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康熙來了 幕後高人

第一章 康熙來了

幕後高人

所以,康熙親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順治「平反」,他想告訴世人,我老爸是被人抹黑了,沒有宣傳說的那麼差勁。他為順治修建了「孝陵神功聖德碑」,通過歌頌順治含蓄地表達了對孝庄當年崇尚滿洲貶低漢人的不滿。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順治身上的那些叛逆和敏感,康熙都繼承了。但是更可怕的是,康熙比他父親多了沉著、勇氣和城府,儼然是一個經過改良修復的升級版順治。
從此以後,康熙開始逐步實現自己心中的宏偉藍圖。
應該說,順治的一生致力於對孝庄的叛逆,但順治至死都沒有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最終這個任務被他的兒子康熙完成了。相信,順治九泉之下也會瞑目的。
後來的二十多年裡,康熙隔幾天就向祖母請安一次,孝庄感動之餘分明也覺得這孩子還防著自己,怕大臣跟自己走得過近,分了他的權。孝庄其實不是一個權力慾望特彆強的女人,到了晚年,她也只想好好過日子,犯不著跟孫子去爭權。
康熙為啥事先不請示孝庄?因為他認為孝庄不會支持自己,一個是怕九九藏書自己把事情辦砸,另外以孝庄的性格也不會同意做這麼出格的事情。四個輔政大臣是孝庄親自選定的,康熙親政后,孝庄又挽留輔政大臣。康熙曾經就親政的事情親自詢問過孝庄,孝庄以一個長者的眼光說道:「錢糧、刑罰這些事,事關重大,你又不太了解,如果出錯了,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這五天的時間里,康熙就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為啥?因為捉拿鰲拜這事完全是他自己的主張,所以現在他正在等慈寧宮那邊的態度。
要解開這個謎並不容易,只能根據史料發現蛛絲馬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里收有一份《康熙帝欽定鰲拜等十二條罪狀諭》,裏面的日期是「康熙八年五月十二日」,但是《清聖祖實錄》裏面記載康熙捉拿鰲拜的時間為「康熙八年五月戊申」,也就是五月十六日。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說明康熙捉拿鰲拜的時間比史書記載提前了五天,史書記載的這天實際上並不是擒拿鰲拜的時間,而是向王公大臣宣布鰲拜罪狀的時間。
https://read•99csw.com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康熙親政之初,孝庄在背後遙控指揮。在許多人眼裡,孝庄就是一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如來佛,康熙的主觀能動性根本就沒有凸顯出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很難解釋康熙後來的作為,那時孝庄已經死去了多年,康熙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既打敗噶爾丹,又把俄羅斯搞得服服帖帖。在康熙時代,清朝的版圖達到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康熙智擒鰲拜這事情是在孝庄的授意下進行的,還是康熙「自作主張」的。
扳倒鰲拜,康熙的人生之路就順暢得多。然而,這件事的意義還不止於此,康熙不光打倒了權臣,還結束了孝庄幕後操縱國政的局面。從此,大清國康熙一個人說了算。
中間這五天,康熙在幹啥呢?為什麼他沒有立即向朝臣宣布鰲拜的罪狀?
康熙成為權力競爭的最大贏家,在對待祖母孝莊上面,就表現得特別孝順,這種孝順似乎有些過了頭,過了頭的東西就給人作秀的嫌疑。孝庄外出療養,一向親政的康熙也會陪九_九_藏_書同前往,不離左右,在世人眼裡,康熙絕對是一個孝順孫子的典範。甚至連自己的兒子夭折、皇後生病,康熙也居然瞞著不告訴祖母,還是陪著祖母。
毫無疑問,四大輔臣把事情搞得也挺亂的,尤其是鰲拜,但是孝庄一直堅持維穩邏輯,不想把問題進一步弄複雜。
當然,孝庄最擔心的還是康熙身上有順治的影子。可以說,順治已經給孝庄造成了心理陰影,偏偏康熙身上有很多順治的影子,比如喜歡漢文化,父子倆都有叛逆傾向。所不同的是,康熙似乎比順治更沉穩、更細心,也更現實,但是他們父子在精神層面是相通的。孝庄對順治更多的是否定,而康熙卻更多的是認同,他覺得當時很多人沒理解父親,父親雖然脾氣暴躁,其實是一個天才的管理者,高瞻遠矚,秉性真純。
鰲拜擅權康熙早就看不下去了,如果不儘快拿下鰲拜,他感覺朝政會越來越混亂,自己的權力也會面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既然不能請示孝庄,那就來個先斬後奏。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個問題直接牽涉到康熙和孝庄的關九九藏書係。
一般人認為孝庄對康熙非常信任,康熙也對孝庄很信任。事實上,真是這樣嗎?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孝庄對於這個孫子能否管理一個龐大的帝國是心存懷疑的,這種懷疑非常正常,擱誰誰都懷疑,一個少年能夠管理一個龐大的帝國嗎?我們看看歷史上那麼多昏君暴君就知道了,那些人大多是成年人,結果把國家治理得一塌糊塗,而康熙還未成年呢!
由此可見,即使康熙在十幾歲的時候,也是有自己獨立思維的,絕對不是任何人的傀儡。既不是鰲拜的傀儡,也不是孝庄的傀儡。所以,康熙和孝庄的關係事實上沒有後人想象的那麼溫情:一對感情深厚的祖孫。由於處在權力的高位上,兩人的關係事實上是非常微妙的。
康熙這麼做或許是為了彌補孝庄對自己的不滿,一個權力熏天的女人突然之間沒有了權力,肯定會有失落感的,哪怕這個女人的權力慾望不是那麼強。康熙堅持這麼做只是為了告訴祖母一個道理:人走了,茶還是熱的,沒有權力,親情還是有的。
結果出來了,康熙勝利了,孝庄妥協了。孝庄雖然read•99csw.com妥協了,但提出不要把鬥爭擴大化,盡量避免引起社會動蕩。這一點,康熙欣然接受,畢竟他不是朱元璋那樣的劊子手,動不動就喜歡集體屠殺。
這些做法毫無疑問讓孝庄很擔心康熙變成下一個順治,這可能就是孝庄為什麼讓輔臣繼續輔政的原因。孝庄已經六十多歲了,她不想再承受折磨,不想再有任何風浪,此時的她又如何能夠理解胸懷天下雄才大略的康熙呢?換句話說,孝庄只想守著一畝三分地,別出亂子就行,而康熙卻想獨步歷史,成為開疆拓土的千古帝王。
擒拿鰲拜之後,康熙最擔心的莫過於孝庄的態度。如果孝庄不同意這事的話,康熙估計也只能乖乖地放了,除非他敢進一步軟禁太皇太后——康熙不是沒有這個膽子的。康熙的聰明之處在於:他知道木已成舟后,孝庄如果否定他,事情就不好收場,順水推舟是人的正常本能。當然,康熙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和祖母翻臉,自己單幹,讓祖母出局。一個花季少年能有這麼驚人的權謀和敢作敢當的勇氣,確實讓人震驚,讓人佩服,也讓人心底發寒,然而這正是帝王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