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附錄 (三)山海關戰役后三個月內官紳叛亂情況表

附錄

(三)山海關戰役后三個月內官紳叛亂情況表

時間地方叛亂為首者簡況資料來源
四月二十七日德州明御史盧世氵隺、趙繼鼎、主事程先貞、推官李讚明、生員謝陛(明大學士謝陞之弟)發動叛亂,推明宗室朱帥𨨢為盟主,號稱濟王。殺大順政權武德防禦使閻傑、德州牧吳徵文,以「濟王」名義傳檄附近州縣,山東和北直官紳多有起而效尤者。康熙十二年《德州志》卷一○,《紀事》;《清史列傳》卷七九,《謝陞傳》。
四月二十九日泰安州明游擊將軍高桂殺大順政權防禦使郭都。王度:《偽官據城記》、見《荊駝逸史》;乾隆三十七年《歷城縣誌》卷四一。
四月三十日涿州明大學士馮銓、知州張錦、參將朱萬祺、生員朱延祚。殺大順政權李都尉,「隨將賊徒盡殺。」《明清史料》丙編,四○六頁。康熙《涿州志》卷八,《義勇·朱充祚傳》記叛亂日期為五月初一日,所殺者為李書辦。
約四月底靈壽士紳馬國琳等因大順靈壽縣令郭廉「逼鄉紳捐餉。」「士民憤,擊之。偽權將軍馬拐子(即真保節度使馬重禧)系諸倡義者百餘人,將被殺。會國朝兵大至,乃得免。」康熙十二年《靈壽縣誌》卷一,《地理》附《紀事》。
約四月下旬曲周生員冀運洪、岳霔、王瀛,霍度「四生首義舉,奉舊丞張天爵攝縣事,執偽令孫應震系別所,發崇禎帝喪,歃血盟眾。聞德州義師起,遣使結援「布置未定,偽令腹心張守忠等懼禍及,遂作亂鼓噪。破械出偽令,次第捕逐天爵及四生,皆被執,不屈,死之。」乾隆十二年《曲周縣誌》卷十五,又見同治《曲周縣誌》卷十七。
四月三十日保定大寧都司神維顯等「四月三十日,保定聞賊西遁,群擁舊大寧都司神維顯出,擊殺未去賊,迎國朝師。」陳僖:《明崇禎十七年保定府紀事》,見《燕山草堂集》卷三。
五月一日滄州明尚寶寺卿程正揆、山東參將王禎等俘大順政權防禦使、鹽運使、知州。隨即派人往興濟、東光、青縣、獻縣傳諭「擒偽官解軍前」,「是夜,官皆就縛。」程正揆《滄州紀事》,見《荊駝逸史》。參見順治元年七月《慶藩奉國中尉朱帥𨨢啟本》,藏第一檔案館。
五月一日昌平州明密雲副將張諴、生員孫繁祉、鄉官王廷授、舉人楊春茂俘殺「賊渠李道春、周祥、偽官劉愷澤等四人。」《日下舊聞》卷三十四;康熙《昌平州志》卷二六,《紀事》。
五月初大興明大興知縣吳聞詩「擒偽知縣賈永年等」。順治元年七月大興知縣吳聞詩啟本。
四月底密雲明都司王應龍「獲假印並斬本縣偽官首級」。《明清史料》丙編,第三本,二○五頁。
約五月初香河明游擊將軍范可法「獲香河縣假印、偽官首級」。同上。
五月初真定府明真定府同知朱帥「自賊逃竄之際,統率合鎮紳衿軍民人等,乘機鼓舞,親冒鋒刃,頗斬多賊,保全城池。」順治元年七月十二日。清署大名府知府朱帥 啟本,原件藏第一檔案館。
五月三日定州定州士人殺大順政權定州牧董復。《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十八。
五月初天津明副總兵婁光先「本地總兵婁姓者結義兵,縛賊官,盡殲其眾。甫定,而□(虜)至,乃出迎。楊士聰:《甲甲核真略》。
約五月初曹州明參將張成福「擒偽官。推郡官原任戶部尚書郭允厚行憲使事,原任邢台知縣劉浚源署州事,保國境土以待朝命。」康熙十二年《曹州志》卷十九,《災祥》。
約五月上旬青州府明青州守備李士元清兵佔領北京后,李士元偵得消息,即率其部下健卒數十人殺大順軍鎮守青州將領姚應奉。康熙六十年《青州府志》卷二二,《藝文》。
五月七日平定州不詳「李自成自燕京敗歸,州人閉門不納,偽將陳尚智劈東門入。」乾隆五十一年《平定州志》,《建置志·營制》附《兵事》。
五月六日冀州武舉方我榮、石璞玉,「義紳王風淳,麻光寧」殺州牧盧傳第。乾隆十二年《冀州志》卷十八,《拾遺·故事》。參見順治元年七月《慶藩奉國中尉朱帥𨨢啟本》。
五月五日饒陽明吏部尚書田唯嘉「田太宰唯嘉誓紳士于城隍廟,縛偽令肆於市。」乾隆十四年《饒陽縣誌》卷下,《文紀》上;《清史列傳》卷七九,《田唯嘉傳》。
五月七日臨城明知縣王繼祖擒殺大順政權臨城縣令段獻珠。康照三十年《臨城縣誌》卷八,《述考志·事迹》。
五月七日高唐州州人張根若、李文升及明知州杜名世等殺大順政權高唐州牧裴隆遇。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卷三,《兵燹》。
五月上旬濟南府明都司劉世儒「德州討賊檄至,都司劉世儒欲起義誅偽官。五月初五日,西關失火,偽官有備,不得施。世儒將卒乃橫肆剽掠于城東北諸村,而偽官次第逃去。」乾隆三十七年《歷城縣誌》卷四一。
五月初遵化地區遵化巡撫宋權、總兵唐鈺「率將吏紳士擒斬偽官,起應王師(指清兵)。」大順軍守將黃錠、馬應湖等被殺;防禦使潘躍龍、同知張耀然、縣令李廷瑗被擒。宋犖:《記文康公遵化平偽始末》,見光緒五年《永平府志》卷三○,《紀事》中。
五月八日宣化地區明宣府巡撫李鑒、守道程紹孔、署總兵王應暉殺大順軍守將黃應選等,以宣府地區降清。《明清史料》丙編,第五本,四八三—四八四頁。
五月八日海豐明署縣事利津縣丞包守恆殺大順政權縣令王相極。康熙十年《海豐縣誌》卷四,《事紀》。
約五月間東昌府明兵部侍郎張鳳翔、副總兵王國棟等「驅除偽將、偽官。」順治元年七月《慶藩奉國中尉朱帥𨨢啟本》。
同上河間府明守備李鼎鉉等「奮勇進剿,平復河間、任丘、肅寧、興濟、阜城等八州縣。」同上。
同上大名府闔城鄉官「各率義兵用大炮傷賊無數。」大順政權大名文官武將遂遁。同上。
同上武定州明都司馬弘化、劉萬都「斬偽令張均田。」同上。
同上平原縣「義紳宋開春、張吉士、任有鑒等」「擒執偽官,收偽憑一張。」同上。
同上德平生員葛元祉、參將高捷等「擒執偽令賈時昇,收偽印一顆。同上。
同上臨邑明知縣金燦等「擒偽令楊亮、偽典史徐光啟。」同上。
同上禹城「義紳」韓養醇勾結德州官紳武裝。「擒偽令張繼昌。」同上。
同上萊蕪明德王府指揮畢維地殺大順政權萊蕪縣令劉扶炎。大順軍郭陞部平叛,復置縣令李開方。畢維地向德州叛黨請救,復擒李開方。同上。
同上利津明典史周文都、「義紳」李植等擒大順利津縣令杜滋培同上。
同上濟陽「義紳」邢其諫、梁鴻圖、高自詣等密謀擒斬大順縣令車輦。「輦覺之而遁。」同上。
同上商河明都司張化一「逐偽令離境。」同上。
同上齊東生員李聯芳、毛禧勾結德州官紳武裝。「共擒偽令,收偽印一顆。」同上。
同上故城明千總許子龍、生員滿國顯勾結德州官紳武裝擒殺大順縣令梁磐石。同上。
同上武邑明游擊袁燦然等。「擒斬偽令馬麟生。」同上。
同上武城張調元、吳廷試勾結德州官紳武裝。「擒偽令蘭珍。」同上。
同上交河明知縣王應昌「擒偽令張繼善、偽教官朱正色,全城反正。」同上。
同上獻縣「濟王」所委官紳「擒斬偽令王曰都、偽典史曹懷真。」同上。
同上武強明知縣鄭君錫「擒解偽令晉九錫。」同上。
同上東光生員馬之騋「擒偽令張斗南。」同上。
同上清河張調元、明守備張問達等。「擒斬偽令李擎柱。」同上。
五月十一日榆次城內紳士大順軍自北歸,該縣縣令蕭恆出城迎接,城內紳士乘機閉門不納。起義軍反覆曉諭,不聽,乃大舉攻城平叛。至十二日黎明攻克,搜捉鄉紳六姓解往陝西。康熙及乾隆《榆次縣誌》。
五月十三日太谷大順政權所委縣令周士達及城內「士民」大順軍自北京敗回經過太谷時,周士達等閉門不納。十五日,義軍攻克縣城,平定叛亂。乾隆《太谷縣誌》卷五。
五月十日大同地區明大同總兵姜瓖、山西總兵王鉞殺大順軍鎮守大同地區制將軍張天琳,「保大同全鎮地方以附清朝。」《明清史料》甲編,一○二頁;《明清史料》丙編,四九四頁;《明末農民起義史料》四六七—四六八頁。
五月十日天城衛明副將王大業與姜瓖叛亂相呼應,攻殺天城衛大順軍守兵。《明清史料》丙編,四六九頁。
五月景州明千總高廷試、紳士曹思誠與德州叛亂武裝相勾結。殺大順政權景州牧賈元麟。康熙十一年《景州志》卷四,《災變》。
五月吳橋鄉官李天經、舉人王翰、都司范汝湛等俘殺大順政權吳橋縣令符執蒲、典史易正乾。康熙十二年《吳橋縣誌》卷四,《官師》。參見順治元年七月《慶藩奉國中尉朱帥𨨢啟本》。
五月十日順德府諸生殷淵(其父殷大白,原為明關南兵備道)、明雞澤訓導馬騰龍、邢台生員黃祐等殷淵率鄉勇入雞澤縣,「擒斬偽官,凡逆闖政令一切革去。」邢台黃祐亦起,攻佔府城。「諸路望風皆擒斬偽官與祐應。一時順德府九縣偽官皆擒斬,縣皆復。」不久,大順軍郭陞部三千人來平叛,殺殷淵、馬騰龍等。李長祥:《天問閣集》卷中,《殷淵傳》;順治四年《雞澤縣誌》卷一○,《事紀志》,《兵變》。
五月元氏明知縣董有聲及本縣鄉紳將大順政權元氏縣令李若寀下獄,推董有聲權理縣事。順治六年《元氏縣誌》卷七。
五月大城不詳大順軍西撤後,當地人士即將大順政權官員「與同黨七人」擒殺。《甲申核真略》。
五月十日臨清州明工部主事于連躍、兵部主事凌駉、東昌府同知王崇儒等俘大順政權防禦使王皇極、臨清州牧劉師曾,「傳檄東昌府十八州縣,擒捕偽官蘇民安、程文煥等梟示正法。」《明清史料》甲編,七四頁;康熙十四年《館陶縣誌》卷十二,《兵警》。按,程文煥為大順政權館陶縣令。
五月十一日濟寧州及兗州府明侍郎潘士良、知縣任孔當等俘殺大順政權濟寧防禦使張問行、府同劉主敬、州牧任崇志、掌旅傅龍。又傳檄附近府、州、縣,擒大順政權兗東防禦使劉浚本,兗州府尹高克家、推官董貺璽、汶上縣令李士灝,魚台縣令尹保衡、巨野縣令曹家麟、鄒縣令楊名升、嘉祥令趙廷獻。鄭與僑:《倡義記》見乾隆五十年《濟寧直隸州志》卷三十一,《藝文》。
五月十五日滑縣舉人王良翰等五月十五日,諸紳衿「定盟起兵,將斬偽令以待王師。」五月二十二日,大順政權滑縣令劉三晉,在當地群眾支持下殺王良翰等。六月,大順軍將領劉汝魁帶兵到滑縣,把浚、滑、長垣三縣的明朝官紳強行押往陝西,安置於邊遠州縣。康熙二十五年《滑縣誌》卷一○,《叢志》,《荒亂紀略》;《南疆逸史》卷三十八。
五月浚縣明典史李化桂等密謀逮捕大順政權浚縣令馬世聰。陰謀敗露后李化桂被處死。嘉慶六年《浚縣誌》卷十九,《循政》。
五月中旬長垣明兵部侍郎王家楨、堂邑知縣楊希震陰謀殺害大順政權長垣縣令李伯元。事發,王家楨自殺,楊希震被處死。康熙十一年《重修大名府志》卷二四,《外傳》。五月十五日 東明 明萊州府司理張力,即墨知縣劉璧星、崇信知縣范春駿,中書舍人李允樟、庠生辛廣慈 「五人於五月望日,刑牲誓眾,各率蒼頭十餘人持梃鋌擊賊。」殺大順政權東明縣令王秉純。大順軍部總張夢熊平定叛亂,逮捕張力等五名首惡,送河南懷慶處死。 康熙十一年《東明縣誌》卷二下,辛廣恩:《五宦殉難傳》。
五月十六日歸德府明睢陽參將丁啟光,歸德府知府桑開第擒大順政權歸德府管河同知陳奇、商丘縣令賈三俊、柘城縣令郭維邦、鹿邑縣令孫澄、寧陵縣令許承蔭、考城縣令范雋、夏邑縣令尚國俊,押往南京,向弘光朝廷獻俘。李天根:《爝火錄》卷四;《再生紀略》。
五月十六日嶧縣明練總張茂才「率部曲入城,擒縛(大順縣令薛)承宣,為懷宗發喪設位慟哭,殺承宣以祭。招集兵馬號稱義師。」康熙十二年《嶧縣誌》卷二。
五月高密明巡撫曾化龍等「獲高密縣闖賊偽官孫握玉斬之。」康熙十二年《膠州志》卷六,《大事記》。
五月夏津不詳,僅雲「邑人」大順政權縣令裴欽四月到任,一個多月後自成敗訊傳來,「邑人將起義兵誅之。」有高萃環者黨于欽,執械入署告曰:事急矣可速去。遂引出西門而遁。」乾隆六年《夏津縣誌》卷九,《雜誌·記遺》。
五月安邱明都司李星隆殺大順政權安邱縣令劉憲卿。康熙二年《續安邱縣誌》卷一,《總紀》,卷二○,《武胄傳第五》。
五、六月日照紳衿「闔邑紳衿百姓」捕殺大順政權日照縣令王良翰,推原明朝知縣孟仕士管理縣事。康熙五十四年《日照縣誌》卷一○,《兵火》。
五、六月陽信明署陽信縣事趙申寵殺大順政權陽信縣令,派人往京師降清。乾隆二十四年《陽信縣誌》卷三,《災祥》;孫奇逢:《夏峰集》卷六。
五、六月福山生員楊威擒大順福山縣令李振綱。乾隆二十七年《福山縣誌》卷十二,《記事》。
約在五月萊州府不詳「時癸未進士王之相為賊守萊州。適賊敗,百姓咸起殺之,並鄉紳之從賊者,自名起義。」《石匱書後集》卷三五,《滿之章傳》。
約在五月文登萊陽鄉宦宋璜宋「起義兵討賊」,遣數騎至文登縣,捕殺大順縣令邢某。乾隆七年《續登州府志》卷十二。
六月霑化明兵科右給事中李魯生「偕其鄉人斬流賊所置霑化偽知縣李調鼎,赴(清)招撫侍郎王鰲永納款。」《清史列傳》卷七十九,《李魯生傳》。
五、六月章邱明南京兵部右侍郎謝啟光殺大順政權章邱縣令,募壯士二千餘人拒守。同上,《謝啟光傳》
六月益都明鄉宦房可壯「可壯率鄉人殺流賊所置偽益都令,奉表投誠(清朝)。」同上,《房可壯傳》。
五月二十五日徐州明徐州衛指揮王文明南明巡撫路振飛「潛約徐州衛指揮王文明內應」,發動叛亂,擒大順政權徐淮防禦使武愫,佔領徐州。《平寇志》卷十二。
五月杞縣開封府推官陳潛夫「潛夫率死士三千,先驅杞縣,擒殺偽官。」西平地主武裝劉洪起亦起兵一萬,號稱五萬。大順政權河南節度使梁啟隆逃去。《石匱書後集》卷四五,《陳潛夫傳》;夏燮《明通鑒》附編卷一上。
五、六月汝寧、許州、登封、裕州、襄城地主武裝劉洪起、韓甲第、李際遇、李好、劉鉉「有土寨豪傑如劉洪起、韓甲第、李際遇、李好、劉鉉等久有殲寇大志,聞賊敗北,皆奮臂疾呼,思截擊以抒夙願,憤張旗幟,直書『殺賊報仇』四字,正與朝廷仁義之師為先帝復讎之意遙相照應。」 順治元年七月清國子監司業薛所蘊啟本,原件藏第一檔案館。
七月永寧州(今山西離石縣)明都司崔有福崔有福曾投降大順政權。大順軍敗歸后,他於七月間叛變,拘捕永寧州牧,佔領州城。聚集鄉兵數萬攻掠臨縣、寧鄉。當時大順軍正積極部署反攻。八月,大順軍一部攻入固關,佔領河北井陘縣,活捉清知縣。崔有福叛亂髮生后,大順軍不得不「移兵圍(永寧)州城,」於八月二十五日攻克,崔有福逃走。這說明崔有福的叛變打亂了大順軍的部署,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康熙四十一年《永寧州志》卷八,《災祥》。
九*九*藏*書九-九-藏-書九_九_藏_書read.99csw.com九*九*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