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談曹操

談曹操

至於曹操鎮壓黃巾起義的問題,也有不同的意見。鎮壓、屠殺黃巾是壞事,是罪惡。但是,也應該分別來看,第一不能以曹操曾經鎮壓黃巾就否定他在這一時代所曾起的作用;第二曹操的對手劉備和孫家父子都是鎮壓黃巾起家的;人們罵曹操,卻同情劉備,稱孫家父子是英雄,同樣的兇手,袒劉、孫而單罵曹操,這是不公道的。
曹操努力統一全國的事業,雖然得到中原地區人民的支持,但是,面對著吳、蜀的堅決抵抗,終於不能成功。
他也犯了不少罪過,這些罪過排列起來一條條都很大。但就曹操整個事業來說,卻是功大於過。
生產工具的改進,如監冶謁者韓暨改馬排為水排,省馬排用馬百匹,利益三倍於前,等等。
奸雄這一鑒定是許劭的創造,後來許多關於曹操的評論,大體和這一創造有關。
這些天來,一碰見人就談曹操,大家興緻很高,甚至在會場上、會前、會後、中間休息的時候,談的都是曹操。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是壞人,也有人說一半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壞人。議論很多,文章也不少,人人各抒己見。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有了談曹操這樣一個好題目,學術界也在百花齊放了,春色滿園關不住,好得很。
這兩句話的意義,第一,治和亂是相對的,能臣和姦雄卻指的是同一個人。第二,無論亂世治世指的都是曹操所處的時代。第三,曹操的人格有兩面性,有能臣的一面,有奸雄的一面,也就是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有優點,也有缺點。
曹操的軍事力量,主要的是他自己的部曲。公元189年他東歸到陳留,散家財,合義兵,陳留孝廉衛茲也以家資幫助,有兵五千人。其中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名將都是他的親戚、子弟。其次是各地地主的部曲,如李典從父乾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呂虔將家兵守湖陸,許褚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堅壁,這些地主都是和黃巾作戰的,打不過就投奔到武裝力量較大的曹操這邊來。部曲戰時從征,平時的給養得自己想辦法,不歸郡縣管轄,稱為兵家。另一支較大的兵力叫青州軍,是把黃巾軍改編的。跟他打了二十多年仗,220年曹操|死,青州軍驚惶失措,以為天下又要大亂了,打起鼓來就向東開發,回到老家去,差一點出亂子。
和屯田並舉的是推廣稻田。如鄭渾在下蔡,課民耕桑,兼開稻田,又于陽平、沛二郡興陂堨,開稻田,功成后畝歲增租八倍。劉馥在揚州,治芍陂及茹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劉靖在河北,修戾陵渠大堨,灌薊南北,種稻田,邊民蒙利。後來皇甫隆在敦煌,教農民用水灌溉,作耬犁,省了一半勞力,增加了一半收成。
但是,問題也不簡單,儘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家政權有意見,豈不可怪。
除此以外,曹操還犯了不少罪,一是攻伐徐州,坑殺男女數萬口于泗水、屠慮、睢陵、夏丘諸縣;二是官渡之戰,坑殺袁紹降read.99csw•com卒八萬人;三是以私怨殺崔琰、華佗等人。
我們的祖先罵了曹操一千年,如今,我們卻來翻案。
在這基礎上,公元202年,曹操下令興建學校,縣滿五百戶,置校官,也正是在這基礎上,他獎勵文學藝術的創作,招集文士。他自己手不釋書,白天講武,晚上研讀經傳,登高必賦,製造新詩,被之弦管。建安文學的形成,他是有誘掖獎進的功勞的。
最早對曹操評論的兩個人,一個是橋玄,一個是許劭。橋玄稱他為命世之才,能安天下。許劭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兩人的說法不同,意思是一樣的,總之,都很佩服他。
曹操有意識地打擊豪門,用人唯才,不管家世,用有才幹的人管機密,做郡國守相,加強了統治機構的力量,也有效地貫徹了他的治國方針,發展了生產,鞏固了統治。從政治制度上說,曹魏的秘書(中書)監、令,一直繼續沿用到元朝。明清兩朝也還受到影響。
吳、蜀的情況正好相反,換了一個新主人,當地的農民已經有了比較安定的生產環境。部曲主則堅決反對統一,因為統一的結果將使他們喪失部曲和分地,將使他們送家小到曹操那兒作抵押,離開故鄉故土。吳、蜀的統治者也是一樣,失去統治地位,聽人安排。只有一部分從中原來的文士官僚們,他們在哪兒都做官,投降了還可陞官封侯,因之,他們是主張投降的,但數量很少,形成不了一種強大的力量。
儘管曹操不能及身完成全國統一事業,但是,他畢竟在他所統一的地區做了不少好事,不但安定了秩序,也促進了生產,繁榮了文化,推動了時代進步。
這些措施都是對人民有利的。
我的意見是曹操這個歷史人物,在歷史地位上應當肯定,應當在歷史書和歷史博物館中佔有相當的地位。但是,歷史人物的討論不應該和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完全等同起來,舊戲中的曹操戲照樣可以演。某些已經定型的曹操戲最好不改,而且,與其改也,毋寧新編,歷史題材多得很,何必專從改舊戲打主意呢?
用人只挑才幹,不問門族品德,他有意識地反抗漢末說空話的風氣,幾次下令求賢,提到不管什麼生活不檢點的,即使偷竊、盜嫂的都可以用。如滿寵出身郡督郵,張遼、倉慈、徐晃、龐真、張既都出身郡吏,都做到大官。漢末三公充位,政歸台閣,秘書(中書)監、令掌管機密,最為親重。劉放、孫資都不是名門大族,用為監、令,曹操極為信任。

三、統一的努力

描寫曹操的小說、戲劇,成功地影響了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愛憎又反回來影響了小說、戲劇,這種不斷的反覆影響,曹操在人民群眾中成為定型的人物——壞人的典型。說也奇怪,儘管壞,卻並不討人厭,人們喜歡看曹操的戲。
曹操這個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是當時最偉大的軍事家,第一流的政治家,第一流的詩人,此外,他還是藝術家,寫https://read•99csw•com一筆好草字,懂音樂,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劉備、孫權都遠不如他。
記載曹操事迹的書,主要是《三國志》,但是看的人不很多。自從北宋的講史,說三國故事,元明以來的《三國演義》,清朝後期的三國戲流行以後,曹操便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了。印刷術和戲劇事業發展了,識字的人看小說,不識字的人看戲,通過這些,廣大人民吸取了有關祖國發展的歷史知識。文學家和藝術家們逐步地塑造成功現代舞台上的曹操臉譜,使得曹操這一名字在群眾語言中有了特定的含義。
從曹操這個人物的重新評價開始,將會引起歷史上其他人物的重新評價,從討論曹操這個人物開始,將會引起人們對祖國歷史的學習興趣,那麼,為什麼不談呢?
再過些時候,舞台上的曹操也會跟著起變化,我相信會是這樣的。
曹操是個當時傑出的大人物,有功勞,也有罪過,絕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十全十美的完人,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正因為人心思漢,漢家這塊牌號還可以繼續利用,曹操一生不稱帝,周文王是他的榜樣。到曹丕繼位,經過曹操二十多年的經營,內部鞏固了,另一面,吳、蜀一時也打不下來,才摘了舊招牌,另起牌號。
好人壞人的爭論,不只是曹操,歷史上許多人物都有。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有。小孩看戲,紅臉白臉上場,故事沒看懂,先問這是好人壞人,弄清楚了再決定喜歡哪一個。有些劇中人,憑臉譜可以信口回答,但是一問到曹操,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東漢後期的政治局面,是以皇帝為中心的統治階級內部的兩個集團的互相傾軋。一個集團是宦官領導的,有些寒門的地主階級分子在他們的周圍,極盛時連名門的人也鑽進去了。另一個是地方豪族、名門和太學生,名望高,人數眾多,卻沒有軍事實力。曹操、袁紹、袁術等人都參加了后一集團。袁紹、袁術家世顯貴,是名門豪族,號召力量很大,曹操的家世雖然有人作官,卻因為出自宦官,算不得名門,有點寒傖,抬不起頭。名門豪族有政治威望,有的要自立門戶,有的勉強敷衍,不肯和他合作。以此,曹操有了軍事實力以後,便有意識地打擊當時的名門豪族,扶植培養寒門子弟和中小地主,作為他依靠的力量。
以後歷史上,唐朝亡了,少數民族的李存勗還稱唐,宋亡後幾十年,韓林兒起義還冒稱是宋徽宗子孫,明亡了,魯王、桂王還在沿海和西南地區繼續抵抗,並且都取得人民支持,道理就是這樣。
同樣,江東孫權這一家,雖然割據江東,卻還用漢朝官號,用這塊招牌辦事。四川的劉備更是自稱漢朝子孫,用這牌號來罵曹操是國賊。直到曹丕稱帝以後,這兩家才先後稱帝。
至於《捉放曹》殺呂伯奢全家這一件惡名昭著的壞事,倒應該有所分析。據《三國志》注有三說。一是《世語》,說呂伯奢不在,五個兒子在家招待,曹操疑心他們謀害,夜殺一家八人逃走。一九*九*藏*書是孫盛《雜記》,說是曹操聽見呂家吃飯傢具響聲,以為要暗害他,就殺人逃走。還自言自語說:「寧我負人,無人負我。」《捉放曹》是綜合這兩說編成戲的。其實孫盛的話就有漏洞,人都殺光了,自言自語的兩句話是誰聽見的?第三說是《魏書》,說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搶劫曹操的馬匹衣物,被曹操殺了幾個人。這一說對曹操最有利,但偏偏不用。從歷史事實說,裴松之是很小心的,把《魏書》的說法引在第一,三說平列,不加論斷。從時代先後說,孫盛是晉朝人,他記的史事一定就比《魏書》正確,也是值得懷疑的。
從公元196年開始,曹操大興屯田。募民許下耕種,得谷百萬斛,以後逐步推廣到沛、揚州、淮南、芍陂等地;郡國創製田官,有典農中郎將、典農都尉等,專職領導,自成系統。「五年中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明帝時人追說屯田之利說:「建安中倉廩充實,百姓殷足。」屯田的成績不但供應了前線的軍食,還增加了生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節省了農民遠道運輸的勞力。百姓比以前富足了。
吳、蜀的情況也是一樣。
總之,曹操的軍事力量是以部曲為主組成的,部曲首領都是地主,數量最大的是中小地主。
說怪,其實不怪,其中有個道理。
歷史上著名人物很多,數不清,也記不清。有些人物儘管大,但是人們還是不熟悉。曹操可不一樣,名氣最大,從北宋一直到今天,數他的熟人多,從小孩到大人,從城市到鄉村,只要聽過故事看過戲的,誰都認得他那副大白花臉。風頭最足,挨罵也最久。「說曹操,曹操就到」這句話,在哪兒都可以聽到。
這樣,曹操統一的努力,就遭遇到極大的阻力。打了三十年仗,只能夠完成部分的統一事業。
在政治上,他也採取抑豪強的方針,東漢兩個最大的家族,袁楊兩家,都是四世作公的。袁家兄弟破滅,楊家楊修有才,又是袁家外甥。孔融是孔子之後,也有重名,都借細故把他們殺了。相反,不是名門大族出身的廣陵陳琳為袁紹作檄文痛罵曹操,連祖宗八代都臭罵一通。後來陳琳投降,曹操對他說:「你替袁本初罵人,罵我也就可以了,惡惡止其身,怎麼連祖宗八代都罵起來呢?」陳琳謝罪,也就算了。還重用他,軍國書檄,多出陳琳手筆。
不好翻則不翻之,亂翻把好戲都翻亂了,要不得,我看,舊戲以不翻為好。況且,何必性急,曹操已經挨了一千年的罵,再多挨些年,看來也沒有什麼不可以。而且,還有一個辦法,唱對台戲,與其改舊戲,何如寫新戲,另起爐灶,新編說曹操好話的戲,新編我們這個時代的曹操戲,有何不可?
總之,曹操這頂奸雄帽子,是扣死在和漢獻帝的關係上面的。過去九百多年都罵他作奸臣,是由於過去的封建體制、封建道德所起的作用。今天,評價曹操,應該從他對當時人民所起的作用來算賬,是推動時代進步呢,還是相反?
這個案不大好翻,因為九-九-藏-書曹操有悠久的深遠的廣大的群眾基礎,小說和戲文已經替他定了型,換一個臉孔,人家會不認得,戲也不好演。譬如《捉放曹》這齣戲,曹操如改成鬚生出場,便只好和呂伯奢痛飲三杯,對唱一場,拱手而下,沒有矛盾了,動不得武,殺不得人,還成什麼《捉放曹》?
他對當時人民有很大功績,他推動了歷史進步,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和袁紹相比,袁紹是代表大地主階級利益的,曹操正好相反。袁紹寵信審配、逢紀等人,這些有權勢的人拚命搜括,鄴破時,這些家都被抄家了,家財貨物都以萬數。曹操指責袁紹:「袁氏之治也,使豪強擅恣,親戚兼并,下民貧弱,代出租賦,衒鬻家財,不足應命。」他制定製裁豪強兼并之法,並規定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棉二斤。其他的不許擅興發,責成郡國守相檢察。百姓很高興。
原來國家這一觀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對國家的觀念並不那樣具體。比較具體的象徵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有了政府了,有了法制了,也就會有統一的安定的局面。沒有皇帝,沒有政府,沒有法制,天下就大亂了。因此,忠君愛國四個字總是連用的。要愛國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愛國,皇帝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忠、愛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統一、安定的秩序。至於皇帝是什麼人,什麼樣子,那倒關係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和法制。
從秦始皇統一以來,二世殘暴,統治時間短,秦亡,沒有聽說有人要復秦的。但從漢朝起,情況不同了,劉家統治了幾百年,維持了幾百年和平、統一、安定的生活秩序。在這幾百年中,在人民中建立了這樣一個信念,要生活安定,就得統一,要統一就得要有皇帝,而且只有劉家的才算。王莽也做過皇帝,但是不行,搞得天下大亂。後來劉秀起來了,是劉家子孫,又維持了許多年代。東漢末年,政治腐爛得實在不像話,人民忍受不住,起來鬧革命,黃巾大起義,被政府軍隊和地主武裝殘酷鎮壓,失敗了,造成地主武裝割據地方,連年混戰的局面。到處是屯、塢、堡、壁,這一州,那一郡,這一個軍事集團,那一個軍事集團,打來打去,百姓流離,餓死道路,妻離子散,田疇荒蕪,人民吃夠了苦頭,普遍的要求是統一、安定和平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漢朝皇帝這一象徵成為人民向心的力量。忠於皇帝也就是愛國。
要說曹操挾漢帝就是奸臣,那麼,反過來,曹操不挾,漢朝早完了。曹操用上這塊招牌,從公元196年到220年,漢朝多延續了二十五年。要是曹操不挾,如他自己所說的,正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中原地區的分裂割據局面延長了,對人民有什麼好處?
從秦到漢末,四百多年時間,全國的經濟中心是中原地區。不論是農業生產、水利、蠶桑、冶鐵等方面,都佔全國較大的比重。由於經濟的發展,文化水平也相應地提高,講經學的、文學的、藝術的人才薈萃,漢末的九_九_藏_書鄭玄、盧植、蔡邕、管寧、邴原等人都是門徒千百數,他們所住的地方,都成為一時的學術中心。政治中心如洛陽、長安、鄴、許都在北方,集中了全國各方面的人才。
曹操安定冀州的例子,說明了他在中原地區的基本措施。當時農民從大地主的兼并下解放出來,有了定額的租賦,無論如何,比之過去代出大地主租賦,郡國守相要什麼就得供應什麼的情況,是不同了,這對於當時的生產力的發展,無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我基本上贊成他們的話,認為公道。問題只是一個奸字。

一、談的意義

中原地區的農民是渴望統一的,不但是為了安定的秩序和正常的生產,也為的是不打仗了,可以不服兵役,可以減輕軍事供應負擔。上層的文官謀士是要求統一的,不但統一的觀念深入人心,對他們來說,統一也只會帶來好處。部曲主是堅決主張統一的,統一了會更壯大自己的隊伍,提高地位,有利於部曲的給養。農民、豪族、官僚、武將雖然彼此間的利害不同,但是對於統一的要求是一致的。
吳、蜀地區和中原相比,是比較后開發的地區。從漢武帝以後,這兩個地區的經濟情況在逐步上升。黃巾起義以來,中原殘破,中原人士成批地流亡到南邊來,人力的增加和生產技術,文化、學術的傳播都促進了這兩個地區的發展。東吳開發山越地區,政令直達交州,有海口,發展對外貿易;劉蜀安定後方,取得少數民族支持,屯田前線,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在經濟上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站得住腳了。
除在政治上抑豪強之外,他還進行了許多增產措施,如屯田,如推廣稻田、改進工具等。
我以為奸雄的奸字,這個帽子是可以摘掉的,這個案是可以翻的。
奸是對忠而說的。對誰奸、忠呢?從當時當地的人來說,對象是漢朝皇帝,是劉家。從當時當地漢朝的臣民說,對漢朝、對劉家不忠的是奸臣。但從整個歷史,從此時此地的人來說,一非漢朝臣民,二非漢帝近屬,硬派曹操奸臣帽子,為漢獻帝呼冤,豈非沒有道理之至。

二、奸雄、能臣

另一面,說不好翻,也好翻。我們需要一本好歷史書,歷史上有許多許多問題都需要翻案。應用新的觀點,從歷史事實本身,重新估價曹操在歷史上的地位,肯定他在歷史上的作用,研究曹操,研究三國時代的歷史,發表些文章,寫些書,逐漸改變人民群眾對曹操的看法,不也就翻過來了?
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這一工具,組織了強而有力的政府,頒布限制豪強的法令,也就適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統一和平的願望,符合了時代要求。當時的中原豪族,衣冠子弟,中小地主都被吸引在曹操周圍,挾天子以令諸侯,造成了瓦解敵人的軍事優勢,壯大了力量,鞏固了統治。同時,通過這一工具的利用,也繼承了漢朝的政治遺產,利用了漢朝的政治機構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頒布法律,發展生產,得到人民的護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