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三章 高手過招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三章 高手過招

袁崇煥的態度很明確,不承認后金政權,換句話說,在我們眼裡,你們后金還配不上是一個國家,充其量不過是一些殺人放火的基地組織。
他賠著笑臉迎接這些使者,還好吃好喝地款待他們,讓他們參觀自己的軍隊,讓這些人享了一個月的福,臨走前還送給他們一些馬匹和牛羊,最後才依依不捨地跟他們道別。
袁崇煥終於知道皇太極有多陰了,原來這傢伙是想先解決朝鮮,再來解決自己。袁崇煥立即給皇太極寫了一封信,嚴詞質問,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呢?一邊寫信說修好,一邊又攻打我們大明的附屬國。你不是講誠信嗎?你的誠信哪裡去了?老兄,我奉勸你不要活在過去的「七大恨」里,要開闊心胸,展望未來,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你說是吧,做人得看開點兒,要以和為貴。
皇太極精神已近崩潰了,自從出了個袁崇煥,原本一帆風順的后金做啥啥不順,當年跟著父親攻打寧遠,父親死掉,寧遠還在。幾天前,自己打錦州,錦州毫髮無傷,自己倒死了不少戰士。袁崇煥這廝居然有城不守,在城外向我示威。老虎不發威,還真要被人看成是病貓了。這一仗如果不打的話,我皇太極以後在臣民面前就抬不起頭了。
皇太極說:感覺有個屁用,明明我們人多勢眾,別人都出來了,省去了攻城的麻煩。
三個貝勒為什麼認為不能打呢?因為他們覺得明軍好像是準備好了,信心十足,感覺這仗不能打。
後來因為兩人不斷掐架,朝廷便讓滿桂鎮守山海關,袁崇煥鎮守寧遠和錦州。袁崇煥不打無準備之戰,修好城牆后,他又檢視彈藥庫和糧倉,發現一切都還充足。就等你了,皇太極。
皇太極比他老爹還鬱悶,人一鬱悶就容易做錯事。班師的路上,他突發奇想,還想碰碰運氣,攻打錦州。人到了這個份上,只能用失敗來形容了。
皇太極看這些人耍流氓,也決定流氓一下,他寫了一封信:「你們這些人老是躲在城裡,這不是英雄好漢的行為。是好漢的就出來真刀實槍地打,你們要是怕的話,你們可以出一千人,我呢就出十個人,我們十個打你們一千個,如果我們輸了,我就退兵。如果你們輸了,你們就把城內所有的財物都給我。」
袁崇煥一提出辭職,上面馬上就批准了。
趙率教畢竟是久經考驗的將軍,冷靜下來后,就用繩子放下兩個人,找皇太極談判。皇太極糊塗了,我大軍都已經來了,你才開始談判。談判也好,只要能投降,我是歡迎的。
這次的情景卻完全不一樣,明軍列好了方陣,站在城門外,可惜沒有手舉花環,否則皇太極還以為是歡迎自己的。寧遠的守軍有三萬五千人,兵力雖然比皇太極差了點兒,但個個高昂著頭,看上去非常自信的樣子。
所謂撤退就是饒過骨頭去找肥肉,在皇太極的眼裡,寧遠是一塊肥肉。讓人不解的是,你皇太極連錦州都拿不下來,怎麼能拿得下寧遠呢?坐鎮寧遠的正是袁崇煥本人啊!
皇太極為防被圍,將一部分軍隊撤除包圍,在城外駐防。皇太極這人肯定讓人非常煩,他攻又攻不下來,還不斷地讓人射箭勸降。這時,趙率教已經煩不勝煩,若干天後,皇太極沒發現任何援兵。又決定攻城,可惜就是攻不下來,除了給自己的國家製造一些寡婦外,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

硬碰硬

饒是皇太極脾氣再好,聽到這樣的回答也頭頂冒火,我皇太極好歹也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你們明朝居然把我當成土匪首領,太過分,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太極最後還是忍了,因為他最擅長的就是忍。忍歸忍,但這口氣是必須出的。皇太極又給袁崇煥寫了第二封信。這封信很長,還附錄了努爾哈赤當年https://read.99csw.com的「七大恨」。
天啟七年(1627后)正月初八,阿敏出兵朝鮮。朝軍的表現沒有出現意外,一個月後,平壤失陷。朝鮮國王以極高的辦事效率臣服於后金。
八旗軍已經習慣了明軍是一群慫包,但是兩軍兵刃相接,他們才感覺有些不對勁兒。這根本不是以前的那些明軍,這支軍隊似乎不怕死,看到敵人就往死里搞。再加上城牆上的大炮不停地轟著后金的後續部隊,整個戰場變成了明軍的翻身大表演。后金軍節節敗退,但是皇太極也很頑強,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下寧遠城。
皇太極先圍城,圍了五天,也不知他想幹嘛,突然就說要攻城。結果,皇太極又為國家製造了一大堆寡婦。一天下來,城下躺著三千具屍體。看著滿地的屍體,皇太極心情終於平靜了,於是下令撤退。
人一旦認死理了,一百頭牛都拉不回。
皇太極的這個命令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也好理解,他忽然看到城樓黑洞洞的炮口,想起老爹怎麼死的,一時間有些膽戰心驚,心想即使攻下了錦州城,估計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皇太極心想,你把我爹打得鬱悶死了,現在又來假惺惺地弔唁,這時最好的出氣方式是把這些使者的腦袋都砍了。不過,這種做法只適用於莽夫,不適合皇太極這樣的政治家。
這些事當然也逃不過皇太極的眼睛,所以又輪到皇太極痛斥袁崇煥不講誠信了。
不過,崇禎神不知鬼不覺地除掉魏忠賢一黨以後,又重新起用袁崇煥。且不說崇禎最後殺死袁崇煥,至少他能重用袁崇煥,就說明這個皇帝並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麼昏庸。
從出兵算起,五天的時間,皇太極的軍隊就包圍了錦州。

忽悠整忽悠

收到這樣的信,袁崇煥當然只是冷笑,敗軍之將還想講條件。既然皇太極這麼幽默,袁崇煥也決定幽默一把。他認真地給皇太極回了一封信,然後逐條逐條地批駁所謂的「七大恨」,末了還對他說,想要錢自己賺去。
皇太極和袁崇煥雖然是對手,但彼此之間也有一種敬重,在正式交手之前,他們將始終保持客氣和尊重的狀態。
皇太極這哥們是個鍥而不捨的人,看目的沒有達到,又給袁崇煥寫了一封信。他竟然耐心地把袁崇煥批駁「七大恨」的理由又重新批駁了一遍,感覺兩人像打筆仗一樣,估計皇太極也有文人天賦。批駁完之後,皇太極口氣小了點兒,說錢你們是必須給的,如果覺得多的話我可以減少一半,這些錢是補償我精神損失的。
明朝眼睜睜地看著朝鮮這個情人投入后金的懷抱,沒辦法啊,今非昔比,以前是財大氣粗的大亨,今天只是個溫飽都難解決的工人。后金你愛怎麼干就怎麼干吧,等振作之後再來收拾你。
皇太極嘆氣,這人不懂政治,只好硬碰硬了,大手一揮,兄弟們上啊!可惜,寧遠之役給了八旗軍重大心理創傷,城樓上的大炮一發射,大家就人心惶惶。大家攻了幾次,沒敢玩命,就後退了。後來,任憑皇太極叫罵,大家都不敢往前沖了。
說實話,一向能忍的皇太極這次做得有點兒急躁了。但他也是有苦衷的,因為新一輪的飢荒又來了,不抓緊時間趕快搶劫一番,估計老百姓溫飽都成問題了。再加上袁崇煥正在修築關外防線,等他修得像磐石一樣堅固,以後打起來就更困難了。
袁英雄為啥辭職呢?不會是為了幾兩銀子吧!他不辭職不行啊,越來越多的人彈劾他,總之袁崇煥成了箭靶子,許多人朝他放冷箭。寧錦之戰,功勞最大的是魏忠賢,其次是監軍太監……在功勞名單上,袁崇煥排在靠後。
不行,忽悠高手皇太極被人忽悠了。皇太極一聲令下,打。
不過千萬九九藏書別小看這一萬人馬,這一萬人馬是遼東最為精銳的部隊——關寧鐵騎。這支部隊主要是由遼人組成,武器裝備那是沒話說,就連馬匹也是最精良的。
皇太極是個仁君,總不至於把自己這些膽小的士兵全部都砍死。只好又坐下來寫招降書,讓人送到城門口,結果人還沒走到城門口,就被人射死了。皇太極又寫了一封,讓人送,結果無人敢送。事情到了這一步,皇太極只好讓人把招降信射進城內,早這麼想的話,就少丟一條人命。
這一戰,后金傷亡非常慘重,和碩貝勒濟爾哈朗(舒爾哈齊第六子)重傷,代善的兩個兒子重傷,死亡人數達四千多。
為了糧食,大家把命豁出去。皇太極號召八旗子弟。
袁崇煥派了三十個使者過來,名為弔唁,實為談判和刺探敵情。當然,袁崇煥雖然膽大,還不至於缺心眼,在做這一切之前,他先請示了皇帝。
皇太極幾乎要崩潰了,再也顧不得大汗的身份,破口大罵,這幫混蛋、流氓……
也許是皇太極的執著打動了趙率教,趙率教讓人傳話:「要談判的話,派使者是不行的,要派使臣。」
看到這裏,我們也許覺得袁崇煥這人太高調了,你怎麼就自信能打敗這支曾經縱橫遼東的鐵騎?如果打輸了,後果將多麼不堪設想。別擔心,袁崇煥雖然挺能忽悠的,但從不打無把握之仗。雖然歷來八旗的鐵騎所向無敵,但袁崇煥認為關寧鐵騎也不賴,勢均力敵。
皇太極派出使者談判,希望城內守軍棄明投金。趙率教懶得理他,皇太極又派出使者喊話,到第三次派出使者時,趙率教已經不耐煩了:「你還是個老大不,要打就快點打。」
皇太極可能真的是被明軍整得失去理智了,否則不會作出這麼沒有水準的決策。
為了糧食,大家一定要趕走奴賊。袁崇煥動員大家。
袁崇煥一戰打出了威風,打出了前途,喜得崇禎皇帝合不攏嘴,一直讓他做到國防部副部長。就連兵部尚書王永光也不得不含酸帶苦地承認:「這是八年來后金這幫賊第一次受挫,我們泱泱大國畢竟還是有人才啊!」

太極對太極

非常荒唐的是,錦州城是沒有正式守將的,袁崇煥還沒有安排好,所以讓趙率教在那裡暫且管理幾天。趙率教完全沒有料到皇太極這麼快就打了過來,看著城下黑壓壓的大軍,趙率教暗叫倒霉。倒霉歸倒霉,碰上了就跑不掉,只能想辦法去應對。
信的內容雖然很長,但通篇的意思只有一個,你們對不起我,我老爹當年有「七大恨」,傳到我這裏,此恨綿綿無絕期。怎麼辦呢?要消除我這些恨只有銀子了。皇太極獅子大開口,估計明朝如果答應他的要求,沒幾年國庫就空空如也。
是的,有時間還得惡補惡補,不過這節骨眼上肯定是沒時間了。
這個皇太極太恐怖了,可以肯定皇太極絕非什麼善類,然而他卻看上去這麼溫和仁厚,這不是披著羊皮的狼是什麼?皇太極是一個非常內行的政治家,一個內行的政治家絕不會把一副惡狼的嘴臉掛在臉上。整天兇巴巴的那是黑社會。
寧錦戰役中,皇太極比他老爸更失敗,損失了至少一萬的戰士。從這一戰可以看出,明朝其實不是亡在清朝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的手中。
皇太極又被袁崇煥忽悠了,袁崇煥很聰明,遼東的人馬大家都知道有多少,所以忽悠說領導從其他地方調集援軍,還有蒙古軍。水平確實相當高。
他留下極少的人馬監視錦州,自己率領大部隊向寧遠撲去。我們且不說趙率教一旦出城,明軍前後夾擊,就說這寧遠城明顯比錦州要堅固,力量也更強大。軟骨頭都啃不下來,怎麼去啃硬骨頭。
錦州城的兵力不到兩萬,皇太極的兵力是他的三倍多。應該說,錦州九_九_藏_書城沒有理由攻不下來。皇太極糾集大軍后,忽然下達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命令:停止進攻。
三個貝勒前腳一走,皇太極立刻發出了進攻的命令,這麼做,也算是給三個哥哥的面子,畢竟人家年紀大一點,吃的油鹽要多一些。直接否定的話顯得太不尊重兄長。
皇太極可能也來不及想那麼多了,總之,如果就這麼回去,實在太丟人。
被人忽悠得這麼慘,皇太極決定第二天不惜一切代價攻城。可是第二天,城內的使者居然來向皇太極道歉,說:「昨天很不好意思,我們破事兒太多,你們又來得比較晚,實在不方便開門啊!你們今天再派人過來,要早點兒哦,我們一定會好好款待。」
其實,趙率教也不是成心忽悠皇太極,沒辦法,人家打上門來了。為了保家衛國,忽悠忽悠敵人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就在趙率教忽悠皇太極的時候,袁崇煥已經在調動兵馬支援,他調的是滿桂,人馬只有一萬。
然而,皇太極真正來的時候,袁崇煥還是感到一些慌亂。因為皇太極行軍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當皇太極來到寧遠城下時,他差點兒從馬上摔了下來,他看到了一幕讓自己無法相信的場景,簡直就像海市蜃樓。
皇太極這招就是耍流氓了,他希望用這種下三濫的招術把明軍引出來。不過,他也太小看了泱泱大國的文化,這些發明的專利權肯定是屬於大漢民族的,用這招來忽悠未免有點兒班門弄斧的感覺。
皇太極很想發火,不過他還是忍了,溫和地說:「你們先回去吧,我再考慮考慮。」
皇太極這些表現實在有點水,可見他軍事上不能得「優」。你的士兵怕成那樣,別人還會投降,如果投降的話,那真是有病了。皇太極鍥而不捨地派使臣來城下喊話,說有事好商量,有什麼問題不能在談判桌上解決。
這事一出來,袁崇煥就知道皇太極不可告人的秘密了,原來皇太極這個人搞政治還是棋高一著啊!在政治上,袁崇煥和皇太極不是一個級別的,這一點甚至都不需證明,從袁崇煥後來的下場就知道。
以袁崇煥這種脾氣,怎麼受得了這種不公正的待遇?再加上事情完成後,越來越多的人看他不順眼。
袁崇煥打了勝仗之後,皇帝高興,大臣高興,太監高興,老百姓高興,總之全國人民都高興。皇上高興之餘,升了袁崇煥一級,賞銀三十兩,三十兩可以在老家蓋一棟房子呢,沒虧待你吧!
據說,得知努爾哈赤的死訊,袁崇煥還禮貌地派出了慰問團。皇太極是何等精明的人,袁崇煥跟自己非親非故,不可能是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來弔唁吧!所以,一定是來刺探軍情的。
滿桂的表現讓袁崇煥很失望,但也不能責怪他,畢竟人家才那麼點兒人。袁崇煥決定使出一個新招,他秘密派人送一封信給錦州城,沒想到這封信被皇太極給截住了。皇太極一看大驚失色,只見信上寫著:趙率教同志,你不用擔心,錦州被圍,領導是清楚的;你就好好在那兒守,領導已經調集各路援軍在寧遠集結,蒙古援軍也即將趕到,至少有七萬人馬;你就放心地守城,援軍來了后,大家裡應外合,一舉殲滅賊軍。
皇太極一邊和袁崇煥書信交流,一邊指派二貝勒阿敏攻打朝鮮,皇太極這人真不是一個閑得無聊就想跟人玩文字遊戲的人。他和袁崇煥寫信的真實目的已經暴露了,並不是真想要什麼錢,而是先穩住明朝,好集中精神打朝鮮。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六日,皇太極率領六萬大軍,從瀋陽出發,向錦州進攻。著名的「寧錦大戰」就此拉開了序幕,躊躇滿志的皇太極並不清楚等著他的究竟是什麼。
就在這時,突然又有使者走了進來,對皇太極說:「談不是不可以的,你要談我們怎麼會不https://read•99csw.com談呢?就算你不談我們也要談啊,不過呢,城樓上地方小,空氣流通不暢,所以不能在城裡談。在城外談多好啊,空氣新鮮,青草幽香。」
這個皇太極太恐怖了,可以肯定皇太極絕非什麼善類,然而他卻看上去這麼溫和仁厚,這不是披著羊皮的狼是什麼?皇太極是一個非常內行的政治家,一個內行的政治家絕不會把一副惡狼的嘴臉掛在臉上。整天兇巴巴的那是黑社會。
雙方一直打到中午,死傷枕藉。如果這樣打下去,這場戰爭的勝負依舊難以預料。但是,皇太極還忘了一件事,他輕輕鬆鬆地放棄錦州,沒有帶走一片瓦。錦州的趙率教又不是傻子,你帶不走我一片瓦,我就得拿你幾條命。就在大家殺得正歡的時候,趙率教忽然沖了出來。
皇太極是一個政治高手,這一點相信大家都不懷疑。那麼,他打仗是不是特別出色呢?從他之前的表現來看,應該說打仗方面可以給皇太極打個良,但是良跟優是有區別的。皇太極想要證明自己是優,就必須打幾個漂亮仗。
袁崇煥當然不會轟死自己的部隊,但這不代表大炮不可用。大炮還是可用的,因為大炮射程遠,可以轟擊后金後面的部隊,相當於把敵人的前後部隊打出一段空當。
皇太極真是好脾氣,你們這些漢人真難纏,好,我就再給你們一次機會。皇太極又派出了兩個使臣,使臣來到城下的時候,明軍還是不開門。所謂款待就是讓他們在烈日下暴晒,這兩個使臣還挺敬業的,居然賴在城樓下不走,也不擔心被明軍射死。
可惜這三個貝勒堅定地站在一條線上:不能打。
到了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已經對自己失望到極點,板著臉下了一道眾望所歸的命令:「撤退。」
一時之間,袁崇煥成為大明王朝的紅人。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里,唯一不高興的可能就是高第了。可以說,這廝的猥瑣把袁崇煥的形象襯托得更加高大。這位仁兄的表現實在太讓人失望了,就連閹黨都懶得保他,於是,只好捲起鋪蓋回家。
饒是皇太極學問淵博,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袁崇煥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所以下令士兵停止前進。皇太極看了好半天,才明白是怎麼回事,等他明白過來后,發出一聲咆哮:「袁崇煥,你看不起我,你當我是軟柿子!」
雙方都不講誠信,怎麼辦?只能打了,有時候誠信也是打出來的。
也許除了一個人,滿桂。滿桂這個人性格比較衝動,人品其實也還不錯,他跟袁崇煥的關係非常微妙。在寧遠之戰時,有一件事滿桂對袁崇煥非常不滿,這件事的起因是一個叫趙率教的人。
修城池不夠,袁崇煥還召來了大量的農民,對他們說:「只要你們在這裏定居,就可以免費得到地。」這麼做的好處是老百姓種田積極性高,城內的軍糧就多。再加上大家都把這塊地方當作自己的家,敵人來了肯定是拼著老命抵抗。
三個貝勒一回頭,看到自己的人馬都往前沖了。沒辦法,抄起傢伙也沖了上去。
以前聽說后金要攻打,明軍總是把城門關得緊緊的,上面架著一大排大炮,各種弓箭啊、滾木啊、礌石啊,全部都準備好了。
趙率教是河北薊陽人,跟滿桂一樣都是非常不錯的將領,袁崇煥很欣賞這個人。寧遠之戰時,趙率教駐守前屯,和敵人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滿桂忽然派人請求趙率教支援,趙率教沒理他。為啥?很簡單,你兵力吃緊,我這裏更緊啊!
皇太極於是給使者一封招降信,讓他們帶上去。之後,皇太極開始靜靜地等待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最是理想。但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一直等到晚上還沒有任何信息。皇太極決定繼續等,到了第二天,還是沒有回信。皇太極感覺有點不太對,便走到高處瞭望,發現明軍正在搶修工事。read.99csw.com
寧遠之戰後,滿桂升到右都督,袁崇煥升到兵部右侍郎兼遼東巡撫,官職依然不如滿桂,可實際地位還是比滿桂高。滿桂不高興的時候,就奚落袁崇煥是個書生,袁崇煥凜然地說:「你道本道是個書生,本道卻是將首。」
仗打完之後,滿桂心裏老是惦記著這事,氣勢洶洶地要趙率教給一個說法。於是,袁崇煥出場了,袁崇煥的意思是兩位都是國家棟樑,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斤斤計較。滿桂是火暴脾氣,認為袁崇煥偏袒趙率教,對袁崇煥很不服。
對此,皇太極選擇了忍。
這封信送進城后,石沉大海,就像很多文學青年投的稿子一樣。皇太極當時有一種受傷的感覺,你要是不接受的話,至少也得給我寫一封退稿信啊!你們到底玩弄著什麼把戲啊?皇太極不懂,皇太極不理解,忽然覺得自己對漢文化的了解還很膚淺。
戰爭已經沒有懸念了。
就連朝中那些鉤心鬥角的大臣和閹黨也對袁崇煥寄予了厚望,斗的前提是什麼?有國有家才能斗啊!所以大家一起默念觀音菩薩,保佑袁崇煥守住邊疆,這樣我們在朝堂里就可以放心地鬥了。
趙率教終於來到城樓上,對兩個使臣說:「你們還是退兵吧,退兵的話我們大明可以給你們一筆辛苦費。」
袁崇煥也沒閑著,一邊跟皇太極書信往來,一邊下令修固城牆。袁崇煥修的可不只是寧遠城,他修的是寧遠的前哨錦州城。為了保證工程質量,袁崇煥別出心裁,把幾萬民工直接調到錦州。除此之外,袁崇煥還主動出擊,佔領之前淪陷的一些城池,像大凌河、前屯、中后所、中右所之類,將防線全面加固,恢復了關外的屏障。
皇太極很高興,心想甭管你什麼要求,只要願談,什麼問題都是有希望的。皇太極挑了兩個使臣,可是這兩個人來到城下的時候,竟然無人理睬。兩人乾瞪眼,討個沒趣又打道回府。
但即便是這樣,獲勝的概率還是皇太極要大一些,因為皇太極的人數更多。皇太極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敢進攻,他相信一旦兩軍交戰,明軍的大炮就派不上用場了,袁崇煥總不至於把自己的士兵也轟死吧!
滿桂本來是想解圍的,沒想到半路上碰到了莽古爾泰的巡邏兵。雙方一陣廝殺后,彼此都在心裏感慨:「這廝不好惹,還是回家吧!」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人們大跌眼鏡,戰鬥英雄袁崇煥忽然提出辭職。
袁崇煥讓人傳話給皇太極,和好是好事,但是呢,大明朝怎麼可以和大滿洲國並列在一起,不好意思,你這樣寫的話,我實在沒法啟奏皇上。
袁崇煥剛來的時候,滿桂是寧遠總兵,袁崇煥不過是寧前道。論官職,滿桂比袁崇煥要高,不過明朝講究以文制武,所以袁崇煥實際地位比滿桂要高。這滿桂心裏肯定是有點兒彆扭的。
皇太極要打,但有人認為不能打,而且還是三個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快瘋了,不光別人欺負,自家人也欺負,而且三個貝勒一個鼻孔出氣。
當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肯定破口大罵:「魏忠賢,你幹嗎不早點兒把袁崇煥整下去?」
應該說在開打之前,袁崇煥就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素。先說天時,在遼東墾殖多年,糧食都很充足,后金卻發生了飢荒;再說地利,城池都已經修得差不多了,我們居高臨下守城,還怕你們不成;最後說說人和,寧遠之戰後,袁崇煥的威信和人氣急劇攀升,可以說,袁崇煥發話,比皇帝還管用,大家信他啊!
在正式開打之前,皇太極還是傾向於選擇外交手段為自己謀取利益。所以,在遣返明朝代表團之時,他塞給代表團一封信。這封信沒什麼新穎的內容,就是希望兩國和好,皇太極還特別提到誠信,就是說和好要有誠意,不能表面一套背後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