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削藩——帝國最驚險的時刻 憤怒的吳三桂

第二章 削藩——帝國最驚險的時刻

憤怒的吳三桂

康熙的使者很快就到了雲南,使者向吳三桂宣讀了詔諭,詔諭首先歌頌吳三桂精忠報國,鎮守邊疆多年,為皇帝分擔南方之憂;接著,詔諭又指出,自古帝王能夠平定天下,無不是靠軍隊和武臣的功勞,一旦四海平定,帝王們必定要班師息兵,讓百姓和士卒都休養生息,這樣對皇帝對武將都有好處;平西王你年紀也大了,長年駐紮在蠻荒之地,想必也想過一種遊山玩水詩情畫意的生活,你不妨來北京陪皇帝,君臣偕樂,這樣既可以讓子孫後代永享王爵,又能國家安定,君臣和睦,多好啊!
擺在吳三桂面前的路有兩條:一、聽從組織安排,響應撤藩政策;二、孤注一擲,起兵造反。聽從組織安排會有什麼結果呢?聽從組織安排后,吳三桂還是一個王爺,還是一個有錢的大腕。但是,作為一個軍人,他將失去自己的軍隊和軍權。要知道,吳三桂所有榮華富貴的基礎都在於手中的那支軍隊,他的一生是戰爭的一生,他能夠混到今天,都是出生入死得來的。沒有軍隊的吳三桂就沒有安全感。
部將:「大王所言極是……」
從某種意義上說,吳三桂失敗還是失敗在臉皮不夠厚上面。
隨後,吳三桂派兵扼守雲南關口,來往的行人,只許進,不許出。表面上,吳三九九藏書桂聽從組織安排,暗地裡一再拖延時間。造反,能不能凝聚人心最關鍵,作為造反專家吳三桂對此比誰都清楚。
吳三桂絕對不是一個傻子,如果有誰能夠保證交出兵權后一定能永享富貴,我想他還是會交出的。但歷史是殘酷的,更多的情況是交出兵權就淪為任人宰割的對象,很容易被滅族的,別說永享富貴。何況,吳三桂是漢人,康熙是清朝皇帝,兩人之間的差距本來就大,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很難。
部將們齊聲說:「不錯,反觀清廷,出生入死的開國老將們紛紛謝幕,康熙小兒,乳臭未乾,豈是大王的對手。只可惜,世子和世孫還在他們手上。」
吳三桂:「反!」
碰到這種事情,沒有人可以非常淡定的,但吳三桂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很快就冷靜下來。他很清楚地看到,撤藩是關係到身家性命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何應對,絕對不能衝動。
吳三桂自信地說:「本王勢力在這兒,何況應熊又娶了公主,料想康熙小兒不會殺掉應熊,最多用應熊來要挾我們。」
部將的這些建議也不是沒有道理,甚至可以說是很有道理的。
說完之後,吳三桂一飲而盡,飲完之後,老淚縱橫。在座的官兵們常年跟隨吳三桂,在雲南這塊土地上吃https://read.99csw.com香的喝辣的,他們的利益和吳三桂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吳三桂這麼一說,群情激憤,紛紛起立,向吳三桂效忠:「我等願聽大王調遣,大王何日舉兵?」
吳三桂第一天上門見方光琛,向他透露了自己謀反的心意,方光琛沒有說話。吳三桂第二次上門明確表示自己要謀反,方還是沒說話。第三天,天色未明,吳三桂就登門造訪,這時方光琛還睡在床上,吳三桂在他的床前焦急地詢問謀反之事。方光琛覺得吳三桂反意已決,就坐了起來,給吳三桂分析形勢。吳三桂立刻拜方光琛為軍師。
據說,撤藩令下來之後,吳三桂氣得說不出話來,兩眼無神,呆若木雞。也能理解,一輩子不要臉不要命就換來這點家底,康熙要一下就拿走,擱誰誰鬱悶。
為了確定部下是不是跟自己一條心,吳三桂積極挑起戰士們的同仇敵愾之心。這些天,他忙著在各營里跟大家喝酒,每次酒過三巡,吳三桂總會慢慢地站起來,滿目滄桑地掃視大家,然後長嘆一聲,悲涼地說:「老夫和諸君共事三十多年,今日天下太平了,我們反而沒了用武之地。現在皇上堅持讓我們遷到關外,以後就不會有這種喝酒的好機會了,來,大家多干https://read.99csw.com幾杯,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再見面。」
吳三桂雖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造反專家,但這次總覺得有點懸,便去求教謀士方光琛。方光琛也是一個牛哄哄的人,自比管仲、諸葛亮,這個人最擅長的是擺高人的架子,作秀功夫高明。方光琛的父親以前是吳三桂的上司,兩人是世交,與其說方光琛是吳三桂的幕僚,不如說是吳三桂的知交。
部將們紛紛催促,大王,你還等什麼,反啊!
在整個造反過程中,造反的理由是非常關鍵的。吳三桂肯定不能說康熙讓我撤藩,所以我要造反。謀士劉茂暇給吳三桂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明亡未久,人心思舊啊!大王最好立明朝後裔為皇帝,討伐清廷。這麼一來,相信天下人會紛紛響應大王的號召。」
吳三桂傻眼了,他被康熙的「真誠」震怒了,康熙你還當真了。康熙確實很認真,撤藩工作他做得細緻入微,儘力滿足三藩在物質上的需求。撤藩是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的,這些康熙都說沒問題,康熙努力做到仁至義盡。
再看看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親軍是老牌勁旅關寧鐵騎,戰鬥力非常強,其他的士兵大多是從孫可望、李定國那裡投順過來的,這些人個個都是身經百戰,一心追隨自己。吳家軍的戰鬥力是絕對https://read.99csw.com沒有問題的,加上平時吳三桂很以自己的治軍為自豪,「治軍整嚴,號令肅然,屯守攻戰之宜,無不畢具」。
我們當然可以設想,吳三桂你交出兵權又有什麼,子孫後代永享富貴不是一樣好嗎?
吳三桂本來只想做個姿態,表示我忠於清廷,他滿以為康熙會挽留他,讓他繼續鎮守雲南。沒想到,康熙居然真的同意,弄假成真,不好收場啊!
康熙是鐵了心要撤藩,立即向兵部、吏部、戶部發出指令,讓他們做好撤藩的善後工作。
吳三桂費盡心機想逃脫兔死狗烹的歷史定律,可惜規律就是規律,任憑吳三桂再狡猾,這一天還是來了。歷史上,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沒有通過任何流血事件就解決了中央集權問題。宋太祖是唯一一個成功繞過兔死狗烹歷史定律的人。
吳三桂的部將也是極力主張造反的,他們說:「大王的軍威舉世第一,大王振臂一呼,天下必定雲集響應,到時兵鋒所指,可以迫使清軍劃地求和,學習劉邦的榜樣,迫使清軍交還世子和世孫。如果我們遷到遼東,他日朝廷一旦吹毛求疵,恐怕我們就只能引頸就戮了,起兵的話,反而可以保全自己。」
吳三桂一聽,汗毛倒豎,覺得方光琛說的有道理,決定自立名號。在這次造反中,吳三桂一開始就錯了,這似乎註read.99csw.com定了這場造反的失敗。你說你都殺了明朝皇帝一次,再殺一次又有什麼關係呢?為啥就拉不下臉皮?就算不殺,平定天下后,你讓皇帝「禪讓」不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吳三桂捻著鬍鬚說:「本王的黨羽門徒遍布全國各地,雲南十鎮的大帥、貴州提督李本深、四川總兵吳之茂、陝西提督王輔臣等,都是本王的心腹。本王若舉兵,這些人個個會馬前鞍后。」
吳三桂憤怒、無語、緊張、痛苦、鬱悶……
應該說劉茂暇的意見是非常好的,無奈這時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提出反對意見的是吳三桂的首席軍師方光琛,書獃子方光琛說道:「以前大王因為兵力不足,出關借兵,天下人還能夠諒解。後來明朝永曆皇帝逃亡緬甸,大王奮力追到,把他殺了,這已經讓天下人無法原諒了。眼前,大王的兵力完全可以收復河山,如果立明朝後裔的話,成功之後該怎麼辦呢?是學習張良煉丹雲遊,還是再殺一次明朝皇帝,讓天下人的口水淹死。殺了一次故國皇帝,難道還想殺第二次?」
吳三桂作出思考狀,認真地分析了形勢。吳三桂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他覺得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武功都是不可一世的,換句話說,有造反的實力。再加上雲南的地形,東連貴州,北控川蜀之地,自己經營這麼多年,資金雄厚,兵甲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