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章 康熙之死與雍正繼位 康熙之死,雍正繼位

第十章 康熙之死與雍正繼位

康熙之死,雍正繼位

康熙說:「我年輕的時候,身體相當好,極少生病。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我已經快七十了,在位近六十年。從黃帝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四千多年了,這期間,至少有三百多個皇帝,在這些皇帝中,我可能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後來,康熙的孫子乾隆本來可以在位時間超過康熙,考慮到康熙的諭旨,做到六十年時他禪位於嘉慶,這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
這個記載出現在雍正編纂的《大義覺迷錄》中,其他的書都是參照雍正的這個版本,由於是自說自話,難免會讓人懷疑其真實性。
但是根據胤禛的記載,他是從隆科多口中得知這個消息的,這就讓人迷糊了。因為胤禛來了之後,還跟康熙密談過很多次,沒有理由這麼重大的消息是從隆科多口中得知,像這麼重大的事情,康熙當然會當面告訴胤禛,開誠布公讓大家都知道。
他的知名度不亞於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但名聲卻不太好,在下一本書中我們將走近這個神秘的帝王。
十一月初七,康熙的身體稍微好轉,回到暢春園休息。到了十三日,病情再次加重。從康熙發病到駕崩才一周的時間,人們或許會想,康熙是不是得了什麼大病?
我們一定很好奇,胤禛又是怎麼樣當上皇帝的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雍正葬在清西陵以後,給自己的兒子乾隆出了一個難題,百年後是陪父親呢,還是陪爺爺?乾隆很為難,最後想出了個折中之策,規定隔代葬一陵。乾隆跟康熙隔一代,所以就跟康熙葬在東陵,嘉慶跟雍正隔一代,就跟著雍正九*九*藏*書葬西陵。
晚年,康熙頒布了一道諭旨,回顧自己的一生。
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康熙生前並沒有指定任何繼承人,但是留下了遺詔,遺詔指定的繼承人是胤禛。作為一個垂死的老人,是不希望看到在自己彌留之際兒子們還憤憤不平為皇位吵得死去活來的,那麼誰還有心思理會將死的父親呢?所以,秘密建儲制度的真正發明權應該歸康熙,雍正只不過是把父親的產品改進升級了一下。
病中,康熙並不認為自己這次會有生命危險,他跟一般人的想法是一樣的,感冒是小病,想當年自己金戈鐵馬,難道這點感冒還能要了自己的命?
因為康熙的病情加重,便讓胤禛代他舉行祭天大禮。這些日子胤禛跟他走得特別近,胤禛很重視這次祭天大禮,所以每天都齋戒,對父親也很關心,一天要去問安幾次。每次康熙都說:「朕身體好了點兒。」
但僅憑雍正的這些行為和習慣就判定他篡位,明顯證據不足。康熙晚年的一系列舉措就是在給雍正鋪路,他還有必要篡位嗎?而且,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雍正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在有的方面甚至超過了康熙。
雍正下毒,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這是從人性最陰暗的一面來揣測的。但雍正沒有太大的必要這麼做,就算他毫無人性,純粹從利害角度也沒必要。康熙是重病在身,活不了幾天,你還要毒死他,就這麼等不及嗎?再說,雍正處理朝政已久,勢力非同小可,就算康熙不想立他,他依然可以做到自立。
整個康熙王朝就這read•99csw.com樣結束了,在王朝燦爛的背後潛藏著腐敗的種子,雍正跟康熙的性格完全不同,跟他的兒子乾隆也脾氣迥異。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雍正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同時也是非常神秘的一個皇帝。
當天晚上七點到九點之間,康熙就轟然駕崩,離開了這個他無比眷戀的人間,只可惜他真的無法再活五百年。
雍正繼位后,和大臣們商議康熙的廟號,最後確定為聖祖,聖是表彰康熙的仁德,祖是表彰他的功績,只有功績相當大的皇帝才能稱祖,連皇太極這麼厲害的皇帝都只得了個太宗廟號。當時,雍正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刺破中指,用血寫出了「聖祖」二字。
康熙之死和雍正繼位是清史的一大疑案。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說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雍正在給康熙進人蔘湯的時候,放了毒藥,再加上民間傳言雍正喜歡跟江湖奇人來往,這個說法似乎很可信。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對此有過記載,並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那天晚上,就皇帝號呼之聲不安之狀來看,即使沒有人下毒,也肯定是突然發生了什麼變故。」一些清史學者也提出了雍正繼位是宮廷政變的說法。
這就涉及第二個疑點:雍正是不是篡改了遺詔?
康熙晚年深受病痛折磨,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公開繼承人是誰。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康熙反而更加渴望過一種有生機的生活,越是晚年,他越是喜歡打獵。雖然他無法拉弓,無法策馬奔騰,但他會欣賞別人打獵,呼吸沙漠草原上的粗獷之氣,感受生命的原九九藏書始滋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天氣特別寒冷,冬天已經早早降臨了紫禁城。在皇宮之中,康熙情緒煩躁,來回走動,像個不安分的頑童。康熙感到一種難言的孤獨和寂寞,是的,沒人能化解的寂寞。他忽然決定出去,透透氣,散散心。
如果是這樣,雍正為什麼又要捏造事實說在自己沒來之前父親就當眾宣布自己為繼承人呢?其實,他這樣做只是為了表明自己是正統的合法的,沒有任何弄虛作假。在雍正期間,質疑他篡位的言論相當多,他編出這段情節也可以理解。
康熙繼續說:「古代有很多帝王短命而死,後來的史學家和文人總是喜歡諷刺這些人,說這些人縱慾無度,所以早死。就連一些英明的皇帝,他們也要雞蛋挑骨頭,把人家說得一無是處。這些人真是不了解情況,其實很多帝王之所以早死是因為國事繁重,他們多數人是累死的……這世上沒有幾個人能長命百歲,很多帝王都很忌諱死字,搞到最後,連個遺詔都沒機會寫。對此,我絲毫不忌諱,人總是要死的,江山註定要移交給下一代,這些我都知道……我在位這麼長時間,享有天下最尊貴的地位,是天下最富貴的人,對君位棄若敝屣,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經過我多年的經營,天下能夠太平無事……」
當時有人傳言說康熙本來想傳位於十四阿哥,結果雍正把十字改成了于,就變成了傳位於四阿哥。這個說法仔細一推敲就發現漏洞百出,在清朝,書寫皇子的名字的時候前面必須加一個https://read.99csw•com皇字。如果康熙真想傳位十四阿哥的話,也是這樣寫:傳位皇十四子。雍正改過來就是:傳位皇於四子。語句不通,而且清朝寫「于」一般不是用這個字,而是用「於」。而且,朝廷詔書,尤其是繼位這種大事肯定是用滿漢兩種語言書寫的,你改得了漢文詔書,改得了滿文詔書嗎?所以,說雍正篡改遺詔也不太可信。
十三日凌晨兩點,康熙病情突然加重,他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立即讓人召胤禛進宮。胤禛當時可能在城外辦事,其他的阿哥們都到齊了,他還沒來。上午九點多胤禛才趕到暢春園,這天康熙召見了胤禛三次,兩人肯定是談了一些話,但歷史沒有記載,我們也無法知道。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相信雍正篡位,跟雍正後來古怪的性格也有關係。自從康熙死後,雍正一生不住暢春園,死後也不葬在清東陵,好像有意躲避自己的父親。暢春園是康熙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這麼好的地方雍正卻不要,反而另外撥款修建圓明園,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另外,康熙平生最喜歡去熱河避暑山庄,雍正當皇帝后一次都沒去過。更讓人詫異的是,雍正為自己選定的陵墓遠遠避開清東陵,選擇了數百里以外的京西易縣,後人稱之為清西陵。這確實讓人費解,如果雍正不是十分厭惡自己的父親,那就是有意要迴避什麼?
也許正因為在康熙最後的日子里,胤禛陪伴在父親身邊,所以外人才懷疑他篡位。從康熙後來交給他一些重大的任務來看,雍正應該不是奪嫡篡位。只不過康熙生前沒有立儲,臨終留下口read.99csw.com諭難以服眾,尤其是其他的一些阿哥,心裏更是不服,所以雍正奪嫡這個流言才流傳開來。
有這麼一個說法,胤禛在到達暢春園之前,康熙已經召集了眾阿哥和理藩院尚書隆科多到床前,對他們說:「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決定去南苑打獵,走到城外,看到一望無際的平原,康熙心裏頓感舒暢很多。但是,走著走著,康熙忽然感到身體很不舒服,好像這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不歡迎自己一樣,康熙有一種暈眩的感覺,接著就不省人事了。
康熙是在行獵的途中染病的,當時正值冬天,寒風蕭蕭,冰雪飄零。康熙本就是一個老年人,還是個身體不好的老年人,偏要喜歡強撐著,表示「老當益壯」,在路上著了涼,染上了風寒。說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也就是感冒而已,但對於一個暮年人來說,病來如山倒,小病也可以奪人性命。
而且雍正是相信鬼神的,他這麼做很容易讓人懷疑他篡位后,沒臉在地下見自己的父親。如何解釋雍正「生不住暢春園,死不葬清東陵」呢?說實話,還沒有找到非常完美的解釋。當然,也有可能是雍正想走出康熙大帝的影子。
康熙的陵墓又叫景陵,在順治的孝陵東南約兩里的地方。景陵曾兩次被盜,一次是軍閥孫殿英為了解決軍費問題盜取清東陵,景陵是其中之一。第二次是抗日戰爭剛結束不久,一群土匪把魔爪伸向了清東陵。景陵被盜之後,沒有經過清理,導致墓穴內積水,一代明君康熙的屍骨泡在積水中,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