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武力吉哈德之年 哈丁戰役

第四章 武力吉哈德之年

1187年,大地剛剛感受到春的氣息,從敘利亞北部到美索不達米亞,一支大軍正向大馬士革集結。
3月13日,薩拉丁從開羅來到大馬士革。十字軍時代首次發布伊斯蘭「武力吉哈德」的宣言,始於大馬士革。
在此之前,倡導吉哈德的,是伊斯蘭世界的精神導師伊瑪目們。而在大軍面前,由蘇丹本人提出,則是首次。
薩拉丁認為,在歷史上一直具有分離傾向的伊斯蘭世界,只有通過宗教才能整合起來。然而,薩拉丁的「武力吉哈德」宣言,並非以奪回耶路撒冷為目標。無論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看,奪回耶路撒冷都不是唯一的目標。
在戰爭中,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目標的優先順位也常常會發生變化。在此之際,薩拉丁的目標,首先是維持將士的士氣。
在與異教徒鬥爭中犧牲的穆斯林,會被視為殉教者。除了奪回耶路撒冷的戰鬥以外,在任何戰鬥中犧牲的戰士都會得到上天堂的保證。作為最高司令官的薩拉丁,必須考慮到這一問題。
十字軍一方當然認為,薩拉丁大軍的攻擊目標是耶路撒冷。雖然蘇丹沒有明言,但十字軍國家還是對此深信不疑,從而再一次陷入恐懼之中。
49歲的薩拉丁,已經有13年的作戰經驗,對穆斯林不善於攻陷城堡的原因,有著清醒的認識。薩拉丁自己對十字軍城堡的進攻,也完全以失敗而告終。
穆斯林兵士並非缺乏勇氣,相反他們有著超越一般人的勇敢;他們所欠缺的,只是集中兵力攻打據點的耐性。
進攻中發生的各種不利狀況,以及惡劣天氣、水和食物的缺乏、疫病之類的不測事態,會使穆斯林在城堡攻堅戰中退兵。至於對擁有城牆的都市耶路撒冷的攻堅戰來說,攻守雙方都需要巨大的韌性。
薩拉丁總是試圖避免對堅固的城堡和都市的攻堅戰,而大都誘使守軍出城,在其不易逃回城內的地點進行決戰。這一戰略的奏效,使十字軍十分擔憂薩拉丁會進攻耶路撒冷。
此外,薩拉丁對中近東十字軍的城堡,也採用了與以前諸位穆斯林領袖不同的攻略。
城堡的真實威力,並不是其易守難攻的特點,而是在易守難攻的同時,可以隨時派出兵力,對城堡周圍的地區進行控制。因此,如果想削弱城堡的力量,就要一座一座地拔除城堡,這正是穆斯林士兵難以完成的。
薩拉丁的戰法是,帶領大軍像洪水一樣通過城堡的防區行軍,這樣城堡自然無法發揮其作用了。在高地上矗立的城堡,彷彿被周遭的洪水淹沒,城內的守軍根本不敢出來挑戰,因為出來就意味著送死。他們只能目送薩拉丁的大軍通過。就算是薩拉丁的大軍中有不少缺乏訓練的新兵,他們的氣勢也足以壓倒城堡守軍。
這樣,努拉丁未曾染指的耶路撒冷,成為了薩拉丁進攻的目標。
與統治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努拉丁相比,薩拉丁還多了埃及作為自己的領地。
在大馬士革和開羅關係緊張的時代,大馬士革的軍事行動會被埃及看作挑釁。而薩拉丁完全不會為此擔心。伊斯蘭世界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十字軍國家的合圍,這一次成為薩拉丁一個人的部署。
1187年的這場戰爭,薩拉丁派出自己的弟弟阿拉迪爾,從開羅配合進攻。他充分考慮到了包圍耶路撒冷王國的手段。
努拉丁和薩拉丁之間,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差異。努拉丁只從穆斯林的視角考慮問題,而薩拉丁卻能夠從穆斯林和基督徒兩方面來考慮。
對穆斯林來說,最重要的聖城是麥加;第二重要的是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的麥地那城;居於第三位的,才是先知升天受啟示的耶路撒冷。
而對基督徒來說,耶穌基督生長、被釘十字架而死、復活的耶路撒冷,無疑是最重要的聖城,然後才是使徒聖彼得殉教的羅馬,第三則是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為了保衛這第三座聖地,西班牙人展開的「再征服」運動,直到1492年才宣告結束。
對十字軍來說,最大的打擊當然是聖城耶路撒冷被穆斯林奪去。
當薩拉丁的大軍在大馬士革集結時,耶路撒冷國王路西尼安整個人都坐立不安。
他決定集中所有能夠集結的部隊,動員每一位將領,並在敵軍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攔截。而在耶路撒冷城內,留下牧首和少量兵士防守。這一決策正中薩拉丁下懷。作為總司令,常識是迎擊時應保證後方的穩固,但此時的十字軍國家領袖,是平庸的美男子路西尼安,他能夠依賴的戰將,只有沙提永而已。
6月26日,薩拉丁將大馬士革的防禦委任給自己的長子,然後率軍南下。
薩拉丁動員了1.2萬名騎兵和大量步兵組成了4萬大軍。大部隊浩浩蕩蕩地行軍,以緩慢的速度推進,使沿途的城堡不敢出兵阻擋。
在鄰近地中海的海港城市阿克集結的十字軍部隊,包括以1200名騎士為首的1.8萬名將士。安條克公國與薩拉丁提前講和,因此沒有派出部隊支援。薩拉丁成功地利用計謀,分化了耶路撒冷王國、特里波利伯爵領地和安條克公國。
人數雖少但精銳的宗教騎士團,也只有一半人馬來到了阿克。由於十字軍的城堡都在兩大騎士團控制下,負責守衛城堡的團員都沒有前來集結。在薩拉丁行軍過程中,醫院騎士團的團長率領130名騎士出城挑戰,結果被淹沒在薩拉丁的人海戰術中,全軍覆沒。
醫院騎士團的獨自行動,多少與不信任耶路撒冷國王路西尼安有關。在阿克集結的醫院騎士團成員,只好在沒有團長的情況下作戰。至於此時他們的領導為何人,我們不得而知。
與醫院騎士團並立的精銳之師——聖殿騎士團,也在與薩拉丁大軍的對抗中失去了相當數量的騎士。但團長熱拉爾率領數名騎士成功逃脫,最終回到阿克指揮騎士團。兩大騎士團的總兵力為400人。由於宗教騎士團採取志願加入的制度,一般情況下其兵力達不到這麼多。
十字軍的騎兵數量,只有薩拉丁大軍騎兵的十分之一。因此,這一實際狀況就決定了最終的勝負。
十字軍的騎兵都是重裝騎兵,而穆斯林的1.2萬名騎兵全部為輕騎兵。
身著厚重鎧甲的重裝騎兵,是中世紀西歐的精華,也就是說,他們代表了中世紀西歐的文化。在氣候和地形與西歐迥異的東方,人們沒有重武裝的文化。即使從西歐引入了重裝騎兵,也沒有成為東方穆斯林軍隊的流行兵種。薩拉丁對自己的部隊進行了相當程度的裝備更換,使用了歐式裝備,但依然不出輕武裝的範疇。
對騎兵來說,馬是非常重要的。阿拉伯馬體態優美,但如果是重裝騎士騎乘的話,它們無法長時間馳騁。因此,西歐的騎士們都騎乘比阿拉伯馬大一圈、弗里西亞產的中歐馬。這種馬必須從西歐進口,而在得不到弗里西亞馬的情況下,十字軍只能使用阿拉伯馬。而穆斯林一方都使用阿拉伯馬,對於輕武裝來說,是最合適的。
當戰馬與騎士一起突擊時,重裝騎兵帶來了強大的威壓感,對敵人有壓倒性的心理優勢。1200名重裝騎兵,在善於使用的將領調遣下,可以衝散10倍於己的敵人。但是,第一次十字軍時代強大的西歐騎兵,到1187年已經是90年後截然不同的情況了。
與薩拉丁率領的4萬大軍相比,十字軍的1.8萬兵力,並不是決定戰鬥結局的主要原因。追溯到古代,在亞歷山大大帝那樣的軍事奇才率領下,以1/5的兵力戰勝敵軍的例子不在少數。十字軍的歷史上,也有親率24騎稱霸加利利的丹克雷迪,和以580騎戰勝薩拉丁1.2萬大軍的鮑德溫四世。
總之,戰役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將領的能力和氣概。與1.2萬名騎兵和1200名騎兵的差距,或者4萬和1.8萬的差距相比,十字軍領導人的無能,是歷史上著名的哈丁戰役勝負分明的最主要原因。
最高指揮官的能力,自然體現在戰場上部署軍隊的能力。薩拉丁對於防禦力超強的重裝騎兵所採取的戰術,是命令兵士襲擊馬匹。失去馬匹的騎士,就會陡然失去一半以上的戰鬥力。

哈丁戰役

緊隨其後的,是耶路撒冷國王路西尼安所率的部隊。阿克的主教捧著「真十字架」,在這支隊伍前面行進。從第一次十字軍發現這個相傳為耶穌基督受難的十字架開始,它就一直跟隨出征的十字軍隊伍。十字軍將士相信,有「真十字架」的護佑,自然能在戰鬥中擊敗穆斯林。在這一軍陣中,還有沙提永的部隊。
薩拉丁的策略是,在十字軍取得飲水之前,就將其包圍殲滅。7月3日夜晚,薩拉丁集中進攻十字軍的後衛部隊,遭到伊柏蘭和宗教騎士團的頑強抵抗,最終未能成功。
在距離提比利亞湖僅僅12公里的地方,十字軍可以看到月光籠罩下的湖面,可是卻完全無法取水。就在這時,薩拉丁開始實施了他的第二階段計劃。
愷撒則是以阿萊西亞戰役和法薩盧斯戰役名垂青史。
絕望的十字軍唯一的激勵,來自戰場上高舉的「真十字架」。在臨時搭建的營帳中,耶路撒冷國王路西尼安和幕僚們緊張地謀划著。
在行軍過程中,特里波利伯爵感到,再持續下去就會使部隊面臨缺水的生命危險。他連忙催馬來到路西尼安面前,要求到6公裡外的地方取水。由於兵士們早就深受缺水之苦,路https://read•99csw•com西尼安同意了雷蒙的要求。但是,此時取水已經太遲了。
戰鬥以營帳的倒塌而告終。看到國王營帳倒塌的伊柏蘭,集結自己的屬下,從穆斯林的重重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最後成功突圍。
走在最後面的,是巴里安·伊柏蘭的部隊和以聖殿騎士團為主的宗教騎士團。
激戰在各處展開。坐鎮山上指揮的薩拉丁,調遣兵士與十字軍進行白刃戰,一直保持對局勢的控制。
領受薩拉丁命令的穆斯林騎兵團,襲擊了行進中的十字軍。他們的目的不是與之決戰,而是延緩十字軍的行進速度。這些輕騎兵組成不同的小隊,一支突襲后就撤走,緊接著另一支又前來襲擊。結果,十字軍疲於應付,到7月3日凌晨都無法繼續前進。
二、由於成功地獲取了安條克公國的中立,薩拉丁分化了十字軍的力量,以此一戰決定了以耶路撒冷王國為代表的中近東十字軍國家的命運。
步步為營的薩拉丁,於6月27日進入了十字軍國家的領地,然後在戈蘭高地與提比利亞湖之間行軍,到30日渡過了約旦河,進入十字軍國家內部。他的大軍繞過提比利亞湖南側九_九_藏_書,從湖的西岸深入,在提比利亞斯城下擺下陣勢。但是,薩拉丁並未攻城。他派出探馬得知,十字軍已經在阿克集結完畢,向提比利亞斯開來。薩拉丁做好了在野外迎戰的準備。
走在最前面的是熟悉地形的特里波利伯爵雷蒙三世的部隊。
由於雙方展開了正面的交鋒,這幾次戰役的規模相當大。

兩軍向哈丁進發示意圖
三、雖然薩拉丁的目標在耶路撒冷,他巧妙地避開了十字軍擅長的城堡、都市攻防戰,而是採取平原野戰的方式,誘敵深入,大破敵軍。
這些戰略戰術的傑作,都是在相當強大的對手面前取得的。對方的司令官,都擁有足夠的能力。
一、將努拉丁在敘利亞與伊拉克的遺產合二為一,實現對十字軍完全包圍的薩拉丁,打出了決定性的一戰。
四、薩拉丁大軍的行進,使十字軍苦心經營的城堡防禦體系失去了作用。
著名的哈丁戰役是薩拉丁最高的傑作。可以九九藏書說,此戰的編劇、導演和主演,都是薩拉丁一個人。
7月3日,十字軍到達了阿克與提比利亞湖之間的塞佛利埃。此處有一座大型城堡,因此同行的特里波利伯爵建議暫時駐紮於此,等待援軍。但是沙提永反對他的意見,提出應繼續行軍。路西尼安為沙提永所說服,捨棄了這一安全位置,于翌日繼續向東行進。
成功逃脫的基督徒軍隊,包括特里波利伯爵和伊柏蘭的部隊在內,不超過3000人。在哈丁戰場上掩埋的十字軍死者,達到1萬人以上。
如果拿這場哈丁戰役與歷史上其他著名戰役相比,有什麼不足之處呢?
在這30公里的行軍之中,十字軍分成三個軍陣,依次而行。
以此處戰場北側的哈丁,今天叫作希丁的地方命名的「哈丁之戰」,完全在薩拉丁的計劃之中結束了。

哈丁戰役
而哈丁戰役的規模顯然不能與前述的幾場戰役相比。在十字軍一方,並沒有一位擅長戰略戰術,集責任與義務於九*九*藏*書一身的最高司令官。這恐怕是哈丁戰役與前述的大戰不能相提並論之處。
然而,7月4日,十字軍開始繼續行軍以後,薩拉丁的包圍宣告完成。十字軍左右的低矮山丘上站滿了穆斯林兵士,前後左右到處都是敵人。
戰役的結局,體現了司令官的能力。而敵軍在司令官所設想的地域,以所設想的方式出現,預示了戰鬥的勝利。
我們沒有薩拉丁一方戰死者的統計。伊斯蘭史料中一直缺乏對死傷者數目的記載。在此戰之後不久,薩拉丁就為哈丁戰役的死難者建立了紀念碑。此戰極為慘烈,雙方的記載應當出入不大。
由於被分割包圍,將士們無法互相救援。穆斯林射殺了十字軍的馬匹,使得騎士們也只能以步兵的方式作戰。
薩拉丁從大馬士革出發后,行軍路線上不離水源。相反,離開塞佛利埃城堡的十字軍,一直在沒有水源的路線上行軍。在諸多十字軍領主中,只有特里波利伯爵和巴里安·伊柏蘭的部隊特意準備了備用水。耶路撒冷國王完全沒有考慮這一點,而習慣了強盜行為的沙提永,則只知道搶奪有備用水的諸侯。
漢尼拔對羅馬軍隊的最大勝利,則是坎尼會戰。
六、戰況完全處於薩拉丁的掌控之https://read•99csw.com中。從6月26日自大馬士革出兵,到7月4日的決戰,一共不過9天時間。薩拉丁的神機妙算,值得21世紀的五角大樓學習。
此時唯一可以逃脫的通往附近村莊尼姆林的道路,也已經完全封閉了。根據薩拉丁的計劃,穆斯林點燃了附近山上的樹林。在濃厚的煙幕中,逃脫之路完全消失。
煙幕不僅屏蔽了十字軍逃跑的路線,也把分成三隊行軍的十字軍完全隔離,使其首尾不得相顧。走在最前面的特里波利伯爵的部隊成功突圍,但跟在後面的大部隊和後衛部隊就被分割包圍了。
五、通過使敵軍斷水的基本策略,薩拉丁在自己預判的時間和地點,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成功地分割包圍了十字軍。
亞歷山大大帝最成功的戰役,是伊蘇斯和高加米拉之戰。
特里波利伯爵雷蒙三世擔心的是,從塞佛利埃向東到提比利亞湖之間,一直沒有水源。這段距離畢竟只有30公里,因此路西尼安輕易否決了他的提議。然而,對薩拉丁來說,這30公里意味深長。
從戰果來看,薩拉丁自然是取得了勝利,而且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完勝。
哈丁戰役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水源。在乾燥的中近東,夏天作戰時不可或缺的就是對飲水的保障。