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迦太基衰亡(前149—前146)

第九章 迦太基衰亡
(前149—前146)

羅馬自從決定對希臘實施第三次軍事干預以後,不到一年時間,就成功鎮壓了冒充馬其頓國王庶子的傢伙率領的叛軍。至此,羅馬不再尊重馬其頓人的獨立。分裂成四個自治國的舊馬其頓王國領地失去了自治權,降格成為羅馬的行省。
如果一定要說迦太基人有錯,大概是他們拒絕羅馬的勸降,選擇了和自己的城市共存亡的道路吧。他們讓羅馬士兵俘虜列隊站在城牆上,當著羅馬軍隊的面,一個一個地被殺死。如此殘忍的舉動在當時的戰場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他們敢於這樣做,只能認為他們要把自己逼進絕路。迦太基人自己決定了自己最後的命運。
羅馬消滅迦太基得到的好處只有一點,就是無須再次與漢尼拔這樣的人物進行作戰。如果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不久的當時,這種感情也許會困擾著羅馬人。但是經過了50年,為什麼羅馬人還要這樣做呢?古代北非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作為北非物產的集結地,迦太基又是最合適的地方。它並沒有主動挑戰羅馬霸權,導致它舉起反旗的,正是把它逼到絕境的羅馬。
只是,迦太基人從來都是一出家門就要坐船。因此,對他們來說,即使只有15公里的路程,也「無異於死」。
總之,公元前2世紀中葉的迦太基人還不能改變他們的想法。也許正因為首都迦太基地處天然要地,所以,他們無法想象自己可以遷居到其他地方。也可能作為擁有大國歷史的民族,不能為了生存而做出如此大的讓步吧。
我倒覺得毀滅迦太基是一次極其愚蠢的行為,這一野蠻行徑實在沒有必要。這隻能說是羅馬人未能擺脫過去的陰影才導致的結果。
代表中有一人表示異議,說:「這無異於置迦太基於死地。」但是,元老院堅持不改初衷。不得已,30名代表只好接受了這一條件。在回國的途中,有幾個人選擇了逃亡。
對於其他希臘諸城邦,羅馬原打算繼續尊重其獨立和自治。遺憾的是,希臘人沒有把羅馬的這一姿態看作當權者的寬容,誤以為羅馬人對希臘文化有自卑感,是軟弱的表現。出訪希臘城邦科林斯的羅馬元老院元老們在科林斯受到了無禮的待遇。這一事件挑戰了羅馬人寬容的極限。
我想,正是這種價值觀的不同,才是民族之間紛爭和摩擦不斷的原因。在羅馬人看來,迦太基人不能接受羅馬提出的要求——在僅相距15公里的內陸地區建設新城市,並遷居那裡——就是正面挑戰羅馬的霸權。
西西里的錫拉庫薩、巴勒莫,義大利南部的塔蘭托,迦太基人在西班牙建起來的城市卡塔赫納、加的斯,埃及的亞歷山大,小亞細亞的以弗所等,和迦太基一樣,都是臨海的海港城市。迦太基的第二大城市烏蒂卡因為海岸線後退,現在成了內陸城市,在古代也是臨海的城市。

以加圖為首的反迦太基強硬派的話語權大大增強。以西庇阿·納西卡為首的穩健派不得不沉默。羅馬決定立即組編四個軍團派往迦太基。
一切都源自漢尼拔。在跨越這130年歲月的本冊中,只用了16年時間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就佔據了本冊三分之二的篇幅。回顧歷史學家李維在其著作《羅馬史》中用於「漢尼拔戰爭」的篇幅,不由得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場戰爭帶給羅馬人的影響之大。羅馬人稱霸地中海,包括滅亡迦太基,都是「漢尼拔戰爭」的餘波。


迦太基首都
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爭的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養孫西庇阿·埃米利烏斯這一年38歲,作為最高司令官,他有權決定戰場上的一切行動。但是,與養祖父西庇阿和親生父親埃米利烏斯·保盧斯一樣,這位羅馬將軍非常大度,對異國文化和異國民族沒有偏見。因此,在決定迦太基人命運的時候,他非常猶豫。

「歸根結底,特洛伊大概也會隨著國王普里阿摩斯和追隨他的戰士共同死亡吧!」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位得勝之師的最高長官吟誦起《荷馬史詩》中特洛伊主將赫克托耳的一句名言:
羅馬人對三天期限過後仍然不聽勸降堅持戰鬥到最後的城市實施過掠奪,也曾經把這些城市的居民賣作奴隸。
迦太基於公元前146年滅亡,它曾經的領土後來成為常駐烏蒂卡的總督統治下的羅馬行省。成為羅馬行省后的舊迦太基的名稱不再是迦太基,而是「阿非利加行省」。
「但是,我認為迦太基應該繼續存在。」

西庇阿·納西卡成功地讓努米底亞軍隊退回到努米底亞境內,於是很多人相信迦太基的危機已經過去,歷史學家波里比阿就是其中之一,他甚至準備回自己的祖國希臘,並已經走在了前往布林迪西的路上。
但是,迦太基人經營農莊的經驗非常豐富,農莊生產力極高。甚至他們還出版了有關農莊經營的書,羅馬人把它翻譯成了拉丁語。在古代,北非是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耕地遼闊肥沃,非常適宜農莊經營。加上迦太基人善於耕作,生產力高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羅馬第一時九-九-藏-書間就知道了迦太基的這一動向,馬上派出以加圖為首的調查團。迦太基向調查團控訴了努米底亞的侵略行徑。但是,有加圖在,迦太基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羅馬方面很清楚這一點,於是,第二年向迦太基派去了以西庇阿·納西卡為首的調查團。
還有,在希臘戰線和敘利亞戰線的羅馬軍隊中,也有努米底亞士兵的身影。迦太基儘管也向羅馬提供了支援,卻僅限於提供小麥而已,而且,羅馬還不接受無償支援,一定要支付糧款。曾經有一次,迦太基使節在羅馬元老院說過這樣的話:
迦太基被定為寸草不生、人類不可居住的不毛之地,人類再次生活於此是在100年之後。尤里烏斯·愷撒下令在這裏進行殖民地建設,雖然因他遭到暗殺而半途而廢,到了奧古斯都大帝時代,才最終得以完成。因此,留存至今的迦太基遺迹大都是羅馬時代建的,極少有迦太基人的東西。
這話贏得滿堂喝彩,是因為他們聽說羅馬進軍北非了。在他們看來,現在羅馬的注意力放在了迦太基身上,這是推翻羅馬霸權的絕好機會。希臘人波里比阿也這樣寫道:「希臘人利用了這個機會。」
西庇阿·埃米利烏斯久久地凝視著腳下廣闊的迦太基城。這個經歷了建國以來700年的歲月、其間長期保持了極度繁榮的大都市,一陷入敵手,就化成了一堆堆小山一樣的瓦礫。
科林斯的滅亡和科林斯市民奴隸化對刺|激希臘人的大腦是有效的。因為這是一個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意見、從來形不成統一意見的民族。其後,雅典和斯巴達作為自治城邦被保留下來,並且,以這兩個城邦為首的全希臘在承認羅馬霸權的基礎上,享受起了有秩序的和平。希臘人從未想過的「完善基礎設施」的潮流也波及希臘。在阿庇亞大道的終點布林迪西隔海相望的希臘,埃格納提亞大道破土動工。「羅馬化」開始在希臘出現。
但是,成功者在獲得成功后需要付出代價,羅馬人也不例外。我將在《羅馬人的故事03·勝者的迷思》中描述羅馬人成為霸主后的所作所為。
迦太基作為通商國家,昔日的盛況不再。由於農莊的收穫成了主要的產物,所以可交易的物品也受到極大限制。而且還有羅馬的同盟國,位於義大利南部及西西里的希臘人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
聽了這話,元老院內差一點響起一片嘲笑聲,甚至在會場的一角傳來了奚落聲:
因此,儘管都是羅馬霸權下的「clients」,努米底亞和迦太基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
那麼,這「最後的時刻」是否真的不可避免了呢?直到現在,我依然對此心存疑問。儘管羅馬元老院給來自迦太基的30名特使下的最後通牒是拆毀首都迦太基,所有居民遷至距離海岸線10羅馬里的內陸地區。但是,認為最後通牒的要求過於苛刻的只是後世的歷史學家,古代歷史學家並沒有這樣認為。
就在羅馬為希臘人的動向焦頭爛額的時候,迦太基代表來到了羅馬。只能說他們實在太不走運。因為,與此前相比,焦慮的羅馬人再也沒有精力反對加圖執著而強硬的反迦太基路線。
迦太基大吃一驚,緊急向羅馬派去五位特使,極力解釋自己的行為。但是,羅馬元老院只是告訴這五位特使,說執政官已經離開羅馬。羅馬向迦太基宣戰的理由是,沒有羅馬的允許,迦太基擅自對羅馬的同盟國努米底亞採取了敵對行為。對此,五位特使拚命解釋,說迦太基願意無條件全面投降,並提出,為了證明自己的誠意,將送來300名人質。元老院接受了,馬上派人向已經前往北非的兩位執政官帶去指令,授予他們全權與迦太基交涉。
在講述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和加圖這兩個人的時候已經說過,拘泥於過去導致心靈無法自由的人和超越過去的人之間的不同。此時,西庇阿早已離世,加圖依然健在,儘管已經80歲高齡。
加圖力主消滅迦太基,其中有一個插曲非常有名。說的是,加圖從迦太基帶回非常漂亮的迦太基產無花果,拿到元老院展示給大家看,說能生產如此豐饒果實的敵人就在相距三日海路的地方。加圖是一個巧舌如簧、非常具有煽動性的人,他不過提出了最容易說服人們的事實,以此打動人們。
西庇阿·埃米利烏斯心潮起伏,他此刻的思考已經超乎一個軍事勝利者的慣常思維。他想到的是,不僅限於人類,城市也好,國家也好,包括強盛的帝國,誰都逃避不了滅亡的命運,特洛伊帝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還有20年前的馬其頓王國,無不遵循了歷史展示給人們的「勝者必衰」的規律。
迦太基政府馬上領會了羅馬的意圖。攻入努米底亞境內的迦太基雇傭兵遭到努米底亞軍隊的迎頭痛擊,吃了敗仗。因為輕率,無謂地違反和約的規定,迦太基政府知道自己闖了大禍,緊急向羅馬派出使者,許諾立即遣散雇傭兵,處死指揮官,努力平復羅馬元老院的憤怒。元老院相信了他們的話,暫停派遣軍團,改派調查團。
得到這樣的聲明,羅馬元老院成了反迦太基強硬派一枝獨秀的舞台。公元前149年,元老院決定兩位執政官的任職地都在北非。這無異於提出宣戰。
它只能擁有極少的軍事力量,只夠對付弱小國家。沒有羅馬的准許,不能行使https://read.99csw.com與他國的交戰權。
從戰勝迦太基成為西地中海霸主的「漢尼拔戰爭」結束算起,羅馬完成全地中海霸權所用的時間不足70年,就連波里比阿都對此驚嘆不已。想必在當時大多數人也有同感吧。
經濟獲得重生的迦太基,其經濟實力還不致引起羅馬的擔心。但是,迦太基畢竟有過引發「漢尼拔戰爭」的「前科」。
迦太基代表來到羅馬,請求羅馬元老院給出指示。他們表示,只要能避免與羅馬之間發生戰爭,做什麼事情都願意。然而,對於迦太基的這30名代表,羅馬元老院卻提出了最後通牒。具體要求是:

新的一年即公元前146年春天,元老院的命令到了,內容是:與科林斯一樣,徹底毀滅迦太基。
首都迦太基變成了武器製造廠。為了準備守城,迦太基人一方面從近郊大量調集糧食,同時召回被放逐的反羅馬強硬派和他們帶領的雇傭兵。女人們剪下頭髮,用來做投石器的繩子。貧富差別不見了。以參加首都保衛戰為條件,解放了犯人和奴隸。有人預見到船隻終將沉沒,就事先逃了出去,為此,迦太基的人口比往常少了許多。但是,據說還有6萬人留在了首都迦太基。其中,將要參加守城戰的兵力也有2萬人。
從此,迦太基成為行省,西班牙成為行省,希臘也成了事實上的行省。還有,帕加馬國王由於沒有繼承人,臨死留下遺言,把自己的王國託付給羅馬。於是,帕加馬所在的小亞細亞西岸一帶也成了羅馬的行省。就這樣,羅馬僅靠管轄土地的遼闊就成為地中海世界毋庸置疑的巨無霸國家。地中海對羅馬人來說已經是「我們的海」。
然而,打破羅馬這一微妙平衡關係的一擊竟來自迦太基。
經過中世紀,李維的《羅馬史》中已經不見了有關這個時代的篇章,我們不清楚他是如何評價這最後通牒的。至少《通史》的作者、同時代的波里比阿認為,羅馬提出的最後通牒不是違背道德的行為。還有,有幸參考古代所有史料的狄奧多羅斯和阿庇安對於羅馬提出的最後通牒只評價說強硬,沒有說苛刻。也許後世的歷史研究者只是囫圇吞棗地理解了迦太基特使中的一人在接到最後通牒時說的一句話——「這無異於置迦太基於死地。」
寬厚對待其他民族卻常常出現相反的結果,為此,羅馬統治者們深受打擊,開始考慮應該改變從前的做法。再加上對軍事力量充滿自信,在這樣一種氛圍中,羅馬向迦太基提出了非常強硬的最後通牒。
羅馬軍隊開始了來自海上的進攻,防禦一方點燃了排列在外港周圍的倉庫和造船廠,負隅頑抗。在一片火海中,巷戰開始了。羅馬軍隊一座房屋一座房屋、一條街一條街地邊攻邊進,追擊敵人。這場巷戰持續了整整六天六夜。
「但是,我認為迦太基應該被消滅。」

公元前148年,羅馬決定派遣軍團對希臘實施第三次軍事干預。自從戰勝漢尼拔以來,羅馬在戰場上幾乎百戰百勝,對於用軍事力量解決問題信心十足。失去了政治頭腦的希臘人刺|激了羅馬。


「我們歡迎羅馬人以朋友的身份到希臘來,而不是以主人的身份來希臘。」
在以馬其頓為中心的希臘,先王珀爾修斯有一個庶子,叫腓力。希臘人內心有反羅馬的情結,這一時期,腓力成了這些希臘人的核心。事實上,珀爾修斯的庶子之說純屬子虛烏有。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自由和獨立的意識仍然非常強,但是,他們為實現並維持獨立和自由的政治能力早已隨伯里克利的去世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對政治毫不關心。柏拉圖曾經感受過的絕望越來越成為現實。不斷向反羅馬的腓力傾斜的希臘人,即使在正式場合,也會無所顧忌地說:
羅馬緊急向科林斯派出軍隊,徹底摧毀了科林斯。甚至掘地三尺,不留片瓦。美術品遭沒收被送到羅馬,居民無論男女老幼一律被賣作奴隸。科林斯的下場給了桀驁不馴的全體希臘人一次嚴重的警告。
失去了西班牙、西西里和撒丁等所有海外領土后,迦太基只能把經濟基礎放在發展本國北非的農莊經營上。礦山經營等已是昔日的夢想,發展工業的希望變得非常渺茫。在這一點上,羅馬在義大利境內有托斯卡納地區,義大利之外有西班牙,現在又得到了馬其頓的礦山,優勢非常明顯。
羅馬人叫作「漢尼拔戰爭」的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后,迦太基沒有變成羅馬的行省,依然是一個獨立的自治國家,只是降到二等國家的行列,這是顯而易見的。
每當西班牙發生騷亂,羅馬就會派出軍隊前去鎮壓。羅馬人移居西班牙后致力於開發各項事業,到了奧古斯都大帝時代,終於徹底平定西班牙。在這一點上,西班牙人也不同於高盧(現在的法國)人,他們被認為是被「羅馬化」的高一等級的民族。
而且,與任何一個強大帝國相比,迦太基人的勇氣和氣概更令人稱道。他們在屈從於羅馬人的要求、被迫交出全部武器和戰船的情況下,還能夠堅守三年,抵禦羅馬軍對迦太基城的強大攻勢。今天城市陷落,並遭受了徹底的破壞,迦太基城從地面上消失了。想到對手的這種命運,西庇阿·埃米利烏斯不禁潸然淚下。
羅馬也不臨海,只有一條台伯河。九-九-藏-書羅馬和外港奧斯提亞之間可以利用台伯河,但是台伯河不適宜大船自由航行,因此,通常利用的是一條幾乎筆直的公路,距離是22公里。
在700年的漫長歲月里,迦太基擁有廣闊的土地、眾多的島嶼,以及屬於其支配的海洋。迦太基所擁有的數量龐大的武器裝備、戰船、象群以及雄厚的財富,與之前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相比,都毫不遜色。
自建國以來,羅馬還從來沒有過讓一座城市從地球上消失的舉動。繼雅典、斯巴達之後,一直位居希臘第三重要城市的科林斯的滅亡足以讓希臘人的大腦冷靜下來。此後的希臘,雖然沒有像舊馬其頓那樣成為羅馬的行省,但是在羅馬的霸權下確實老實了許多。最看重自由和獨立的希臘失去了自由和獨立,儘管取而代之的是獲得了秩序和穩定。
迦太基城建在了天然要塞的位置,位於突尼西亞灣西側突出的海角前端。整個海角面積很大,三面向海。迦太基城北側有山阻隔,東側有大海相守,從這兩個方向進攻幾乎沒有可能。西側有高40米、寬10米的三重城牆防禦,從這裏突破也不太可能。

「我們的海」

但是,真正的歷史現象不是按部就班向前發展的,它是在不斷重複錯誤、因彷徨而停滯,或者是因偶然而改變方向的過程中出現的結果,在後世看來,好像是必然。
與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和昆克蒂烏斯·弗拉米尼努斯時代相比,羅馬人對希臘人的看法早已不同。在這半個世紀里,對於伯里克利時代盛極一時的希臘文明,羅馬人依然尊敬有加。但是,對現在即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他們充滿了不屑。
事到如今,包括波里比阿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第三次布匿戰爭不會再爆發。波里比阿在布林迪西登船準備回希臘。
大多數現代研究者認為,毀滅這三座城市的行為無疑是野蠻行徑。對於他們的這一看法,如果我也能接受,那該多好啊。
「我們迦太基人和你們羅馬人一起打敗了馬其頓國王腓力、敘利亞國王安條克和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三位國王。」
獲悉這一消息,羅馬元老院被激怒了。漢尼拔戰爭結束后簽署的和約中明文規定,沒有羅馬的許可,迦太基不得對他國行使交戰權,攻打努米底亞的行為顯然違反了和約的規定。
然而,迦太基的運氣實在太差,就在同一個時期,希臘發生了一件大事,讓羅馬的態度變得非常強硬。
第七天,摧毀迦太基城的行動因神殿林立的中央要塞比爾薩失火而告結束。縱身跳進神殿周圍的火海、寧死不做奴隸的迦太基人不在少數。因為拒絕勸降,堅持戰鬥的市民在城市淪陷后的命運已成定局。被逼為奴的迦太基城民,算上孩子多達5萬人。
因為迦太基人要求的既不是自由也不是獨立,僅僅是安全,所以,這樣的結局更讓人覺得可憐。同時代的歷史學家波里比阿認為,希臘失去獨立,責任在希臘人。但是,他沒有認為迦太基滅亡是迦太基人自己的責任。
唯一有可能攻取這座海港城市迦太基的只有正面門戶,也就是港口一側。羅馬全軍集中從這裏向城內發起進攻,是在公元前147年,西庇阿·埃米利烏斯擔任總指揮以後。向迦太基宣戰後的兩年裡,羅馬方面一直沒有作為,原因是擔任總司令的執政官們都是非常謹慎的人。戰爭之初,羅馬方面的準備也不夠充分。不管怎樣,對於迦太基這樣的大城市實施攻城戰,花上幾年時間也很正常。只是,希臘的事態發展促使羅馬人加快了結束迦太基攻城戰的進程。
公元前147年到前146年的冬季自然休戰期間,羅馬軍隊總司令西庇阿·埃米利烏斯向羅馬元老院派去一名使者,請示元老院如何處置迦太基的首都。
為了抵禦努米底亞勢力的滲透,迦太基決定招募雇傭兵。很快,6萬名雇傭兵來到了迦太基。
那麼,毀滅西班牙的努曼提亞是不是單純的野蠻行徑呢?
就這樣,羅馬和迦太基迎來了最後的時刻。
一個國家有了經濟實力,招募雇傭兵不是難事。誰又敢斷言迦太基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漢尼拔」呢?
但是儘管如此,我還是無法相信導致迦太基滅亡的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的原因在於羅馬妒忌迦太基的經濟實力。

迦太基淪陷

根據羅馬元老院的命令,迦太基城的宗教建築和城市建築,不管是城牆、神殿,還是普通房屋、市場建築物、碼頭、倉庫,全部遭到了摧毀,僅僅剩下滿布石塊和土塊的地面,也被羅馬人用犁犁平,然後按羅馬人的習慣,在地面上撒上鹽,讓眾神來詛咒這個地方。
這時,好友西庇阿·埃米利烏斯緊急派來的信使趕到了波里比阿身邊。波里比阿下船和信使一起再一次走在阿庇亞大道上,趕往西庇阿·埃米利烏斯正在做出征準備的奧斯提亞港。
代表們帶著羅馬苛刻的要求回到國內后,迦太基民眾認為這一切都是緣于統治階層的無能。他們奮起反抗羅馬。統治階層的軟弱一次次地激起了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結。帶著羅馬的要求回到國內的代表遭到民眾的唾罵,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被狂怒的民眾https://read.99csw.com打死。
為此,我查閱了當時地中海世界有名城市到海邊的距離。
站在他背後的歷史學家波里比阿詢問他何出此言,西庇阿·埃米利烏斯回過頭來,注視著波里比阿這個20年來的親密朋友,拉著他的手回答:
自從公元前753年建國以來,長達600多年的歲月里,羅馬從來沒有實施過把失敗者從地球上徹底抹去的行為。然而,公元前146年,科林斯和迦太基相繼被夷為平地,而且,在迦太基滅亡13年後,西班牙的努曼提亞也遭遇了和迦太基同樣的命運。此時的總司令與迦太基滅亡時是同一人——西庇阿·埃米利烏斯。
在決定羅馬國策的元老院中,不是所有元老都贊同加圖的觀點。正因如此,加圖才需要反覆重申上面的這句話。在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去世以後,元老院內依然有不少人認同西庇阿生前推行的「穩健的帝國主義」路線。其代表是西庇阿的女婿西庇阿·納西卡。無論在戰場上還是在政界,他都是一等一的人物。為了表示反對老加圖的論點,在所有發言中,他總是用這樣一句話作為結尾:
假如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和加圖調換一下:早死的是加圖,長壽的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話,如果同一時期希臘沒有出現騷亂的話,歷史或許會改寫。而且,我堅信歷史一定會改寫。特別是看到留存至今的、羅馬人在100年後重建迦太基時開展的大規模水利工程的遺迹后,想到羅馬人為了重建迦太基,在「完善基礎設施」上下了如此大的功夫,使重建后的迦太基在羅馬存續期間,一直位居非洲數一數二的城市后,我的這一想法變得越發強烈。
以消滅羅馬為終生夙願的漢尼拔給了羅馬變得比其他任何人、任何國家更加強大的力量。只能認為,正是漢尼拔讓羅馬人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把整個地中海變成了「我們的海」。
他們要求迦太基交出所有攻城器械和武器,這意味著徹底解除迦太基的武裝。迦太基接受了。2000件投石器加上20萬套盔甲被送到了科爾涅利烏斯營地。對此,兩位執政官表示滿意。他們還向迦太基政府建議,派遣由30個有權勢的公民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羅馬,聽從元老院的發落。迦太基政府照做了。

羅馬沒有要求迦太基人把城市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中心,居民移居到那裡,只是要求他們離開海岸線15公里。在古代,北非植被豐富,河流很多。就算不能利用河道,也可以採用特米斯托克利斯的辦法,用高而堅固的圍牆圍一條「走廊」,這條「走廊」的長度不到雅典至比雷埃夫斯之間的距離的兩倍。此外,不要忘了,羅馬元老院還有西庇阿派——堅定地支持迦太基的溫和派。還有,以加圖為首的反迦太基派都是羅馬公民,他們認為,無論沿河而下還是兩條腿步行,要看到大海,走22公里理所應當。
五位特使回國后,這次迦太基政府沒有再擠牙膏,馬上把300名人質送到了科爾涅利烏斯營地。此時,執政官們已經登陸北非,來到半個世紀前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作為攻打迦太基的基地建造的科爾涅利烏斯營地。執政官把這300名人質送到了西西里,然後向迦太基政府提出了羅馬方面的要求,以避免戰爭的爆發。

公元前133年,徹底毀滅努曼提亞,毫不留情地把居民賣作奴隸,暫時為平定西班牙起到作用。而且,對受到制裁的西班牙通過「完善基礎設施」,也開始了「羅馬化」的進程。始於羅馬的公路橫穿現在的法國南部一直延伸到西班牙。作為「羅馬化」的象徵,羅馬式的公路,即當時的高速公路,在這個時期延伸到了希臘、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馬基雅弗利說過,就算必須嚴厲處置,那也應該在某個時期集中實施。
西庇阿·納西卡始終主張應維持迦太基的存在。這不僅僅是出於寬容,更是想到了對付努米底亞王國的策略。但是他的這一務實路線輸給了加圖的強硬路線。非常不幸的是,他的想法未被接受,原因不在於迦太基人,而是同一時期希臘人挑起的事端殃及了迦太基。
「血都沒流一滴,敢在這裏胡說!」

本來打算只給一個教訓,卻導致了一個王國的滅亡。這一事例已在有關馬其頓滅亡的章節中講過。只是,馬其頓王國的滅亡是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並不值得人們同情。但是,說到迦太基人,那還真是可憐。因為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敗給羅馬以後的50年間,迦太基人在羅馬霸權下老老實實地過著平和的生活。
公元前146年是羅馬人從「穩健的帝國主義」路線轉變為「嚴厲的帝國主義」路線的一年。同年,迦太基迎來了最後的時刻,不幸的偶然帶來不幸的結果。
敘利亞首都安提阿建在內陸,必須沿河流上溯22公里才能抵達。而且,這條河流不大,連當時的大船都無法航行。作為通商產業城市極盡繁榮的雅典也不臨海,距離外港比雷埃夫斯有8公里的路程。雅典和比雷埃夫斯之間沒有河道相連,所以,雅典的物產必須先運到比雷埃夫斯才能裝船。為此,根據特米斯托克利斯的提議,雅典到比雷埃夫斯建有一條通道,兩邊有平行的城牆相護。
迦太基滅亡是否與這兩例一樣,非如此不可嗎?
有人習慣站在後世的角度去看世界。這樣的人常犯的錯誤是,他們認為每個九-九-藏-書歷史現象自始至終都是按部就班向前發展的,也就是必然的趨勢。
調查團的任務是現場監督迦太基是否履行了承諾。然而,迦太基政府再次犯了迷糊,並沒有痛痛快快地履行承諾,而是在羅馬調查團到來后,像擠牙膏似的一點一點地履行約定。調查團送回的報告使元老院對迦太基產生了信任危機。

公元前130年前後的地中海世界
迦太基滅亡后沒多久,羅馬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因為羅馬親手毀滅了這個本來可以遏制努米底亞(現在的阿爾及利亞)日趨強大的國家。

「波里比阿,我們剛剛消滅了一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帝國,贏來了這一『偉大的瞬間』,但是現在充滿我胸懷的,卻不是勝利的喜悅,我反而有些傷感——我擔心我們的羅馬也會在某一時刻遭遇與此相同的命運!」
當時,努米底亞王國已經一躍成為強國,寫過有關地中海世界的《歷史學》和《地理學》的斯特拉波說:「在國王馬西尼薩的統治下,從游牧民族一變成為農耕民族。」因此,迦太基人擔心努米底亞,已經不純粹是強加給自己的一種念頭,而是現實。
拆毀首都迦太基,全體居民遷至距離海岸線10羅馬里(約合15公里)的內陸地區。
第二次布匿戰爭后,迦太基成為羅馬的「clients」,即被保護者,卻深受同為羅馬的「clients」——努米底亞王國勢力擴張的困擾。
作為同盟國,迦太基和努米底亞的立場是相同的,都承認羅馬的霸權。按理說,羅馬人對這兩個國家應該一視同仁,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然,這也無可非議。因為,努米底亞原國王馬西尼薩曾經協助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在扎馬會戰中打敗漢尼拔,立下過汗馬功勞。
迦太基人儘管在經濟方面很有才能,在政治上卻極為幼稚。他們認為西庇阿·納西卡採取的妥協策略證明了羅馬的軟弱。此時,迦太基國內有雇傭兵6萬名。在迦太基政府的授意下,雇傭兵突破努米底亞國界,直逼努米底亞王國首都90公里處。
對任何人來說,西班牙原住民都是極其不易征服的民族。漢尼拔家族在西班牙建設殖民地的時代,迦太基人也曾經受困於原住民的一次次騷亂。不是因為西班牙人與希臘人的意識形態相同,他們不順從的性格緣于險峻的地勢。
羅馬元老院逼迦太基政府二選一:要麼讓迦太基所有居民離開首都,移居到內陸建設新城市;要麼接受戰爭。元老院沒有指定建設新城市的地點,只要求距離海岸線10羅馬里的內陸地區。至於在距離海邊10羅馬里的哪個地方建設新城市,由迦太基人自己決定。
加圖反迦太基的態度異常執著。無論談論什麼事情,最後他總是不忘加上這樣一句話:
從港口外側進攻迦太基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羅馬軍隊建設了堤防,徹底封鎖了聯結大海與港口的運河入口。迦太基開通的另一條運河,由於羅馬戰船在前面的海域頻頻巡邏,也起不了任何作用。靠陸地一側的城牆多處被損毀。在守城戰進入第三年的時候,城裡儲存的糧食也已經告罄。是給予最後一擊還是再次嘗試和談?
這一切開始於公元前264年的第一次布匿戰爭。但是,如果第一次布匿戰爭徹底終結了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戰爭的話,如果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展開不是羅馬人稱作「漢尼拔戰爭」的形式的話,羅馬人稱霸地中海一定不會在130年這樣短暫的時間內完成。
因為與總司令西庇阿·埃米利烏斯關係好,歷史學家波里比阿也來到了迦太基淪陷的現場,他詳盡地描寫了淪陷后的迦太基。只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經歷了中世紀后,他的著作《通史》留存到現在的已不足三分之二。但是,讓人感到最可惜的是,有關迦太基淪陷的場面只留下一些斷斷續續的片段。為此,我只好引用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阿庇安的著作,因為他參考了波里比阿的著作:
首都迦太基沒有意識到眼前這種狀態的危險性,反而是以迦太基第二大城市烏蒂卡為首的迦太基國內其他城市的居民感覺到了危機。他們向羅馬派去代表,聲明一旦羅馬和迦太基再次發生戰爭,自己將站在羅馬一邊。
只能說,迦太基滅亡是一連串不幸的偶然導致的結果。
如果這隻是野蠻行徑,結果又會怎樣呢?
和伯里克利時代一樣,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一有情況,就會高喊自由和獨立,這一點沒有變。但是,在實現自由和獨立的行動上,此時的希臘人只會仰仗其他國家或利用其他國家的危機。
的確,迦太基在「漢尼拔戰爭」失敗后,經濟很快得到振興。但是,如果只比較經濟實力,在戰後已經過去50年的這個時期,迦太基還談不上是一個富可敵羅馬的經濟大國。
這就是羅馬人蔑視希臘民族的原因。儘管他們是那麼地熱愛希臘人創造的美術品和建築,儘管他們是那麼地努力學習希臘文學和歷史,儘管他們從不要求希臘人學習拉丁語,寧願自己學習希臘語。但是,公元前2世紀的希臘人早已與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代的希臘人不一樣了,他們失去了創造力,再也拿不出超越新時代的、有震撼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