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聖城耶路撒冷 活躍的丹克雷迪

第六章 聖城耶路撒冷

活躍的丹克雷迪

然而正是在1100年,令伊斯蘭勢力一方歡呼的事件接踵而至。
戴姆伯特的主張是把耶路撒冷大主教的名稱重新改為「牧首」,而自己作為羅馬教皇的代表,無疑是最適合的人選。
至於埃德薩伯爵鮑德溫是否也參加了這樣的授權儀式,歷史上沒有記載。在東徵到達小亞細亞之後,鮑德溫的妻子因病去世,這位諸侯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在征服后的埃德薩娶了一位亞美尼亞人之女作為妻子。由於新娶的妻子不是天主教徒,這場婚姻可能成為鮑德溫取得公認伯爵地位的絆腳石。但鮑德溫也沒有對地位問題提出抗議。這位曾經的神職人員,恐怕是欠缺對上帝的意志尊重吧。
在舉行儀式的同一天,戴姆伯特代表天主教會承認了丹克雷迪對加利利的統治權。24歲的年輕人正式成為了加利利公爵。這顯然是來自對其能力大加讚賞的波埃蒙多和戈德弗魯瓦的大力舉薦。
丹克雷迪征服加利利各個城市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也遇到了不少抵抗。不過抵抗者畢竟人數甚微,他憑藉24騎就實現了對廣闊地域的征服。儘管自身的兵力不多,丹克雷迪的戰略卻非常成功。加利利因此成為了耶路撒冷看不見的屏障,其屏障作用正是來自該地區居民的協助。
在基督教世界中,君https://read.99csw.com主的世俗地位,都要通過上帝的授予而獲取正當性。因此,向人間傳達上帝意志的主教和大主教們,將象徵地位的王冠授予國王的加冕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則要依靠羅馬教皇授予皇冠的加冕禮,來獲得統治帝國的權利。
至於丹克雷迪是否參加了聖誕集會,並沒有確切的記載來證明。他正在從耶路撒冷北上,一路征服傑里科、納布盧斯、拿撒勒、提比利亞斯等地,沿著約旦河上溯,直逼大馬士革城主所控制的地區。
德羅此時顯然處於不利的位置。他既沒有來自教皇的支持,也沒有擔任主教的經驗。以前的經歷除了在義大利的生活之外,唯一可圈可點的就是擔任諾曼底公爵屬下的職務,但此時為之背書的諾曼底公爵早已返回了西歐。這樣,在丹克雷迪有波埃蒙多撐腰的時刻,戈德弗魯瓦也選擇了為教皇的代理行方便。
此後的一年之間,丹克雷迪都一直在加利利的各個城市繼續征服活動。他在提比利亞斯一帶修建的城堡,至今還能看到遺迹,體現了當時西歐的建築技術。加利利地區是西歐人在東方的最前線,直到87年後被薩拉丁攻陷之前,一直處在十字軍的掌控之下。
耶路撒冷大主教九*九*藏*書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安條克大主教一樣,並非以西方的「大主教」(Archbishop)之名稱呼,而是以東方教會特有的「牧首」(Patriarch)來稱呼。這一名稱並非來自拉丁語,而是源自希臘語,其義為大都市的信仰領袖。耶路撒冷雖然不能算是大都市(Metropolis),但卻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聖地,因此也與東方的各大都市並列。
接下來,正式就任為耶路撒冷牧首的戴姆伯特就要以上帝的名義,為耶路撒冷王國的君主授予正當的統治權了。
分離一年之後,丹克雷迪再次與舅父波埃蒙多相見。可以說,作為親屬的波埃蒙多和丹克雷迪之間的良好關係,以及相似的戈德弗魯瓦和鮑德溫之間的關係,是第一次十字軍成功的關鍵之一。這四人與其他諸侯相比,在進入近東地帶以後,地盤都有了顯著的增加。他們成功的秘訣也在於對當地形勢的迅速適應。
意氣風發的丹克雷迪打算不久以後就重返加利利。這次他不再只有24名騎士相隨,而是將舅父波埃蒙多麾下的部分兵力借調而來,全數率領前往自己的新領地。與心腹24騎一樣,丹克雷迪的士兵都來自義大利南部,其兵力達到數千人。
在收復耶路撒冷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九*九*藏*書1100年,來自西歐的諸侯已經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確立了自己的十字軍國家。「解放聖地」的事業已有了充分的成果。
至於在以基督徒為主的城市,非天主教派的希臘正教徒以及其他教派的信徒,都被天主教會視為異端。這些人在耶路撒冷大主教的命令下遭到流放,但丹克雷迪並不認為如此。他准許各個教派的基督徒在原地居住,並承認其為耶路撒冷王國的臣民。
24歲的年輕將領此次的征服行程,可謂是意味深長。因為在巴勒斯坦內陸地區的加利利一帶,居住著很多非天主教派的基督徒。
而這一時期的穆斯林陣營內缺乏的就是共同的目標。因此,相對於在家門口作戰的埃及人和突厥人,十字軍得以在近東的土地上反客為主。直到薩拉丁的時期,穆斯林一方才有了統一的共同目標。
波埃蒙多和鮑德溫從傑里科沿著約旦河北上,從加利利湖的東側,經過殘存大量古代神殿的巴爾貝克,在阿爾喀附近折向西,經沿海的路線返回安條克。
這一次頗具戰略意義的征服行動只依靠24名騎士就完成了,可謂相當精彩。戈德弗魯瓦對丹克雷迪的依賴,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於是戴姆伯特就主持了對波埃蒙多和戈德弗魯瓦授予統治權的儀式,行使了上帝的權力。通過代https://read.99csw.com表上帝意志的耶路撒冷牧首,正式確立了波埃蒙多作為安條克公爵,和戈德弗魯瓦作為耶路撒冷「聖墓守護人」的地位。
波埃蒙多和鮑德溫度過主顯節之後,就準備回各自的領地安條克和埃德薩了。
在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城市,當丹克雷迪到達之前,居民大都已經逃走。丹克雷迪向留在城市的人宣布,如果逃走的居民願意返回,耶路撒冷王國承認其為屬民。但是,這些人每年要繳納人頭稅。
關於這段時間的戰爭,穆斯林史料的記載往往將本方的敗因歸咎於內耗。但事實上,十字軍內部的鬥爭也非常劇烈,但各位諸侯一直沒有脫離收復耶路撒冷這個統一的目標。即使一時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鬥爭,各位諸侯也會及時回到共同利益上去。
從伯利恆返回耶路撒冷之後,此前一直未能提出自己主張的教皇代表戴姆伯特,也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他首先計劃把德羅從耶路撒冷大主教的位置上趕下來。
丹克雷迪決定,在耶穌教導眾使徒做人的漁民的地方,加利利湖畔提比利亞斯一帶,建立城堡,發展城市。如果在這一帶穩固下來,不僅可以成為南面耶路撒冷的屏障,也可以向西發展,控制地中海沿岸的阿克、海法等城市。
雖然不知道丹克雷迪是否在伯利恆度過了聖誕節,但到年底時,他九九藏書已經回到了耶路撒冷。在伯利恆過聖誕的全體諸侯也回師耶路撒冷。
與來耶路撒冷時相比,跟隨兩人北上的人數大大減少。部分兵士留在了耶路撒冷,而一同前來的朝聖者更是悉數留下。兩人選取和來時不同的路線回到自己的封地。
聖誕節之後西歐基督徒最重要的節日,是1月6日的主顯節。這一節日相傳是源自東方的三名賢者看到大星升起,得知救世主的降生,於是在星的指引下來到伯利恆。因此這一節日的名稱也叫作「三王禮拜」。
於是,德羅辭去了大主教的職務,從此開始了在耶路撒冷郊外普通教士的生活。

波埃蒙多與鮑德溫的歸途
過去的一年之中,戰事的主導權一直在十字軍一方。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就像所向披靡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以後立即遭遇各種不測一樣,十字軍由於突發的意外事件面臨失去優勢的境地。
雖然士兵人數有所減少,但由於丹克雷迪行動的成功,這一路鮑德溫和波埃蒙多都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十字軍平安地通過大馬士革領主杜卡克的防區,後者未敢貿然出城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