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信念 中國海歸第一人——見證近代史的「活化石」

信念

「信念」之所以被稱為「信念」,首先是因為你相信。
這種相信的前提是,那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雖然在當時可能讓人覺得看不到希望,但是你相信,你就願意付諸實踐,不斷努力。
它會為你的奮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並且幫助你把當初的那份相信,變成現實。

中國海歸第一人
——見證近代史的「活化石」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容閎的一生其實有點尷尬。
在容閎7歲的時候,他被父親送到了澳門馬禮遜教會學校的預備班——原本屬於香山縣管轄的澳門,那時已經被葡萄牙實際佔據了近300年。
1828年,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縣一戶貧困的農民家庭。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4

所幸,自容閎始,一代代的中國留學生前赴後繼,像他這樣懷著赤子之心的,大有人在。
容閎有一個哥哥,之前被父親送去了傳統的私塾。如果按照現代人的思維,父親應該比較疼愛作為弟弟的容閎——把他送到了所謂的「國際學校」。但事實恰恰相反:容閎的父親只能承擔一個人的學費,送哥哥去讀私塾,是希望他走「正道」考取功名;而送弟弟去讀教會學校,只是因為教會學校是免費的,將來畢業能做洋人的生意掙點小錢。
我們無法猜測,容閎對於自己最終沒有葉落歸根是何想法。
在容閎的牽線搭橋下,孫中山在紐約與荷馬·李及布思進行了多次商談,雙方敲定了各種貸款、利息、償還的細節,孫中山也向在國內的黃興通報了這個計劃。
9.《雷頤:當容閎遭遇太平天國》(雷頤,愛思想網站,2010年6月14日)
曾國藩欣然聽取了容閎的建議,授予容閎五品軍功頭銜,並請賜戴藍翎,讓容閎攜專款赴美國購買機器。時值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容閎在購買機器的時候遭遇了不少困難,但他還是不辱使命,花了8個月,將採購的一批機器運抵上海。
1900年9月1日,容閎化名為「泰西」,搭乘日本客輪「神戶丸號」由上海逃往日本,在船上,他終於和化名為「中山樵」的孫中山見面,兩人暢談國家大事。
1881年8月,原定留學期為15年的120名中國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紀律被遣返、執意不歸及病故者外,其餘94人分三批被遣送回國。
3.《洋務運動中的容閎》(向衡,《同舟共進》,2018年第10期)
以容閎的做事風格,一旦決定投入,就絕不只是口頭上的支持。
其時,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再度陷入了一場危機之中:在義和團進京的背景下,覺得已經「忍無可忍」的慈禧太后決定向列強宣戰。
按照後來容閎自己的說法,他去天京的目的,是想「考察一下太平天國」。接待容閎的人,是他在香港時就認識的熟人——洪秀全的族弟、干王洪仁玕。洪仁玕為了體現對容閎的重視,特地給他封了一個「義」字頭的爵位並附上一封委任狀,希望他為太平天國效力。

至此,容閎對「改良」已經徹底放棄希望。

第一批留美兒童在出國前合影留念。當時因為消息閉塞,以及普通老百姓視西洋為「蠻夷」等各種原因,第一批留美|幼童在廣東沒招滿,去香港后才招滿
沒想到,容閎天資聰慧,在學校里的成績非常出色,以至到了1846年,當校長布朗牧師因身體原因準備回國,並提出可以帶三個學生一起去美國的時候,容閎成了入選的三個孩子之一(另兩個分別叫黃勝和黃寬,後來一個在報界,一個在醫界,均有所成)九九藏書
但是,容閎依舊抱有期待,只是他的期待已經從舊體制的自愈轉向了自上而下的改良——戊戌變法。
容閎一直認為,要改變中國,就要從教育入手。

饅頭說

好在後來喬治亞州的一所婦女會願意不加任何附加條件地資助容閎,他最終得到了繼續深造的機會,而且考入的是連美國學生都羡慕的大學——耶魯大學。
這批機器隨後成了江南製造總局裡最新式、最重要的母機,不僅讓江南製造總局一躍成為當時遠東最大最完備的機器製造廠,也標志著中國工業化正式起步。
當然,像容閎這樣波瀾壯闊的人生,可遇不可求。
84歲的容閎此時雖然有心,但已無力,卧病在床。

2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實現自己的抱負呢?在又兜兜轉轉了三年之後,35歲的容閎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他崇拜一生的人。
此時的容閎已經83歲,染病卧床,但聽到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后,他卻興奮異常,連寫三封信給興中會成員謝纘泰,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發表自己對革命的觀點,還頗有先見之明地發出警告:「要警惕袁世凱。」
漂洋過海后的容閎,進的是著名的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孟松中學(Monson Academy)。孟松中學可以資助一部分貧困學生讀大學,但條件是學生畢業后必須要做傳教士。面對這樣一個優惠政策,當時正愁學費沒有著落的容閎最終還是選擇了拒絕。他在後來寫的《西學東漸記》中是這樣回憶的:「予雖貧,自由所固有,他日竟學,無論何業,將擇其最有益於中國者為之。」
就是因為他無論是何國籍、身份,自始至終都是一位發自內心的愛國主義者。

5

1863年,曾國藩通過自己的幕僚介紹,結識了容閎。善於「看相」的曾國藩認為容閎面相很好,有威嚴又有膽識,一開始提出來讓容閎帶兵,但容閎卻認為這並非自己所長。一直在與太平軍苦戰的曾國藩隨即又交給容閎一個任務:去外國採購機器,回來開工廠,生產槍械。
而他為此付諸的第一次行動,就石破天驚——1860年,他受兩名傳教士邀請,去了當時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南京)
所以,容閎還有一個稱號:中國近代史上的「邊緣人」。
容閎在1900年3月,通過留美|幼童中一個族弟容星橋的介紹,知道了一個人。

1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他第二天就親筆給容閎寫了一封信,邀請他九_九_藏_書回國擔任要職。
到了美國后,這批中國兒童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迅速成為各個就讀學校中的優秀學生。到了1880年,共有50多名中國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為什麼?
1855年,27歲的耶魯大學海歸容閎,回到了中國。
但在外人眼裡肥得流油的所謂「採購」,並不是容閎最希望做的事。
這兩個計劃是如此龐大,以至容閎必須要接觸自光緒帝以下大大小小的清朝官員。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容閎終於清楚地感受到,這個龐大帝國的各個階層已經腐爛到了什麼地步:自李鴻章、張之洞以下,榮祿、劉坤一、盛宣懷等,雖然都是「洋務派」的幹將,但圍繞各自利益集團不擇手段地明爭暗鬥、貪污腐敗,使得許多明明利國利民的大事最終都不了了之。容閎更是感慨:「尊自太后,賤及吏胥,自上至下,無一不以賄賂造成。」
他們中很多人的名字,都留在了民國歷史上: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
2.《容閎:中國近代化的卓越先驅》[李華興,《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容閎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
他其實早就入了美國籍,信了基督教,但是在美國,大家還是把他當作一個中國人;雖然他依舊是黑頭髮、黃皮膚,但在中國,大家卻把他當作一個外國人。
然而,理想主義者容閎最終還是輸給了老辣的張之洞。在一開始選擇不表態之後,看到慈禧依然能夠掌握大權,張之洞選擇向朝廷效忠,開始瘋狂捕殺自立軍,包括唐才常在內的20多個自立軍骨幹被張之洞殺害,容閎也再次被清政府通緝。
在容閎之前,應該還有其他中國人留洋歸來。但以從耶魯大學畢業的資歷,以及後來參与的各種大事件,容閎也應該算是第一人。
當時的容閎挺身而出,表示願意出面去請美國駐華公使對清廷進行干預,但因為美國在中國沒有駐軍,對慈禧完全造不成壓力,這個提議被康有為否決。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邊緣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卻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一筆。
容閎本來就認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問題是體制和制度問題,所以他對康有為和梁啟超提出的維新主張大加讚賞。容閎不僅參加了康有為在北京發起的「保國會」成立大會,而且但凡維新派的活動,他都參加。容閎在北京東華門的寓所是維新派長期聚集開會的場所,很多重要的奏摺、建議都是在那裡產生的。
在回到中國后,容閎先後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等處任職,後來又在上海寶順洋行經營絲茶生意。這些職業給容閎帶來了頗為豐厚的收入,但這些並不是容閎真正想要的——如果想要高薪和舒適的生活,他留在美國就行了。
而這些人也開始慢慢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不太願意穿中式服裝,開始和美國女生談戀愛,九九藏書有些人甚至剪掉了辮子,信奉起了基督教。
對於這件事,別說容閎,連當時的耶魯大學校長波特、作家馬克·吐溫,美國前總統格蘭特都紛紛勸阻,但依舊沒有任何作用。
不過,容閎對於「幼童留美」這件事,還是估計得太樂觀了。
1912年4月21日,容閎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最終逝世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寓所。
剛開始,容閎遇到了不小的困惑。
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軟禁光緒皇帝,四處捕殺維新派人士。容閎在第一時間請求美國公使營救康有為,請求英國傳教士營救梁啟超。然而他自己其實也早被清廷視為維新派的核心人物,體仁閣大學士徐桐早就參奏他「與洋人時相往還」,暗示他勾結洋人。
另一方面的困惑,來自他的職業。
這個人,叫曾國藩。
4.《「邊緣人」的角色尷尬——容閎在晚清中國的人生境遇》(李細珠,《學術論壇》,2000年第5期)
但容閎經過幾天的觀察,很快對太平天國大失所望,認為這場革命不會成功,即便成功,也不過是「一姓之廢興,於國體及政治上,無重大改革之效果」。於是他退回了委任狀,立刻離開了天京。
說容閎是「中國海歸第一人」,可能略有誇張。

老年容閎
一方面的困惑,來自他自己。
7.《「近代中國尋夢人」:「留學生之父」容閎》(胡曉青,人民網,2013年9月9日)
在「留美|幼童」計劃夭折后,容閎不遺餘力地推行自己的兩個計劃:幫助中國設立國家銀行,修築全國鐵路。
當時的《申報》在留美|幼童回國后做了如下評述:「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譴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鉅賈大賈之子弟,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
經過容閎的不斷努力和遊說,1872年,在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的奏請之下,清廷終於答應每年選派30名兒童去美國留學。容閎在聽到這個消息后,稱自己:「乃喜而不寐,竟夜開眼如夜鷹,覺得此身飄飄然如凌雲步虛,忘其為偃卧床笫間。」
1898年6月中旬,光緒帝正式頒布《明定國是詔》,戊戌變法正式開始。
天下雖大,不忘中華,足矣。

青年容閎
5.《容閎: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的開拓者》(李永賢,《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按照容閎的設想,中國最好能每年固定派一批兒童去先進國家學習,學到本領后,再回來建設自己的國家——「借西方文明之學術以改良東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國,一變而為少年新中國。」https://read.99csw.com
這個人,名叫孫中山。
很快,容閎自己也被列為通緝對象,只能潛逃至上海,躲進租界。
1909年2月,81歲的容閎告知孫中山,他已向美國軍事專家荷馬·李和金融家布思提出了一個計劃,命名為「紅龍計劃」(Red Dragon-China)
經此一事,容閎聲名大振。
在這場近乎鬧劇的宣戰過程中,容閎完全支持張之洞提出的「東南互保」計劃。不僅如此,他還試圖勸說張之洞擁兵獨立,並且積极參与謀划唐才常策劃的「自立軍」之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容閎已經徹底放棄了「改良」,觸達「革命」的邊緣。
「海歸」這個詞,大概是2000年前後成為一個大家普遍接受的名詞的。很多時候,「海歸」代表的不僅僅是學問、文憑或者資歷,而是一種夢想,一種回到祖國、讓祖國變得更富強的夢想。而這個「海歸」的夢想,恐怕要上溯到160多年前。
據統計,留美|幼童中,後來成為國務總理1人,鐵路局長3人,外交部長2人,鐵路工程師5人,公使2人,鐵路專家6人,外交官12人,礦冶專家9人,海軍元帥2人,海軍軍官14人,醫生3人,律師1人,報界人士2人,電報局官員16人……
這個計劃在施行的過程中還是碰到了很多障礙,一度擱淺,但容閎始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牽線搭橋,敦促雙方繼續推進。
因為有這個理想,容閎才願意放棄別人眼裡難得的舒適生活;也正是因為有這份信念,他才自始至終不選擇放棄或逃避。
當時,以耶魯大學的文憑,容閎如果留在美國,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其實是毫不困難的。但容閎卻拒絕了友人的建議和挽留,決意回到中國,因為這是他出國前就立下的志願:
對此,當時的清廷驚慌失措。再加上當時駐美管理遊學委員(監督)吳子登的一些誇大其詞的報告,清廷終於做出決定:在1881年8月前,撤回全部留美|幼童。
容閎想做的事情,是改變中國。
1.《走向革命:以容閎為中心》[雷頤,《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5期,2012年9月]
這個計劃的核心,是籌款500萬美元,購買10萬支槍和1億發子彈,資助孫中山進行武裝革命。
然而,僅僅百日,變法夭折。
但他的墓碑上,專門刻了一個漢字的「容」。
當留著辮子、穿著馬褂的容閎走進耶魯大學校園的時候,一度成了美國學生圍觀的對象。容閎一年以後就剪去了辮子,但他依舊有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地方:一邊勤工儉學,一邊用成績說話——他的各科成績都很優秀,「英文論說」還在第二和第三學期都獲得了第一名。
由於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中國,容閎發現自己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中國反而成了異鄉」。在回程路上,別人問容閎用中國話怎麼說「暗礁和沙灘」,他竟然半天無法表達,他自己也覺得非常尷尬。
在自費的前提下,出去,是一種選擇,回來,也是一種選擇。但無論最終如何選擇,身在何方,只要心裏有一份挂九-九-藏-書念,一份回憶,一份堅守,乃至願意吶一聲喊,盡一些心,出一份力,我覺得就是可貴的。
「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則當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之境。」
只是,歷史的進程比大家預想的都要快——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武昌起義的故事請參看《歷史的溫度》收錄的《一根香煙點燃的革命》)
在戊戌變法的最後關頭,容閎再次成了見證歷史的人——譚嗣同與袁世凱密談「勤王」之後,返回容閎寓所,告訴大家情況已不容樂觀的消息。
如果改良不行,那該怎麼辦?
在中國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容閎從小到大到老,從留洋到洋務,從維新到革命,遭遇了諸多變化,他的認知和觀念也一直在變,但有一點始終不變:他希望中國能夠變好,能夠變強。
1854年,容閎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成了第一個從耶魯大學畢業的中國人。
按照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想法,「幼童留美」之事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必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派幼童留美已經是一個非常激進的舉動,這樣要求也可以理解。但是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這批留美|幼童到了美國后,依舊要學習《孝經》《小學》等傳統典籍,整個「留美|幼童」團的監督是翰林出身的陳蘭彬,容閎只是副監督。
至此,容閎開始徹底支持革命。
必須指出的是,布朗先生確實是一個優秀且慈善的教育家,他負擔了三個孩子所有的出國費用,並給了三個孩子的父母一筆不菲的贍養費,然後就帶著三個勇敢的孩子去了美國。
這是容閎想做並且擅長的,但他立刻給曾國藩提了一個建議:中國現在最缺的不是製造武器的工廠,而是生產製造武器及其他設備的機器,即所謂的「制器之器」的工廠——機器母廠。容閎甚至在當時就做出預言:「以中國原料之廉,人工之賤,將來自造之機器,必較購之歐美者價廉多矣!」

當時的江南製造總局
此時,已經70歲的容閎最欣賞的人,是比他小30歲的康有為。
10.《略論容閎對美國經驗的宣傳與推廣——以戊戌維新為中心》(孔祥吉,《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6.《未刊文獻中所見之容閎》(吳義雄,《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8.《中國人留學史話》(吳霓,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年11月)
而容閎提出的一些建議,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也確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事實證明也不可行,比如全部照搬美國的政治和金融制度。
本文主要參考來源:

3

雖然「留美|幼童」計劃從後來的結果看,還算寬慰人心,但這個計劃的夭折給了容閎極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