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前彩插

文前彩插


1630年,西印度公司出版了這本小冊子,為新尼德蘭殖民地的殖民者打廣告,將他們的行動描述為一場盛大且有利可圖的冒險活動。(National Library of the Netherlands

荷蘭冒險家大衛·彼得斯·德·弗里斯,他努力說服威廉·基夫特取消對曼哈頓地區的印第安人發動戰爭的災難性計劃。(New York State Library

荷蘭人對莫霍克印第安人和莫霍克長屋的描繪,畫中的情形可以追溯到范·德·鄧克在莫霍克部落中穿梭的時期。

這幅以較早期圖像為基礎的印刷品以更加明亮的視角展現了這座前景光明的城市,范·德·鄧克將其出版以鼓勵移民者們移居到此地來。(Collection of Joep de Koning)

「揚松-菲斯海爾地圖」,范·德·鄧克於1650年前後在荷蘭共和國印製。該圖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是美洲東北部的精確地圖,在其影響下,許多荷蘭語地名能夠在美洲許多地方留下印記。(Collection of Joep de Koning
https://read•99csw.com

共同孕育了紐約的「母」城:上圖展現的是大約1616年的倫敦;下圖是16世紀的阿姆斯特丹。(Library of Congress;Amsterdams Historisch Museum

小約翰·溫斯羅普(John Winthrop Jr.),這位康涅狄格殖民地的總督野心勃勃,施托伊弗桑特上當受騙了,還視他為自己的朋友。

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大約就在那時,范·德·鄧克抵達荷蘭共和國,報告曼哈頓殖民地的居民情況。(Amsterdams Historisch Museum)

范·德·鄧克向荷蘭政府展示的新阿姆斯特丹的陰鬱景象,他想說服後者接管這個殖民地。(Photographic Archive of the Austrian National Library,Vi enna)

彼得·施托伊弗桑特(New York Public Library Picture Collection
九_九_藏_書

12000頁的以曼哈頓為中心的荷蘭殖民地手稿記錄之一,儘管這些手稿在數個世紀中一直為人們所忽視,但是它們依然得以被保存,如今正在被翻譯且即將面世。這份尚未被翻譯出版的文檔寫於1664年8月30日,撰寫者是新阿姆斯特丹的領導人,當時多艘英國護衛艦正在港口中擺開陣勢,所以他們在爭論是戰是降。

約翰·法雷的「弗吉尼亞」地圖,它展示了當時的人們對北美的印象,這種印象在哈德遜航行數年後仍然普遍存在。此圖中的方向是南在左,北在右。沿著最右邊(北部)的哈德遜河向上行駛,冒險者會到達「中國海和印度群島」。(Library of Congress

約克公爵詹姆斯,紐約因其而得名。(National Maritime Museum,London

對於一個被歷史徹底忽視的人物來說,阿德里安·范·德·鄧克的形象現已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已經查明,在20世紀初期,這幅畫在兩個藝術品經銷商處經手過,而這兩個經銷商正是因偽造一些藝術品的出處而為人們所知,因此此人是不是范·德·鄧克,我們目前無法確定。(National Gallery of Art
九_九_藏_書

亨利·哈德遜(New York Public Library Picture Collection

17世紀,一幅揚·呂肯雕刻的描繪荷蘭「bass」(或稱「老闆」,在這幅作品中是一名錫匠)和他年輕學徒的版畫。美式英語中的「boss」一詞就是在荷屬曼哈頓創造出來的,這隻是這個殖民地對這個國家產生的大大小小的影響中的一例。

此圖展示了1673年的紐約,當時荷蘭軍隊從英國人手中奪回了這座城市。如圖所示,街道上有許多士兵,堡壘中的大炮蓄勢待發。圖右方遠處是一道類似柵欄的「牆」(wall),「華爾街」因此得名。(Library of Congress

這幅重製的1660年「新阿姆斯特丹」平面圖是范·德·鄧克前去勸說荷蘭政府時使用並最終產生直接影響的圖像證據。在他成功使曼哈頓有了市政府的七年後,這幅平面圖展示出一座井井有條的,有著規整街道和地塊、防禦工事以及一門大炮的城鎮。多虧了當時開展的一次人口普查,我們才得以知道這342座建築物的居住者分別是誰。北部(平面圖右方)邊緣的那道牆(wall)最終成為「華爾街」(Wall Street)的名稱來源,通往北面的那條寬闊(broad)大道則成了「百老匯」(Broadway)。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幅平面圖是在20世紀初期佛羅倫薩一處美第奇宮殿中被發現的。(Collection of the 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
九-九-藏-書

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英國艦船和荷蘭艦船排成「戰列線」。(National Maritime Museum,London

荷屬曼哈頓最初的景象,時間大概是在彼得·米努伊特買下曼哈頓之後兩年。這幅圖描繪了堡壘、風車、一組房屋和被視為尋常存在的印第安人。(New York State Library

許霍·德赫羅特,即胡果·格勞秀斯,國際法之父,也是阿德里安·范·德·鄧克那一代法學生的指引者。(Coll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Museum,Rotterdam,on loan from the Van der Mandele Foundation
九*九*藏*書

查爾斯·格林,他30年來一直致力於翻譯以曼哈頓為中心的荷蘭殖民地相關記錄。

《新尼德蘭記述》一書的扉頁,這本書是阿德里安·范·德·鄧克在背井離鄉的情況下寫成的,其中傾注了他對第二故鄉的熱情。(New York State Library)

荷蘭政府官員彼得·沙根在1626年寫給他上司的信,信中提及殖民者「以價值60荷蘭盾的物品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了曼哈頓島」。(National Archives,The Hague

格拉爾德·特鮑赫畫的阿德里安·保烏進入大教堂,進行1648年歷史性和平談判的場景。(Stadtmuseum Münster

17世紀的萊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