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教與大明帝國

明教與大明帝國

九月「辛未,誅叛賊李法良。法良江西人,行彌勒教,流入湘潭,聚眾為亂」。

九 明太祖與紅軍


至正八年(1348),太祖年二十一歲。復還皇覺寺。《御制皇陵碑》:
其長老名行者,徒眾則有侍者、聽者、姑婆、齋姊等。恪遵明教規律,於密日[日曜日,康居語(Sogdian)Mir之譯音]持齋(沙畹《摩尼教流行中國考》)。至南宋初期,已遍播於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東南一帶,因地異名。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遊《條對狀》雲:
慶元三年(1197)春二月癸丑,省札:「臣竊見朝奉大夫秘閣修撰提舉鴻慶宮朱熹……剽張載程頤之餘論,寓以吃菜事魔之妖術,以簧鼓後進,收召四方無行義之徒,以益其黨伍,相與饗粗食淡,衣褒帶博……潛形匿影,如鬼如魁。」
白蓮社遭禁后十七年,民間又流行「彌勒降生」之傳說,《元史》記:

明教至此,遂全遭禁斷。《新唐書》卷二一七下:
「九月都元帥郭天敘、右副元帥張天祐戰死,太祖獨任元帥府事。」
詔回鶻營功德使(摩尼)在二京者悉冠帶之。有司收摩尼書若象,燒于道,產貲入之官。
宋龍鳳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太祖二十八歲。
五月二十一日,太祖以檄數張士誠罪狀:「皇帝聖旨,吳王令旨:近睹有元之末,王居深宮,臣操威福,官以賄成,罪以情免,憲台舉親而劾仇,有司差貧而優富。廟堂不以為憂,方添冗官,又改鈔法,役數千萬民,湮塞黃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聲聞于天。致使愚民,誤中妖術,不解偈言之妄誕,誤信彌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蘇其苦,聚為燒香之黨,根據汝潁,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凶謀遂逞,焚盪城郭,殺戮士夫,荼毒生靈,無端萬狀。元以天下錢糧兵馬大勢而討之,略無功效,愈見猖獗,終不能濟世安民。是以有志之士,旁觀熟慮,乘勢而起,或假元氏為名,或托香軍為號,或以孤軍獨立,皆欲自為。由是天下土崩瓦解。余本濠縣之民,初列行伍,漸至提兵,灼見妖言不能成事,又度胡運難與立功,遂引兵渡江……龍鳳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日一受食,不以為難。
又有《大小明王出世經》等經,釋志磐《佛祖統紀》引《釋門正統》:



六 明教之傳播(下)

事在明教遭禁之前十七年。由上引數事知彌勒和尚白冠練衣,與明教徒之白衣白冠同,亦焚香,亦說災祥,亦有小經,亦集徒侶,與後起之明教蓋無不相類。至唐末河西一帶「白衣為主」之謠又甚盛,敦煌本《手決》備記其事。後來張承奉自號為金山白衣天子,即欲應此讖也。至北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貝州(今河北清河)宣毅軍小校王則又倡彌勒出世,殺官吏據城起事,《宋史》記:
太祖因明教建國,故以明為國號。然「明王出世」、「彌勒降生」均含有革命意義,明暗對文,互為消長,而終克于明。彌勒則有三十次入世之說。使此說此教仍繼續流傳,則後來者人人可自命為明王,為彌勒,取明而代之,如明太祖之於宋小明王。以此明太祖雖以紅軍小卒起事,自龍鳳十二年以後即諱言其為紅軍支系。于討張士誠檄中,且深斥彌勒之傳說,以為妄誕,以為妖言,而於「明王出世」之說則不及隻字。此蓋受劉基、宋濂等反紅軍系儒生地主之勸說,隱去舊跡,為建新朝地步也。越一年而建國。洪武元年四月甲子幸汴梁,閏七月丁未還南京,因李善長之請,詔禁白蓮社及明尊教。王世貞撰《李善長傳》:
金針引透白蓮池,此語欺人亦自欺。何似田桑家五畝,雞豚犬豕勿違時。
吃菜事魔,三山尤熾。為首者紫帽寬袗。婦人黑冠、白服,稱為明教會。所事佛衣白,引經中所謂白佛,言世尊,取《金剛經》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以為第五佛。又名末摩尼,采《化胡經》乘自然光明道氣,飛入西那玉界蘇鄰國中,降誕王宮為太子,出家稱末摩尼,以自表證。其經名《二宗三際》,二宗者明與暗也,三際者過去未來現在也。大中祥符興《道藏》,富人林世長賂主者,使編入藏,安於亳州明道宮……其修持者,正午一食,裸屍以葬,以七時作禮,蓋黃巾之遺習也。
永樂七年(1409)七月戊戌,「妖賊王金剛奴伏誅。金剛奴陝西階州人,自洪武初聚眾作耗,稱三元帥,往來劫掠,而於沔縣西黑山天池平等處潛住,常以佛法惑眾。后又與兩沔縣賊首邵福等作耗。其黨田九成者僭號后明皇帝,改元龍鳳。高福興稱彌勒佛,金剛奴稱四天王,前後攻破屯塞,殺死官軍。會長興候耿炳文引兵剿捕,餘黨悉散。惟金剛奴與賊仇占兒等未獲,仍逃聚黑山天池平,時出劫掠。至是潛還本州,為官軍所擒,械送京師伏誅。」

至正十一年五月,潁川紅軍起,號為香軍,蓋以燒香禮彌勒佛得名也。其始出趙州欒城韓學究家。已而河東襄陝之民翕然從之。故荊漢許汝山東豐沛,以及兩淮紅軍皆起應之。起潁上者推杜遵道為首,陷朱皋,據倉粟,從者數十萬,陷汝寧光息信陽;起蘄、黃者,宗彭瑩玉和尚,推徐真逸(壽輝)為首,陷德安沔陽武昌江陵江西諸郡;起湘漢者,推布三王孟海馬號南鎖紅軍,奄有均房襄陽荊門歸峽;起豐沛者,推芝麻李為首,亦奄有徐州近縣,及宿州五河虹縣豐沛靈璧,西並安豐濠泗。






明教互助合作之精神,淳樸節儉之生活,雖其抨擊者亦讚歎言之。然在朝廷行之則為王道,在民間倡之則為叛逆。究之法禁愈嚴而明教之傳播愈廣,朝廷既不能以是為政,而又深嫉仁政之出於民間,懼移鼎社。於是從而壓制之,強民之就苛政。不聽則以兵力剿平之,血流漂杵而明教之傳播如故。此讀史論今者之不能不深致慨也。佛徒嫉明教最甚,然于其戒律之恪守,則亦嘆美無貶辭。《釋門正統·斥偽志序》:
少隨侍處州。聞其來處也,止以數舟載百餘人,絳帛帕首,帶鏡于上,日光照耀,自龍泉山間,亂鳴鉦鼓,順流而下。
今民間習其術者,行符咒,名師氏法,不甚顯雲。

臘自號聖公,改元永樂。置偏裨將,以巾色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無甲胄,惟以鬼神詭秘事相扇訹。

一、初際,二、中際,三、后際。

後趙丑廝、郭菩薩均被殺。息州今河南息縣。十二年後棒胡又以彌勒為號召,起事于信陽。《元史》記:
牟尼即摩尼,明尊教即明教也,說見前文。

八 彌勒降生,明王出世

原注:西方彌勒佛、遠公白蓮社、牟尼明尊教、釋氏白雲宗是四樣。


宋帝在滁州。
由此可知慶元黨禁正密時,明教所處之地位,以及明教與道學之關係。當時政府對明教之禁令極嚴,《宋會要稿·刑法門》記紹興敕:


「時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寬縱,貧富不均,多樂從亂,不旬日眾殆數萬人。」時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也。起事時以紅巾為號,故號「紅軍」。以燒香禮彌勒佛,又號香軍。林兒父子又倡「明王出世」之說,明代官書如《元史》及《明實錄》多諱言之,清人修《明史》亦不之及。唯明代私家著述有涉及者,如高岱《鴻猷錄》:
次年四月袁州(今江西宜春)民周子旺起義。據《明太祖實錄》卷八:

洪武改元……溫有邪師曰大明教,造飾殿堂甚侈,民之無業者成歸之。君以其瞽俗眩世,且名犯國號,奏毀之,官沒其產,而驅其眾為農。

明教徒則被屠殺,日本僧圓仁記:




會昌中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祿法師者,來入福唐,授侶三山,遊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
宋龍鳳七年(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太祖三十四歲。「正月封吳國公。」

我國歷史上之朝代稱號,或從初起之地名,或因所封之爵邑,或追溯其所自始,要皆各有其獨特之意義,清趙翼曾暢論之:


明教在北宋末南宋前期,流行於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諸地,深入農村。農民入其教者,一因素食節用而食足;一因結黨互助而事濟,向之受官吏地主壓迫剝削者,均得借入教而得蔭庇。信仰既深,蟠結愈固,在平時安居樂業,固皆良民,一旦政府誅求過甚,揭竿而起,立成勁旅,成為農民暴動農民革命之核心力量。



韓山童起事後,同年(至正十一年)八月蕭縣李二及老彭、趙君用亦起義,陷徐州。李二號芝麻李,亦以燒香聚眾起事。時彭瑩玉一系已起事于蘄、黃,亦以紅巾為號。與韓林兒一系成東西呼應之局面,皆稱紅軍。除此二大系之紅軍外,時又有南鎖紅軍、北鎖紅軍,權衡《庚申外史》雲:






江西又宋代明教之重要傳教區也。至十六年又有劉化自稱彌勒佛。《明成祖實錄》卷一一〇:



至正十二年(1352),太祖二十五歲。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其黨孫德崖等起兵濠州。子興燒香聚眾,稱亳州節制元帥。《御制皇陵碑》:
又有《日光偈》《月光偈》等偈,《宋會要·刑法門》二上:

大業六年(610)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盜數十人,皆素冠練衣,焚香持華,自稱彌勒佛,入自建國門,監門者皆稽首。既而奪衛士仗,將為亂,齊王暕遇而斬之。於是都下大索,與相連坐者千余家。
其僧侶有拂多誕,古波斯語Fur-sta-dan之譯音也,華言「知教義者」。有慕闍,亦古波斯語Mozak之譯音,華言「師」也。
宋龍鳳十年(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太祖三十七歲。
「五月宋將劉福通破汴梁,迎(宋帝)韓林兒都之。」十二月太祖自將克婺州,改為寧越府。「辟范祖乾、葉儀、許元等十三人,分直講經史。」于寧越置中書分省,于省門建二旒大黃旗,上書:「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下揭二牌:「九天日月開黃道,宋國江山復寶圖。」read.99csw•com
事魔食菜,法禁甚嚴。有犯者家人雖不知情,亦流於遠方,以財產半給於告人,余皆沒官。而近時事者益眾。雲自福建流至溫州,遂及二浙……聞其法斷葷酒,不事神佛祖先,不會賓客。死則裸葬。方斂盡飾衣冠,其徒使二人坐于屍旁,其一問來時有冠否?則答曰無,遂去其冠。逐一去之,以至於盡。乃雲來時何有?曰有胞衣,則以布囊盛屍焉。雲事之後致富。小人無識,不知絕酒肉燕祭厚葬,自能積財焉。又始投其黨有甚貧者,眾率財以助,積微以至於小康矣。凡出入經過雖不識,黨人皆館穀焉。人物用之無間,謂為一家,故有無礙被之說,以是誘惑其眾。其魁謂之魔王,佐者謂之魔翁魔母,各誘化人。旦望人出四十九錢于魔翁處燒香,翁母則聚所得緡錢,以時納于魔王,歲獲不貲雲。亦誦《金剛經》,取以色見我為邪道,故不事神佛,但拜日月,以為真佛。其說經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則以無字連上句,大抵多如此解釋……而又謂人生為苦,若殺之是救其苦也,謂之度人,度多者則可以成佛。
「三月郭子興卒。時劉福通迎立韓山童子林兒于亳(號小明王),國號宋,建元龍鳳。」檄授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子興部將張天祐為右副元帥,太祖為左副元帥。「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


(紹興)三年,偶邑人以私怨告眾事魔,有白馬洞繆羅者殺保正,怒其乞取。其弟四六輒衣赭服,傳宣喧動,乃遣官兵往捕,一方被害。
大明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太祖四十一歲。
閩中有習左道者,調之明教。亦有《明教經》甚多,刻板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銜贅其後。燒必乳香,食必紅蕈,故二物皆翔貴。至有士人宗子輩眾中自言,令日赴明教會。予嘗誥之:「此魔也,奈何與之游?」則對曰:「不然。男女無別者為魔,男女不親授者為明教。明教遇婦人所作食則不食。」然嘗得所謂明教經觀之,誕謾無可取,直俚俗習妖妄者所為耳。又或指名族士大夫家曰,此亦明教也。不知信否?


憲宗朝貴州有「明王」之起事,托稱為明玉珍後裔,《明史》記:
明教在唐之得勢,以有回鶻護法故,唐室羈縻回鶻,遂不得不優待明教。至開成會昌間(840—843),回鶻為黠戛斯(Kirghiz)所殘破。會昌二年(842)遂敕權停江淮諸摩尼寺,只令于兩都及太原信向處行教。時回鶻復屢入寇掠,三年遂詔討回鶻,大破之。李德裕《討回鶻制》:

臣於時盡得所降《道書》……及朝廷續降到福建等州道書明使《摩尼經》等,與道士商校異同,銓次成藏,都四千五百六十五卷,題曰《大宋天宮寶藏》。天禧三年(1019)春寫進之。
杜佑《通典》卷四:

原載《清華學報》十三卷一期
1940年12月25日于昆明東郊蘿莎坡唐祠
一浮云乎三載,年方二十而強。時乃長淮盜起,民生攘攘。於是思親之心昭著,日遙盼乎家邦。已而既歸,乃復業于皇覺。
或即奉彌勒佛者所造作宣傳,為後來舉事準備,故越二十余年而有建國門之事也。至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十一月十七日遂下敕禁斷,敕雲:



恩(貝州)冀俗妖幻,相與習《五龍》、《滴淚》等經,及圖讖諸書,言釋迦佛衰,彌勒佛當持世。初則去涿,母與之訣別,刺福字于其背以為記。妖人因妄傳字隱起,爭信事之……亟以七年冬至叛……僭號東平郡王……建國曰安陽,榜所居門曰中京,居室廄庫,皆立名號。改年曰得聖,以十二月為正月……旗幟號令,率以佛為稱。
至正十三年(1353),太祖二十六歲。以功升鎮撫。
何喬遠《名山藏》:

伏見兩浙州縣有吃菜事魔之俗。方臘以前,法禁尚寬,而事魔之俗猶未至於甚熾。方臘之後,法禁愈嚴,而事魔之俗愈不可勝禁……臣聞事魔者,每鄉每村有一二桀黠,謂之魔頭,盡錄其鄉村姓氏名字,相與詛盟為魔之黨。凡事魔者不肉食。而一家有事,同黨之人皆出力以相賑恤。蓋不肉食則費省,費省故易足。同黨則相親,相親故余恤而事易濟。臣以為此先王導其民使相親相友相助之意。而甘淡薄,務節儉,有古淳樸之風。今民之師帥,既不能以是為政,乃為魔頭者竊取以蠱惑其黨,使皆歸德于其魔,於是從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說。民愚無知,謂吾從魔之言,事魔之道而食易足,事易濟也,故以魔頭之說為皆可信而爭趨歸之。此所以法禁愈嚴而愈不可勝禁。
宣德五年(1430)正月戊申,「山東文登縣執妖僧明本、法鍾等解京師。明本等皆棲霞縣大平寺僧,以化緣至成山衛,依百戶朱勝。因塗改舊領敕諭度牒,為妖言惑眾,詐稱轉輪王出世,作偽詔記湧安年號,遣法鍾持詣文登,誘惑愚民。縣官執之以聞,而成山衛亦執勝等械至京……付錦衣衛窮治之。」

成化十一年(1475),總兵官李震奏:烏羅苗人石全州妄稱元末明氏子孫,僭稱明王,糾眾于執銀等處作亂,鄰洞多應之。因調官軍往剿,石全州已就擒,而諸苗攻劫未已,命鎮巡官設策撫捕,未幾平。
永樂四年(1406)蘄州有白蓮社之獄。《明成祖實錄》卷四五:



明教即摩尼教(Manichaeism),波斯人摩尼(Maui,216—277)所創。我國史籍中有稱之為牟尼者,摩尼之異譯也。有稱之為末摩尼者,古波斯文(Pehlavi)mar mani之譯文,華言摩尼主也。有稱之為末尼者,末摩尼之省文也。其教雜糅祆教、基督教、佛教而成,主要經典有《二宗三際經》,二宗者明與暗也,明暗鬥爭,時有軒輕,明終克暗,至安樂處。法國巴黎圖書館藏《摩尼教殘經出家儀·第六·初辯二宗》:



宋龍鳳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太祖三十六歲。
華表山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時物也,祀摩尼佛。摩尼佛名末摩尼光佛,蘇鄰國人,又一佛也,號具智大明使……會昌中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祿法師者,來入福唐,授侶三山,遊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至道中,懷安士人李廷裕得佛像于京城卜肆,鬻以五十千錢,而瑞相遂傳閩中。真宗朝,閩士人林世長取其經以進,授守福州文學。
住方三載,而又雄者跳梁,起自汝、潁,次及鳳陽之南廂。未幾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號令彰彰。友人寄書,雲及趨降。既憂且懼,無可籌詳。旁有覺者,將欲聲揚。當此之際,逼迫而無已,試與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斃,亦奮臂而相戕。」知者為我畫計,且默禱以陰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詳?神乃陰陰乎有警,其氣鬱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凶而不妨。
軍士吃菜,事至尋常,何至勞皇帝注意?因素食而俸給有餘,正應獎勵之不暇,何至嚴行禁飭?蓋此吃菜實加入明教之別名,而又不欲顯言其為明教,懼失軍心,故隱約言之耳。越十一年而有朝紳吃菜之獄,則朝野士大夫亦有皈依明教者矣。李心傳又記:


良諸曰:「此三者皆假名佛教以誑愚俗,猶五行之有冷氣也。令摩尼尚扇於三山,而白蓮、白雲處處有習之者。大抵不事葷酒,故易於裕足,而不殺物命,故近於為善。愚民無知,皆樂趨之,故其黨不勸而自盛。甚至第宅姬女,為魔女所誘,入其眾中,以修懺念彌佛為名,而實通姦穢,有識士夫,宜加禁止。」



宋僧贊寧亦記:
如是等名為十二明王寶樹,我從常樂光明世界,為汝等故,持至於此。欲以此樹栽于汝等清靜眾中,汝等上相善慧男女,當須各自於清凈心中栽植此樹,令更增長,猶如上好無砂鹵地,種一收萬,如是輾轉,至無量數。汝等令者欲成就無上大明清凈果者,皆當莊嚴如寶樹,令得具足。何以故?汝等善子,依此樹果,得離四難,及諸有身,出離生死,究竟常勝,至安樂處。

七 彌勒佛白蓮社與明教


自古盜賊之興,若止因水旱饑饉,迫於寒餓,嘯聚攻劫,則措置有方,便可撫定,必不能大為朝廷之憂。惟是妖幻邪人,平時誑惑良民,結連素定,待時而發,則其為害,未易可測。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淮南謂之二襘子,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明教尤甚,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號,白衣烏帽,所在成社。偽經妖像,至於刻板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為校勘,福州知州黃裳為監雕,以祭祖考為引鬼,永絕血食。以溺為法水,用以沐浴。其他妖濫,未易概舉。燒乳香則乳香為之貴,食菌蕈則菌蕈為之貴。更相結習,有同膠漆。萬一竊發,可為寒心。漢之張角,晉之孫恩,近歲之方臘,皆是類也。伏乞朝廷戒敕監司守臣,常切覺察,有犯于有司者,必正典刑,毋得以習不根經教之文,例行闊略。仍多張曉示,見令傳習者,限一月聽齎經像衣帽,赴官自首,與原其罪。限滿重立賞,許人告捕。其經文印版令州縣根尋,日下焚毀。仍立法,凡為人圖畫妖像,及傳寫刊印明教等妖妄經文者,並從徒一年論罪。庶可陰消異時竊發之患。


自唐會昌禁黜后,明教遂成為秘密結社,攀附佛道,以圖倖存。教旨既晦,名謂亦更。至梁末帝貞明時遂有上乘宗之起事。其教不食葷茹,宵聚晝散:

各地起義行動雖均被政府軍所鎮壓,然明教之流行固自若也。且其勢力更進而滲入軍伍。李心傳記:



由此知明教徒信奉其教規律至嚴,歷唐宋二代數百年仍無改其教旨也。所記館穀黨人,用恤貧難,與明教戒慳之旨合。朔望出錢燒香,有類於今日黨社之社費。魔王為摩尼化身,魔翁魔母則又明教之明父善母也。至所云度人之說,則顯與明教戒殺之旨忤。前所引《九姓回鶻可汗碑》:「薰血異俗,化為茹飯之鄉,宰殺邦家,變為勸善之國。」可證也。按北魏時有大乘教,主殺人,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八:

復南播而至閩,徐鉉《稽神錄》曾記明教徒在閩活動之情形:


自此閩南遂成明教最重要之教區,洪邁《夷堅志》:
貞明六年(920)冬十月,陳州妖賊母乙、董乙伏誅。陳州里俗之人喜習左道,依浮屠氏之教,自立一宗,號曰上乘。不食葷茹,誘化庸民,揉雜淫穢,宵聚晝散。州縣因循,遂致滋蔓……群賊乃立母乙為天子,其餘豪首,各有署置。至是髮禁軍及數郡兵合勢追擊。賊潰,生擒母乙等首領八十餘人,械送闕下,並斬于都市。read.99csw.com



次后彌勒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時,瞻部洲(Jambudirpa)廣博嚴凈,無諸荊棘,溪谷堆阜,平正潤澤,金沙覆地,處處皆有清池茂林,名華瑞草,及眾寶聚,更相輝映,甚可愛樂。人皆慈心,修行十善,以修善故,壽命長遠,豐樂安穩。士女殷稠,城邑鄰次,雞飛相及。所營農稼,一營七獲,自然成實,不須耘耨。
「春正月乙亥……(太祖)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
皇朝太祖定天下,以三教範民,又嫌其教名上逼國號,擯其徒,毀其宮。戶部尚書郁新、禮部尚書楊隆奏留之。
彌勒教與白蓮社,其源均出於佛教凈土宗。我國凈土之教大別有二:一彌勒凈土,奉彌勒佛;二阿彌陀凈土,奉阿彌陀佛。彌勒(Maitnaya)受記于釋迦,留住為世間決疑。佛教徒又相傳「彌勒菩薩應三十劫當成無上正真等覺」。佛薄伽梵(Buddha Bhagavat)滅度后八百年、勝軍王都有阿羅漢名難提蜜多羅(Nandimitra)在涅槃前預言:人壽七萬歲時,十六阿羅漢既護法藏畢,造窣堵波(Stupa)讚歎已,至窣堵波金地之中,入般涅槃,釋迦牟尼正法遂滅:

經述「明」以種種方法困「暗」,「暗」后以種種方法囚「明」。「明」「暗」交爭,一起一伏,最後明使為植十二明王寶樹:

延昌四年(515)六月,魏冀州沙門法慶惑眾以妖幻,與渤海人李歸伯作亂,推法慶為主。法慶以歸伯為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自號大乘。(《魏書》法慶以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又合狂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復相識,唯以殺害為事……所在毀寺舍,斬僧尼,燒經像,雲新佛出世,除去眾魔。
溫泉之明教均相繼以「教名上逼國號」被禁斷。溫之明教自后遂不見於記載。閩則易名為師氏法,亦式微矣。何氏又記:

「三月戊子征劉基、朱濂、章溢、葉琛至。」

「三月亳都升太祖為樞密院同簽,以帥府都事李士元為經歷。尋升太祖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以故元帥郭天敘弟天爵為右丞。經歷李士元改名善長,為左右司郎中,以下諸將皆升元帥。」

餘五婆之起事,其徒亦衣赭服,《雞肋編》中:

后際者,教化事畢,真妄歸根,明既歸於大明,暗亦歸於積暗,二宗各復,兩者交歸。


至正十一年(1351),太祖二十四歲。五月劉福通、徐壽輝東西二系紅軍兵起。
明太祖曾為僧,為明教徒,為紅軍小卒,超擢以至為大將,封公封王,終至於殺其所嘗臣事之宋主,代之而建新朝。中間其諸將且曾一度欲奉小明王,以諸將皆濠泗豐沛子弟,夙受彭瑩玉之教化,且多為宋主部曲,天完漢降將,其人又皆明教徒也。終為新進之浙東儒生地主劉基、宋濂、葉琛、章溢等所阻。儒生斥佛為異端,且基輩均與小明王父子無淵源,又皆浙東巨室豪紳,遵封建禮法,重保守傳統,相率團結土著,捍地方,衛家業,與紅軍異趣;自成一系統,利用明太祖之雄厚軍力,擁之建新朝,以保持千年來傳統之秩序習慣與巨室豪紳之特殊利益:遂與出自明教紅軍之諸將,成地主與農民、儒生與武將相持之局,贊助明太祖以陰謀殺小明王,自為領袖。明太祖亦利用巨室豪紳之護持、儒術之粉飾,建帝王之業。自樹勢力,終於取宋而代之。第以其部曲多紅軍,為籠絡宋主舊部、徐陳降將,為迎合民心,均不能放棄「明王出世」之說。建大明為國號,一以示其承小明王而起,一以宣示「明王」已出世,使後來者無所借口。儒生輩所樂於討論者:則以「明」義為光明,分之則為日月,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之文;千余年來「大明」日月均列為正祀,無論列為郊祭或特祭,均為歷朝所重視;且新朝自南方建國,與歷史上之以北定南者異勢;以陰陽五行之說,則南方為火,為祝融,北方屬水,為玄冥;元建都於北平,起自更北之蒙古,以火克水,以明制暗,斯又漢以來儒生所津津喜道者:故亦力贊以明為國號。一從明教教義,一從儒家經說,并行不悖,人自以為如其所計度。凡此皆明人所諱言,明官書所不載,今據明初記載及太祖自述,以年分列太祖與紅軍之關係,以實吾說。《明史·太祖本紀》:

西方凈土白蓮池為白蓮教徒所憧憬之往生地,詩勸民勿信明教而涉及白蓮池,則可知明教之久已合於白蓮社。《佛祖統紀》于卷末述事魔邪黨摩尼、白蓮、白雲三派下,注引《釋門正統》:
方臘之起事,以紅巾為識,《泊宅編》記:
「二月張士誠將呂珍破安豐,殺劉福通。三月辛丑,太祖自將救安豐,珍敗走,以(宋帝)韓林兒歸滁州」。「十四日制贈太祖曾祖父三代為司空、司徒、太尉等官。」
信陽今河南信陽。棒胡為陳州人,蓋即後梁貞明時明教徒母乙、董乙之鄉里。二次起事前後相距四百余年,在同一地區,此中亦不無線索可尋也。同年朱光卿等起事于廣東,自拜其徒為定光佛:
其惠明使亦復如是,既入故城,壞惠敵已,當即分判明暗二力,不令雜亂。

清源即泉州。據明人何喬遠所記,以明教入閩者為呼祿法師:
大業九年,帝在高陽。唐縣人宋子賢善為幻術,每夜樓上有光明,能變作佛形,自稱彌勒出世。又懸大鏡于堂上,紙素上畫為蛇為獸及人形。有人來禮謁者,輒側其鏡,遣觀來生形象。或映見紙上蛇形,子賢輒告雲:「此罪業也,當更禮念。」又令禮謁,乃轉人形示之。遠近惑信,日數百千人。遂潛謀作亂,將為無遮佛會,因舉兵,欲襲擊乘輿。事泄,鷹揚郎將以兵捕之,夜至其所,達其所居,但見火坑,兵不敢進。郎將曰:「此地素無坑,此妖妄耳。及進,無復火矣。」遂擒斬之,並坐其黨與千余家。其後復有桑門向海明於扶風自稱彌勒佛出世,潛謀逆亂,人有歸心者輒獲吉夢。由是人皆惑之,三輔之士翕然稱為大聖,因舉兵反,眾至數萬,官軍擊破之。

至寧宗時,沈繼祖彈朱熹,亦加以吃菜事魔之罪,葉紹翁記:
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及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圖像,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扇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宋龍鳳六年(元至正二十年,1360),太祖三十三歲。
《五龍經》、《滴淚經》即唐開元敕所云小經。小經者對佛教彌勒凈土經典言,或即明教之《五耒子曲佛說啼哭經》,或宋法令所指不根經文。《五耒子曲佛說啼哭經》原屬彌勒小經,以二教合流,故遂指為明教經典也。

二襘子即二祀或二宗也。金剛禪則以明教徒亦誦持《金剛經》名,揭諦齋則以明教徒齋食之故。唯四果為佛教之白雲宗,非明教。白雲宗、白蓮社與明教至宋後期及元代,已混雜不清,據陸遊所言,則在南宋初期,已開始合流矣。
則在南宋後期,明教且合於禪宗,自以為真禪矣。上文引《摩尼教殘經》有明使種十二明王寶樹之說,與菩提子達摩栽之禪宗傳說極近似,宋儒多引禪宗以講學,明教則遂與之合矣。
宣德十年(1435)十二月己亥,「妖賊張普祥伏誅。普祥真定衛軍,以妖書惑眾,潛居井陘縣,自號七佛祖師,遣其黨往河南山東山西直隸等處度人,約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奪諸城。其黨李名顯等百餘人入磁州城,焚千戶所,官軍攻敗之。普祥挈家屬竄伏柏鄉縣,遞運大使魏景原引官軍至其黨張林家土洞內獲之,械送京師。上命廷臣鞫實誅之。」
時溫州仍有大明教流行。熊鼎以洪武元年任浙江按察司僉事,分部台溫。以大明教名犯國號禁絕之,宋濂《故岐寧衛經歷熊府君墓銘》:
其回鶻既已破滅,義在剪除,宜令諸道兵馬,並同進討……其回鶻及摩尼等庄宅錢物,並委功德使與御史台京兆府各差精強幹事官點檢收錄……摩尼等僧委中書門下即時條疏聞奏。
由此知三派佛教徒並斥為事魔邪黨。不事葷酒,不殺物命,修懺念佛,均托于佛教,則三派之混合已久可知。至元代對宗教采放任政策,白蓮社亦得公開傳教。元成宗時(1295—1307)並曾特降旨許其受政府保護。其教徒並建有寺院,有報恩堂、清應堂、復一堂諸祠宇,以都掌教為首領。武宗至大元年(1308)五月丙子,下詔禁白蓮社,毀其祠宇,以其人還隸民籍。英宗至治二年(1322)又下詔禁白蓮佛事。自此白蓮社遂成秘密團體,不能公開活動。
若有明使,出興於世,教化眾生,令脫諸苦。

以「彌勒降生」與「明王出世」並舉,明其即以彌勒當明王。山童唱明王出世之說,事敗死,其子繼稱小明王,則山童生時之必以明王或大明王自稱可決也。此為韓氏父子及其徒眾胥屬明教徒,或至少孱入明教成分之確證。韓氏父子自號大小明王出世,另一系統據蜀之明玉珍初不姓明,亦改姓為明以實之。朱元璋承大小明王之後,因亦建國曰大明。至明人修《元史》以韓氏父子為白蓮教世家,而不及其「明王出世」之說。試證以元末明初人之記載,如徐勉《保越錄》、權衡《庚申外史》、葉士奇《草木子》、劉辰《國初事迹》諸書,記韓氏父子及其教徒事(包括明太祖在內)均稱為「紅軍」,為紅巾,為紅寇,為香軍。言其特徵,則燒香,誦偈,奉彌勒。無一言其為白蓮教者。則知《元史》所記,蓋明初史官之飾辭,欲為明太祖諱,為明之國號諱,蓋彰彰明甚矣。


遂著于律。《明律》十一《禮一》:

梁貞明六年,陳州末尼黨類立母乙為天子,累討未平,及貞明中誅斬方盡。後唐石晉時復潛興,推一人為主,百事稟從。或畫一魔王踞坐,佛為其洗足,蓋影佛教所謂相似道也。
清源都將楊某為本郡防遏營副將。有人見一鵝負紙錢入其第,俄化為雙髻白髮老翁,變怪遂作。二女驚病,召巫立壇治之;鬼亦立壇作法,愈甚於巫;巫懼而去。後有善作魔法者,名曰明教,請為持經一宿,鬼乃唾罵而去。


九九藏書

十六年五月辛亥,「順天府昌平縣民劉化以謀叛伏誅。化初名僧保,畏避從軍,逃匿保定府新城縣民家,衣道人服,自稱彌勒佛下世,當主天下,演說《應劫五公》諸經,鼓誘愚民百四十餘人,皆信從之。已而真定容城山西洪洞等縣人民皆受戒約,遂相聚為亂。事聞,悉捕誅之。」
故結集既眾,乘亂而起,甘嗜殺人,最為大患。尤憎忌釋氏,蓋以戒殺與之為戾耳。



紹興二十六年四月己卯,左朝請郎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謝邦彥、大理寺丞石邦哲、右通直郎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司馬倬,並罷。先是平江土居右朝散郎曹雲召邦彥、倬于其家,與之蔬食。侍御史湯鵬舉論雲平江大儈,以賣卜為業,交結士大夫,遂得一官。邦彥、邦哲頃與妖人交遊,論列放罷,因鍾世明薦于魏良臣,復得起用,尚不知自新。倬與王會、曹云為死黨。令又赴雲吃菜之會,聞坐間設出山佛相,邦彥為師,云為弟子,事實怪誕,臣安得不論。乃並罷之,仍移雲郴州居住。
中際者,暗既侵明,恣情馳逐,明來入暗,委質推移,大患厭離於形體,火宅願求于出離,勞身救性,聖教固然,即妄為真,孰聞聽命?事須辨識,求解脫緣。

明教入回鶻后,其徒清修苦行,回鶻可汗或與議國事。以回鶻可汗之護持,遂要求唐室為其建寺:
至「大明」之國號,則私見以為出於韓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於《大小明王出世經》。《大小明王出世經》為明教經典,明之國號實出於明教。明教自唐代輸入,至南宋而益盛,窮流溯源,因並及之。明教又與出自佛教之彌勒佛傳說及白蓮社合,文中牽連述及,僅憑史書。至二教經典則以滇中無從得書,參合比較,請俟異日。所述明教唐宋二代史跡,大部分多從沙畹(E.Chavannes)《摩尼教流行中國考》、王國維先生《摩尼教流行中國考》、陳垣先生《摩尼教入中國考》、牟潤孫先生《宋代摩尼教》諸文引用,他山之助,謹申謝意。




會昌三年,敕天下摩尼寺並廢入官。京城女摩尼十二人皆死。及在此國回紇諸摩尼等配流諸道,死者大半。
山童自其祖父以白蓮會燒香惑眾,至山童倡言: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河南江淮之人翕然信之。
是太祖生於元天曆元年(1328)也。先是至元三年(1337)棒胡起義于信陽,太祖時年十歲。次年周子旺起義于袁州,彭瑩玉亡命淮西傳教,大祖時年十一歲。《紀》又言:至正四年「入皇覺寺為僧,逾月游食合肥……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光、固、汝、潁諸州為紅軍杜遵道之根據地,亦即彭瑩玉所曾布教之區域,太祖之接受明教教義,當為此三年內事。
「冬十月戊戌,下令討張士誠。」
宋帝在滁州。


三 明教與回鶻

一 吳元年與明之國號

《應輪經》雲:若電那勿(Denavari,玄奘《西域記》譯作提那跋)等身具善法,光明父子及凈法風,皆于身中每常游止。其明父者即是明界無上明尊,其明子者即是日月光明,凈法風者即是惠明。
又雲:

九月丙子,「湖廣蘄州廣濟縣妖僧守座聚男女立白蓮社,毀形斷指,假神扇惑。事覺,官捕誅之。」

三際者,過去未來現在也。同上《次明三際》:
政和四年(1114)十一月四日,臣僚言:「溫州等處狂悖之人,自稱明教,號為行者。今來明教行者各于所居鄉村,建立屋宇,號為齋堂。如溫州共有四十余處,並是私建無名額堂。每年正月內取歷中密日,聚集侍者、聽者、姑婆、齋姊等人建設道場,鼓扇愚民男女,夜聚曉散。」奉御筆,仰所在官司根究指實,將齋堂等一切拆毀。所犯為首之人依條施行外,嚴立賞格,許人陳告。今後更有似此去處,州縣官并行停廢,以違御筆論。廉訪使者失覺察,監司失按劾與同罪。
田九成起事于西北,即紅軍入西北者之餘黨,至蘄州則彭瑩玉、徐壽輝起事之地也。至永樂七年復有李法良之起事,《明成祖實錄》卷六六:
至肅宗寶應元年(762)回鶻入唐,擊史朝義于洛陽,次年攜居留洛陽之摩尼師歸國,明教遂入回鶻,為其朝野所信奉。據《九姓回鶻愛登里羅泊沒密施合毗伽可汗聖神文武碑》(李文田《和林金石錄》,《靈鶼閣叢書》本):
至元三年(1337)二月,「棒胡反於汝寧信陽州。棒胡本陳州人,名閏兒,以燒香惑眾,妄造妖言,作亂,破歸德府鹿邑,焚陳州,屯營于杏岡。命河南行省左丞慶童領兵討之……己丑汝寧獻所獲棒胡彌勒佛小旗、偽宣敕並紫金印、量天尺。」
開皇(581—600)初,太原童謠雲:「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東海。」亦云白衣天子。故隋主恆服白衣,每向江都,擬於東海。
梁貞明六年,陳州末尼聚眾反,立母乙為天子。朝廷發兵擒母乙斬之。其徒以不茹葷飲酒,夜聚淫穢,畫魔王踞坐,佛為洗足,方佛是大乘,我法乃上之乘。
正月癸卯,廣州增城縣民朱光卿反,其黨石崑山、鍾大明率眾從之,偽稱大金國,改元赤符。命指揮狗札里江西行省左丞沙的討之……四月……己亥惠州歸善縣民聶秀卿、譚景山等造軍器,拜戴甲為定光佛,與朱光卿相結為亂。命江西行省左丞沙的捕之。
復由閩入浙,據《宋會要》所記,北宋末年,溫州一地,即有明教齋堂四十余處:
永樂以後,類似之暴動史不絕書,姑舉其著者數事,如宣宗朝轉輪王出世之獄。《明宣宗實錄》卷六一:
「初太祖以韓林兒稱宋后,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劉)基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因見太祖陳天命所在。」
吃菜事魔,或夜聚曉散,傳習妖教者絞;從者配三千里;婦人千里編管。托幻變術者減一等,皆配千里;婦人五百里編管。情涉不順者絞。以上不以赦降原減。情重者奏裁。非傳習妖教,流三千里。許人捕至死。財產備賞,有餘沒官。其本非徒侶而被誑誘,不曾傳授他人者減二等。
至正壬辰癸巳(1352—1353)間,浙江潮不波,其時彭和尚以妖術為亂,陷饒、信、杭、徽等州。未幾克複,又為張九四(士誠)所據。浙西不復再為元有。
今之吃菜事魔,傳習妖教……臣訪聞兩浙江東西此風方熾,創自一人,其從至於千百為群,陰結死黨。犯罪則人出千錢或五百行賕。死則人執柴燒變,不用棺槨衣衾,無復喪葬祭祀之事,一切務滅人道。
又雲:
明教經典之輸入我國,始於唐武后延載元年(694)。志磐《佛祖統紀》卷三十九:

彭翼即彭瑩玉。瑩玉所推舉領袖徐壽輝以至正十一年(1351)稱帝于蘄水,建天完國。至正二十年(1360)為其下陳友諒所殺。友諒因壽輝之基業建漢國。壽輝之別將明玉珍先率兵入蜀,聞天完亡,不肯臣友諒,遂于至正二十三年稱帝于成都,建國號夏,下令盡去釋老二教,止奉彌勒(黃標《平夏錄》)。漢夏后均為東系「紅軍」朱元璋所滅。
開元二十年(732)七月敕:末摩尼法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加禁斷。以其西胡等既是鄉法,當身自行,不須科斷者。
且日食一餐,日晚乃食。北平圖書館藏《摩尼教殘經》:

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下令殺天下摩尼師,剃髮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

明教徒以明使為白佛,故其徒白衣白冠。至宋南渡前後,又有尚紅色紫色之新風氣。洪邁所記三山明教徒為首者紫帽寬袗,及方臘餘五婆之紅巾赭服是也。此種變化,或與祆教佛教有關,以明教原系雜糅祆教佛教而成,祆教之火神色尚紅,而佛教凈土宗之阿彌陀佛又屬紅色之故也。白蓮社奉阿彌陀佛,明教與白蓮社之混合或早在北宋已開其端,故明教徒黨又以紅色為其舉事之標識也。方臘之起事,其徒又佩明鏡,樓鑰《跋先大父(異)徽猷閣直學士誥》,記其祖樓異守處州日,方臘徒黨以舟師進犯情形:
准國朝(宋)法令,諸以《二宗經》及非《藏經》所載不根經文傳習惑眾者,以左道論罪。二宗者謂男女不嫁娶,互持不語,病不服藥,死則裸葬等。不根經文者,謂《佛吐戀師》、《佛說啼哭》、《大小明王出世經》、《開元括地變文》、《齊天論》、《五來子曲》之類。

初欒城人韓山童祖父以白蓮會燒香惑眾,謫徙廣平永平縣。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劉)福通與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復鼓妖言,謂山童實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國主。福通等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為亂。事覺,縣官捕之急,福通遂反,山童就擒。其妻楊氏其子韓林兒逃之武安。
宋龍鳳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太祖三十八歲。

小明王韓林兒者,徐人群盜韓山童子。自其祖父為白蓮會惑眾,眾多從之。元末山童倡言:天下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江淮之人騷然皆動。黃河南徙,元用賈魯鑿求禹故道。山童陰作石人一眼,當道埋之,鐫其背曰石人一眼,天下四反。河下掘得相驚詫。於是穎人劉福通與其黨杜遵道、盛文郁、羅文素等告眾曰:山童,宋徽宗八世孫也,當帝天下。我劉光世后,合輔之。聚眾三千人于白鹿庄,殺黑牛白馬,誓告天地,約起兵,兵用紅巾為志。九*九*藏*書
據《佛祖統紀》,上乘宗蓋即明教。志磐記:
諸以白衣善友為名,聚眾結社者,禁之。

明教徒因再改名稱,或與他教合,以逃避法律制裁。溫、台等處或名白衣禮佛會及假天兵號迎神會,千百成群,夜聚曉散。寧宗開禧三年(1207)李謙任台州守,著戒事魔詩十首,刻石傳布,以勸郡人。至嘉定二年(1209)江、浙、閩等地有所謂「道民」、「白衣道者」、「女道」,看經念佛,燒香燃燈,私置庵察,混雜男女,亦明教也。降至元代,亦被禁斥,《元史·刑法志》:

「十二月遣廖永忠沉宋帝小明王韓林兒于瓜步,宋亡。」
陳州起事失敗后不久,至後唐、石晉時明教又潛興布教,贊寧《僧史略》下:

宋龍鳳五年(元至正十九年,1359),太祖三十二歲。
近忽創為道學之目,鄭丙唱之,陳賈和之,居要路者密相付授,見士大夫有稍務潔修,粗能操守,輒以道學之名歸之,殆如吃菜事魔影跡犯敗之類。
此明教徒之十二美德也。每一樹又有五記驗,如第一大王樹有五記驗,一者不樂久住一處,二者不慳,三者貞潔,四者近智惠,五者常樂清靜徒眾。每一記驗又各有定義,如不慳:「所至之處,若得襯施,不私隱用,皆納大眾。」合十二樹六十記驗,教徒具備六十種美德,乃入光明極樂世界。明使講經已,結雲:
天下兵亂,過寺,寺焚僧散。將曉,上歸祝伽藍,以珓卜吉凶……時神意必從雄而後已,因是固守所居。未旬日友人以書從亂離中來,略言從雄大意,覽畢即焚之。又旬日有人告旁有知書來者,意在覺其事,上心知之。復三日,斯人果至,與語觀其辭色未見相,復禮待而歸。復幾旬日,又有來告,先欲覺知事者今雲不忍,欲令他人來加害,乞幽察以從告。上深思之,以四境逼迫,訛言蜂起,乃決意從諸雄。
朱熹居山中,食惟脫粟飯。其刻苦節約類明教徒。其所言理欲二元論又與明教之二宗說,明與暗,善與惡之鬥爭近。故當時抨擊道學者,持以為中傷之柄。道學遭禁,朝廷欲驅斥儒者,則指為道學。明教久已遭禁,時人慾中傷異己,亦指為吃菜或事魔。林栗論熹,太常博士葉適獨上《封事》辯之曰:
此記朝官史祺孫、石邦哲、謝邦彥從孫士道執弟子禮,習妖怪之術,傷俗敗教。曰妄人,曰妖術,究不知其何教何術,記錄不明。越三年邦哲、邦彥再被論罷,始知前後二貶,皆與明教有關,案中諸人皆明教徒也:
□受明教,薰血異俗,化為茹飯之鄉,宰殺邦家,變為勸善之國。故□□之在人,上行下效,法王聞受正教,深贊處□□□□□德領諸僧尼入國闡揚,(此處原文為□)□后慕闍徒眾,東西循環,往來教化。(第十行)



宋龍鳳十二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太祖三十九歲。
彭瑩玉為袁州僧,贛、饒、信一帶蓋南宋初明教徒屢次發難之根據地也。瑩玉為西系紅軍之組織者及領導者,初命周子旺舉事失敗,亡命十數年,卒得鄒普勝、徐壽輝等為徒侶,擁之起事。時人記蘄、黃紅軍,多屬之彭和尚,如葉子奇雲:
「春正月丙寅朔,李善良等率群臣勸進……乃即吳王位,建百官。」

五 明教之傳播(中)

不飲乳酪。死則裸葬。巴黎藏《殘經》:
宋龍鳳十三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太祖四十歲。
白蓮社源出於佛教之阿彌陀凈土宗,其歷史可遠溯至東晉廬山慧遠之蓮社,其所崇禮者為阿彌陀佛,主念佛修行,其最後之歸宿為西方凈土。慧遠尊信彌陀,于晉安帝元興元年(402)與同志百二十三人于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期生凈土。雲生無量壽國,寶幢為之前導,金蓮為之受質。或雲彌陀佛國以蓮花九品次第接人。阿彌陀佛色紅,明教初起已含有祆教教義,祆教大神色尚紅。彌陀凈土宗為隋唐以來之顯教,則明教遭禁后,混人顯教以託庇,亦意中事也。宋寧宗開禧時李謙所著《戒事魔詩十首》,其一雲:
惠明相者,第一大王,二者智惠,三者常勝,四者歡喜,五者勤修,六者平等,七者信心,八者忍辱,九者直意,十者功德,十一者齊心一等,十二者內外俱明。如是十二光明大時,若入「相」、「心」、「念」、「思」、「意」等五種國士,一一孽,無量光明,各各現果,亦復無量,其果即于清靜徒眾而具顯現。

其教儀節為經典所規定者為齋食。巴黎藏《摩尼教殘經·寺宇儀》第五:

《皇朝本紀》:
北則兩都、太原,南則荊、揚、洪、越等州,當時重鎮,無不有明教徒之祠宇。其徒白衣白冠,日晚乃食,飲水而不茹葷,不飲乳酪。其徒有解天文者,有擅求雨之術者,有善作法劾鬼者。
紹興二十三年(1153)十月庚申,大府寺丞兼權刑部員外郎史祺孫令吏部差監臨江軍新塗縣酒稅。時武臣孫士道等習幻怪之術,而朝士或與之游。祺孫至執弟子禮。大理正石邦哲、謝邦彥皆從之。侍御史魏師遜奏祺孫傷俗敗教。上曰:「士大夫學先王之道,乃從妄人習妖怪之術,以欺愚惑眾,若不罷斥,無以戒後人。」乃有是命。時士道已系獄,於是邦哲、邦彥皆坐免官。
與彭瑩玉同時活動於河南北一帶者為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山童敗死,其子林兒稱小明王,建國號宋,建元龍鳳。林兒立十二年為其下朱元璋所殺。元璋因小明王之基業,削平群雄,建大明帝國。《元史》卷四二《順帝紀》:

宋龍鳳四年(元至正十八年,1358),太祖三十一歲。


政府對明教之壓迫雖嚴,而明教徒仍數數起事。洪武永樂間陝西田九成自稱后明皇帝,改元龍鳳,帝號與年號均直稱小明王。其黨則稱彌勒佛四天王等。《明成祖實錄》卷六五:

今悔前非,願歸正教。奉旨宣示,此法微妙,難可受持,再三懇□,往者無識,謂鬼為佛,今已誤真,不可復事。特望□□,□□□□,既有志誠,任即持受。應有刻畫魔形,悉令焚爇,祈神拜鬼,並□□(第九行)(此處原文為□)
唯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1367)稱吳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國號曰大明,紀元洪武。吳非國號,亦非年號。至大明則既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後唐後漢之追溯其所自始,如以其文義「光明」言,亦無所歸屬。《明實錄》、《明史》諸書記太祖即位詔書,僅著「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一語,明清兩代學人著述,亦從未涉及「吳元年」及「大明」一名詞之意義者。


初際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諸所動靜,無不相背。

私室廚庫,每日齋食,儼然待施。若無施著,乞丐以充。唯使聽人,勿蓄奴婢及六畜等非法之具。

初際明暗相背,中際明暗混糅,后際明暗劃分。明為善,為理;暗則為惡,為欲。其神為明使,亦稱明尊,即摩尼也。有凈風善母二光明使。又以凈氣、妙風、妙明、妙水、妙火為五明使。北平圖書館藏《摩尼教殘經》:

高帝幸汴還……又請禁淫祀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巫覡,扶鸞禱聖書符咒水邪術。詔可。




明陸深《平胡錄》亦云:
然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有祀摩尼佛之草庵,元代所建也,至萬曆時猶存。
凡魔拜必北向……原其平時不飲酒食肉,甘枯槁,趨靜默,若有志於為善者。然男女無別,不事耕織,衣食無所得,則務攘奪以挺亂。
閏三月甲戌朔入濠州,《御制紀夢》:「以壬辰閏三月初一日至城門,守者不由分訴,執而欲斬之,良久得釋。」《御制皇陵碑》:「即起趨降而附城,幾被無知而創,少頃獲釋,身體安康。從愚朝暮,日日戎行。」「子興收為步卒,入伍既兩月余為親兵,終歲如之。」
至正四年(1344)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
求出家者,須知明暗各宗,性情懸隔,若不辨識,何以修為?

泉州晉江縣華表山亦有明教徒所立之摩尼庵,因郁新楊隆請得不毀。何喬遠《閩書》卷七《方域志》:

明教傳播既遍東南,為避免政府之禁令,每與其他秘密會社合,而因地異名,不可究詰。政府則統謂之為左道、妖賊、妖教,或舉其特點為吃菜事魔,為吃菜。當時明教之組織、習尚、教規、儀式,屢見於反對明教之政府人士記載中。如結黨、火葬,廖剛《乞禁妖教劄子》:

比有白衣長發,假託彌勒下生,因為妖訛,廣集徒侶,釋解禪觀,妄說災祥。或別作小經,詐雲佛說。或輒畜弟子,號為和尚。多不婚娶,眩惑閭閻,觸類實繁,蠹政為甚。九九藏書
碑立於憲宗元和九年(814),已有明教、明門之稱。尤可注意者為明教徒不奉像設,不事鬼神,齋食禁殺三事。
秘密宗教之傳播,因受統治階級壓迫故,最易與其他秘密會社結合,如江河之赴海,匯為一體。明教在會昌禁斷後,已合於佛,已混于道,又與出自佛教之大乘教、三階教合。至北宋末又與出自佛教凈土宗之白蓮社合,與出自佛教凈土宗之彌勒佛教合。(或更前,今未能定。)至元末遂有紅軍之全面起義。

先是瀏陽人彭和尚名翼,號妖彭,能為揭頌,勸人念彌勒佛號,遇夜燃火炬名香,念偈禮拜。愚民信之,其徒遂眾。

宋帝在滁州。

英宗朝「七佛祖師」之暴動。《明英宗實錄》卷一二:

瞻部洲佛教徒以之指中國。南北朝初葉時已流傳佛教已入末法時代之說,三階教徒尤持此說甚力。佛涅槃后,世界立入苦境,一切惡趣,次第顯現。至彌勒現世后,則立成極樂世界,廣博嚴凈,豐樂安穩。此與明教之二宗說,明暗鬥爭,善惡鬥爭之說比,恰相吻合,則二教之混合,實非偶然也。彌勒經典之迻譯盛于兩晉,禮拜信仰,無間僧俗。南北朝時佛教造像最多者為彌勒及阿彌陀佛。晉釋道安(112—185)與其徒八人于彌勒前立誓,往生兜率。至梁傅大士自稱為彌勒降生,濟度群生。梁武帝迎之入都,上殿講論,侍以殊禮。至隋煬帝時遂有自稱彌勒佛,入宮為亂者,《隋書·煬帝紀》:

紹興十五年(1145)二月庚辰,上曰:「聞軍士亦有吃菜者,此曹多素食,則俸給有餘,恐驕怠之心易生,可諭諸統兵官嚴行禁飭。」
至宋真宗大中祥符間(1008—1016)敕編《道藏》,明教徒閩富人林世長遂賂主者,以《二宗三際經》編入。張君房《雲笈七籤》序:


奉彌勒佛者皆素冠練衣,知彌勒佛亦當衣白。先是隋初已有白衣天子之謠,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一:

二 明教

《隋書·五行志》:
宋龍鳳二年(元至正十六年,1356),太祖二十九歲。

不事神佛祖先,不會賓客,裸葬,誦《金剛經》,拜日月,旦望燒香,庄季裕記:
陸遊記其習尚,謂燒必乳香,食必紅蕈,士人宗子,亦從之游雲:


□宿死屍,(此處原文為□)若有覆藏,還同破戒。

十 大明帝國與明教


師將睿思等四僧入國,闡指二祀,洞澈三際。況法師妙達明門,精研七部,才高海岳,辯若懸河,故能開政教於回鶻。(第八行)


秘密宗教中原有度人一派邪教,庄季裕為宋紹興時人,身經方臘、餘五婆之起事,或者爾時教禁方嚴,教外人不明底蘊,誤信官方指摘之文告,遂筆之於書也。至明教徒之組織及背景,則紹興四年(1134)五月,起居舍人王居正曾備述之,居正奏:
「五月升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八月元察罕帖木兒復汴梁,(劉)福通以林兒(宋帝)退保安豐(今安徽壽縣)。」


原其濫觴,亦別無他法,但以不茹葷酒為尚。其渠魁者鼓動流俗,以香為信,規其利養,晝寢夜興,無所不至。陰相交結,稱善友。一旦郡邑少隙,則狠者憑愚以作亂,自取誅戮,方臘、呂昂之輩嘯聚者是也。其說亦稱不立文字,嘗曰:天下禪人但傳盧行者十二部假禪,若吾徒者即是真禪耳。乃雲菩提子,達摩,心地種,透靈台,即其語也。人或質之,則曰不容聲也。果容聲則吾父母妻子兄弟先得矣。或有問焉,終何所歸?則曰不升天,不入地,不成佛,不涉余途,直過之也。以此自陷,亦以陷人。此所謂事魔妖教也。如此魔教愚民皆樂為之。其徒以不殺不飲不葷辛為至嚴,沙門有行為不謹,反遭其譏,出家守法,可不自勉。

四 明教之傳播(上)


三代以下建國號者,多以國邑舊名:王莽建號曰新,亦以初封新都侯故也。公孫述建號成家,亦以據成都起事也。賨人李雄建號大成,蓋亦襲述舊稱也。金太祖始取義于金之堅固,遂不以國邑而以金為號。然猶未用文義也。金末宣撫蒲鮮萬奴據遼東,僭稱天王,國號大真,始有以文義而為號者。元太祖本無國號,但稱蒙古,如遼之稱契丹也。世祖至元八年(1271)因劉秉忠奏,始建國號曰大元,取「大哉乾元」之意,國號取文義自此始。其詔有曰:「誕膺景命,必有美名,唐之為言盪也,虞之為言樂也……世降以還,事殊非古;稱秦稱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即因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令特建國號曰大元,取《易經》乾元之義」雲。命世之君,創製顯庸,必有以新一代之耳目,而不肯因襲前代,此其一端也。
延載元年,「波斯國人拂多誕(西海大秦國人)持《二宗》偽經來朝。未四十年而遭禁斷。」
按南北朝隋唐間三階教流播頗廣,其教有上上乘、上乘之說,開元二十年與明教同時遭禁。母乙之反自稱上乘宗,而志磐則以為是明教,則當唐末五代時,明教已與三階教混合矣。此所記陳州末尼所奉為魔王,又素食。魔王蓋即摩尼,以明教有明王出世之說,而摩尼又稱明使也。明教不事神鬼,其所供奉摩尼夷數(耶穌)諸畫像,均為波斯或猶太族,深目高鼻。其教又為歷來政府及佛徒所深嫉,佛徒每斥異己者為魔,易摩為魔,斥為魔王,為魔教,合其齋食而呼之,則為吃菜事魔。
宋代明教徒所領導之暴動,恰與其傳教地域合,前仆後起,歷久勿衰。其著者如北宋徽宋宣和二年(1120)方臘、呂師囊起於睦州、台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王念經(宗石)起於信州。紹興三年(1133)餘五婆起事于衢州。十年東陽縣「魔賊」起事。十四年俞一起事于涇縣,二十年信州貴溪「魔賊」起事。理宗紹定六年(1233)陳三槍、張魔王據松梓山,出沒江西、廣東,跨三路數州六十寨。
齋食、清修,方勺記:

庚子(至正二十年,1360)閏五月「戊午……初袁州慈化寺僧彭瑩玉以妖術惑眾,其徒周子旺因聚眾欲作亂。事覺,元江西行省發兵捕誅子旺等。瑩玉走至淮西匿民家,捕不獲。既而麻城人鄒普勝復以其術鼓妖言,謂彌勒佛下生,當為世主,遂起兵為亂。以(徐)壽輝相貌異眾,乃推以為主,舉紅巾為號。」
明教之人所念經文及繪畫佛像,號曰《訖思經》、《證明經》、《太子下生經》、《父母經》、《圖經》、《文緣經》,《七時偈》、《日光偈》、《月光偈》、《平文》、《策漢贊》、《策證明贊》、《廣大懺》、《妙水佛幀》、《先意佛幀》、《夷數佛幀》、《善惡幀》、《太子幀》、《四天王幀》。已上等經佛號,即于道釋經藏並無明文記載,皆是妄誕妖怪之言,多引爾時明尊之事,與道釋經文不同。至於字音又難辨認,委是狂妄之人,偽造言辭,誑愚惑眾,上僭天王太子之號。
按太祖起自紅軍,奉宋帝小明王韓林兒正朔。宋龍鳳七年(1361,元至正二十一年)封吳國公,十年進爵為吳王。軍中文移布告均稱「皇帝聖旨吳王令旨」。十二年弒宋帝,宋亡。是所謂吳元年者,如以為吳王受封之吳,則當為吳四年,如以為國號,則先此張士誠已據吳稱吳王,且太祖時方遣將伐吳,不應踵襲敵國之稱號。如以為紀元之稱,則有史以來,從未有一字之年號!又其時天完、吳、夏、漢諸國,國號紀元,皆粲然備具。太祖後起,且承宋后,為紅軍正統,不應既無國號,又無紀元,僅稱無所指屬之吳元年也。太祖幕中多儒生,不應瞢忽至此!頗疑太祖于殺韓林兒后,仍稱宋國,仍奉龍鳳十三年正朔。其稱吳元年者,開國后諱其起於紅軍,更諱言臣于小明王,曾奉其正朔。遂于宋明之際,追改龍鳳十三年為吳元年,以示其非承宋而起也。推度當時情事,應是如此。然明初史跡經《太祖實錄》之三修,已湮沒不可詳,姑系臆說於此。


至嘉靖時李福達自稱彌勒佛,與武定侯郭勛交通,至起大獄。天啟二年(1622)有山東白蓮教徒王好賢、徐鴻儒之起事。溯其源流,又皆明教之餘響也。


泰定二年(1325)六月,「息州民趙丑廝、郭菩薩妖言彌勒佛當有天下,有司以聞。命宗正府刑部樞密院御史台及河南行省官雜鞫之。」


回鶻可汗王令明教僧進法入唐。大曆三年(768)六月二十九日敕賜回鶻摩尼為之置寺,賜額為大雲光明。六年正月敕賜荊、洪、越等州,各置大雲光明寺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