的也比較多。而其他的人可能機會少,或者機會來了,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所以,得到的也可能少。這是一種招嫉。
項王怒,烹周苛,並殺樅公。
再次談失態。
劉劭打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他說一個大廚師做菜,會用很多作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酸甜苦辣咸,但這五味都是偏才,都不能放多了。鹽放多了,叫打死賣鹽的了;辣放多了,那是川菜,川菜辣得太狠了也不行;糖放多了也不行,什麼都不能多。酸甜苦辣咸都不能作為燒菜的「主帥」。什麼是主帥呢?劉劭說,這個大廚師做菜,作為主帥的就是那一瓢水。那一瓢水是主帥,咸了,倒進一瓢水,不咸了;辣了,添上一瓢水,不辣了;酸了,添上一瓢水,不酸了。劉劭講得很有道理。我們想想劉邦,再想想劉劭的《人物誌》。劉邦就是那無色無味的一瓢水。哈也不是,你嘗那一瓢水,啥味道也沒有,那就是主帥。
我們再來看陳平如何離間項羽和鍾離眛。鍾離眛是項羽手下一員大將,非常善戰,多次打得劉邦狼狽不堪。陳平以重金收買項羽手下的人,散布謠言,「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終不得裂地而王」,因此,鍾離眛等將領想和劉邦聯手消滅項羽,然後分了項羽的地。結果,項羽果然上當,不再相信鍾離眛等忠心耿耿的將領(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眛等)了。
善聽有兩層意思,一是別人提了個好意見,你一聽立即付諸實行,這叫善聽。善聽還有另一層意思,別人不提意見,你怎麼辦?你要會向別人說四個字為之奈何?這叫善聽!別人給你提了好建議,你聽了,這不算真正的善聽;真正的善聽,是別人不說話,你能問他「為之奈何」,這叫真正的善聽。
第三,內外失聰。項羽這個人是內無自知之明,外無逆耳之言。他個人太順利了,又不善於自省,於是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即使是做了錯事,也不認為是自己錯了。這叫內無自知之明。你看看,對一個說了一句「沐猴而冠」的「說者」,稍微有一點逆耳之言,他就一個字:烹!這樣為人處事,誰敢給他進逆耳之言啊?忠言逆耳,不好聽啊。我們普通的人也都是這樣,聽到不順耳的話總是心裏不舒服,聽到吹吹拍拍的話總是飄飄然。
項羽因為懷疑范增,竟然不聽https://read.99csw.com范增的建議。范增勃然大怒,請求告老還鄉。項羽竟然也答應了,於是范增離開了項羽。
為什麼劉邦能夠聽到新城董公、轅生、鄭忠這些小人物獻的奇策?為什麼項羽很少聽到這些小人物的奇謀?
第二,少年得志。按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項羽的一生叫「不落空」,所有的好事都趕上了。二十四歲起兵反秦,項梁是主帥,他就是副統帥;二十七歲,就做諸侯的總盟主,做「西楚霸王」,主持國家大政。二十七歲當國家主席,這叫少年得志。少年得志也給他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他這一生,什麼好事都趕上了,什麼機會他都沒有失去,太順利了。我們經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閱歷跟經歷的豐富是不可或缺的,項羽的人生中磨鍊太少了,他太順了。一個人的人生,特別是為官之人,他的人生太順,就會太相信自己了。
和項羽對比,我們再看看劉邦。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間,我們沒有看到劉邦自己出過一個金點子;劉邦的許多重大決策也並不都是張良、陳平這些謀士提出來的。比如新城三老董公建議劉邦為義帝發喪,舉義旗伐楚;轅生提出調動項羽,使項羽的力量分散;鄭忠建議增援彭越,加大對楚國後勤補給線的破壞;韓信提出開闢北方戰場——這些都是極有見地的意見。
像劉邦這樣一個人,一不會打仗,二不會治國,三不會出謀,為什麼能夠作為君主,作為一把手統領那麼多人?
比如韓信。韓信開始是跟著項梁的,項梁死後歸了項羽,他在項羽手下干過,提過不少建議。他對自己在項羽手下那段生活很傷心。韓信攻佔了齊國以後,項羽派人去遊說他,勸他叛漢,要麼歸楚,要麼中立。韓信當時很傷心地說了這麼幾句話:「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我韓信在項羽的手下幹事,官位最高的不超過郎中,職位只是執戟;言不為項王所聽,計不為項王所用。我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所以,韓信跳槽、轉會了。韓信是一位軍事天才。楚漢戰爭所有的軍事將領,能稱得上一流軍事天才的只有兩個人,就是韓信和項羽。劉邦充其量只是個二流。」
第二,善用。酸甜苦辣咸,該放多少?哪個人該放在哪個位置上,哪個人在什麼時間、什麼事件上放在哪個位置上,這都是善用的問題。

項羽的幸與不幸

先說善聽。
劉邦聽了陳平的話,給了陳平四萬金,讓他放手實施反間計,而且不問他的支出狀況。陳平利用這些錢,離間了項羽和范增、鍾離眛(mò,音「莫」)的關係。
如果我們熟悉楚漢戰爭的歷史的話,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劉邦手下謀士特別多,大家可以掰著指頭算算,張良,陳平,蕭何,這是一流的;二流的如酈食其之類就不說了。還有那些草根、草民。反過來看項read.99csw.com羽,項羽手下謀士有誰?大家只知道一個,「年七十,好奇計」的范增。所以可以說,劉邦手下人才濟濟,項羽手下人才寥寥。且不說武將,單看文臣謀士,項羽手下基本無人。這個現象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項羽手下沒有謀士,只有一個范增?這和項羽的剛愎自用太有關係了。拿我們今天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項羽這個人的主意太大,主意太大就是他的主觀性太強了。他不需要謀士,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我們前面講過鴻門宴,決定第二天消滅劉邦的是誰?項羽。決定撤銷第二天軍事行動的是誰?項羽。他和誰商量過?沒有。他召集過會議嗎?沒有。他和他最信任的范增商量過嗎?還是沒有。所以項羽不要謀士。
前面我們講過陳平利用一桌飯菜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其計謀水平非常普通。我們接著講這個故事: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每一個人都會聽到讒言,但是,聽到讒言后的態度大不相同。有人信讒,有人不信讒;有人能夠分辨出讒言,有人不能夠分辨出讒言。
項王怒,欲殺之。
從另一個方面看,「說者」的意見很對。項羽沒有聽「說者」的意見,他也不會聽其他人的意見,這是項羽的悲劇。
前面談到的陳平離間項羽和范增所使用的計策,實在不高明,但是,對項羽竟能生效,不能不說項羽非常容易信讒。
第一,能征慣戰。項羽自己確實能幹,他的才幹我們概括成四個字:能征慣戰。他自己說過:「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他是非常能打仗的一位軍事家。一個沒有才幹的人,絕對不會剛愎自用;所有剛愎自用的人,都是有才的人,項羽也不例外。
先說失察。
做到這「三會」,你就能當那個無味之水,你就能統領天下。
劉邦政治二流,軍事二流,他憑什麼自負?他沒有自負的資本啊!但劉邦有個特點,就是從諫如流,很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不行。你說劉邦什麼行?打仗他老打不過項羽;出謀劃策,他周圍比他高明的人很多,且不說張良、韓信、蕭何,就是轅生、鄭忠,也比他高明很多。
其實,鍾離眛最忠誠。漢四年(前203),項羽第二次東歸打擊斷楚軍糧道的彭越,派了兩個庸才曹咎、司馬欣守成皋,這兩人僅僅五天就丟城自殺。項羽聽說成皋丟失之後,立即回師,趕回成皋時,「漢軍方圍鍾離眛于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楚軍在成皋的軍隊幾乎全部覆滅,唯有鍾離眛帶著自己的軍隊還在死守。如果鍾離眛要背叛項羽,豈不早就歸降劉邦了?如果鍾離眛是庸才,他能獨木支撐殘局,直到項羽殺回read.99csw.com成皋嗎?可以說,鍾離眛是忠誠與才能兼備。
天下的諸侯王本來都是項羽封的,本來他們和項羽就有天然的聯繫。但是,有幾位諸侯王是項羽的鐵杆盟友?有誰願意在關鍵時刻幫助項羽?過於自負的人,往往都是孤家寡人。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劉劭,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叫《人物誌》。劉劭的《人物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講人才的書。劉劭在《人物誌》里,把天下的人才分為兩類,一類叫特殊人才,誰是特殊人才呢?帝王,帝王是特殊人才。第二類是普通人才,就是做臣子的人才。劉劭有一個觀點:他認為所有的臣子,無論是將還是相,或者說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叫做偏才,只有國君才叫做通才。

如果讓鍾離眛守成皋,還會失守嗎?
再說失人。

失信:鍾離眛被疑

轅生和鄭忠的建議前面我們已經講過。董公是誰?史無明載。但是,董公的建議讓劉邦在政治上佔了大便宜。

劉邦的能與不能


失察:韓信的寒心

上面我們講了項羽剛愎自用的四個「失」。但是,項羽是要打天下的,他也是要用人的,為什麼卻如此剛愎自用呢?他為什麼不能夠把握自信的度,而自信得過了頭?
我們回過來,再看看那個「沐猴而冠」的故事。那個「說者」的悲劇在什麼地方呢?悲劇就在於他找了一個不善聽的人去說話了。所以,提建議你還得看看你的君主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的君主只會說一個字——「烹」,那你可千萬別提意見!一說准「烹」,找死啊!要找那個善聽的人去提建議,這樣才能夠把你的建議變成實際的行動,造福於國家,造福於人民。
韓信向項羽提過什麼建議我們今天不知道了,但是,據我們對韓信的基本判斷,韓信給項羽的建議不會是毫無價值的。項羽聽不進去,為什麼?項羽太自信了。他只相信自己,一個侍從,向他提建議,他能放到哏里嗎?項羽因此而失去了一位軍事天才,而且是決定他自己命運的軍事天才。這就是剛愎自用給項羽帶來的第一個致命傷:失察。
同時,它和自信也有關係。沒有自信,容易信讒;過於自信,也非常容易信博。沒有自信,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當然容易信博;過於自信,別人說什麼也聽不進,只聽符合自己判斷的話,自然也容易信讒。
其實稍有頭腦的人都知道,這是陳平的反間計,而且這個反間計叫我們今天看起來,是末流之計,是不人流的計策,而就這就能騙得了項羽!
陳平之所以能獻出此計,原因是陳平在項羽手下待過很長時間,比較了解項羽。
項羽如此輕信,使他失去了重用鍾離眛的良機。
項羽死後劉邦都不願寬恕鍾離眛,可見鍾離眛當年打得劉邦多慘。如此忠誠、善戰的部下,項羽不信任、不重用,竟然相信九九藏書陳平的反間計,疏遠鍾離眛,自毀長城,多麼可悲。
項羽剛愎自用,引起了一系列失誤,就是失察,失人,失態,失信。
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阮之。
第四談失信。
項羽如此輕信,使他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謀士范增。范增臨走時說:大王好自為之,天下的大局已定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范增已經知道,項羽沒戲了。范增的離去,可以說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一件事情啊,太遺憾了。
這和人的判斷力有密切關係。判斷力強,不容易「意忌信讒」;判斷力差,很容易「意忌信讒」。
我覺得,諸如此類的事和項羽的性格有關,因為性格就是人。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成就他的事業,也可以損傷他的事業。項羽的性格中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過於自信,剛愎自用。自信是人性的一個優點。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他什麼事情也完不成,因為有自信,你才能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去克服在實現人生目標過程中的所有困難和障礙,所以,沒有自信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的自信過了頭,那就壞了,自信過了頭就成了謬誤,就是剛愎自用。
陳平在滎陽對峙之時和劉邦分析過項羽的性格,說他「意忌信讒」,行反間計可以使項羽上下不和。所謂「意忌信讒」,就是指一個人疑心太重,容易受讒言蠱惑,這是項羽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失態就更明顯了。如果我們翻翻《史記》,有關項羽的記載中用得最多的兩個詞是什麼呢?「怒」,「大怒」。項羽一弄就是「怒」,一弄就是「大怒」。我仔細翻檢了《史記》,就找不到項羽的笑。找來找去,整個《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的一生,他只有一次笑。什麼時候笑的呢?烏江自刎。烏江亭長划著船叫他過江,說你將來還可以東山再起啊,這個時候他仰天大笑,一笑之後,就自殺了。換句話說,在項羽的一生中間,隨處可見的就是項羽大怒,項王怒,項王大怒。我們不妨作個簡單列舉:
你手下的臣子,會領兵打仗,當上將軍去吧;會治國理財,當相國去吧;會出謀劃策,當謀士吧。主帥幹什麼?主帥三件事:善聽,善用,善賞罰。
所以這三個原因:能征慣戰、少年得志、內外失聰,導致了他的過度自信。
韓信曾說項羽吝嗇,刻好官印,放在手裡左把右玩,稜角都磨平了,還不願賞給他人(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別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其實,韓信看到的吝嗇只是表面現象,骨子裡是項羽太自負,自負到只認可自己,不認可他人。項羽聽說劉邦想做關中王就勃然大怒,骨子裡也是認為劉邦不行,他那點本事還能做關中王?只有他自己是英雄,只有他自己行。這種自負使項羽很難和他人結為同盟。劉邦善於在關鍵時刻封官許願,大搞統一戰線,拉攏韓信、彭越,為消滅主要對手項羽服九-九-藏-書務。
過了不久,范增建議急攻滎陽。當時,項羽選准了劉邦的軟肋——糧道(甬道),集中兵力,斷了劉邦軍隊的糧道。劉邦被困在滎陽城中,斷了軍糧,陷入困境(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于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只好提議:「請割滎陽以西以和」。滎陽以西是劉邦已經攻佔的土地,而且,佔了滎陽以西,就可進一步奪取關中。劉邦要不是陷入困境,絕對不會開出這樣的條件。
項羽死後,鍾離眛逃亡。鍾離眛早年與韓信的私交極好(素與信善),就逃到韓信那裡(亡歸信)。劉邦滅了項羽之後,仍然非常惱恨鍾離眛,得知鍾離眛藏在韓信的楚地,專門下詔書要韓信逮捕他。有人向韓信建議斬眛謁上,上必喜,無患。韓信於是親自來見鍾離眛。鍾離眛知道韓信的意圖后,對韓信說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漢,吾今曰死,公亦隨手亡矣。乃罵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于陳。上令武士縛信。韓信本想賣友自保,結果,逼殺鍾離眛,自己卻不免被捕。
項羽不是個一般的人物,他是「西楚霸王」,是一個軍隊的主帥,換句話說,他是西楚國的一把手。處於這樣顯赫的地位,又懷抱著稱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個重大的任務,就是要善於考察和決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

失態:項羽的大怒

原因大概有三點:
另外還有一種招嫉。兩個敵對的群體,比如說劉邦和項羽兩大集團,某一個群體中間的精英,就最容易招致對方的嫉恨。我們前面講過,范增在項羽集團中間應當說是一個最有謀略的人,雖然這個人的本事不是很大,但是他畢竟是項羽集團的唯一的謀士,這就招嫉了。
最後一條,善賞罰,該賞的賞,該罰的罰。

失人:范增的冷遇

如此多的「怒」「大怒」,大多是由於項羽的自尊受到了傷害。項羽是個極其自尊的人,一旦傷了他的自尊,馬上就勃然大怒。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間那些最愛生氣的人,氣性大,愛大怒的人,也都是最自尊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多多少少都是剛愎自用之人。別人做得不順心,別人說得不順心,馬上就發火。
我們再看軍事。軍事方面,有項羽在,有韓信在,劉邦撐破天也只是個二流。
項羽的剛愎自用,使他失去了范增,還失去了一大批可以為他出謀劃策的人。這就是他剛愎自用第二方面的惡果:失人。
項羽是什麼呢?項羽是那個辣椒,項羽只能燒出一盤讓四川人、湖南人都不能吃的辣得太狠的菜,太辣了;劉邦是那一瓢水。所以,我們要是看了劉劭的《人物誌》,就知道,主帥其實不需要有某種具體的才能。主帥需要的是協調能力!需要的是一瓢水中和五味的能力。
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為什麼有些人信讒,有些人很難讓他信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